?

新時期水稻種植與管理技術要點

2022-02-11 15:04賀秀文
種子科技 2022年24期
關鍵詞:卷葉螟害蟲水稻

賀秀文

(松桃苗族自治縣農業農村局,貴州 銅仁 554100)

水稻種植與國計民生密切相關,種植人員需運用先進的種植技術,不斷提高水稻產量和質量。在田間管理過程中,要做好病蟲害防治工作,科學施肥與灌溉,做好土壤管理工作,定期中耕、除草,為水稻健康生長提供良好的環境。掌握科學的種植技術和田間管理技術,對保證水稻高產穩產具有重要意義。

1 水稻種植技術

1.1 整地和選地

1.1.1 科學選地

為了保證水稻產量和質量,選擇地塊十分關鍵。種植人員應選擇地勢高、排水條件好、交通方便、透氣性較好的地塊,最好選擇沙壤土[1]。

1.1.2 科學整地

選好地塊后要做好整地工作,深翻土壤,消滅土壤中的害蟲和病菌,降低病蟲害的發生概率??茖W整地和翻耕能夠提高土壤的透氣性及滲水性,保證土壤肥沃、疏松,為水稻營造良好的生長環境[2]。

1.2 品種的選擇和處理

1.2.1 種子選擇

第一,在選擇水稻品種前,要了解當地自然條件和土壤條件,綜合考慮土壤肥力、栽培時間和生育周期等。在水資源較少的地區,應選擇抗旱能力較強的水稻品種;在土壤肥力不足的地區,應選擇抗倒伏能力較強的品種[3]。

第二,選種時要考慮水稻的成熟周期,太早或太晚均會對水稻產量和質量產生影響。

第三,應確保種子銷售企業有銷售許可證,保證種子質量合格,確保種植戶購買到優良品種,促進水稻健康生長。

第四,選擇符合國家規定的水稻品種,確保凈度在98%以上,純度為100%,提高水稻種子發芽率。

1.2.2 種子處理

選好種子后要做好種子處理工作。播種前7 d 需選擇晴朗天氣曬種2~3 d,滅殺種子表面的病菌。調查研究顯示,曬種可將發芽率提高5%左右。將種子均勻攤鋪后要定期翻動,確保受熱均勻。完成曬種工作后應將雜粒和病粒剔除干凈,提高種子的飽滿度。之后,需浸泡種子,將其放在40 ℃的溫水中浸泡12 h,也可在石灰水中浸泡12 h,或在0.2%硫酸銅溶液中浸泡48 h。之后用清水沖洗種子,保證種子表面干凈,便于后期催芽處理,提高水稻種子發芽率。需要注意的是,在催芽過程中要控制溫度和濕度,前期溫度應控制在30~32 ℃,之后逐漸降低,發現種子露白之后即可播種[4]。

1.3 播種技術

1.3.1 播種時間

播種時間直接影響水稻產量和質量,應結合水稻的品種和當地的氣候條件選擇適合的播種時間,播種太早或太晚都會影響水稻的產量和質量。

1.3.2 播種方法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科技水平的提升,種植人員廣泛應用機械開展水稻種植工作,有效提高了勞動效率,減少了勞動支出,減輕了種植人員的負擔。在機械化作業過程中,要做好機械設備的調試工作,控制好水稻栽培密度,考察土壤墑情。如果土壤墑情不好,需在播種前10 d 灌溉,滿足機械化作業需求。在具體機械播種過程中,需保證勻速行駛,及時調整壟距,提高播種效果[5]。

1.4 移栽技術

完成水稻育秧后要做好插秧移栽工作。通常情況下,雜交水稻的育秧時間為35 d 左右,常規水稻的育秧時間為40~60 d。種植人員要結合當地的氣候條件和土壤條件選擇合適的水稻移栽時間,通常在每年4月上旬,當土壤溫度達到13~15 ℃且比較穩定時即可移栽。雨季到來之前做好插秧工作可以提高水稻秧苗的成活率,促進水稻分蘗。

在插秧過程中,要控制好秧苗間的距離,保證秧苗采光性良好,提高水稻秧苗的抗病能力。合理控制水稻種植密度能夠提高土地資源利用率,保證水稻產量,促進水稻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6]。

1.5 水稻田間管理技術

1.5.1 施肥

第一,保證基肥施足。水稻生長主要包括營養生長時期和生殖生長時期,不同時期對氮磷鉀肥的吸收情況不同,基肥中氮肥的占比為40%~50%,鉀肥占全部生育周期的50%。

第二,追肥。水稻分蘗肥是水稻移栽返青后使用的肥料,能夠彌補前期土壤養分不足造成的供給問題,促進水稻盡早分蘗,為水稻健康生長奠定基礎[7]。

第三,科學的穗肥管理。早稻和中稻插秧后5 d 和晚稻插秧后3 d 要及時追施促蘗肥,使用尿素即可,用量為75~105 kg/hm2。針對有機肥和鉀肥較少的田塊,可以追施氯化鉀,用量為45~75 kg/hm2;針對肥料不足的田塊,每間隔5~7 d 施1 次肥可提高施肥效果。

第四,巧施穗粒肥。水稻生長后期要做好穗肥管理工作,提高水稻成穗率。同時,應結合水稻生長情況和天氣情況靈活使用肥料,不可盲目施肥。需要注意的是,若種植地區的土壤為沙壤土,很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導致土壤養分不足,種植人員應定期觀察水稻生長情況,尤其是水稻苗期和灌漿期的生長情況,一旦發現葉片顏色變淡或秧苗長勢變慢需及時追肥。具體可將尿素15 kg/hm2、磷酸二氫鉀3 kg/hm2、清水750 kg/hm2均勻混合后噴施葉面,能有效預防水稻早衰[8]。

1.5.2 灌溉

田間水分管理對水稻高產穩產具有重要影響,種植人員要做好水分管理工作。水稻立苗后,淺水層深度應控制為1.6~3.2 cm,利于水稻返青分蘗。水層過深會影響水稻植株吸收養分和水分,水層過淺會影響水稻根部正常生長。

成穗初期階段,如果穗數達到80%~90%,需排干水稻田內的水分,適當烤田,提高水稻田內的通風性與透光性,促進水稻根部生長。水稻孕穗期,為了促進水稻生長,避免脫花,應將水層深度控制為3~6 cm,確保水稻健康生長。水稻灌漿成熟期,需選擇間歇性灌溉方法,確保干濕交替。水稻收獲前7 d 應停止灌水,做好水稻收獲工作[9]。

1.5.3 除草

水稻種植期間,做好雜草清理工作尤為重要。種植人員應選擇效果較好的除草劑,控制除草成本。相關研究顯示,嚴重影響水稻生長的雜草約有16 種。丁草胺去除闊葉類雜草的效果較好,除草率高達95%以上,在丁草胺中加入適量的草克星可濕性粉劑,將兩者和細沙土均勻混合后撒入秧田,可將雜草消滅在萌芽中。隨著科技水平的提高,先進的雜草防治技術在水稻雜草防治中得以廣泛應用和推廣。秸稈還田技術可以有效抑制雜草,降低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完成水稻插秧后,可將稻草捆成小捆,均勻鋪在稻田內抑制雜草生長[10]。

2 水稻主要蟲害及防治技術

2.1 稻縱卷葉螟

2.1.1 為害特征

稻縱卷葉螟的幼蟲會進入水稻心葉中取食葉肉,導致葉片上出現大小不同的透明斑點。部分幼蟲會進入葉鞘內部取食,隨著蟲齡增加,會在水稻葉片邊緣吐絲,使葉片呈卷曲狀,包裹住蟲體,嚴重影響水稻生長。稻縱卷葉螟4~5 齡后,食量明顯增大,會嚴重影響水稻產量和質量[11]。

2.1.2 防治技術

第一,農業防治。稻縱卷葉螟的出現和氣候條件、水稻品種、田間管理密切相關。在水稻種植過程中,過多施用氮肥會導致植株生長過旺,葉片肥綠,加之田間濕度大和空氣流通不暢,會增加稻縱卷葉螟的發生概率。種植人員應選擇抗病蟲害能力強的品種,做好田間管理工作,控制氮肥的施用量,避免植株徒長。害蟲孵化期需避免田間濕度過大,害蟲化蛹時期可以采取灌溉措施殺死蟲蛹。及時收獲水稻,做好晾曬工作[12]。

第二,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技術是利用天敵進行防治,可以減少化學藥劑的使用量。稻縱卷葉螟的天敵有稻田蜘蛛、瓢蟲等。種植人員可以結合具體發生情況釋放寄生蟲,例如稻螟赤眼蜂等。除了利用天敵防治外,還可以選擇生物農藥,例如噴施蘇云金桿菌和球包白僵菌等。

第三,化學防治。水稻抽穗期和分孽期是防治稻縱卷葉螟的關鍵時期,種植人員應結合害蟲的抗藥性選擇不同的藥劑。常見的化學藥劑包括氯蟲苯甲酰胺、四氯蟲酰胺和甲維·蘇云菌等。需要注意的是,應選擇低毒、低殘留的農藥或生物源農藥,交替使用藥劑,避免稻縱卷葉螟產生抗藥性[13]。

2.2 水稻二化螟

2.2.1 為害特征

水稻二化螟是水稻種植中常見的害蟲之一,會嚴重影響水稻生長,給種植戶帶來較大的經濟損失。隨著我國水稻種植面積不斷擴大,水稻二化螟的為害范圍持續擴大,應分析其發生特點和生活習性,采取科學的防治措施。水稻二化螟具有趨光性特點,通常在夜間羽化,1~2 d 后產卵,孵化后直接蠶食水稻植株的稻莖部位[14]。

2.2.2 防治技術

第一,農業防治。部分土壤中的二化名螟蟲源數量較多,應深翻土壤,減少越冬害蟲基數,加強田間管理,及時清除田間雜草,科學灌溉。二化螟繁殖高峰期要灌水,加深灌水深度,將其控制在15 cm 左右,連續灌水3~5 d 可有效滅殺大部分老熟幼蟲和蛹,提高防治效果。

第二,生物防治。種植人員可以采用稻田養鴨技術降低對生態環境的破壞程度,促進養殖業發展,提高水稻種植戶的經濟效益。鴨群會啄食水稻二化螟成蟲,有效減少成蟲的產卵數量。鴨群可保護水稻二化螟的天敵,例如赤眼蜂、蜘蛛等[15]。

第三,化學防治。通??蛇x擇80%精蟲殺手可溶性粉劑1 500 g/hm2、80%殺蟲單粉劑1 500 g/hm2、25%殺蟲雙水劑4 500 g/hm2、20%三唑磷乳油1 500 g/hm2噴霧防治。

2.3 稻飛虱

2.3.1 為害特征

稻飛虱是水稻生長過程中的一種遷飛性害蟲,繁殖速度快,主要刺吸植株的汁液。當前為害水稻的稻飛虱包括褐飛虱、白背飛虱和灰飛虱。發生稻飛虱后,部分地區田塊會減產10%~30%,甚至絕收,嚴重影響水稻產量和質量,影響種植戶的經濟收入。稻飛虱吸食汁液的同時會攜帶各種病毒,其排泄物停留在植株表面會引發煙煤病。同時,其含有大量糖類和氨基酸類等營養物質,會吸引大量稻螟蟲,增加為害程度。

2.3.2 防治技術

第一,農業防治??茖W灌溉,采取勤灌溉和合理曬田措施,促進秧苗健康生長,增強水稻的抗逆性。做好田間管理和觀察工作,在害蟲高發期前做好預測預報工作,以便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第二,物理防治。選擇頻振式殺蟲燈誘殺成蟲。利用害蟲的趨光性特點,將光波設在合理范圍內,實現對害蟲成蟲的誘殺。針對白背飛虱,可在每年5 月中旬至7 月上旬誘殺,天黑前開燈,次日天亮前關燈,在預防該類害蟲的同時消滅稻縱卷葉螟等多種害蟲。稻飛虱遷入后成蟲會進入秧田產卷卵為害,可以利用該特點選擇防蟲網覆蓋秧田,有效杜絕成蟲進入秧田,減少蟲卵數量,降低蟲源基數和農藥的使用頻率。

第三,生物防治。稻飛虱主要集中在水稻基部,可以利用該特點在稻田養鴨,防治害蟲,提高種植戶的收入水平,減少藥物用量,保證水稻品質。

第四,化學防治。種植人員可以選擇藥劑防治,利用10%吡蟲啉、25%噻嗪酮等噴霧防治,重點噴灑水稻基部,提高防治效果。

2.4 稻苞蟲

2.4.1 為害特征

溫度為25~30 ℃、多日連續降水天氣有利于稻苞蟲生存,相對濕度在75%以下會減少成蟲產卵數量,減輕為害程度。稻苞蟲的天敵較多,主要包括寄生蜂和寄生蠅等寄生類昆蟲,同時包括捕食性昆蟲和蜘蛛、青蛙等。調查研究顯示,稻苞蟲的發生和天敵數量密切相關,如果天敵數量較多,稻苞蟲的數量就會明顯減少。

2.4.2 防治技術

第一,物理防治。消除越冬寄主。冬季要及時清理水稻周邊雜草,并統一燒毀處理,降低害蟲基數。做好預測和預報工作。害蟲高發期到來之前要做好預測和預報工作,3 齡后的幼蟲食量明顯增加,該時期做好防治工作可提高防治效果。

第二,生物防治。做好天敵保護工作,選擇生物農藥,降低對生態環境的破壞。

第三,化學防治。選擇55%殺單蘇粉劑、2.5%溴氰菊酯乳油、20%速滅殺丁乳油5 000 倍液噴霧防治,保證噴灑均勻。

3 結束語

優化水稻種植技術能夠確保水稻產量和質量。選擇種植技術前應考慮水稻品種、氣候條件和土壤條件,為水稻生長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同時,應做好水稻田間管理工作,科學施肥、灌溉和除草,加強水稻病蟲害防治工作,保證水稻健康生長,促進我國水稻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猜你喜歡
卷葉螟害蟲水稻
什么是海水稻
太倉市近年稻縱卷葉螟發生情況及防治進展
棉大卷葉螟識別與為害癥狀
水稻種植60天就能收獲啦
蝸牛一覺能睡多久?
冬季果樹常見蛀干害蟲的防治
一季水稻
水稻花
崇明區稻縱卷葉螟歷年發生特征分析
棗樹害蟲的無公害防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