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教育專業師范生教師語言技能的培養策略

2022-02-18 23:43
劍橋學院高等教育研究 2022年2期
關鍵詞:體態講授師范生

馬 影

(哈爾濱劍橋學院教育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69)

教師教學中離不開語言表達,教師準確的教學語言有助于學生知識的理解、技能的獲得,有助于教學效果的提升??梢哉f,教師語言技能是教師一項重要的基本功?;诖?,本文以小學教育專業師范生教師語言技能為研究對象,發現師范生在教師語言技能訓練中存在著教學語言缺少感染力、規范性不足、缺少啟發性等問題,為此提出培養策略。 以期通過小學教育專業教師語言技能培養策略的探討,提高師范生教學語言能力,促進其教師語言技能的發展,進而提升師范生教師語言基本功。

一、引 言

語言是人與人之間進行溝通的工具,是思維的外在表現,它能夠展現人們的認知、想法,向外界傳達個體的信息,是人際交往中不可或缺的要素。社會中任何行業的運轉和發展都離不開語言,離不開人們之間的交流和溝通。具有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能夠更好地展示個人所思、所想,讓聽者快速明白,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學校的教育教學中亦是如此,尤其在教學中,教師需要運用適合、具有邏輯性的教學語言清楚地表達所要教授的教學內容,讓學生充分理解,從而進行知識的獲得與學習。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具有準確、清晰的教學語言是非常必要的。小學教育專業的師范生作為未來的小學教師,具有規范、流暢的教學語言是成為合格教師的基本要求,教師語言技能訓練作為師范生的必修課程,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需要教師不斷地引導與訓練,從而促進其教師語言技能的形成和教學語言能力的提高。

二、師范生教師語言技能存在的問題

(一)語言表達缺少感染力

教師語言是指教師在對受教育者進行知識傳授、思想引導等過程中借用聲音、手勢等媒介進行知識傳遞、信息傳播的復雜系統。教師的教學語言要求教師能夠把已有的知識經驗轉化為所教學生年齡階段能夠理解的、具有合理語法結構的語言形式。作為教師要學會合理運用教師的口頭講授語言向學生傳遞知識,并配合以優美的體態語言,清晰地表達其教學內容和思想。教師教學中要運用具有感染力的語言進行表達,以激發學生的情緒,保持學生的注意力。但在師范生的實踐訓練中發現,很多師范生在訓練過程中語言平淡、無味,缺乏抑揚頓挫和真情實感,語言表達缺少感染力。通過了解發現,很多師范生在訓練初期,處于教師教學語言學習的初級階段,對于語言訓練目標不明確,他們更多關注自身所要表達的內容和知識,無暇顧及語言的情感表達,因此他們在訓練過程中語言毫無情感,缺少感染力。

(二)體態語言規范性不足

教師教學過程中不但需要口頭語言的講解,也需要一定的體態語言相配合,從而讓學生能夠更加理解和學會知識。體態語言對口頭的教學語言有著彌補的作用,好的體態語言能夠為教師的口頭語言表達錦上添花。但在師范生實踐訓練中發現,師范生在進行練習時,要么一板一眼保持不動,要么沒有關注到自己的一言一行,舉動隨意,行為不規范,很少配以相應的體態語,從而表現出體態語言規范性不足。例如,有的師范生試講時無意識地一邊講課一邊手背后,有的講課時不規律地手舞足蹈,有的在講臺上來回走動……究其原因主要因為訓練初期,師范生對于體態語言的使用意識較低,認識不深刻,所以會在訓練過程中出現各類不規范現象。

(三)講授語言缺少啟發性

新課程要求教師講課過程注重對學生的引導,激發學生思考,因此需要教師啟發性的語言激起學生的思索,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但在師范生的語言訓練過程中發現,很多師范生只注重對于知識的講解、傳遞,試講中提問的問題過于簡單,給學生設定的回答內容更加傾向于對知識的記憶或者“是否式”回答,講授語言的設計缺少啟發性。例如,師范生進行《找春天》這一課的試講時,在課堂中提問的語言往往是這樣的:“同學們,寒假過得好不好?”“都去了哪里玩?”“文中作者把小草比作眉毛是比喻句對不對?”“叮叮咚咚是音樂的聲音嗎?”……通過這些問題我們可以看出,師范生所提問題的答案往往不需要深入思考,只需要根據已有的記憶進行回答即可。訓練過程中發現很多師范生試講過程中都存在反復問“好不好”“行不行”“對不對”這樣的問題,使得他們的教學語言對于學生缺少啟發,沒有起到教師的引導作用。作為師范生,因是教學上的初學者,上課前需要認真備課,甚至把上課時每一個環節、每一句語言都進行預設,才能講授出一節精彩的課程。然而在實踐中發現,很多師范生課前都未備好講授語言,在觀察他們的教案時發現準備性不足,內容未能反復推敲。

(四)教學和生活語言混淆

教師教學中主要運用口頭語言進行授課,因此不能像書面語言那樣在表達的過程中嚴謹、精確。但是教學工作是一項神圣的工作,教師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無不影響著學生,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時要運用標準的教學語言進行規范地表達,并且注重與生活語言相區分。通過對師范生訓練實踐過程中發現,有的師范生在進行試講時不能夠完全區分教學和生活語言,甚至把生活語言都應用到了教學中,出現了教學和生活語言混淆現象。例如,在小學數學“時間”這一部分內容中,要求學生學習時、分、秒,此時生活中的“整點”在數學中要讀作“整時”,像“4 點”要讀作“4 時”、“8 點”要讀作“8 時”。但師范生在試講時則會忘記這一要求,把“4 時”讀作“4 點”、“8 時”讀作“8 點”,自然而然讀錯了。類似的問題還有很多,像數學“元角分”中的6 元錢、6 角錢,有的師范生稍不注意就會讀作“6 塊錢、6 毛錢”;語文試講中的個別字詞的發音會說成方言;有時師范生在試講過程中還會出現語序顛倒不恰當、固定搭配不得當等現象。這些現象都會導致未來教學生時教師語言不精確、不規范,會嚴重影響學生的語言發展、知識掌握的精確性。教師教學中不得有半點馬虎,需要精確的語言、清晰的邏輯。筆者在與師范生交談中發現,有的師范生因沒有關注自己的語言是否準確,故試講時會出現方言、土話,有時候甚至因為自己試講過于緊張,導致語言的不準確性??梢?,師范生日常生活中忽視了對教育中教學語言精確性的探究,由此出現了教學和生活語言相混淆的問題。

三、培養師范生教師語言技能的策略

(一)培養理念

轉變傳統以“教”為主的授課方式,建立“理論+技能+應用”的教師語言技能訓練模式,進行線上線下“嵌入式教學模式”,提高實踐訓練的比例,針對不同師范生不同問題進行針對性訓練。轉變傳統單一評價方式,建立多樣化評價機制。完善教師語言技能訓練評價體系,普通話水平評價、結構化面試測評、無生試講評價貫穿整個訓練過程,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終結性評價相結合。轉變傳統枯燥乏味的教學內容選擇,融入繞口令練習、影視作品配音指導、小學教材內容試講訓練等豐富的教學內容。開發第二課堂,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學手段,拓寬學生的學習渠道,實現線上線下、課上課下相結合的教學模式。

(二)實施方案

第一,課上課下合理安排訓練時間??茖W安排課上有限教學時間,理論講授和口語訓練同時進行,更多針對學生共性問題進行指導。課下學生按要求完成口語作業,由主講教師及助教根據學生提交的視頻資料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地指導,指導包含學生的普通話語音、語調以及語言的準確性、簡潔性、邏輯性等。

第二,調整教學內容。調整教師教育口語、教學口語、日常交際口語、結構化面試、普通話水平測試練習各部分的比例,進行面試模擬、試講模擬、方言辨正、詞語正音、短文念讀、交際對話等方面訓練,注重多樣化口語技能訓練,充分考慮學生的參與性和主體性,從而使學生的思辨能力和口語交際能力得到提高。

第三,完善評價方式。把學生課堂表現、作業完成情況納入到評價體系中,通過視頻資料記錄學生的進步,根據學生的進步情況給予學生量化分數,期末考核模擬教師資格證面試,考查學生語言表達的語音、語態、節奏、邏輯、層次等多方面素質,將評分細則制成具體評分表,鼓勵全班參與評分,最后將學生自評、互評與教師評分按比例折合確定為學生最終期末考核成績。

(三)指導策略

第一,進行口語技能的系統訓練。作為教師,嫻熟的口語技能是必備的基本功。因此要提高小學教育專業師范生教學語言的感染力,就要注重語言的情感性表達,進行口語技能的系統訓練。首先,指導教師幫助師范生找到其教學口語中存在的問題,對癥下藥,根據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例如,有的師范生有口頭語,那么在講課時就要注重有意識地避開口頭語,并且課下進行多次訓練;有的師范生總是語言銜接不適當,那么就要注重語言的銜接訓練。其次,根據師范生口語情況進行計劃制定。如制定周計劃、月計劃、年計劃,以逐步提高師范生的語言能力。最后,師范生之間結成互助小組,進行訓練。師范生之間要互相作為對方的監督者、促進者,每天利用一定的時間進行口語技能訓練,以提高口語能力。尤其注重繞口令和課堂內容講授的口語訓練,以提高口語技能??傊?,在對師范生進行培養過程中要有計劃、有目的進行口語技能訓練,逐步提高師范生的教師語言技能。

第二,實踐中提高師范生體態語言的使用意識。無論作為學生還是教師都要有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不斷強化教學基本功,從而提高自身教學能力。因此要改善體態語言不規范的問題,就要重視體態語言的應用,提高體態語言的使用意識。首先,指導教師要想改變師范生基本功不足的問題,就要加強對其基本功的訓練,尤其在教師口語課程、學科教學研究課程中的練習。其次,要加強師范生了解教師教學語言的類型,學習并重視體態語言的教育意義,學會運用合理的體態語言鼓勵學生。尤其在進行試講時,要注重積極性體態語,如一個肯定的眼神、一個鼓勵的手勢等??傊?,教師在對師范生進行指導時要注重提高師范生體態語言的運用,提高意識,展示正面、積極的體態語言。

第三,指導師范生備課中講授語言反復推敲。為了改善師范生講授語言缺少啟發性,指導教師應要求師范生在備課過程中需要對講授語進行反復推敲,從而保證講授語的啟發性、科學性、準確性。首先,備課中注重進行集體備課。集體備課可以讓備課師范生實現思想的碰撞,知識交融。在集體備課中,師范生通過合作、交流,探討出具有啟發性的教學問題,推敲出最適合的講授語言。每一位師范生在集體備課前,把備課的內容進行分析,并形成初步的問題,備課環節注重問題的探討。其次,注重備課環節中的啟發性問題的提出和講課稿的反復推敲。此環節,要求每一位師范生都要交流自己對于此次講課內容、講課提問的問題、課堂中講授語言的使用,并且客觀評價其他師范生的教學方案,以便深刻反思,組織最適合的教學語言。最后,進行課程模擬環節。兩位師范生針對新的方案進行教學模擬,尤其注重講授語言的反復訓練,出現問題時,反復修改,最終形成教學方案??傊?,在講課前,無論師范生是個人備課還是集體備課,都要注重講課語言的反復推敲,并注重模擬訓練。

第四,精確區分教學和生活語言。教學語言的精確性是衡量教學效果的一項指標。保障教學語言質量是每一位師范生必須面對的任務,因此要學會精確區分教學和生活語言。首先,作為師范生應時刻意識到上課是一件嚴肅的事情,上課過程中教師所說出的每一句話都是學生效仿的對象,因此,要保證教學語言的準確性。其次,以教學參考書為準,嚴格按照教學標準進行語言的講授。師范生講授前備課討論中,其課程指導教師應指出哪些知識點與生活中的知識叫法不同,以提醒每一位師范生。最后,注重教學用語的培訓。學校聘請小學知名專家或教師進行教學語言的指導,這種指導不僅僅是專家或教師經驗的分享,更是教師教學語言的引領、活動藝術的引領和教育精神的引領??傊?,區分教學與生活語言需要師范生之間的共同糾正,從而保證教學語言的精確性。

四、結 語

新時期對小學教育本科專業教師技能訓練提供了新的機遇和挑戰,師范生教師語言技能培養過程中應立足于尋求切實提升口語表達能力的方法,使本專業學生在教育教學及日??谡Z交流中能流利、規范的進行表達,簡潔、快速、準確的傳達信息。因此,在教師語言技能訓練創新教育改革中,增強教師語言技能訓練課堂的趣味性,遵守口語表達的規范性,有針對性地糾正師范生的語音、語病、節奏、邏輯層次,結合優選慕課和信息化教學手段,線上線下、課上課下相結合,使學生真正意義上提升口語表達能力。

猜你喜歡
體態講授師范生
SET懸吊訓練對中青年女性圓肩體態的療效觀察
“尋訪身邊的好老師”
構建“兩翼三維四能”師范生培養模式
略論師范生兒童文學核心素養
2018年公費師范生招生專業及計劃數
“體態矯正”到底是什么?
鋼琴基礎教學中的歌唱和體態律動
隨、律、衡:體態律動教學的三個核心原則
我學習和講授世界民族音樂課程的經驗和體會
藥學專業藥物分析課的講授方法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