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文獻計量的數字賦能企業創新研究熱點及趨勢分析

2022-02-19 05:31李偉紅董帆
技術與創新管理 2022年1期
關鍵詞:聚類文獻領域

李偉紅 董帆

摘 要:數字技術的迅速發展和廣泛使用帶來了社會變遷,同時為企業創新提供了新的契機。數字賦能促進企業創新成為提升國家經濟實力及核心競爭力的關鍵方式。本文對2015—2021年“Web of Science核心集合”的415篇文獻以及中國知網(CNKI)核心期刊的1 110 篇代表性文獻使用CiteSpace進行科學計量分析,結合知識圖譜挖掘出數字賦能企業創新的研究熱點及研究趨勢。結果表明,當前數字賦能企業創新研究熱點分布在三大領域:研究主體、研究內容及發展路徑,其中“中小企業”是重點關注對象,未來的研究趨勢則集中在以“firm performance”、“互聯網+”、“數字政府”等關鍵詞為代表的研究領域。

關鍵詞:數字賦能;企業創新;文獻計量;聚類分析

中圖分類號:F 2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7312(2022)01-0001-09

Abstract:The rapid development and widespread use of digital technology has brought about social changes and provides new opportunities for enterprise innovation.Digital empowering which promotes enterprise innovation has become a key way to enhance China’s economic strength and core competitiveness.A scientific quantitative analysis,which is based on the 415 documents of the “Web of Science Core Collection” and 1 110 representative documents of the core journals of CNKI from 2015 to 2021,has done by using CiteSpace.The research hotspots and research trends of the digital empowering enterprises innovation are found by the knowledge map.The study finds that the current innovation of digital empowering enterprises research hotspots is distributed in three areas:research subject,research content and development path.Among them,“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are the focus of attention,and future research trends will focus on research fields represented by keywords such as “firm performance’,“Internet”,and “digital government”.

Key words:digital empowering;enterprise innovation;bibliometric;clustering analysis

0 引言

黨的十九大以來,我國持續深入推進“互聯網+”戰略,推動數字經濟的蓬勃發展。在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中,明確提出我國要加快數字化發展,打造數字經濟新優勢,營造良好數字生態,全面建設數字型國家。數字賦能作為新一輪科技革命的基本特征,已成為推動企業創新的關鍵引擎。

數字賦能為企業創新發展提供了新動力,已成為國內外關注的熱點話題。隨著數字技術與企業創新的持續融合,有關這一方面的研究也在逐漸深入,DEL GIUDICE M等選取280家具有自調整智能制造特征的中小企業作為研究對象,運用結構方程模型,探討敏捷性、適應性和雙元性對數字創新的影響[1]。

KAIDALOVA J等以單案例研究數字化轉型對企業組織架構影響[2];劉啟雷等對數字賦能企業創新的機制進行研究,認為數字賦能企業創新是從戰略層面引發的創新,而且是聯動賦能機制[3];陳慶江等從微觀組織生命周期視角對A股制造業上市公司進行研究,探究數字技術應用對企業雙元創新的影響[4];余菲菲等對數字賦能企業扶貧創新路徑進行研究,采用多案例構建數字技術對企業扶貧創新的賦能機制模型[5];陳劍等研究數字化環境下的企業運營環境,并從運營環境、主體行為、產品和產品創造過程等4個方面進行深入的分析和探索[6]。為進一步深入探究數字賦能企業創新的內在規律,本文選擇文獻計量分析方法對國際和國內2015—2021年數字賦能企業創新領域的高水平文獻進行匯總整理,借助CiteSpace,進行關鍵詞共現、關鍵詞突現、聚類和戰略圖分析,整理出關于數字賦能企業創新這一領域學術界當前關注的研究現狀、熱點議題,辨析其研究主題及未來趨勢。

1 數據來源與研究方法

1.1 數據來源本文數據來源分為國外和國內兩個部分,國外文獻數據主要源自Web of Science(WOS)核心合集數據庫,檢索主題詞為 “digital & innovation & enterprise”,選取2015—2021年作為時間跨度,得到455篇相關文獻;國內數據選擇中國知網(CNKI)核心期刊庫,類似的以“數字、創新、企業”作為檢索詞,時間跨度同樣選取2015—2021年,得到1 320篇相關文獻。對于初步獲得的文獻進行二次加工處理,依據摘要、關鍵詞以及部分正文將重復的、與本主題內容不相關的、非學術研究的文獻過濾掉,最終經過人工篩選,共選出符合主題的外文文獻415篇,中文1 110篇,具體檢索過程見表1。

1.2 研究方法文獻計量學通過對文獻特征進行分析(如關鍵詞共現分析、機構合作等),描述某知識領域的研究現狀,預測其未來發展趨勢。CiteSpace 是進行文獻可視化知識圖譜的常用軟件,利用軟件分析得到可視化知識圖譜,可以有效識別前沿研究領域的本質、新動向和突變等情況。本研究借助CiteSpace軟件對主題文獻進行高頻關鍵詞識別與提煉,從而形成共詞矩陣,根據每個關鍵詞的相互作用情況,找到研究領域的熱點主題;同時對關鍵詞共現矩陣進行聚類,得到數字賦能企業創新主題聚類圖;根據關鍵詞頻數和中心度繪制戰略圖,對該領域的前沿議題進行預測。

2 數字賦能企業創新文獻計量分析

2.1 文獻發表現狀分析

2.1.1 文獻發表年份分布文章數量的年度變化趨勢可以反映出該研究主題的活躍水平和發展階段,對某個研究主題相關文獻的發表趨勢進行分析,有利于了解該主題領域的研究狀況以及相關研究成果的應用程度。因此,本研究使用Excel軟件統計分析數字賦能企業創新相關領域的發文數量年度分布情況,輔助分析數字賦能企業創新領域相關研究熱度(圖1)。由圖1可知,自2015年以來,除2016年小幅度回落之外,這一領域的文獻始終保持逐年上升的態勢,從2018年起,數字賦能企業創新主題文獻熱度上漲趨勢明顯,2020年國內外文獻數量與2018年相比有了跳躍式增長,全年發表的文獻數量占到了前幾年發文量總數的一半以上,表明該主題領域的研究正處于快速興起的階段。

2.2 文獻發表情況分析表2和表3列出了數字賦能企業創新領域文獻發表數量前五名的期刊和作者。從期刊分布情況來看,國際國內期刊主要集中在管理學領域,進一步分析發現,該主題研究正在被學術主流所接受,已有核心期刊如《Sustainability》、《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and Social Change》、《管理世界》、《科研管理》等國際國內管理學領域頂尖期刊集中刊發關于這一主題的研究文獻。從作者發文量來看,國際作者中對這一領域研究較多的是Manlio Del Giudice和Veronica Scuotto,發文量分別是5篇、3篇;國內作者對這一領域關注較多的是戚聿東、任保平,發文量依次是12篇、11篇,說明在數字賦能企業創新這一領域,這些作者緊追學術熱點,研究成果較多。

2.2 研究熱點分析

2.2.1 關鍵詞共現與突現分析關鍵詞是文章的核心,它集中體現了領域內相關學者研究的觀點,高頻關鍵詞則體現的是該領域的研究熱點。利用軟件分析關鍵詞的知識圖譜,可以厘清該領域相關學者關注的熱點問題。首先對國際范圍數字賦能企業創新領域內的關鍵詞共現情況進行分析,選擇“Keyword”為關鍵節點,Year Per Slice 選擇1,Selection Criteria Top N=25,其余不變,點擊GO,得到關鍵詞共現圖譜,如圖2所示。

由圖2可知,國際領域高頻關鍵詞前十分別是“innovation(創新)”、“technology(技術)”、“SME(中小企業)”、“performance(績效)”、“impact(影響)”、“management(管理)”、“system(系統)”、“firm(公司)”、“strategy(策略)”、“information technology(信息技術)”。對上述高頻關鍵詞根據其屬性特征,可以將數字賦能企業創新的國際研究熱點主題大致劃分為三大類別:第一類是數字賦能企業創新的主體研究,包括SME、firm、system;第二類是數字賦能企業創新的內容研究,評價企業在“technology(技術)”、“innovation(創新)”和“performance(績效)”等維度上的發展水平;第三類是數字賦能企業創新的發展路徑研究,通過理論探討、模型構建,研究數字賦能企業創新的管理模式與戰略制定,涉及到的關鍵詞有“strategy(策略)”、“management(管理)”等。以同樣的方式對國內研究領域關鍵詞進行共現分析,如圖3所示。國內領域關鍵詞頻次排名前十的分別是“數字經濟”、“數字金融”、“金融科技”、“大數據”、“數字技術”、“技術創新”、“區塊鏈”、“人工智能”、“文化產業”、“創新”。對其主題詞可以劃分為兩大類別:第一類是關于數字賦能企業創新的研究領域,涉及的關鍵詞領域有“數字金融”、“金融科技”、“人工智能”等;第二類是涉及研究內容,包括“數字技術”、“大數據”、“技術創新”等。綜上所述,從數字賦能企業創新研究的整體態勢分析來看,學界主要圍繞數字賦能企業創新的研究主體領域、研究內容以及發展路徑開展深入研究,探究如何構建數字賦能企業創新的理論體系。

進一步將關鍵詞突現強度圖與關鍵詞共現圖結合分析,可以看出研究熱點的階段性,從而對該領域未來的研究趨勢進行初步預測。圖4是WOS關鍵詞突現圖,選擇前10位突現關鍵詞進行展示。從圖中可以看出,不同的關鍵詞有不同的突現時期,例如ICT(信息通信技術),它的突現階段是2015—2018年,在2018—2021年間,是“network”的突現期。將其與圖2進行聯合分析,發現關于數字賦能企業創新這一領域,在研究主體上,未來一個階段可能更集中于中小型企業的研究(“medium sized enterprise”突現期2020年至今);在研究內容上,不管是前面的“ICT”還是“information”、“network”都是新興數字技術的研究,對比國內關鍵詞突現圖(圖5)也可以看出,對于數字技術方面的研究(如“互聯網”、“大數據”),會是未來企業轉型發展以及學術界關注的新興熱點領域。

2.2.2 聚類分析本文進一步對關鍵詞作聚類分析,以識別當前研究領域的重要子主題。參考宋華[7]等學者關于關鍵詞聚類的參數設置方法,選取Pruning Sliced networks、Pruning the Merged Networks的組合裁剪工具,默認算法中選擇K Factor=25%,并基于LLR 算法和Keyword 選項,在剔除小型聚類模塊后得到國際國內研究的關鍵詞共現與聚類圖譜,結果分別如圖6和圖7所示。陳悅等[8]認為,圖譜的聚類效果可以用聚類模塊化指數Q值(Modularity Q)和聚類輪廓指數S值(Silhouette)來評價,如果Q值> 0.3,表示網絡聚類模塊的結構是顯著的,如果S值> 0.7,則視為聚類結果可信。在本文的兩個聚類圖譜中,國際研究圖譜的Q值為0.534 2,S值為0.789 7,國內研究圖譜的Q值為0.661 2,S值為0.882 8,均高于相應閾值,說明聚類結果可信度較高。

聚類模塊基于關鍵詞之間的網絡聯系而相鄰排列。由圖可知,國際研究主要聚焦在兩大方面:一是數字賦能企業創新內涵及其發展路徑研究,具體包括#0(absorptive capacity)、#1(IT competence)、#5(digital transformation);二是數字賦能企業創新影響因素研究,包括#2(smart manufacturing)、#3(data)、#4(information systems)、#7(internet)。國內研究與國際研究相比略有不同,國內研究主要聚焦于三大方面:一是數字賦能企業創新內涵及其發展路徑研究,包括#0(數字化)、#4(企業創新)、#11(創新驅動);二是數字賦能企業創新影響因素研究,代表聚類主題是#5(數據要素);三是數字賦能企業創新研究領域,代表主題有#2(數字經濟)、#3(金融科技)、#6(數字政府)。綜合國際國內研究聚類情況,本文將整體研究劃分為三大類,并進一步對每個大類所涵蓋的代表性文獻及其主要內容進行簡單梳理,其結果見表4。

2.3 研究趨勢分析戰略圖可以直觀地預測研究領域的前沿問題。本研究選擇戰略坐標圖,進一步探索各研究熱點在數字賦能企業創新領域的戰略地位,并預測未來研究的前沿問題。通過關鍵詞出現的頻率和中心度,以關鍵詞的頻率為X軸,以中心度為Y軸,以頻率和中心度的中值作為原點,繪制出關鍵詞的戰略圖(圖8、9),并預測未來數字賦能企業創新的發展趨勢。其中頻次越高,反映出該關鍵詞在現有研究中受關注的程度和成熟度較高,中心度越高,則顯示出該關鍵詞在共現網絡處于關鍵位置,有成為核心主題的潛力。此外,由于“innovation”、“創新”兩詞的頻次過高,為避免對圖譜的分析造成較大偏倚,故所繪制的圖譜為去除兩詞后的結果。結合關鍵詞戰略坐標圖,本文做出如下分析。

1)象限 Ⅰ:主流領域。該象限的關鍵詞屬于“雙高”,即高頻次、高中心度,說明這些關鍵詞代表的主題已經被大量學者深入研究,處于發展成熟階段,與其他主題聯系密切,是當前學術界的主流議題。國際文獻中“technology”、“ SME”、“impact”、“ information technology”等與數字賦能企業創新領域的研究聯系緊密,并且有著和其他主題較高的關聯度,屬于主流熱點話題,國內文獻與之類似,同樣聚焦于“技術創新”、“大數據”、“數字化”等主題,這說明未來一段時間內,對上述主流議題的研究仍是多數學者集中精力攻克的領域。2)象限 Ⅱ:高潛領域。該象限關鍵詞屬于“一低一高”,即低頻次、高中心度,表明該象限的關鍵詞處于正在發展的初級階段,盡管目前缺乏更加深層次的研究,但往往是該領域中的研究潛力較大、可與其他領域相結合的重要議題。在國際研究中,高潛力熱點詞匯包括“firm performance”、“research and development”、“adoption”等極具研究潛力的議題。國內研究中,代表數字技術的“互聯網+”最具研究潛力,從前面的關鍵詞共現與突現圖中也可以看出,它是近年來在社會不斷變遷大背景下新興起的技術領域,擁有著改變全世界、造福全人類的偉大使命,對于“互聯網+”的研究,已經滲透入方方面面,不僅是當前研究領域的潛力暴發戶,更是未來研究的指南針。新興研究主題“數字政府”,也在一定程度上顯示出數字技術對當前社會的深刻影響,整個國家的政府機構也在應勢改革,順應時代潮流。

3)象限 Ⅲ:孤島領域。該象限關鍵詞屬于“雙低”,即低頻次、低中心度。這說明這些關鍵詞所關聯的主題相關研究尚處于未成熟、與其他領域的關聯性較低的階段,通常被稱之為孤島領域。很多人通常會忽視它們的存在,認為它們不該被深入關注研究,但同時需要警惕,這其中的部分關鍵詞代表的研究有可能發展成為新興的研究熱點,需要對其“區別對待”,國際研究中“information”、“big data”是與“digital technology”密切相關的詞匯,它們以一種新的形式在影響著企業創新的路徑,在未來將被并入“technology”議題一起研究。國內研究中“創新驅動”、“價值創造”等未來可進一步探討其與數字賦能企業創新的關系,畢竟“創新驅動”、“價值創造”是企業創新的本質。而以“transformation”、“新基建”等關鍵詞代表的研究可能會逐漸被邊緣化。4)象限 Ⅳ:邊緣領域。該象限關鍵詞屬于“一高一低”,即高頻次、低中心度。此象限中的關鍵詞代表的主題雖然被較多學者進行過研究,但是并沒有持續下去,和其他研究領域的聯系相對較少,而且沒有很高的主題關聯度,既存在退化到第三象限而逐步邊緣化的可能,也存在與其他領域相結合而深入發展的機會。在國際研究中“performance”研究頻次較高,中心度較低,但它仍與主流領域中“impact”有重疊之處,未來極有可能進行進一步探索,而“system”的重要度在研究網絡中較低,可能未來會逐漸地退向邊緣化。在國內研究中,“金融科技”、“惠普金融”作為“數字金融”的分支領域,隨著數字經濟的不斷發展,對于數字金融的研究也會是一片光明;反觀“轉型升級”,在當前來看缺乏研究潛力,很大可能也是和“system”的結果一樣退向邊緣化??傊?,不管是向前發展還是退向邊緣化,這些熱點詞匯都曾是研究領域的代表,它同樣揭示著一個研究領域的時代變遷。

3 結論與展望

3.1 主要研究結論本文運用文獻計量學方法,對數字賦能企業創新領域文獻進行了系統性的回顧,通過CiteSpace文獻計量軟件對2015—2021年國際國內共計1 525篇文獻進行發文量、關鍵詞共現、聚類和戰略圖分析,梳理出數字賦能企業創新的研究熱點和研究趨勢。通過上文研究,得出以下結論。1)從研究領域的發文成果數量看,關于數字賦能企業創新研究正處于上升發展階段。有關該領域的論文,其發表數量呈現穩步上升趨勢,且發表在國內外頂級期刊的文獻較多;從關鍵詞聯接的情況可以看出,國內外學者高度關注企業創新相關因素的研究,創新管理這個問題的熱度一直沒有消散。2)從研究的熱點話題看,數字賦能企業創新研究主要分布在三大領域:研究主體、研究內容及發展路徑。從研究主體來看,關于數字賦能企業創新國際研究領域近年來更加關注中小型企業這方面的問題研究,而在國內范圍,研究主體從企業的領域上升到行業領域,并且新加入關于“數字政府”的研究;從研究內容來看,國外關于數字賦能企業創新的研究內容聚焦在數字要素促進企業技術創新,而國內則更加注重數據要素本身在企業創新中發揮的作用;從發展路徑來看,國內外均關注企業在數字環境大背景下,如何快速適應外部環境變化以促進自身轉型升級。3)從未來的研究趨勢看,數字賦能企業創新呈現出一些新的趨勢。以“firm performance”、“互聯網+”、“數字政府”等關鍵詞為代表的領域具有研究潛力;關鍵詞“big data”、“價值創造”等則具有發展潛力,經過一段時間可能演變成為熱點主題。

3.2 未來展望數字技術的應用將整個社會帶入數據與信息時代,在數字經濟的大背景下,企業需要迅速轉型升級跟上時代的步伐,數字化轉型勢在必行。未來對于該方向的研究,首先是聚焦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實踐研究,尤其重點關注中小企業的數字化,以彌補國內學術界對這一領域研究的空缺;其次是對企業所處行業背景的分析及政府作用等進行深入研究,以推動企業的數字化轉型進程。

參考文獻:

[1] DEL GIUDICE M,SCUOTTO V,PAPA A,et al.A selftuning model for smart manufacturing SMEs:Effects on digital innovation[J].Journal of Product Innovation Management,2021,38(01):68-89.

[2]KAIDALOVA J,SANDKUHL K,SEIGERROTH U.How digital transformation affects enterprise architecture management:A case stud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ormation Systems and Project Management,2018,6(03):5-18.

[3]劉啟雷,張媛,雷雨嫣,等.數字化賦能企業創新的過程、邏輯及機制研究[J/OL].科學學研究:1-14[2021-11-25].

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1.1805.G3.20210712.1247.002.html.

[4]陳慶江,萬茂豐,王彥萌.數字技術應用對企業雙元創新的影響——基于組織生命周期的實證檢驗[J].軟科學,2021,35(11):92-98.

[5]余菲菲,杜紅艷,曹佳玉.數字技術賦能企業扶貧創新路徑探究[J].中國科技論壇,2021,305(09):126-133+142.

[6]陳劍,黃朔,劉運輝.從賦能到使能——數字化環境下的企業運營管理[J].管理世界,2020,36(02):117-128.

[7]宋華,楊雨東,陶錚.區塊鏈在企業融資中的應用:文獻綜述與知識框架[J/OL].南開管理評論:1-19[2021-11-25].

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2.1288.F.20210907.1847.002.html.

[8]陳悅,陳超美,劉則淵.CiteSpace知識圖譜的方法論功能[J].科學學研究,2015,33(02):242-253.

[9]MLLER J M,BULIGA O,VOIGT K I.The role of absorptive capacity and innovation strategy in the design of industry 4.0 business models:A comparison between SMEs and large enterprises[J].European Management Journal,2021,39(03):333-343.

[10]SCUOTTO V,SANTORO G,BRESCIANI S,et al.Shifting intraand interorganizational innovation processes towards digital business: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SMEs[J].Creativity and Innovation Management,2017,26(03):247-255.

[11]LI L,SU F,ZHANG W,et al.Digital transformation by SME entrepreneurs:A capability perspective[J].Information Systems Journal,2018,28(06):1129-1157.

[12]戚聿東,蔡呈偉.數字化對制造業企業績效的多重影響及其機理研究[J].學習與探索,2020,300(07):108-119.

[13]唐松,伍旭川,祝佳.數字金融與企業技術創新——結構特征、機制識別與金融監管下的效應差異 [J].管理世界,2020,36(05):52-66.

[14]蔣長流,江成濤.數字普惠金融能否促進地區經濟高質量發展?——基于258個城市的經驗證據[J].湖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23(03):75-84.

[15]DONG J Q,YANG C H.Business value of big data analytics:A systemstheoretic approach and empirical test[J].Information & Management,2020,57(01):103-124.

[16]ANAYA L,DULAIMI M,ABDALLAH S.An investigation into the role of enterprise information systems in enabling business innovation[J].Business Process Management Journal,2015,21(04):771-790.

[17]LIU Y,NI Z,KARLSSON M,et al.Methodology for digital transformation with internet of things and cloud computing:A practical guideline for innovation in small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J].Sensors,2021,21(16):53-55.

[18]于施洋,王建冬,郭巧敏.我國構建數據新型要素市場體系面臨的挑戰與對策[J].電子政務,2020,207(03):2-12.

[19]任保平.數字經濟引領高質量發展的邏輯,機制與路徑[J].西安財經學院學報,2020,33(02):5-9.

[20]吳非,胡慧芷,林慧妍,等.企業數字化轉型與資本市場表現——來自股票流動性的經驗證據[J].管理世界,2021,37(07):130-144.

[21]黃璜,成照根.“互聯網+監管”:政策演變與模式劃分[J].電子政務,2019,199(07):68-78.

(責任編輯:嚴 焱)

猜你喜歡
聚類文獻領域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2020 IT領域大事記
基于模糊聚類和支持向量回歸的成績預測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領域·對峙
2018年熱門領域趨勢展望
基于流形學習的自適應反饋聚類中心確定方法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基于密度的自適應搜索增量聚類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