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殊生境放線菌在植物病害防治中的研究進展

2022-02-19 05:29樊炳君曹艷茹趙洪瑩周萍焦鈺朱國興魏薇
安徽農業科學 2022年2期
關鍵詞:植物病害放線菌

樊炳君 曹艷茹 趙洪瑩 周萍 焦鈺 朱國興 魏薇

摘要 放線菌種類繁多,能產生多種活性代謝產物,在植物病害防治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介紹了放線菌在植物病害防治中的作用機理,論述了特殊生境放線菌在防治植物病害中的研究現狀,并對特殊生境下的放線菌在植物病害防治中的未來發展趨勢進行了展望。

關鍵詞 特殊生境;放線菌;植物病害;防治機理

中圖分類號 S432.1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0517-6611(2022)02-0001-04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2.02.001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Application of Special Habitat Actinomycetes in the Plant Diseases Control

FAN Bing-jun1,CAO Yan-ru1,ZHAO Hong-ying2 et al (1.College of Agriculture and Life Sciences,Kunming University,Kunming,Yunnan 650214;2.College of Forestry,Southwest Forestry University,Kunming,Yunnan 650224)

Abstract Actinomycetes,which comprise a wide variety of species and produce many bioactive secondary metabolites,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control of plant disease.Addresses the mechanism of actinomycetes in plant disease control,and introduces research status of special habitat of Actinomycetes in the prevention of plant diseases and development trend.

Key words Special habitat;Actinomycete;Plant diseases;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chanism

基金項目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1660002);省部共建云南生物資源保護與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開放課題(2019KF005);云南省地方本科高校(部分)基礎研究聯合專項資金項目(2018FH001-003);云南省“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項目(YNWR-QNBJ-2018-011);云南省教育廳科學研究基金項目(2020Y0475)。

作者簡介 樊炳君(1996—),女,云南昆明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資源利用與植物保護。*通信作者,副教授,從事微生物的多樣性及功能挖掘研究。

收稿日期 2021-05-06

隨著消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農作物的品種多樣性和需求量與日俱增,對農產品的品質要求也越來越高[1]。農業生產者追求低成本、高效率的生產方式,導致土壤生產功能退化,如板結、酸化、次生鹽漬化、污染物積累和連作障礙等問題十分突出[2]。作物的持續連續種植會導致某些元素被過多吸收,進而使得土壤中該營養元素缺乏,造成土壤微生態失衡,植株的抗病能力減弱,病蟲害發生嚴重。植物病害極大地制約著農業生產的產量和質量,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嚴重影響著國家的糧食安全和人們的生產生活[3]。

目前,對植物病害的控制手段主要是化學防治,大量使用化學農藥會引發病蟲害產生抗藥性、農藥殘留超標、生態環境破壞等一系列問題。為了減輕化學藥劑在農業生產中造成的危害,環境友好型的生物防治逐漸成為植物保護的重要措施。生防微生物菌劑是生物防治的重要手段之一,具有綠色環保和防病增產等優點,受到眾多科研工作者的關注。近年,研究較為普遍和深入的微生物生防制品主要集中在芽孢桿菌[4]、假單胞菌[5]、木霉菌[5]、綠僵菌[6]和白僵菌[7]等細菌和真菌。放線菌作為微生物的一大類群,種類和代謝產物豐富,在農業生防領域也顯示了獨特的優勢,如應用非常成熟的阿維菌素就是由灰色鏈霉菌Streptomyces avermitilis產生的,其在殺蟲、殺螨、殺線蟲、防治水稻螟蟲等方面有著優異的表現?,F今,由于新病害產生以及原有病害抗藥性的增加,急需研發新型菌劑。特殊生境放線菌能夠豐富生防放線菌的菌種資源,在植物病害防治中也具有極高的探索價值和應用價值。因此,十分必要加強特殊生境下生防菌的研究。

1 放線菌在植物病害防治中的生防機制

通過利用有益生物及其代謝產物對植物病害進行控制的方式被稱為植物病害生物防治[8]。放線菌是微生物的重要類群,由于其代謝類型和代謝產物十分豐富,被廣泛應用于植物病害的防控。從放線菌中分離獲得的鏈霉素、阿維菌素、伊維菌素、春雷霉素和井岡霉素等農用抗生素均在農業病蟲害的防治中占有重要地位[9]。目前,國內外闡明的生防放線菌作用機制主要有拮抗作用、競爭作用、重寄生作用和促生作用[10-11]。

1.1 拮抗作用 拮抗作用是指生防放線菌通過分泌一些抗生素或有毒的代謝物質從而抑制甚至殺死病原菌,其作用方式主要有:①作用于細胞壁,生防放線菌通過產生某些代謝產物來抑制或阻礙病原菌的細胞壁合成,致使病原菌無法生長而死亡[12-15]。②作用于細胞膜,生防放線菌通過破壞病原菌的膜結構,導致其通透性改變,細胞內含物外滲而死亡[16]。③作用于蛋白質合成,生防放線菌通過分泌物質阻礙病原菌的蛋白質合成,從而使得病原菌的生長受到抑制[17-18]。④作用于病原微生物的代謝過程,生防放線菌通過產生抗生素改變病原菌代謝過程中的酶活性,導致病原菌的生長發育受到抑制,甚至死亡[19]。

1.2 競爭作用 競爭作用是生防放線菌發揮作用的重要機制之一。在同一個微小的環境中,當空間、水分、營養物質等不足時,2種或多種微生物群體就會發生爭奪,這一現象稱為競爭作用。競爭作用的表現形式主要有空間競爭和營養競爭。放線菌通過產生代謝物質抑制植物病原菌的生長,從而使生防放線菌數量明顯增多,導致其成為優勢種群,在特定的生存空間內極大地減少了病原菌的生存空間[20]。在進行營養競爭時,根際生防放線菌防治植物病害的主要機理之一是產生嗜鐵素。嗜鐵素的存在能使生防放線菌更好地吸收土壤中的鐵離子,導致病原菌缺鐵無法正常生長繁殖,進而達到控制植物病害的目的[21]。

1.3 重寄生作用 重寄生作用是指利用微生物附著或纏繞于病原生物進而殺滅或降低病原生物的數量,以控制植物病害的發生和發展。生防放線菌會在病原菌的菌絲上產生附著胞并纏繞其上,使病原菌的菌絲產生畸形,最終使得病原菌生長受阻或細胞死亡[22]。拮抗作用和重寄生作用是相互依存的,放線菌在抗生素破壁的基礎上,通過重寄生作用侵入病原菌細胞達到消滅病原菌的目的[23]。

1.4 促生作用 固氮作用、解磷作用和產生生長激素是生防放線菌常見的促生機制。生防放線菌通過促進植物體本身生長,增強寄主的抗性,達到防治病害的作用。Benson等[24]報道弗蘭克菌屬(Frankia)放線菌具有顯著的固氮作用,與植物共生形成根瘤,促進植物生長。利迪鏈霉菌(Streptomyces lydicus)通過增加豆類植物根瘤菌的數量和形態,從而加大植物對鐵離子的吸收,達到促進植物生長的目的[25]。Hamdali等[26]研究解磷放線菌(Streptomyces griseus)能夠增加植株芽和根的重量,顯著促進小麥植株生長,同時有效降低腐霉菌(Pythium ultimum)對小麥的侵染。De Oliveira等[27]研究報道,鏈霉菌屬菌株R18(6)具有良好的磷酸溶解性和廣譜抗菌能力。

2 特殊生境下的放線菌在植物病害防治中的研究現狀

特殊生境是指在結構和功能上有明顯特殊性的生態環境[28-29],其經緯度、溫度、海拔、pH、壓強、光照和水分等環境因子同普通環境存在很大差異。目前,針對海洋、紅樹林和鹽堿地等特殊生境下的生防放線菌研究相對較多。

2.1 海洋放線菌在植物病害防治中的研究現狀 中國管轄的海域面積約300萬km2,相當于陸地國土面積的1/3,為微生物的研究和開發利用提供了巨大的資源寶庫[30]。海洋中的微生物可以吞噬垃圾、將光能轉化為化學能,其天然產物還表現出了抑菌、細胞毒、抗炎等生物活性[31-33]。在海洋的沉積物或泥樣中,人們也發現了對植物病原菌有抑制效果的放線菌。王聰等[34]在廣西北部灣的海泥樣品中分離得到了能夠抑制香蕉枯萎病病原菌的放線菌菌株。鹿連明等[35]從浙江省玉環市海山潮間帶采集的鱗笠藤壺中分離獲得1株海洋放線菌(A3202),該菌株的發酵液對柑橘綠霉病菌的菌絲生長抑制率可達66.82%。馬桂珍等[36]對連云港海域采集的海水、海泥、漂浮物、海洋動物及海洋植物樣品進行分離篩選后發現有7株放線菌對番茄早疫病菌(Alternaria solani)、茄腐皮鐮刀菌(Fusarium solani)、芹菜斑枯病菌(Septoria apii)、番茄枯萎病菌(Fusarium.oxysporum f.sp.lycopersici)、番茄葉霉病菌(Fulvia fulva)、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辣椒疫霉病菌(Phytophthora capsici)、茄子黃萎病菌(Verticillium dahliae)和番茄青枯病菌(Ralstonia solanacarum)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效果。閆建芳等[37]從黃海海域海底沉積物樣品分離出一株密旋鏈霉菌(Streptomyces pactum)對番茄潰瘍病菌(Clavibacter michiganensis subsp.michiganensis)有較好的抑制作用,菌株和發酵液產生的抑菌圈直徑分別為19.2和20.2 mm。肖珂等[38]分離了海南海綿共附生放線菌,發現分離出的20%的海洋放線菌對薯蕷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有抑菌活性,14%的菌株對橡膠炭疽病菌(C.gloeosporioides)有抑菌活性,12%的菌株對香蕉枯萎病菌(F.oxysporum f.sp.cubenserace)有抑菌活性,10%的菌株對水稻稻瘟病菌(Magnaporthe grisea)和木薯根腐病菌(Lasiodiplodia theobromae)有抑菌活性。綜上可知,海洋環境中蘊藏著豐富的對植物病害有防治作用的放線菌資源。但目前在植物病害防治方面的研究成果還相對較少,未來的發展空間十分巨大。

2.2 紅樹林放線菌在植物病害防治中的研究現狀 紅樹林是生長在熱帶和亞熱帶海岸潮間帶的濕地木本植物群落,主要由紅樹植物組成。為了適應海岸潮間帶的環境,紅樹林環境形成了獨特的形態結構和生理生態特征[39]。生活在紅樹林生境中的微生物,經歷著高鹽、低光照、反復潮汐、營養物質匱乏、弱堿性等各種不利的生存條件,特殊的生境賦予了微生物獨特的代謝特征,使其產生了新穎的代謝產物,且有很多具有生理活性,如抑菌、抗腫瘤、生物酶活性、生物治藻活性及肽類毒素活性等[40-41]。已有學者開始研究紅樹林中的微生物多樣性及代謝產物,并應用到藥學、化學和農學等領域。李小群等[42]從廣西北侖河口紅樹林底泥樣品中發現有22株放線菌對甘蔗鞭黑粉菌(Ustilago scitaminea)有抑制作用,占分離放線菌總數的61.11%。吳家法等[43]在25份茅尾海紅樹林樣品中發現23株放線菌的發酵液經乙酸乙酯萃取濃縮液對至少1種尖孢鐮刀菌(F.oxysporum)的菌體和孢子萌發有抑制作用。張桂興[44]從海南東寨港紅樹林和三江紅樹林樣品中得到的1株灰肉色鏈霉菌(Streptomyces griseocarneus)和1株蘭灰鏈霉菌(Streptomyces cyaneogriseus)均具有較強的抑制香蕉鐮刀菌4號生理小種的活性。許敏等[45]在廣東湛江紅樹林植物中分離篩選出3株具有較強殺秀麗隱桿線蟲活性的放線菌。魏華等[46]從海南省東寨港紅樹林土壤樣品中篩選出1株具有殺線蟲活性的菌株,該菌株發酵液稀釋20和40倍后分別對根結線蟲的致死率達70.5%和65.0%。目前針對紅樹林生境中的放線菌研究多集中于物種多樣性和新種的發現,在應用方面主要偏向于篩選醫用抗菌活性物質、抗生素殘留追蹤和土壤重金屬修復等問題[47-48],在植物病害防治中的研究應用相對較少,還有待后續更加深入的研究探索。

2.3 鹽堿地放線菌在植物病害防治中的研究現狀 土地生態環境惡化的表現之一是土壤鹽堿化,全球鹽堿地土壤面積約占耕地總面積的20%~30%。目前全球一半左右的灌溉耕地正在遭受不同程度的次生鹽堿化[49]。與普通生境中的微生物相比,含鹽量較高環境下的微生物經歷自然選擇后,會衍生出特殊的機能、生理機制、遺傳基因和代謝產物以適應生存,這些特征在醫藥、農業、化學工業以及環境治理方面都具有潛在的應用價值[50]。于洋[51]從黑龍江省西部地區杜爾伯特蒙古自治縣的鹽堿地土壤中篩選得到1株具有耐鹽堿能力和良好廣譜抗菌活性的放線菌(2SGS2),對大豆菌核病的病原真菌核盤菌(S.sclerotiorum)有很明顯的防病效果。潘通[52]在大慶不長植被的鹽堿土壤中篩選得到36株放線菌,發現其可以抑制1種以上的植物病原真菌,其中1株放線菌S7GS2對水稻紋枯?。≧hizoctonia solani)、大豆菌核?。⊿.sclerotiorum)、大豆疫霉?。≒hytophthora sojae)和辣椒疫霉?。≒.capsici)的抑制率均在80%以上,抑制效果較好。王彥等[53]在河西走廊敦煌地區的鹽堿土壤中分離篩選出1株鏈霉菌屬菌株16-3-10,對黃瓜枯萎病病菌有良好的拮抗效果。牛世全等[54-55]從河西走廊黑河流域鹽堿土壤中分離得到1株球孢鏈霉菌(Streptomyces globisporus)對馬鈴薯干腐病菌(F.solani)表現出較強的抑制作用,其發酵液對馬鈴薯干腐病的防效為65.45%;該團隊還從敦煌地區鹽堿土中分離篩選出1株對黃芪根腐病菌(F.oxysporum)具有生防作用的黃色長孢鏈霉菌(Streptomyces longisporoflavus)。隨著土壤鹽堿化的不斷加重,深入了解和研究這一生境中的微生物,不僅對維持該生境生態平衡有著重要作用,同時也可挖掘其在植物保護中的作用。

2.4 沙漠放線菌在植物病害防治中的研究現狀 沙漠環境由沙灘或沙丘構成,受強烈蒸騰作用的影響,導致水分散發較快、鹽度含量較高,植物分布較少[56]。在干旱、高溫和輻射等環境壓力下,生命的生存受到大大限制,且進化出了特殊功能來適應該特殊環境。在研究沙漠微生物群落的功能時發現,微生物與沙漠生態系統的碳氮元素循環、水土的保持等息息相關[57-58]。楊子文[59]從沙特阿拉伯沙漠中篩選出5株對于青枯病致病菌茄科雷爾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有著明顯拮抗作用的放線菌。夏占峰[60]對來自吐魯番盆地和塔里木盆地沙漠的樣品進行放線菌分離,通過抑菌篩選獲得了11株對棉花黃萎病病原菌大麗輪枝菌(V.dahliae)和尖孢鐮刀菌(F.oxysporum)具有較強抑制活性的放線菌。當前,對于沙漠中的放線菌研究主要集中在多樣性分析、生態修復和活性代謝物分析等方面[61-62],生防放線菌的研究還十分少見。沙漠生態系統是最大的陸地生態群落[63],從該生境中挖掘植物病害生防放線菌具有很大的研究空間和前景。

2.5 其他特殊生境中的放線菌在植物病害防治中的研究現狀 張文婷等[64]用平板稀釋法分離純化來自廣西、江蘇、陜西等地的農化廢口、排污管口、污水河等特殊生境的5份土壤樣品中的放線菌,以西瓜枯萎菌(F.oxysporium f.sp.niveum)、茄子黃萎菌(V.dahliae)、棉花枯萎菌(F.oxysporium f.sp.vasinfectum)為供試病原菌,篩選出5株對西瓜枯萎菌和茄子黃萎菌均有明顯拮抗作用的菌株。尹明遠等[65]從西藏低溫地區采集的16份土樣中分離獲得22株放線菌,其中對小麥赤霉?。‵usarium graminearum)和青稞條紋?。―rechslera gramineunm (Rabenh.) Shoem)有抑菌活性的放線菌分別有6株和5株,對粉番茄灰霉?。˙.cinerea)和南瓜枯萎?。‵.oxysporum)有拮抗活性的菌株均有4株。筆者在放射性元素含量較高的白云鄂博稀土礦區和重金屬含量較高的蘭坪鉛鋅尾礦區也分離篩選出了具有抑制根腐病病原菌的拮抗放線菌菌株。

3 發展趨勢及展望

美國國家科學院、工程院和醫學院在2019年初聯合發布了一份研究報告,指出應該更加重視微生物對農業生產的影響。植物病害的發生會嚴重影響農作物的產量和品質,隨著水體污染、土壤微生態失衡和物種多樣性減少等生態問題的不斷加劇,如何在保證經濟價值的同時,尋找開發高效、無毒的替代化學藥品的生防制品以保護好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是當前研究的主題和重點。然而,常規生境中的微生物資源被大量重復開發和利用,極大地影響了植物病害生防制品開發的進度。因此,迫切需要從研究相對較少的特殊生境中篩選出有效防治植物病害發生的放線菌。已有數據表明,從研究較少的特殊生境的微生物中獲得了一些新型活性化合物。有研究者從北部灣海洋微生物中分離得到110個化合物,其中新結構化合物有53個,占總數的48%,且具有抗腫瘤、抗菌、抗病毒、抗炎等多種生物活性[66];2015—2019年,從海洋微生物中分離出89種分屬于8類結構的抗病毒化合物,其中35種具有抗H1N1活性[67];陳川等[68]從塔克拉瑪干沙漠生境植物中分離得到擬諾卡菌屬(Nocardiopsis)菌株,并從該菌株中首次分離到廣譜抗生素——薔薇霉素。

因此,未來應當加強特殊生境放線菌資源對植物病蟲害的篩選研究,在今后的研究過程中,利用極端環境中的放線菌防治植物病蟲害的研究還應解決如下問題:

(1)尋找更廣闊的放線菌來源途徑。針對生防放線菌目前主要的來源是植物內部和土壤環境,少數來源于海洋、紅樹林生境和鹽堿地。不同的環境會對放線菌的生理生化特性造成一定的影響,同時使其具有特殊的功能。未來可以在更多的極端環境(例如:高寒高海拔地區、干熱河谷地區、高濃度重金屬環境、稀土礦區等)中尋找防治植物病蟲害的放線菌。

(2)加強對特殊生境放線菌防治植物病蟲害的機理研究。研究大多局限于放線菌對1個或多個病原菌的抑菌效果,缺乏對抑菌機制和抑菌物質更深層次的研究。只有掌握了其機理,了解其抑制病原菌或蟲害的活性物質,才能更好地將其運用到生產實際。

(3)大量開發放線菌劑產品。當前的大部分研究都僅限于實驗室條件下,相比于外界環境來說,實驗室環境更易設置和控制。在外界環境中,溫度、光照、水分和其他生物因素都難以控制,其抑制作用也較難穩定發揮。因此,如何提高菌劑在大田中的防治效果還有待深入研究,大批量生產具有穩定功效的放線菌劑也將是未來的發展方向。

隨著對特殊生境放線菌資源研究的不斷深入,人類可以獲得其抑菌活性物質并解密其抑菌機理,最終將其更好地運用到實際生產中,為農業植物病害的生物防治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 趙其國,周生路,吳紹華,等.中國耕地資源變化及其可持續利用與保護對策[J].土壤學報,2006,43(4):662-672.

[2] 何文壽.設施農業中存在的土壤障礙及其對策研究進展[J].土壤,2004,36(3):235-242.

[3] SAVARY S,WILLOCQUET L,PETHYBRIDGE S J,et al.The global burden of pathogens and pests on major food crops[J].Nature ecology & evolution,2019,3(3):430-439.

[4] 李振岐.我國小麥品種抗條銹性喪失原因及其控制策略[J].大自然探索,1998,17(4):21-24.

[5] UPAMANYA G K,BHATTACHARYYA A,DUTTA P.Consortia of entomo-pathogenic fungi and bio-control agents improve the agro-ecological conditions for brinjal cultivation of Assam[J].3 Biotech,2020,10(10):14-19.

[6] ROSTAMINIA M,HABIBI D,SHAHBAZI S,et al.Effect of different species of Pseudomonas and Trichoderma on several morpho-physiological traits of roselle (Hibiscus sabdariffa L.)[J].Acta physiologiae plantarum,2021,43(1):1-8.

[7] 徐超民,王加亭,李霜,等.綠僵菌在不同類型草原防治蝗蟲的效果分析[J].中國生物防治學報,2021,37(5):946-955.

[8] 劉曉飛,侯艷,馬京求,等.放線菌的篩選及應用研究進展[J].飼料研究,2020,43(3):140-143.

[9] 崔佳佳,張雪洪.微生物源農用抗生素的研發與高產策略[J].生物工程學報,2021,37(3):1032-1041.

[10] 邱德文.我國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的現狀及發展策略[J].植物保護,2010,36(4):15-18,35.

[11] MASSART S,JIJAKLI H M.Use of molecular techniques to elucidate the mechanisms of action of fungal biocontrol agents:A review[J].Journal of microbiological methods,2007,69(2):229-241.

[12] 姜鈺,董懷玉,徐秀德,等.放線菌在植病生防中的研究進展[J].雜糧作物,2005,25(5):329-331.

[13] AWLA H K,KADIR J,OTHMAN R,et al.Plant growth-promoting abilities and biocontrol efficacy of Streptomyces sp.UPMRS4 against Pyricularia oryzae[J].Biological control,2017,112:55-63.

[14] CHEN Y F,ZHOU D B,QI D F,et al.Growth promotion and disease suppression ability of a Streptomyces sp.CB-75 from banana rhizosphere soil[J].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2018,8:1-18.

[15] LAW J W F,SER H L,KHAN T M,et al.The potential of Streptomyces as biocontrol agents against the rice blast fungus,Magnaporthe oryzae (Pyricularia oryzae)[J].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2017,8:1-10.

[16] 薛磊,薛泉宏,趙娟,等.大麗輪枝菌菌體對鏈霉菌胞外蛋白酶活性及抑菌效果的影響[J].棉花學報,2012,24(1):78-84.

[17] 馬冠華,楊鏡禎,易龍,等.柑橘潰瘍病拮抗放線菌篩選及其抑菌機理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14,42(30):10547-10549,10589.

[18] 蔣細良,謝德齡,倪楚芳,等.中生菌素的抗生作用[J].植物病理學報,1997,27(2):133-138.

[19] TOLBA S,EGAN S,KALLIFIDAS D,et al.Distribution of streptomycin resistance and biosynthesis genes in streptomycetes recovered from different soil sites[J].FEMS microbiology ecology,2002,42(2):269-276.

[20] 吳元華,文才藝,朱春玉,等.農抗TS99對煙草赤星病菌作用的研究[J].中國煙草學報,2004,10(4):20-22,35.

[21] LAZZERI L,BARUZZI G,MALAGUTI L,et al.Replacing methyl bromide in annual strawberry production with glucosinolate-containing green manure crops[J].Pest management science,2003,59(9):983-990.

[22] 喬宏萍,宗兆鋒.重寄生放線菌F46和PR對灰葡萄孢的抑制作用[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32(11):23-26.

[23] EL-TARABILY K A,SIVASITHAMPARAM K.Non-streptomycete actinomycetes as biocontrol agents of soil-borne fungal plant pathogens and as plant growth promoters[J].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2006,38(7):1505-1520.

[24] BENSON D R,SILVESTER W B.Biology of Frankia strains,actinomycete symbionts of actinorhizal plants.[J].Microbiological reviews,1993,57(2):293-319.

[25] TOKALA R K,STRAP J L,JUNG C M,et al.Novel plant-microbe rhizosphere interaction involving Streptomyces lydicus WYEC108 and the pea plant (Pisum sativum)[J].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2002,68(5):2161-2171.

[26] HAMDALI H,HAFIDI M,VIROLLE M J,et al.Growth promotion and protection against damping-off of wheat by-two rock phosphate solubilizing actinomycetes in a P-deficient soil under greenhouse conditions[J].Applied soil ecology,2008,40(3):510-517.

[27] DE OLIVEIRA M F,DA SILVA M G,VAN DER SAND S T.Anti-phytopathogen potential of endophytic actinobacteria isolated from tomato plants (Lycopersicon esculentum) in southern Brazil,and characterization of Streptomyces sp.R18(6),a potential biocontrol agent[J].Research in microbiology,2010,161(7):565-572.

[28] 唐永紅,曹庸,盧成瑛,等.特殊生境微生物及其活性代謝產物研究進展[J].微生物學通報,2006,33(4):163-166.

[29] 車裕斌,韓冰華.特殊生境研究綜述[J].咸寧師專學報,1997,17(3):72-73.

[30] 邵全琴,馬巍巍,賈曉峰.我國海洋國土資源現狀分析[C]//倪紹祥,劉彥隨,楊子生.中國土地資源態勢與持續利用研究.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4.

[31] 高凌云.科學家發現吞噬海洋塑料垃圾的微生物[J].現代物理知識,2019,31(4):36.

[32] 王聰,雷福厚,譚學才,等.海洋擬諾卡菌來源的天然產物[J].中國抗生素雜志,2019,44(7):763-769.

[33] 馮維維.視紫紅質讓海洋細菌成為捕光“能手”[N].中國科學報,2019-08-13(007).

[34] 王聰,王坤,姜明國,等.廣西北部灣放線菌的分離篩選及活性產物的鑒定[J].天然產物研究與開發,2019,31(7):1170-1176.

[35] 鹿連明,蒲占湑,胡秀榮,等.海洋放線菌A3202發酵液對柑橘綠霉病菌的抑制活性測定[J].浙江柑橘,2018,35(3):11-14.

[36] 馬桂珍,暴增海,夏振強,等.海洋放線菌對幾種蔬菜病原菌抗菌作用的測定[J].作物雜志,2009(5):35-38.

[37] 閆建芳,劉秋,趙柏霞,等.番茄潰瘍病生防菌YH23的發酵條件優化及菌種鑒定[J].沈陽農業大學學報,2019,50(5):608-613.

[38] 肖珂,周雙清,許云,等.海綿共附生放線菌的分離鑒定與抑菌活性分析[J].熱帶生物學報,2020,11(2):156-162.

[39] 張喬民,張葉春.華南紅樹林海岸生物地貌過程研究[J].第四紀研究,1997(4):344-353.

[40] 徐靜.紅樹林微生物天然產物化學研究[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5:25-182.

[41] 楊凱琳,程文勝,侯峰,等.海洋微生物次級代謝產物及其抑菌活性研究進展[J].中國海洋藥物,2013,32(3):71-81.

[42] 李小群,于清武,易湘茜,等.廣西北侖河口紅樹林底泥放線菌多樣性及其抑制甘蔗鞭黑粉菌活性分析[J].南方農業學報,2018,49(4):708-713.

[43] 吳家法,吳思婷,李智鳴,等.茅尾海紅樹林土壤可培養放線菌多樣性及其抗尖孢鐮刀菌活性分析[J].中國抗生素雜志,2017,42(4):294-301.

[44] 張桂興.抗香蕉枯萎病放線菌的篩選及菌株Da03047、Da04010的分類鑒定[D].儋州:華南熱帶農業大學,2007:28-35.

[45] 許敏,李靜,戴素娟,等.廣東湛江紅樹林植物內生放線菌資源勘探及生物活性研究[J].中國抗生素雜志,2016,41(1):26-34.

[46] 魏華,劉敏,鮑時翔,等.1株抗根結線蟲紅樹林放線菌的篩選與鑒定[J].微生物學雜志,2012,32(4):13-16.

[47] ABIDIN Z A Z,CHOWDHURY A J K,MALEK N A ,et al.Diversity,antimicrobial capabilities,and biosynthetic potential of mangrove actinomycetes from coastal waters in Pahang,Malaysia[J].Journal of coastal research,2018,82:174-179.

[48] SANGKANU S,RUKACHAISIRIKUL V,SURIYACHADKUN C,et al.Evaluation of antibacterial potential of mangrove sediment-derived actinomycetes[J].Microbial pathogenesis,2017,112:303-312.

[49] 杜瀅鑫,謝寶明,蔡洪生,等.大慶鹽堿地九種植物根際土壤微生物群落結構及功能多樣性[J].生態學報,2016,36(3):740-747.

[50] 李鳳霞,郭永忠,許興.鹽堿地土壤微生物生態特征研究進展[J].安徽農業科學,2011,39(23):14065-14067,14174.

[51] 于洋.兩株鹽堿地土壤鏈霉菌的鑒定及防病促生功能的研究[D].哈爾濱:東北農業大學,2018:18-23.

[52] 潘通.大慶鹽堿地放線菌篩選、抑菌活性初步探究及新種鑒定[D].哈爾濱:東北農業大學,2017:26-38.

[53] 王彥,牛世全,鄭豆豆,等.黃瓜枯萎病拮抗放線菌的篩選、鑒定及發酵條件優化[J].微生物學通報,2019,46(5):1062-1073.

[54] 牛世全,李渭娟,李海云,等.河西走廊鹽堿土壤中抗馬鈴薯干腐病放線菌的篩選鑒定[J].西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7,53(2):94-98.

[55] 牛世全,趙丹,豆建濤,等.敦煌鹽堿土中抗黃芪根腐病放線菌的篩選、鑒定及發酵條件優化[J].西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8,54(3):71-76.

[56] WALKER I J,DAVIDSON-ARNOTT R G D,BAUER B O,et al.Scale-dependent perspectives on the geomorphology and evolution of beach-dune systems[J].Earth-science reviews,2017,171:220-253.

[57] POINTING S B,BELNAP J.Microbial colonization and controls in dryland systems[J].Nature reviews microbiology,2012,10(8):551-562.

[58]

REDDY B V B,KALLIFIDAS D,KIM J H,et al.Natural product biosynthetic gene diversity in geographically distinct soil microbiomes[J].Applied &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2012,78(10):3744-3752.

[59] 楊子文.沙特阿拉伯沙漠可培養放線菌多樣性及抗菌活性的研究[D].廣州:中山大學,2018:36-39.

[60] 夏占峰.新疆極端環境放線菌多相分類及抑菌活性物質研究[D].武漢:華中農業大學,2015:74-90.

[61] 李靖宇,張肖沖,陳韻,等.騰格里沙漠東南緣藻結皮與蘚結皮放線菌多樣性及其潛在代謝功能[J].生態學報,2020,40(5):1590-1601.

[62] 李亞美,布合力其汗·白克力,鮑潔,等.西藏仲巴五彩沙漠放線菌資源勘探及生物活性篩選[J].微生物學通報,2018,45(8):1651-1660.

[63] 楊昊天,王增如,賈榮亮.騰格里沙漠東南緣荒漠草地不同群落類型土壤有機碳分布及儲量特征[J].植物生態學報,2018,42(3):288-296.

[64] 張文婷,張秋麗,冀媛媛,等.特殊生境中植物枯、黃萎病拮抗放線菌的篩選及鑒定[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39(9):187-192.

[65] 尹明遠,何建清,張格杰.西藏低溫放線菌的多樣性及其生物活性[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7,45(6):221-227,234.

[66] 徐新亞,楊宏,寧小清,等.北部灣海洋微生物物種多樣性與化學多樣性研究進展[J].廣西科學,2020,27(5):433-450,461.

[67] TENG Y F,XU L,WEI M Y,et al.Recent progresses in marine microbial-derived antiviral natural products[J].Archives of pharmacal research,2020,43(12):1215-1229.

[68] 陳川,劉佳萌,蔣忠科,等.塔克拉瑪干沙生植物來源放線菌抗銅綠假單胞菌活性的篩選及菌株38-7L-1活性產物的研究[J].中國抗生素雜志,2015,40(2):81-87,115.

猜你喜歡
植物病害放線菌
植物內生菌在植物病害中的生物防治
肺曲霉菌合并肺放線菌感染一例
極端環境放線菌TRM45306的鑒定及次生代謝產物分析
拮抗細菌在植物病害生物防治中應用的研究進展
利用微生物防治植物病害研究進展
植物病害生物防治
生防芽孢桿菌的研究進展
南大西洋深海沉積物中可培養放線菌的多樣性
深海放線菌Actinomadurasp.01119的代謝產物研究
黃花蒿內生放線菌A5次生代謝產物分離鑒定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