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生媒介素養現狀及其提升路徑研究

2022-02-19 00:17凱,李
教育觀察 2022年7期
關鍵詞:重構倫理媒介

楊 凱,李 健

(1.廣西師范大學校長辦公室,廣西桂林,541004;2.廣西師范大學文學院/新聞與傳播學院,廣西桂林,541004)

一、媒介素養概念界定

媒介素養作為衡量人類信息獲取及處理能力的重要指標,一直為國內外學者所關注,但基于文化背景、學術視角及研究方法的差異,學界關于媒介素養概念的界定不一,雖在具體概念定義上國內外并未達成共識,但總體上是依據相同的方法論原則,從效用論視角出發對理論形態及應用形態下的媒介素養概念進行界定。首先,從理論形態界定媒介素養。James Potter認為“媒介素養由個人定位、自身結構和技能三大基石構成”[1]。其次,從應用形態界定媒介素養。David Buckingham認為“媒介素養指使用和解讀媒介信息所需要的知識、技巧和能力”[2]。兩者雖是分別從理論及應用角度對兩種形態下的媒介素養概念進行界定,但都是遵循效用論或方法論的路徑,重點考察媒介素養概念的具體內涵。然而,隨著互聯網信息技術的發展,現實世界中信息生產及傳遞的模式已被重構。

媒介素養作為人類利用信息技術對現實世界信息進行發掘、傳遞乃至重構的綜合性信息處理能力,對人類物質文明及精神文明的繁榮具有重要價值。研究生媒介素養能力是研究生對媒介信息的解讀、批判和使用能力,對全面提升研究生媒介信息素養、推動適應黨和國家事業發展需要的研究生教育具有重要價值和意義。

二、研究生媒介素養現狀

(一)媒介認知能力較為薄弱

媒介認知包括對媒介類別、特質、功能、運作方式的基本了解與認知。[3]研究生對“媒介認知較薄弱”[3],對“媒體表達與現實的關系缺乏清醒的認知”[4]。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首先,研究生對傳統媒介及以新媒體為代表的現代媒介的認知存在差異,該群體對以紙媒為代表的傳統媒介較為熟悉,但對現代媒體的熟悉程度不夠高,且功能認知主要集中在娛樂功能上,對進行科學研究所需的專業信息發掘媒介認知不夠,難以使用最新的互聯網信息技術有效發掘有效科研信息,“不能正確、主動、有效地利用網絡的優勢為自己的學習、生活和成長服務”[5]。研究生因所屬學科不同,受學科專業、知識結構等因素的影響,其接受以互聯網信息技術為主導的現代媒介素養教育的方式存在差異。計算機專業及新媒體專業相關學科大類的研究生主要是通過專業課程教育接受現代媒介素養教育,學習相關知識技能,并形成相對體系化的現代媒介認知,而非計算機學科的研究生通過技術通識課獲取對現代互聯網信息媒介的認知,且課程涉及的現代互聯網信息媒介技術多是較為初級的,而專業性的現代信息媒介技術多需研究生以自學的方式獲得,這導致多數研究生現代媒介認知水平處于非專業化階段,對傳統媒介與現代媒介的認知存在較大差異。其次,研究生對媒介的認知主要集中在功能上,對信息媒介在市場經濟中的運作模式以及經營方式了解不夠全面,特別是在媒介商業認知及媒介生產認知方面存在一定的缺失。最后,研究生對推動現代媒體發展的互聯網信息技術的認知深度不夠,對處于快速更新迭代過程中的互聯網信息技術缺乏深度了解,其媒介信息獲取效率不高,信息篩選及發掘的準確度不夠,這也成為制約其媒介素養能力提升的一大因素。

(二)媒介使用能力較為薄弱

媒介使用能力主要指人類利用信息技術對現實世界的信息進行處理的能力,主要包括信息發掘、信息傳遞、信息重構等方面,是媒介素養構成的核心能力。當前,研究生“媒介信息使用能力較薄弱”[3],主要表現為三個方面:首先,研究生媒介甄別能力較為薄弱?;ヂ摼W時代,現實世界信息內容豐富、來源極為廣泛,且主要以碎片化的形式呈現,而多數研究生并未接受專業的媒介素養教育,在進行信息發掘的過程中“缺乏理性引導”[6],在對互聯網信息的發掘及甄別方面存在困難,難以在較短的時間內精準全面地查找到所需要的信息。其次,研究生媒介信息發掘及傳遞能力較為薄弱。受特定學科培養差異的影響,不同學科研究生媒介信息發掘能力及傳遞能力之間存在差異,接受過專業計算機學科教育的研究生媒介信息發掘能力及傳遞能力較強,而大部分未接受過專業計算機學科教育的研究生沒有掌握媒介信息發掘及傳遞技術,其媒介信息發掘及傳遞局限于傳統網絡搜索,綜合性的媒介信息發掘及傳遞能力薄弱,難以進行大規模的信息檢索。在這樣的偏于傳統的媒介信息發掘及傳遞能力的局限下,其發掘及傳遞的信息相較于豐富的互聯網信息數據而言是不全面的,這也成為制約其科研能力持續提升的因素之一。最后,研究生信息重構能力較弱。傳統媒體時代的信息重構主要以書面形式體現在紙質文本上,而互聯網信息時代的信息重構需借助多種專業性的軟件工具,而大部分研究生的專業性信息重構軟件使用能力偏弱。

(三)媒介信息倫理水平較低

媒介信息倫理主要指人類運用信息技術對現實世界中的信息進行處理所應遵循的倫理原則、道德規范及價值觀念的總和,是指導人們進行信息資源發掘、甄別乃至重構的根本原則,其培養需依賴專業的媒介素養教育以及相關實踐。研究生在媒介信息倫理學習方面較為薄弱,主要是依賴媒介倫理道德的自我生成機制,以及將個人道德修養運用于媒介信息處理的相關實踐,其媒介信息倫理是片面且非體系的,導致研究生媒介信息倫理水平較低,“最終導致其知識素養、認知世界能力下降”[7],主要表現為兩個方面。首先,缺乏體系化的媒介信息倫理意識,即并未對信息發掘、甄別以及重構應該遵循的原則具備清晰的認知,其媒介信息倫理主要表現在信息發掘、甄別以及重構的單一過程,不具備完整媒介信息處理過程所需的倫理素養,其媒介倫理存在一定的片面性,無法有效指導其進行媒介信息發掘、甄別及重構的實踐,在進行信息傳播實踐時,“容易不辨別信息來源便隨意傳播,或者對信息進行截取”[8],導致傳播過程的信息出現失實,為后續進行科學研究帶來一系列困難。其次,研究生以媒介信息倫理指導實踐的過程主要是自發進行的,尚未達到倫理自覺的狀態,其倫理主動性不夠,且其自發開始形成媒介信息倫理的過程是處于信息發掘過程之中,但最終形成卻滯后于媒介信息處理實踐,其生成過程是實踐產生認識的過程,是被動生成的,而非主動獲取媒介信息倫理用以指導媒介信息處理實踐。

(四)媒介素養教育不夠健全

媒介素養教育是“理解和運用大眾媒體的方法”[9],是“作為現代社會公民素養組成部分”[10]。我國的媒介素養教育開始于20世紀90年代,主要是對圖書館管理相關專業學生的教育,以及對圖書管理行業從業人員的技能培訓,以培養查閱、加工紙質文獻以及檢索網絡文獻的能力為目標,在課程設計及教育范圍上相對滯后,對研究生的針對性培養較少,“媒介素養教育途徑單一”[11]。伴隨著互聯網信息技術的發展,傳統媒介素養教育所培養的技能已難以滿足研究生進行科學研究的需要。我國媒介素養教育主要集中于本科及研究生階段,在義務教育階段對媒介素養的重視程度不高,存在媒介素養教育缺失的問題。受經濟條件差異的制約,不同地區及不同學校的媒介素養教育資源供給不同,經濟較發達地區的學生能夠享受更優質的媒介素養教育,經濟欠發達地區的學生較少接受媒介素養教育,這已成為影響研究生群體媒介素養教育均衡及科研能力均衡的因素之一。

三、研究生媒介素養提升路徑

(一)強化高校媒介素養教育制度設計

高校是推進研究生教育的主陣地,也是研究生媒介素養教育的主課堂,而優化制度的頂層設計,構建常態化的高校媒介素養教育制度是推動研究生媒介素養提升到更高水平的治本之策。首先,高校應優化媒介素養教育制度頂層設計,構建與互聯網信息時代信息傳導及媒介演化趨勢相匹配的媒介素養教育制度,將現代化媒介素養教育引入高校教育教學體系,對加強研究生現代媒介素養教育的具體課程規劃、課程設置及實踐訓練進行規定,并通過制度固定的形式為研究生媒介素養教育的發展提供指導。其次,高校應以研究生教育現狀為基礎,充分考量當代研究生媒介素養提升需求,在研究生媒介素養教育制度頂層設計的基礎上,構建符合各本校研究生需求的具備本校特色的媒介素養教育制度,以研究生媒介素養教育發展趨勢為指導,挖掘并整合高校自身信息技術及傳統教育優勢,并在此基礎上建立集特色教育制度與特色課程制度于一體的研究生媒介素養教育制度體系。最后,高校應以利用信息技術發掘、傳遞、重構信息能力為基礎,構建多維指標體系,對研究生媒介素養制度效能進行動態評測,以評測數據為基礎調整高等院校媒介素養教育制度,提升信息技術發展與研究生媒介素養教育的適配度,更充分利用技術發展紅利,促進研究生媒介素養教育制度不斷完善,發揮研究生媒介素養教育對促進人才培養的作用,實現制度育人與制度發展相統一。

(二)構建科學的研究生媒介素養課程體系

教育是實現社會公平正義的基礎路徑,也是社會發展的重要動力,而媒介素養教育則能促進研究生媒介素養能力提升。首先,應建立相對完善的研究生媒介素養課程體系,包括理論課程及實踐課程。其中,理論課程主要提升研究生媒介信息倫理認知、前沿的互聯網信息發掘及重構技術理論水平,而實踐課程則是以科學研究為對象,引導研究生將媒介素養理論課程中的知識運用到科學研究中,使其在科研實踐中將理論知識轉變為實際的操作能力。其次,設置科學合理的研究生信息處理實踐能力考核指標,從而對研究生的媒介素養進行考核,以考核數據為依據對研究生媒介素養課程體系進行動態調整,使研究生媒介課程體系與互聯網信息技術發展同步進行。同時,積極聯系相關學科領域內的專家學者,就現代媒介素養先進技術及前沿發展趨勢開展相關講座或專題報告,組織教師與學生進行學習,以增進對現代媒介素養前沿技術及趨勢的理解,從而不斷增強研究生媒介素養教育的前沿性、實用性。最后,積極拓展研究生媒介課程獲取渠道,通過大學慕課及網絡通識課的形式,為研究生提供設置科學、來源廣泛的媒介素養課程資源,使其有機會實時獲取媒介素養課程,能依據自身需求不斷提升媒介素養。同時,利用高校學生社區及圖書館等空間,定期進行研究生媒介素養相關課程展播,并以專業為單位組織研究生定期進行學習,不斷提升研究生媒介素養能力。

(三)加強宣傳轉變研究生的媒介素養觀念

研究生媒介素養觀念的轉變是使其媒介素養提升的內因,體現著研究生自覺加強媒介素養的主動性。首先,高校要加大宣傳力度,引導研究生重視媒介素養的提升,并注重加強以互聯網信息技術為核心的現代信息技術宣傳,使研究生自覺學習最先進的信息發掘處理技術,變被動接受現代媒介素養教育為主動學習現代媒介素養相關課程,增強研究生提高媒介素養水平的思想自覺。其次,針對媒介信息倫理進行重點宣傳,通過案例分析及倫理探討的形式,幫助研究生形成正確的媒介信息倫理,增強其媒介信息道德涵養,使其對媒介信息本身及互聯網信息技術應用中的問題進行深入思考,引導研究生注重倫理正義,并由倫理自發轉向倫理自覺,使其以正確的媒介信息倫理指導相關實踐,使媒介信息倫理自覺在媒介信息實踐中升華為媒介信息倫理行動自覺。最后,將媒介素養教育引入研究生新生入學教育中,通過集中教育的形式引導研究生關注媒介素養,動員研究生積極使用以互聯網信息技術為主導的現代媒介進行信息發掘、甄別及重構,幫助其養成在科學研究及生活中不斷提升媒介信息素養的習慣,使其形成媒介素養提升自覺。

(四)強化資源供給構建全方位媒介素養教育體系

以教育資源供給為核心的全方位媒介素養教育體系建設是推動研究生媒介素養教育的基礎。首先,高校要積極參與構建全社會共同參與的媒介素養教育體系,發揮推進現代社會公民教育的主體作用,參與構建涵蓋幼兒、中小學生、本科生及研究生媒介素養教育的綜合性媒介素養教育體系,推動形成覆蓋全部學習階段的學生媒介素養教育,針對具體學習階段的需求及能力差異進行課程設置,形成與學習階段需求適配的媒介素養教育體系。其次,教育部門要將媒介素養教育引入國民教育體系之中,并有效涵蓋義務教育階段以及非義務教育階段,形成重視培養媒介素養的全階段、全過程的教育體系。最后,國家要積極推動形成國家、社會、公民共同參與的全主體媒介素養教育體系,通過國家政策強化資源供給,形成媒介素養教育基本制度,構建層次制度合理、社會參與飽和、需求匹配的全方位媒介素養教育體系。

猜你喜歡
重構倫理媒介
《心之死》的趣味與倫理焦慮
視頻壓縮感知采樣率自適應的幀間片匹配重構
長城敘事的重構
護生眼中的倫理修養
媒介論爭,孰是孰非
北方大陸 重構未來
書,最優雅的媒介
北京的重構與再造
歡迎訂閱創新的媒介
反思媒介呈現中的弱勢群體排斥現象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