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向深度學習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

2022-02-20 11:30郭紅凱
教書育人·教師新概念 2022年1期
關鍵詞:閱讀課深度學習初中英語

郭紅凱

[摘 ? ?要]深度學習是以教師為正確引導,學生為自主學習的主體,關注學生更有意義的學習過程。文章結合初中英語課程的教學實踐活動,分析深度學習的定義和特點,并結合教學經驗探討促進學生深度閱讀課堂教學的對策。

[關鍵詞]深度學習;初中英語;閱讀課

隨著初中英語教學研究的逐步推進,人們越來越關注深度學習的問題。人們在進入深度學習時,會用批判性思維的理念和方法完成內容的再制作和加工,從而對原有內容進行全方位的質疑、深入討論、新的升級、科學研究,這是對整個過程的進一步理解。隨著學習的深入,學生對所學內容,尤其是其中復雜的定義,會有更深入的理解,會產生基于個人認知能力的深入解讀,創造出相應的使用價值和實際意義。

一、深度學習的定義及特點

(一)深度學習的定義

所謂深度學習就是學生充分利用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融合自己原有的知識和經驗,對新升級的內容進行批判性思維、理解、消化和內化,并結合原創認知能力內容,建立更全面的知識框架,多方面與認知能力及相應方法相銜接,對知識進行深入分析和全方位的加工,進行深度和良好的互動交流。在整個過程中,完成知識的傳遞和應用,進而產生決策,推動一系列活動來解決問題。

(二)深度學習的特點

1.理解和批判

理解就是掌握知識和深度學習的基本原理。這些死記硬背的知識無法長時間儲存在大腦中以進行內部知識轉化。因此,深度學習必須使學生能夠運用批判性思維去理解和分析,勇于質疑,運用理性進行深入討論,在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整個過程中獲得個人見解,并強調對知識和定義的深入理解。

2.整合和建設

整合是針對課程內容碎片化的問題而言的。深度學習的知識不是獨立的、零散的,而是全面的、合乎邏輯的。因此,深度學習理念認為,新知識的產生和加工是建立在新舊知識聯系的基礎上的。學生應利用當前的學習,激發原有的知識和經驗,將新的知識與現有的知識進行比較。這種結合創造了知識之間的緊密關聯,使學生能夠在現有認知結構的基礎上主動構建具有特色的新知識結構。

3.遷移和使用

遷移是學生拓展經驗、展示內在知識的全過程。因此,深度學習提倡知識的“融合與應用”,利用間接經驗進行即時應用。學生理解并整合知識,對學習場景進行深入理解,識別和掌握重要因素,在相似場景下順利處理問題,在新場景中分析差異,最終進行學習和實踐活動的應用。

4.創造與評價

這一特征偏向于深度學習的最終目的和現實意義,即課堂教學是一種塑造人的社會實踐活動,以人的發展為促進目標。因此,深度學習致力于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正確導引學生對思考和評價予以實施,創造新的發展理念,將所學知識與具體日常生活互動,使學生在學習知識和學習過程中產生解決問題和批判的觀念,最終產生具有正確價值觀和自立自強發展的學生核心素養。

二、促進學生深度學習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策略

(一)提高問題質量,引導學生深入思考

教師課堂教學的目的不僅是讓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更是要讓學生更好地獨立思考,讓學生對自主學習能力進行掌握。邏輯思維能力的提高,需要教師向學生提出問題,并根據所提出的問題,正確引導學生深入思考課文的實際意義。初中英語教師在閱讀課上,可以尋找與日常生活密切關聯的問題向學生明確提出,也可以在一定的深廣度上提出問題,使學生能根據對文本的研究、搜索和詳細分析找到答案。在整個過程中,學生對問題的邏輯思維和理解會越來越深入,這恰好是在英語閱讀課中實現深度學習之目標。

(二)強化理解探究的合理性,形成批判性思維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有效設置探索性學習題,正確引導學生思考文本潛在的實際意義,從而塑造學生的辨析、邏輯推理、評論等能體現高級知識和能力的實際效果。在中西文化差異閱讀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在課程導入階段為學生滲透相關文化特色的知識,正確引導學生思考東西方文化差異,關心培養和提升學生自主學習和思考能力的過程,把閱讀文章的學習全過程轉變為塑造學生思維品質和培養獨立閱讀能力的全過程,正確引導學生掌握閱讀方法的基礎知識并運用到實踐中。在教師的具體指導下,學生獨立參與了閱讀文章的全過程,積極獲得了知識和深度閱讀學習的經驗。

首先,在深度閱讀教學環節拓寬學生的學習視野,在教材中深入挖掘文章背后的文化底蘊,使文章內容得以豐富,使學生的閱讀能力得以增強,提升學生對研究、學習的興趣,讓學習的樂趣被學生在整個研究過程中感受,增強對文化多樣性的理解,進而讓批判性思維形成在體驗英語語言表達魅力的同時。例如,中學生對日常餐桌的禮儀規范并不陌生,但學生對西方餐桌的禮儀知識卻知之甚少。很多學生對西方用餐禮儀和文化并不了解,只是盲目閱讀文本,被動接受其內容,缺乏自身的辨別力。因此,在教學環節,教師可以正確引導學生思考中西餐桌文化的差異性,助推課堂教學從簡單的英語基礎知識學習,向思考中西文化知識的方向發展,提高學生區分文本內容的能力,達到塑造學生的文化觀念和批判性思維,提高學生深度學習的實際效果。另外,在日常生活中,多個影視劇或綜藝節目,都會有對西方國家用餐禮儀的詳細介紹。這類綜藝節目展示的內容,直接反映了國外飲食文化的現狀,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以播放相關綜藝節目的方式,進一步輔助學生進行深度閱讀學習,讓學生從中對不同的文化特色進行感受,通過客觀的思考和辯證的方式,推動學生良好價值觀的產生和發展,塑造學生的文化觀念。其次,對學生閱讀文章的方法進行具體指導。初中生已經掌握了閱讀文章的基本方法。在教學環節,教師要協助學生將自己掌握的閱讀方法和技巧結合于閱讀文章的內容,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應用方法開展深度閱讀的學習,讓學生在閱讀文章時有自己的感受和收獲,促使深度閱讀學習的效率得到提高。

(三)重視閱讀觀點生成的深化,培育創造思維

閱讀文章后的深化基本上是在合理閱讀文章學習中對閱讀文章內容的進一步的拓展和完善。在整個過程中,不僅提高了英語學習的能力,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學習的視野。在中國傳統文化和歐洲文化的碰撞中,學生感受不同的文化風格。這是英語閱讀文章拓展深化的全過程,是學生進一步發展閱讀水平和提升閱讀學習體驗的全過程,是塑造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全過程。例如,在保護生態環境部分學習后,教師可以布置與保護生態環境相關的專題文章學習。學生在閱讀文章后,可以利用文章內容中的感悟進行延伸學習,進行討論和探索,讓學生在討論和探索中深入思考保護生態環境的必要性以及怎樣對生態環境進行保護。在學生英語語言能力提高的同時,他們會慢慢滲入適當的價值觀,深知保護生態環境的必要性;同時,在研究怎樣對生態環境保護的整個過程中,塑造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進而提高本部分閱讀之質量。

(四)強調多元化的教學評價,做好成果的綜合反饋

教師運用多種不同的評價方式,對學習者的學習行為和學習效果進行及時準確的評價,并在此基礎上針對各類全過程、診斷性、總結性或反思性的評價進行總結后作為課堂教學的基礎。在深度學習中,給學生的評價不應只考慮從閱讀文章中獲得的文本知識。因此,教師關注的不僅僅是某個環節,而是每個不同環節匹配的學生閱讀文章的主要表現不盡相同。在譯林牛津英語8A Unit 4 Wild animals Giant pandas一文教學中,教師可以在學生閱讀文章之前采用診斷評價法提問,創造具有相似思維能力的主題活動;在閱讀文章時,教師可以對學生的學習現狀全過程進行分析,并根據學生的獨立思考狀態提供課堂教學反饋以改進教學;在閱讀文章后,進行總結和反思性評論最重要。學生理解能力的考查可以通過試題的方法來進行,通過這些活動,讓學生感受到保護熊貓寶寶的價值。

總之,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深度閱讀課不僅要對原有枯燥單一的教學方式進行自主創新,同時也要塑造學生優秀的人文理念,從而對學生的思維品質進行塑造。

參考文獻:

[1]劉向東.基于深度學習的英語閱讀教學策略探究[J].教育實踐與研究(B),2021(6):23-27.

[2]王宏偉.促進初中生英語深度學習的路徑[J].新課程研究,2021(16):67-68.

(責任編輯:姜波)

猜你喜歡
閱讀課深度學習初中英語
基于主題意義的“生本”高中英語閱讀課
初中英語閱讀課有效詞匯教學策略
MOOC與翻轉課堂融合的深度學習場域建構
大數據技術在反恐怖主義中的應用展望
合作學習在大學德語閱讀課中的應用
對外漢語報刊閱讀課的教學策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