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管理學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研究

2022-02-22 23:33劉玲張紅葉舜
現代商貿工業 2022年4期
關鍵詞:管理學課程思政教學改革

劉玲 張紅 葉舜

摘要:《管理學》課程立足于為社會培養專業化的管理人才為目標,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課程,現今社會人才成為企業持續發展的動力,而有效的管理成為企業提高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手段,通過高校設置的《管理學》課程使學生具備基本的管理理論知識和技術技能之外,也是實現立德樹人的重要手段。課程思政使一種新的教育理念,對高等院校的人才培養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發掘《管理學》課程思政的價值,通過運用課程思政的教學模式將思想政治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等融入《管理學》課堂教學之中,改革教學手段和方法,提高教師的課程思政能力,以學生為主體,實現“育人”功能,提高學生的道德素養、職業能力和創新能力,從而完成立德樹人、鑄魂育人的教育教學目標。

關鍵詞:課程思政;《管理學》;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4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04.074

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2018年習近平總書記在:“要把立德樹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各環節?!庇纱丝梢?,高校作為立德樹人的主體,要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方針政策,要改革現有的人才培養中存在的重基礎,輕德育的問題,要從教學體系、教學目標、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上進行革新,圍繞著立德樹人的根本,對現有的教育形式進行改革,真正落實高?!罢n程思政”戰略的實現,培養一批合格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管理學》課程作為高校經管類專業的專業基礎課,對高校人才培養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如何將立德樹人融入課程教學各環節,培養“有道德、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管理人才,成為全面落實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舉措。

1《管理學》課程思政的意義

1.1踐行人才培養的基本目標

現今高校在人才培養上,存在較為重視專業知識的培養,忽視學生情商的培育工作,沒有注重學生健全品格和人格的培養,導致學生進入社會后,不符合企業的用人需求。雖然在大學課程中也設立了諸如思政類的專業課,但是作為經管類學生的專業基礎課《管理學》也要踐行思政的教育目標。要認識到專業課程不僅僅是傳遞理論知識,還需要培養學生的道德修養,要重點關注學生的身心健康,要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情操,這是目前高?!豆芾韺W》課程改革所要踐行的人才培養的基礎性目標。

1.2提升思政教育的實效

在《管理學》課程的基本知識中,都蘊藏著思想政治的教育理念,如中國共產黨人優秀的領導智慧、抗日過程中主要的組織工作、對于地下黨人的激勵方式等。在《管理學》教學中,對思想政策教育的形式攝入較少,更多的是培養學生諸如計劃能力、溝通能力、組織能力、協調能力、創新能力等基本的管理素質,存在著重學科基礎,輕政治理論等問題,對于思政教育的展開不利。因此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管理學》課程教學之中,結合課程專業理論知識,不僅提升學生運用管理理論和管理原理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還要為企業、為國家培養有家國情懷、責任擔當,與時俱進的新時代“管理者”,為最終在課程教育目標上,使專業課程的內容更加豐富,讓專業教學更加賦有內涵,從而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2《管理學》課程思政的改革路徑

2.1重構《管理學》課程內容

現今《管理學》課程的教學主要以五大職能為基礎,主要從計劃、組織、領導、控制、創新五個方面為主線展開教學活動。在教學上以基本知識和技能的傳授為主,較少結合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和黨的政治理論。因此需要在原有教學內容的基礎上,有機地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國的優秀傳統文化,著力發揮思政知識在對學生人格培育上的重要作用,提升課程思政的引領作用。如在講授管理的理論基礎這一章節時,即可從我國儒家的《論語》、 道家的《道德經》、法家的《韓非子》、兵家的《孫子兵法》等國學經典中發掘出諸多的優秀思想,以此對學生展開思想政治教育。

其次在《管理學》課程教學內容上,還可以融入社會的前沿發展趨勢,如人工智能、區塊鏈、互聯網大數據等案例,通過企業管理前沿發展的介紹,提升《管理學》課程內容的創新性和時代性,讓學生充分開闊視野,提高自身的洞察力和敏銳性。

總而言之,在課程思政背景下《管理學》課程教學需要不斷改革,對課程教學內容的變更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重構教學內容,將思政理念融入專業知識的教學過程中去,提升“立德樹人”的課程目標,實現“德業”融合的教學目的。

2.2改革《管理學》課程教學模式和方法

2.2.1采用問題式探究學習方法

教師在上課前可以進行問題和活動的設計,通過探究式的學習方法,將課堂學習中的主體從教師變成學生,從教師單方面的傳授為主,變成學生主動去學習,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更好地掌握課程所學的知識點。如引入第二課堂的形式,將學生作為知識學習的主體,教師布置閱讀任務,學生課下進行優秀歷史書籍的閱讀,并寫出讀后感,課上讓學生進行分享,這樣更能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還可以設計讓學生去參觀辛亥革命紀念館的活動,讓學生找出辛亥革命獲得成功的關鍵因素,在辛亥革命中我們黨的優秀革命烈士是如何團結協作的,在遇到問題時是如何隨機應變的解決的等。教師在課上可以請學生來回答,并進行總結與反思,這樣更易于達到一個良好的教學效果。在問題探究式學習方法的運用過程中,還需要教師認真地進行教學目標和學生學情的分析,同時考慮好思政元素的有效切入點,不然將會無法引起學生的探究興趣和共鳴,教學效果將會大打折扣。

2.2.2發揮多元化的教學手段

在《管理學》課程教學中除了運用講授法,還可以運用案例研討、情景模擬、小組討論等形式。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案例,將黨的方針政策,國內外重要事件當作素材展開討論等,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生對問題進行分析、研究和討論的能力,幫助學生理解社會需求,同時認識到完善人格,提高角色認知的重要性。

在教學模式上,《管理學》課程改革可以采用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充分利用第二課堂的機動性,提高學生學習效果。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主要對《管理學》理論思想進行闡述,對技能點進行分析和系統講解,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同時在互聯網時代,還可以利用藍墨云班課,英華在線等學習平臺,增強教師和學生之間線上的互動,還可以引入豐富的網上的教學資源,建立線上案例資料庫,將優秀的電影和影視片段作為學生線上學習的資源,通過學生能夠接受的形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也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時間去學習,促進學術知識內化的提升,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2.2.3強化學生的課外的實踐活動

《管理學》既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學習管理學知識要活學活用,這樣才能真正地指導實踐。因此,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課后通過各種渠道將所學知識進行轉化。如從思政元素角度鼓勵學生參觀紅色教育基地,接受革命教育的洗禮;鼓勵學生下沉社區,聽社區抗議的故事,體會中國的偉大;讓學生參加三下鄉活動,感受貧困地區的困難,切實理解國家為什么將扶貧攻堅作為主要的方針政策,正確理解政府幫助扶持貧困地區發展的方針政策和意圖,提升學生的社會參與及社會責任感。

2.3完善課程評價體系

深入推進《管理學》課程思政的改革,是實現“立德樹人”的培養目標的根本,是實現“顯性教育”與“隱性教育”相結合的目標要求?!罢n程思政”作為隱性的一種思想政治的教育模式,要呈現出良好的教學效果,還需要建立健全有效的評價體系為支撐。在《管理學》課程思政的實施路徑中,力求對現有的考核評價方式進行改革,將傳統的重視考試成績為主,將學生的最終測評作為測評主體的方式,改為加入過程性的評價方式,同時采取考核主體多元化的方式,力求將課程考核體系進行全面系統的優化和完善。

首先,改革課程評價方式和標準?!罢n程思政”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是一個潛移默化,逐步完善的過程,不能盲目求快,也不能只看最終的結果不看過程。因此,這就需要在課程評價方式上進行革新,要重視過程性的評價方式。比如,課程的考核由傳統的平時成績30%和期末考試70%的形式,改為平時成績和期末考試各占50%的比例。平時成績由原來的出勤和作業,改成出勤、課堂表現、小組活動、線上學習得分等多元化的評價方式。期末考試應增加試題的多樣性和靈活度,增加主觀題的比重,既要學生掌握《管理學》的基本理論,同時也要著力提高學生解決企業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專業的管理技能。在考試內容上,多設置職業道德的考試題目,將職業道德作為考核的重點內容,可以借鑒一些職業資格證書的考試形式,設置職業道德的測試題,若職業道德測試得分較低,將取消科目考試成績。在課程評價標準上,采取定量評價和定性評價相結合的形式,定性評價內容涉及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思想道德素養方面的評價。

其次,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從原有的教師評價為主的形式,引入學生自評和互評的機制,這樣也能更加激發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體會到自己在課程學習過程中持有的主體地位。同時,在課外實踐活動中,還可以引入企業和社會導師的評價機制,這樣對學生的評價形式將變得更為客觀和具體。

最后,要重視課程評價結果的反饋。課程評價結果的反饋在課程教學過程中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通過完善課程的評價和反饋機制,才能更好地提升課堂教學的實際效果。因此,在課程教學過程中要重視課程總結,教師要在課后進行反思,并積極與學生開展課后面談工作,了解學生的薄弱點,因材施教的找準課程思政的切入點,挖掘更多課程思政的方式,提高課程思政和《管理學》課程內容的結合度,提高學生思想政治覺悟,促進“立德樹人”目標的實現。

3總結

總之,作為專業基礎課的《管理學》課程落實“課程思政”的教育目標在目前來說也是一種全新的嘗試,對目前《管理學》課程教學改革也是一個挑戰。因此,在改革的過程中,也要不斷地充實課程教師的教學能力,充分研究課程思政的改革路徑,提升自身課程思政的能力,遵照新的教學思路和教學方式,積極推進教學改革,全面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更好地將《管理學》課程與思政理念進行深入的融合。

參考文獻

[1]高德毅,宗愛東.課程思政:有效發揮課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選擇[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7,(1).

[2]劉在洲,唐春燕.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的契合性與對策[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9,(5).

[3]于冠華,李敬強.課程思政的價值與實現路徑探析[J].教育教學論壇,2018,(21).

[4]李強華.院高校專業課程思政的教學改革探討[J].寧波教育學院學報,2018,(5).

[5]賈金澤.高校管理學課程思政價值理性實現路徑探析[J].河南工學院學報,2020,(7).

[6]周燕華.《管理學》課程思政教學改革探索[J].國際公關,2020,(08).

[7]陳幼紅.高職院?!豆芾韺W原理》課程思政教學的實踐與探索[J].企業與教育,2021,(06).

作者簡介:劉玲(1987-),女,漢族,湖北武漢人,碩士,武漢工程科技學院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管理學和高等教育;張紅(1963-),女,漢族,湖北武漢人,碩士,武漢工程科技學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人力資源管理和高等教育;葉舜(1963-),女,漢族,湖北隨州人,碩士,武漢工程科技學院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績效管理和高等教育。

猜你喜歡
管理學課程思政教學改革
“天人合一”的管理學啟示
張瑞敏金句背后的管理學知識
淺談管理學
發揮專業特色 實施“課程思政”
基于人才培養的技工學校德育實效性研究
現代信息技術在高職數學教學改革中的應用研究
以職業技能競賽為導向的高職單片機實踐教學改革研究
微課時代高等數學教學改革的實踐與探索
聯邦快遞的管理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