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西省產業結構變動與經濟增長關系研究

2022-02-22 01:38武曉靜
經濟師 2022年1期
關鍵詞:多元線性回歸經濟增長研究

武曉靜

摘 要:產業結構優化轉型是經濟提升發展永恒的核心內在,對于山西省而言,當前發展的首要關鍵就是實現產業結構的優化轉型,特色優勢的創新發展。而在這一發展政策提出的背后,分析產業結構轉型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是否有顯著相關性,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因此,文章在基于相關研究的基礎上,查找山西省2000—2019年相關數據,利用多元線性回歸模型對產業結構變動和經濟增長進行定量分析,旨在從理論和實證的角度找到兩者之間的關系,針對山西省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提出建議。

關鍵詞:產業結構變動 經濟增長 多元線性回歸 研究

中圖分類號:F1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22)01-155-03

山西省目前正處于高速度轉型、高質量優化發展的關鍵時期,但單一的產業結構、惡化的生態環境等一系列問題仍舊存在。習近平總書記在尋訪了太原市、大同市、西坪鎮等多個市縣后,針對上述問題,要求山西省在經濟轉型發展關鍵時期,開啟轉型出雛型的新征程,走出具有山西省特色的轉型發展新道路。由此可見,調整優化產業結構是盤活一個地區甚至國家的有效措施,而山西省如何跳出“一煤獨大”現狀,完善整改產業結構,實現轉變經濟有效增長方式,是目前的研究重點。

一、山西省產業結構變動與經濟增長

(一)產業結構的變動

產業結構是發展經濟學中提出的概念,指三大產業在一定區域經濟結構中所占的比重。產業結構規律化變動歷來是廣大學者研究的重要課題,多位經濟學家曾對其進行分析研究。

1.基于產值結構的描述。本文主要從最能反映產業結構的產值指標——產值結構,來對產業結構變動進行描述,可檢驗出山西省產業政策的側重點以及未來發展趨勢。

由統計數據可知,山西省第一產業產值所占比重呈平穩趨向,第二產業先提升后降低,第三產業整體呈現上漲趨向。2000—2014年,第二產業所占比重居于山西省三大產業首位。到2015年,第三產業產值所占比重首次超過第二產業,并在2018年出現最大差距,之后兩者之間差距雖然有所減小,但第三產業的比重仍處于首位,并可預期未來仍有望提升。

總之,近年來山西省轉型發展不斷推進,取得高效進展,“三二一”的產業結構已逐漸顯現。第一產業正在以單一種植業為主向全方位形勢改變;第二產業正在向中高端“進軍”,“壓艙石”“穩定器”的作用開始顯現;第三產業品質層次不斷升級,多種新型服務業發展提升迅猛。

2.基于就業結構的描述。本文客觀地對產業結構變動進行分析,反映目前山西省就業人數占比情況。

由統計數據可以看出,第一產業就業人數占比趨向于穩定;第二產業在2018年以前就業人數占比呈上漲趨向,2018年到2019年,快速降低。就2019年來說,在山西省三大產業的就業人員中,第一產業人數6667000人,比重為35.0%,同比提高1.3%;第二產業人數3962000人,比重為20.9%,同比降低2.3%;第三產業人數8396000人,比重為44.1%,同比提高1.0%。

對山西省三大產業就業人數進行定量分析,現對其所反映的產業結構變動是否合理進行具體分析。

在這里選用泰爾熵來進行分析,計算公式為:

由上圖所示,從2000年的0.064下降到2019年的0.037,T值整體呈現下降趨勢,且逐漸趨向于零,表明山西省產業結構趨于合理化,并有進一步優化的趨勢。

(二)經濟增長描述

本文通過地區生產總值來對經濟增長情況進行描述,可反映出山西省目前經濟發展趨勢。山西省GDP整體呈上升趨勢。但詳細而言,經濟增加顯現“波瀾起伏”之勢。2001年到2007年,期間年均提升13.7,是唯一一個新世紀以來,中部6省中實現7年兩位數提升的省份。但在2012年以來,由于國內外發展環境的復雜性,山西省經濟開始呈現震蕩式降低,“斷崖式”下滑的局面,在這期間,山西省經濟增長速度曾幾度跌至全國末位。2016年,山西省堅持“滾石上山”的恒心和信念,走過了最困難的時期。2017年到2018年,經濟運行的質量持續改良,發展的勢頭愈加強勁。2019年,全省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7.02668千億元,比上一年提高6.2%;全省的GDP增速保持在合理區間。

(三)產業結構變動與經濟增長的關系

總體來說,當產業結構進行合理優化變動時,經濟增長速度必然有所變化;同時,經濟增加經由過程影響需求布局會對產業布局的變更產生影響。兩者之間是一種長期互動作用的關系,彼此相互制約相互促進。

二、山西省產業結構與經濟增長關系定量分析

(一)模型選擇及原理

在對現有相關文獻查閱分析后,發現其多為定性分析,存在的劣勢就是研究視角相對具有局限性。因此本文選用構建多元線性回歸模型來對山西省產業結構與經濟增長關系進行定量分析。數學模型形式為:

本文數據來源于《國家統計局》山西省2000—2019年的相關數據,指標為:產業結構的三大產業增加值,經濟增長的GDP總值。為消除通貨膨脹因素影響,對三大產業增加值以及GDP總值以2000年數值為基期進行換算,消除通貨膨脹帶來的價格因素影響。

(二)模型建立與數據分析

1.模型設定。根據相關計量經濟理論以及對山西省國民生產總值和三大產業的增加值的數據搜集,本文利用2000-2019年的數據建立對數回歸模型??傻卯a業結構對經濟增長影響的模型表達式為:

模型檢驗是建立回歸模型并判斷模型參數質量的關鍵步驟。由于在設定模型時,可能所引入的經濟理論不完善、對經濟理論認識具有局限性或數據的失真等客觀、主觀原因,導致結果產生偏差。因此需要通過檢驗來對估計的參數是否準確進行評判。

1.經濟意義檢驗。對上述所得參數的估計結果,進行經濟意義上的檢驗:

(1)β0=0.56625,表示當第一、二、三產業的增加值均為0時,山西省地區生產總值能提升0.56625%。

(2)多元回歸模型的三個偏回歸系數相加結果為0.0798+0.5436+0.4283=1.0517,近似于1,說明山西省第一、二、三產業經濟增長的加權為地區生產總值的增長比率。

(3)β1表示第一產業的生產彈性為7.98%,說明當第一產業的產值增長率增長1%時,山西省地區生產總值增長7.98%,同理,β2、β3分別表示第二產業的生產彈性為54.36%,第三產業的生產彈性為42.83%,說明當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的產值增長率增長1%時,山西省地區生產總值分別增加54.36%和42.83%。

2.統計意義檢驗。

(1)擬合優度檢驗。得出,樣本可決系數R=0.983853,R2=0.980826,比未進行修正的可決系數高,表明樣本模型擬合得較好,山西省經濟增長可用三大產業增加值來進行解釋分析。

(2)t檢驗。原假設H0:βi=0(i=1,2,3),在α=0.05,n=20, k=3的情況下,查t分布表得ta/2(n-k-1)=2.120,得出β0、β1、β2、β3對應的t統計量分別為1.498112、4.526902、27.88905、8.846813。除了β0以外的系數的t統計量全都大于2.120,因此均可拒絕原假設,即拒絕系數全為0的假設,也即證明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在95%的置信度下自變量對因邊量的解釋是顯著的。

(3)F檢驗。原假設H0:βi=0(i=1,2,3),在α=0.05,n=20, k=3的情況下,查F分布表得Fα(k,n-k-1)=3.24,得出F統計值為324.9747,顯著大于3.24,因此拒絕原假設,即在95%的置信度下拒絕H0,表明在95%的置信度下方程總體的線性關系是顯著的。

3.計量經濟意義檢驗。

(1)異方差檢驗。對模型是否存在異方差問題進行檢驗,在本節選用White檢驗法。在Eviews7.2軟件上輸出結果。由結果可得,nR2=6.967716,在α=0.05的情況下,查X2分布表得X(7)=14.067>6.967716,因此不拒絕輔助回歸系數均為零的假設,即自變量與隨機擾動項無相互影響,表明模型不存在異方差問題。

(2)序列相關性檢驗。選用LM檢驗法來檢驗,運用Eviews7.2軟件輸出結果拉格朗日乘數檢驗結果可得,nR2=2.035064,在α=0.05的情況下,查X2分布表得X(1)=3.841>2.035064,因此輔助回歸系數均為零,即隨機擾動項之間不存在自相關,也即表明模型不具有自相關。

(3)多重共線性檢驗。選用較為直觀的相關矩陣法,運用Eviews7.2軟件計算出多元線性回歸模型中X1、X2、X3之間的相關系數,如表2模型自變量相關系數矩陣所示可以看出,相關系數均低于0.5,表明其之間不存在嚴重的多重共線性問題。

三、結論及政策建議

(一)結論

經由上述分析,對山西省經濟增加的貢獻率最高的是第二產業,其次是第三產業,末了是第一產業。煤炭資源是造成這種結果的主要原因,有幾百家企業(包含有國有企業以及民營企業)經營與煤炭相關業務,分布在各市縣,盡管在政策的一定制約下,基數大的原因也會導致第二產業對地區GDP貢獻較大。

(二)政策建議

在本世紀山西省產業結構由單一粗放式發展向更合理、更高級的全方位發展轉變,這種轉變是經濟結構發展的趨勢?!笆濉眻A滿收官,山西省產業也已開始逐漸呈現“三二一”結構。在“十四五”全面開啟之際,強化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精神,促進實施轉型發展更為有效實現,發展新型優化產業,是山西省實現高質量轉型發展的期望和出路所在。根據目前山西省的實際情況,可提出以下相關建議。

1.加快發展現代農業。農業現代化是農業發展的根本方向。山西省應關注政策發展趨勢,聚焦優質農業的現代化、機械化、智能化發展,以推進農業實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要發展路線,以促進農業現代化發展為重要有力抓手,大力加快農業發展方式轉變和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加強農業跨領域聯合發展。

2.不斷改造傳統產業。傳統產業改造是發展的有力推手。根據山西省現狀,傳統型企業只有通過綠色優化才能走向良好的轉型發展。目前,山西省傳統產業綠色制造系統已開端成立。在此之后,山西省應始終以低碳減排轉型、綠色節約發展為核心,圍繞該核心對產業結構優化調整,為傳統產業添加新動能。

3.培育壯大特色產業。特色產業的優勢充分發揮是轉型的重要環節。山西省擁有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極其豐碩的物資資本。在現行經濟情況之下,山西省應積極找尋符合自身發展方向的特色產業,在其中進行合理的資源配置,實現資源的充分高效利用,完美實現“雙控”目標,打響山西特色產業的“名氣”,整體提升山西知名度。

參考文獻:

[1] 閆鵬君,韋澤鑫.山西產業結構調整對經濟增長影響的實證分析[J].北京信息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9,34(02):92-96

[2] 牛東武,牛東帥.改革開放后產業結構的調整對經濟增長貢獻的實證分析[J].金融經濟,2019(02):8-10

[3] 韓謂.山東省產業結構變動與經濟增長關系研究[D].遼寧大學,2017

[4] 李子奈.計量經濟學[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3

[5] 中國國家統計局.山西省2000-2019年國民經濟核算統計數[EB/OL].https://data.stats.govcn/easyqueryhtmcn=E0103&zb=A0N09&reg=140000&sj=2019

(作者單位:太原科技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 山西太原 030024)

(責編:趙毅)

猜你喜歡
多元線性回歸經濟增長研究
FMS與YBT相關性的實證研究
遼代千人邑研究述論
視錯覺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與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統研究
基于組合模型的卷煙市場需求預測研究
基于多元線性回歸分析的冬季鳥類生境選擇研究
我國上市商業銀行信貸資產證券化效應實證研究
基于物流經濟的區域經濟增長研究
反腐與經濟增長
人口結構與中國經濟增長的經濟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