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高年級數學解決問題有效教學策略研究

2022-02-24 00:03楊海玲
小作家報·教研博覽 2022年2期
關鍵詞:有效教學策略小學高年級數學解決問題

楊海玲

摘要:小學高年級學生的數學問題解決能力培養受到多種因素影響,如需要牢固掌握數學基礎知識,培養審題能力、思維轉換能力和良好的解題習慣等。教師要有針對性地開展課堂教學,采用合理的教學方式,有效培養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

關鍵詞:小學高年級數學;解決問題;有效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2)-2-

引言

隨著社會對人才的需求,21世紀的人才必須具備不斷創新的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隨著課程改革的推進,小學數學教材中占有顯著位置的應用題部分被“問題解決”這一題型取而代之。這不是傳統意義的廢棄與替代,而是基于繼承的創新與發展的完善?!皢栴}解決”的教學不但要求引導學生進行數學思考,而且要求發展學生的創新意識,還要求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升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

一、轉變教學方式,提升數學素養

教師要認真研讀新課程標準,深入學習教材教法,準確分析學情,科學確定教學目標,合理設計教學環節,合理把握教學難度,充分預設教學生成,改變以往強行灌輸,死記硬背,只關注結果,不注重過程,倡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動手實踐、先學后教、當堂訓練、對比總結的教學方式,讓學生親自經歷問題解決的過程,以便更多更好地獲取知識、掌握方法、積累經驗、提升素養。

二、融入生活實例,培養學生問題解決意識

在教師在教學過程當中,應當充分利用生活元素,并將其與題目相結合,培養學生解題思路,提高學生對于題目的理解。例如,在對分段計費問題進行教學時,教師可以創設如下例題:為了增強用戶節約用電的意識,某城市相關部門制定了科學的計費標準:每月用電量在100千瓦以內,計費標準為0.52元/千瓦;在100千瓦以上,按照0.60元/千瓦收取超過部分的費用。小明家8月用電量為127千瓦,他家的電費是多少?學生讀題后,一起交流生活經驗,聯想到實際生活中對水費、電費等都實行階梯式收費,根據實際用水、用電量劃分等級,用得越少越劃算,用超了要加倍收取費用,單價隨著用量的增長呈階梯式變化,在計算總價時要根據劃分的等級分段計算費用。有了生活經驗的支持,學生就更容易理解題意了。由題干可知電費的收費標準分兩段,100千瓦時是分段點。小明家的電費要分兩段收費,其中的100千瓦按照單價0.52元進行計算;超過100千瓦的27千瓦按照單價0.60元進行計算,列式0.52×100+0.60×(127-100)=68.2(元)。由此,學生不僅積累了分段計費的數學經驗,還可以通過經驗遷移來解決生活中的水費、打車、話費、郵資等相似的數學問題,從而讓數學問題融于實際生活中,很好地培養了數學問題解決能力。

三、掌握解題技巧

很多學生在面對數學問題時,即便認真審題了,也無法在頭腦中構建清晰的解題思路,這一問題嚴重阻礙了學生解題能力的提升。對此,教師要向學生傳授一些正確答題的方法和技巧,使學生的思維更加靈活,思路更加開闊。例如在解答“根據圓柱體的高和側面積,求圓柱體體積”這一問題時,很多學生不知該從何處著手。此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先在演算紙上寫出圓柱體的體積公式,然后在公式下面畫出兩個分支,其中一個是“圓柱體底面圓的半徑”,另一個是“圓柱體的高”。在題目當中,已經給出了圓柱體的高,這就意味著學生只需要求出圓柱體底面圓的半徑即可。而題目當中已經給出了圓柱的側面積,此時即可根據側面積公式計算出底面圓的直徑,再求出半徑,最終計算出圓柱體的體積。需要說明的是,解題技巧的掌握與運用,需要教師時常帶領學生針對相同題型的解題方法進行提煉與總結,使學生逐漸具備舉一反三的思維能力。

四、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解題具有一定的流程方法,而正確的使用這一方法可以保障學生在解題時提高正確性。首先,在學生進行解題時,教師當以引導學生認真審題,針對題目中所呈現出的數字重點關注,并正確理解題目中每句話的含義;其次,在解題前,應當充分利用草稿紙,將其中的各類條件進行梳理,進而列式計算,以確定解題的準確性;第三,則是解題過程,在此期間,教師則需要引導學生發揮所學公式,認真進行計算,以避免計算出錯;最后,應當培養學生養成驗算和復算的習慣,以進一步驗證計算結果是否正確。除此之外,教師在平日的教學過程當中,還應當注意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習慣,如課前的預習、課后的復習、作業完成的時效性、字跡的規范整潔等等,以使得學生得以在較好的習慣下進行數學的學習,為解決數學問題提供基礎前提保障。

五、借助錯題資源,提升思維品質

所謂的錯題資源就是學生在平時的學習與檢測中,把容易遺忘、混淆、出錯的知識點通過記錄、對比、分析、歸類、整理與反思后所形成的學習資源。作為教師,一要留給學生犯錯的時機,把握時機再強化;二要指導學生更正錯誤,抓住錯誤再鞏固;三要引導學生積極對待錯誤,在錯誤中反思學習。教師要引導學生多角度去思維,鼓勵學生根據已有的學習水平和閱歷知識去猜測與推理,允許學生犯錯,經歷錯的過程,只有錯了,才能再認識與思考、分析與解決;才能進一步強化、理解與記憶,徹底弄清楚題目中的數量關系、算理及其解題方法。

結束語

在新課程改革中,通過數學教學培養小學高年級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已經被列為教學重點。對此,需要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師對以往的教學方法進行改革與創新,結合教學大綱的相關要求以及學生的年齡特點、生活閱歷、興趣喜好等方面,探索全新的教學思路,使學生具備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全面落實素質教育改革。

參考文獻

[1]胡華勝.提高小學數學高年級解決問題的能力[A].福建省商貿協會.華南教育信息化研究經驗交流會2021論文匯編(九)[C].福建省商貿協會:福建省商貿協會,2021:3.

[2]毛科.運用有效教學方法提高小學高年級學生數學解決問題能力的策略研究[J].新課程,2020(47):202.

[3]俞錫彬.小學高年級數學“解決問題”的教學策略[J].基礎教育研究,2020(12):41-42.

猜你喜歡
有效教學策略小學高年級數學解決問題
淺談列方程解決問題
“解決問題的策略:一一列舉”教學實錄與反思
兩只想打架的熊
小學高年級數學錯題管理應用策略的提出
淺析生活化視界下的小學美術有效教學策略
當前初中數學課堂中教學評價問題及其優化措施
小學高年級數學演繹推理能力的元認知思路構架
例談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情境的創設
高三生物課程第二輪復習的有效教學策略研究
新課程背景下初中數學有效教學策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