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工飼料小蠶共育試驗體驗

2022-02-25 00:59韋選省張壽彬
科技信息·學術版 2022年8期

韋選省 張壽彬

摘要:小蠶共育在桑蠶生產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它直接影響到蠶桑產業的經濟效益、成敗以及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小蠶共育已得到廣大蠶區蠶農和各級部門的高度認可并著力推廣和普及。但傳統養殖受勞動力、農藥、蠶病、自然環境等不可控因素的影響,共育質量還不夠穩定,蠶病仍局部或時有發生,不僅挫傷了蠶農的積極性,也不利于蠶桑產業的高質量發展。為了解決小蠶共育工作中面臨的矛盾與問題,推動蠶桑產業從傳統的桑葉養蠶轉向機械化+智能化+工廠化人工飼料養蠶轉變,促進蠶桑產業升級增效,確保產業持續健康發展。完成人工飼料小蠶共育試驗體驗,取得成效。

關鍵詞:人工飼料,小蠶共育,試驗體驗,有成效

小蠶共育在桑蠶生產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它直接影響到蠶桑產業的經濟效益、成敗以及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因此,小蠶共育已得到廣大蠶區蠶農和各級部門的高度認可并著力推廣和普及。目前,廣西小蠶共育率80%以上,東蘭縣更是高達100%,給當地蠶桑產業的穩步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但傳統養殖受勞動力、農藥、蠶病、自然環境等不可控因素的影響,共育質量還不夠穩定,蠶病仍局部或時有發生,不僅挫傷了蠶農的積極性,也不利于蠶桑產業的高質量發展。為了解決小蠶共育工作中面臨的矛盾與問題,推動蠶桑產業從傳統的桑葉養蠶轉向機械化+智能化+工廠化人工飼料養蠶轉變,促進蠶桑產業升級增效,確保產業持續健康發展。2021年10月15-31日,由國家蠶桑產業技術體系河池綜合試驗站廖先謀站長組織第一期人工飼料小蠶共育試驗體驗,取得成效,現將試驗體驗簡述如下:

1. 試驗時間:2021年10月17日至10月30日。

2. 試驗地點:國家蠶桑產業技術體系河池綜合試驗站(河池市蠶種場)。

3. 材料與方法

3.1 試驗材料:

3.1.1 蠶品種: 桂蠶5號、兩廣二號

3.1.2 飼? 料: 小蠶配合飼料(國家蠶桑產業技術體系河池綜合試驗站提供);飼料生產廠家:重慶正佳飼料有限公司;飼料原料組成:豆粕粉、玉米淀粉、桑葉粉、山梨酸、復合維生素、無機鹽等,其粗蛋白質≧20%,粗纖維≦17%,粗灰分≦12%。

3.2試驗方法

3.2.1試驗方案及處理(如圖1)

3.2.2飼料制作與消毒

粉體飼料與礦泉水分別以1:1.45、1:1.6、1:1.8三種配制。如1齡期:根據各處理飼養量、料水比、重復數分別稱取料1.5公斤、1.5公斤、1.5公斤,水2.175公斤、2.4公斤、2.7公斤,根據每天、各齡期喂蠶次數按試驗方案的用料量以同樣方法稱取料和水,現配現用,以保持飼料新鮮;在盆里先倒水,后倒粉料。揉和均勻,再用攪拌機拌勻,取出放到已鋪好保鮮膜的不銹鋼盤(40cm×80cm)中,搟平至均勻的長方體料塊,料塊的厚度不宜過厚,以保證在蒸煮過程中能充分熟透和徹底消毒,并用保鮮膜包好,以備蒸料。

蒸料:先給蒸籠加溫,待蒸籠充分冒出蒸氣后把備好的料放入蒸籠中蒸煮,當蒸籠再次充分冒氣后開始計時,蒸煮50-60分鐘后停止加熱,冷卻備用。

3.3小蠶人工飼料的飼養方法

3.3.1飼料用量:每張蠶種用料量:1齡0.5kg,2齡1.2kg,3齡4kg。

3.3.2切料與給餌:將蒸煮好的塊狀飼料開保鮮膜后,用專用切料機切成粉狀。用手將飼料均勻撒在蠶座上。

3.3.3溫濕度調節:室內1齡保持28-30℃,濕度85-90%,2齡保持在28-30℃,濕度80%-90%,3齡保持在27℃左右,濕度80%左右。除蠶眠期揭膜通風及操作期間撒料前15-30分鐘揭膜換氣外,采用薄膜覆蓋飼育,以保持濕度。

3.3.4收蟻方法

采用料引法加打落法,收蟻在10月17日早上8-9點進行。收蟻時打開收蟻紙,將有蟻蠶的一面放在已經擺放好的飼料上,讓蠶自行爬到飼料上后15-20分鐘,用手提起蠶種紙將剩余的少量蟻蠶用蠶筷打落到事先鋪好的飼料粉上即可。

3.3.5擴座、勻座、喂蠶與整座

收蟻結束后1個小時進行擴座、勻座,飼育過程中一般不擴座。擴座、勻座時將餌料和蠶兒用鵝毛輕輕地掃,放到蠶座中蠶兒少的地方或四邊,蠶座面積約為0.24平方米。然后按試驗設計定量給料喂蠶并整理蠶座。

3.3.6眠起處理

催眠:觀察見有少量(約5%)眠蠶特征后,再補撒一次崔眠料;止餌:經8-12小時約有95%以上蠶入眠,在蠶座撒一層焦糠,打開對流窗通風換氣,讓蠶座干燥,目的防止先起蠶偷吃。撒焦糠的目的:一是隔離蠶沙,干燥蠶座;二是防止起蠶偷吃,提高蠶的整齊度;餉食:等到起蠶達90-95%時為餉食最佳時期。2齡、3齡餉食前先擴座勻座,即2齡、3齡分別為0.65平方米、2.0平方米(分為2簸),加網、餉食,經1—3小時后提網除沙。

3.3.7分簸

3齡觀察蠶座起蠶到95%以上先加2張網后餉食,經1-3小時,方可提網分簸除沙。

4.試驗結果(如圖2)

試驗總結

(1)人工飼料能夠滿足蠶兒正常生長發育所需的營養物質。無論是從蠶品種、料水配比還是喂蠶次數,從收蟻到三齡,在人工飼料喂養下均能正常取食、正常發育,達到預期目標。

1)不同蠶品種對人工飼料的適應性。桂蠶5號、兩廣二號均有較好的表現,但桂蠶5號每個齡期無論在哪個處理都比兩廣二號的齡期短8-12小時、發育整齊度更好、單條體重大。所以,桂蠶5號適應更強。

2)不同料水比與蠶的生長發育。料水比以1:1.6-1:1.8明顯優于1:1.45,其適口性更佳,采食量更好,蠶兒發育更整齊,單條均重大。在配制飼料中,若料水比小,成品料硬度大,蠶采食量少,影響蠶的正常發育;料水比大,成品料太軟太粘,不便投喂等實際操作,且更容易發霉。

3)喂蠶次數與蠶的生長發育。每天喂1次和每天喂2次明顯優于全齡喂1次,蠶的發育整齊度更好,開差小,單條均重大。但存在勞動量增加,飼料浪費大等不足因素。

(2)人工飼料小蠶共育更有利于預防蠶病。全齡人工飼料在喂蠶前都經過高溫滅菌,在操作及飼養管理時,都采取了嚴格的消毒防病措施,可有效杜絕桑園害蟲與蠶之間的病原交叉感染、桑葉農藥污染而引發蠶兒中毒、桑葉發酵蒸熱引發病菌滋生或桑葉變質等,能有效預防蠶病發生。

(3)人工飼料養蠶不受桑樹生長周期及各種自然條件的影響,有利于調整養蠶規劃布局和增加養蠶批次。

人工飼料養蠶是一項新技術,且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但在生產實踐中還需要進一步加以探索和完善。如:與桑葉養蠶比這次人工飼料養蠶存在蠶兒生長發育齡期偏長、不夠整齊、提青除沙漏蠶偏多、飼料浪費較多、工作效率不高、還有所需環境條件較為嚴格等問題。通過這次試驗體驗,我認為人工飼料養蠶技術的推廣建議:

(1)建立人工飼料小蠶共育技術標準。在確保蠶兒正常發育的前提下,進一步探索適合機械化、智能化小蠶飼養的技術路徑和操作流程,使每一個生產環節都能機械化操作,以達到省工、省力、省時的目的;

(2)加強配套技術設備研發。在規?;a中,實現機械化、智能化自動定時、定量、均勻投料喂蠶,促進小蠶發育整齊;

(3)運用科研成果。人工飼料小蠶共育過程中,在確保蠶兒發育整齊前提下,如何降低飼料成本、料/蠶.張之比及最佳料水配比和飼喂餐數;如何提高人工飼料養蠶蠶沙循環利用。

(4) 完善及提升小蠶共育室機械設備。人工飼料小蠶共育室要配備自動控溫、濕等功能設配,以便于飼料保鮮、防霉,又利于蠶兒正常發育的目的;

(5)人工飼料養蠶可分:人工飼料小蠶飼養和人工飼料大蠶飼養兩個階段進行推廣。目前,人工飼料養蠶技術還不夠成熟,機械配套設施還不夠完善等因素制約,廣西適合人工飼料小蠶飼養推廣工作;

(6)加強隊伍建設和人工飼料小蠶共育技術推廣運用。培育縣、鄉、村人工飼料小蠶共育技術骨干,在村、屯、養蠶大戶建立人工飼料養蠶示范點,大力推廣人工飼料小蠶共育技術運用,提升蠶桑業技術創新水平,提高產業經濟效益,促進蠶桑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