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實施“團隊·互動”教學模式 促進學生主動探究

2022-03-01 19:45福建省南安市教師進修學校尤金田
新課程教學(電子版) 2022年6期
關鍵詞:指南針鐵絲交流

福建省南安市教師進修學校 尤金田

科學課程的學習離不開實驗,而實驗需要學生參與和探究。作為一名南安市小學科學“團隊·互動”實驗教師,在探究小學科學“團隊·互動”教學模式的過程中,注重引導學生生成探究問題,完善實驗方案,促進學生主動探究,提升科學課程教學效率。

一、在互動中生成探究問題

教師應精心設計探究問題,探究問題來自學生,也可以來自其他人。無論問題來自何方,都必須與學生的探究能力水平相符??梢?,如何引導學習小團隊生成探究問題尤為重要。因此,教師要搭建各個學習團隊提問題的平臺,設計問題情境要充分考慮不同年級、不同基礎團隊成員的學習能力、知識經驗和心智發展水平,鼓勵每個團隊成員積極思考,多角度提問題,夯實探究科學概念的基礎。

例如,在教學《形狀與抗彎曲能力》這節課時,課前學生欣賞了各種形狀的鋼材和鋁材,議論紛紛,筆者趁熱打鐵地說:“請同學們在小團隊內說說你的想法和問題?!贝藭r,教室里如熱鍋里撒了一把鹽——炸開了,各個團隊踴躍發言,全班交流時提出了下面問題:①形狀與抗彎曲能力有關嗎?②“T”“U”“L”“工”字或“口”字形,哪種形狀的抗彎曲能力最強?為什么有這么多種形狀?③“L”形材料的哪一部分像平放的梁立著放了?……這樣導入,教師通過創設來自于學生生活的實際情境,引起學生濃厚的興趣,不同水平的團隊成員在互動和交流中,生成探究問題,保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變“被動探究”為“主動探究”。

二、在互動中完善實驗方案

學習小團隊先獨立設計方案,然后在團隊內由隊長組織,將隊員的方案串聯起來,接著團隊匯報,將團隊與其他團隊的方案聯系起來,團隊成員、團隊與團隊之間大膽質疑、補充與評價,逐漸完善實驗方案。這樣,實驗方案的設計過程能有效地提高學生思維的深度與廣度,提高團隊合作探究能力,打造具有生命活力的課堂。

例如,在教學《做一個指南針》這節課時,學生設計“做一個指南針”的實驗方案時,筆者提出了下面要求:“你想怎么做指南針呢?想一想,讓我們先像工程師一樣來設計方案吧!等會兒將你的想法和團隊的同伴討論討論,把你們設計的指南針草圖畫在記錄單上,并根據草圖選擇材料?!备鱾€團隊集思廣益,積極設計方案,爭先恐后地上臺匯報,如科幻團隊隊長:“我們是科幻團隊,我們團隊想做水浮式的指南針,我們需要用到泡沫、鋼針、磁鐵和一盆水?!眻F隊成員2:我們把鋼針插在泡沫上,再放到水里自由旋轉。團隊成員3:我來補充,鋼針要插在泡沫的中間,才不會歪了。團隊成員4:要及時記錄實驗現象。隊長:大家有什么補充或問題嗎?生1:要輕輕地放入水中。生2:安裝還有沒有其他方法?生3:指南針可以用膠布粘在泡沫上。生4:可以在泡沫上弄凹槽,指南針放在凹槽內。教師總結:“大家考慮得真周到。還有不一樣的嗎?”奮斗團隊隊長:“我們團隊想做懸掛式的指南針,我們需要用到鋼針、懸掛架、繩子和磁鐵?!苯處煿膭睿骸澳銈冃〗M的設計真有創意,做這個懸掛式指南針可不容易,老師預祝你們制作成功。你們團隊說說怎樣做懸掛式的指南針吧?!边@樣教學,學生先獨立設計方案,在小團隊內討論實驗方案,最后全班交流,生成實驗方案,“做一個指南針”的實驗方案在學生互動中生成、完善,每個小團隊明晰了實驗方案和注意事項,“做一個指南針”的欲望油然而生,激活了課堂氛圍,課程呈現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動態效果。

又如,在教學《用氣球驅動小車》這節課時,筆者先出示材料,微笑著說:“我們來看一下材料,有小車、支架、粗噴管、細噴管、氣球、皮筋、打氣筒,你們會組裝一輛用氣球驅動的小車嗎?同學們先想一想?!睂W生先獨立思考,團隊交流自己的方案,全班積極交流。生1:把支架固定在小車的一端,用橡皮筋把氣球綁在噴管上,再將噴管插在支架上。師引導:你們覺得氣球要裝在支架上還是裝在外面?生2:氣球要裝在小車上,和地面分開。生3:氣球要裝在支架上。師:對,這樣氣球才不會垂到地面上,影響小車的運動?!@樣教學,教師引導學生設計組裝“用氣球驅動小車”的實驗方案,學生在互動中明晰了組裝方案,方案來自于學生的思考與交流,學生的探究積極性很高。

三、在互動中親歷實驗過程

親歷科學實驗操作過程是實施“團隊·互動”教學模式的關鍵,離開了學生的觀察、操作和實驗,科學探究就沒有實質性意義。因此,教師應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情況,搭建實驗探究的平臺,采用“扶—半扶半放—放”的方式,教給學生實驗的方法,引導團隊親歷實驗過程,提高學生實驗能力。

例如,在教學《材料在水中的沉浮》這節課中,學生在做“沉浮實驗”時,每個團隊成員進行自主分工,分別承擔材料員、操作員、記錄員和匯報員等角色。材料員在實驗前準備材料,實驗時提供材料,實驗后整理材料;操作員根據團隊及班級交流的實驗方法有序地把金屬、木頭和塑料等材料輕輕放入水中;記錄員認真記錄實驗現象和數據;匯報員匯總小團隊的發現,進行匯報,這樣團隊每位成員在實驗中各司其職,都能感受到合作的必要性,認識到自己是科學探究的小主人。教師適時引導學生做中學和學中思,對各個小團隊及時評價,如“真精彩的實驗過程,把掌聲送給這個團隊”等,這樣形成組內合作、組外競爭的氛圍,學生都積極參與實驗,利于提高學生的合作能力。

四、在互動中提升科學概念

采用“團隊·互動”教學模式給教師帶來新的挑戰,挑戰主要來自深度的教學預設和靈活的課堂調控,有效激發了教師專業發展的內在動力。教師構建新知和方法結構,使學生明晰學習起點,順學而導,讓智慧的科學課堂在學生發展中動態生成。學生喜歡動手實驗,可是實驗后經常忽視如何根據實驗現象提升科學概念。怎樣引導學生動靜結合,才不會造成實驗的虎頭蛇尾,值得每一位科學教師的深思。教師應用“你觀察到什么”“你們團隊是怎樣合作的”“你有什么發現”……這些語言時時啟發學生去思考、合作和互幫互助,還給學生真實、自由、自主的互動空間,引導學生在互動交流中提升科學概念。

例如,在教學《熱是怎樣傳遞的》這節課時,學生做完“熱在鐵絲中的傳遞”這個實驗后,各團隊上臺匯報。一個小團隊的匯報員根據實驗時拍攝的視頻,交流了他們團隊的發現:酒精燈放在鐵絲的左邊加熱,粘有蠟的火柴從左向右依次掉下來,發現了熱從溫度較高鐵絲的一端傳遞到溫度較低鐵絲的一端;一個團隊拿著實驗記錄單,上展臺交流:酒精燈放在鐵絲中間加熱,粘有蠟的火柴從中間的左、右兩邊依次掉下來,發現了熱從溫度較高鐵絲的中間傳遞到溫度較低鐵絲的兩邊;一個團隊交流:酒精燈放在鐵絲的右邊加熱,粘有蠟的火柴從右向左依次掉下來,發現了熱從溫度較高鐵絲的一端傳遞到溫度較低鐵絲的一端……這樣教學,在交流、提升科學概念時,團隊之間互相補充、質疑,“熱總會從溫度較高的一端(物體)傳遞到溫度較低的一端(物體)”這個科學概念不是教師罐輸給學生,而是各個團隊通過實驗和觀察,在互動提升的。這個提升科學概念的過程有利于啟發學生的科學思維,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合作探究習慣,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

綜上所述,實施“團隊·互動”教學模式,建構動手動腦的科學課堂,教師要從學生學習需求出發,引導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創設小團隊互動的合作學習環境,激活小團隊的探究氛圍,親歷科學實驗過程,水到渠成地發現、提升科學概念,促使每個團隊主動探究科學的奧秘,使創新的火花在科學課堂中涌動。小學科學“團隊·互動”教學模式以綜合性的改革方式追求課堂高效的理想目標:讓每一個學生煥發學習活力,讓每一位教師迸發創造激情,讓每一節課成為師生共同成長的殿堂!

猜你喜歡
指南針鐵絲交流
失靈的指南針
如此交流,太暖!
用針和表就能制成指南針?
加強交流溝通 相互學習借鑒
觀展指南針
鐵絲有多長
周櫻 兩岸交流需要更多“對畫”
鐵絲的幽默世界
兩長兩短
熟練的侍者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