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數學教學中如何合理設置“問題陷阱”

2022-03-01 19:45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天柱民族中學彭海波
新課程教學(電子版) 2022年6期
關鍵詞:陷阱設置情境

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天柱民族中學 彭海波

高中數學作為高中階段學習的重點科目,目前存在教學形式陳舊、缺乏數學思想方法等問題,這些也是導致學生學習效率與解題正確率低下的主要原因。受到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不少教師在課堂上都沒有注重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導致學生缺乏數學實踐能力和數學思維,限制了學生思維發展和能力提高。在新課改不斷推進的背景下,教師應該主動進行教學反思,正視當前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時轉變自己的教育理念,優化課堂提問策略,合理設置“問題陷阱”,不斷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提高學生思維的發散性與創新性,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信。

一、高中數學教學現狀分析

(一)學生缺乏主動性

從當前的數學教學情況來看,由于高中階段面臨極大的升學壓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更加重視學生對知識的記憶,注重培養學生的解題能力,不重視學生的學習基礎及探究思維能力的培養。因而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總是將自己當做課堂的主導者,希望通過講解的方法將知識灌輸給學生。面對這樣的教學氛圍,學生很難調動自身的學習興趣,在課堂上缺乏主動性,甚至會出現厭惡和抵觸的心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不足,不了解學生的真實需求及個體差異,教學時總是采取“一刀切”的策略。而學生則不愿意參與課堂互動,尤其是在教師提問的時候總是不愿意思考和回答,逐漸變成課堂的“聆聽者”,教師難以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更別說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

(二)問題設計脫離實際

提問教學方法是數學教學中常用的方法,教師通過提問的方式能自然而然地導入教學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講解題目的時候,教師可以通過合理設置“問題陷阱”的方法引導學生進行反思,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認知。然而就目前的情況來看,教師在進行問題設計時并未注重教學重難點,同時存在脫離實際的問題,難以引起學生的共鳴,以致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高中數學教學設置“問題陷阱”的意義

學生的數學基礎儲備不同、學習能力不同以及成長環境也不相同,個體之間的差異導致學生在面對同樣的數學知識內容及題目時會產生不同的思維方式,最終出現的錯誤也是多種多樣。對此,教師應該增進對學生學習情況的了解,針對學生在平常做題過程中經常出現的錯誤設計教學,加深學生對數學重難點的認知。此時教師如果只是一味地提醒學生“必須注意……”,則很難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印象,在更換例題之后還是會出現同樣的理解錯誤。因此,教師可以在教學中設置一些“問題陷阱”,讓學生在出錯的時候對自己的理解思維進行反思,將之前的被動學習模式轉變為主動探究與思考的模式。之后由教師對學生進行點撥,學生很容易就能意識到自己思維的錯誤,進而總結經驗,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除了在解題過程中合理設置“問題陷阱”之外,教師還要重視數學課堂中的問題優化設計情況。問題設計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能在講解新知識的時候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同時能為學生創造一個具體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的思維,鍛煉學生的數學思維模式與實踐探究意識。首先,有效的問題設計能對學生體現出啟發性的意義,開拓學生的思維,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生成與理解。其次,有效的問題設計能降低數學學習的難度,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

三、高中數學教學提問設計的優化策略

(一)明確教學難點,合理設置“問題陷阱”

與初中數學知識相比,高中數學知識點比較繁雜,知識體系更加龐大,要想通過“問題陷阱”加深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教師在題目講解過程中則需要明確教學難點,合理設置“問題陷阱”。如果“問題陷阱”的目的不夠明確,形式過于單一,那么就很容易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導致學習主題模糊,難以發揮“問題陷阱”的促學效用。

除此之外,教師還應該精心設計“問題陷阱”,抓住知識的主要內容,加深學生的記憶,通過計劃性、針對性和目的性的“問題陷阱”幫助學生加強記憶,開展課堂反思,實現自我進步。

例如,針對學生存在的集合概念理論混淆的問題,教師可以為學生設置以下題目請學生進行思考與解決:A={1,2},B={x丨mx=1,m∈R},B?A,求m。在該題目的解答過程中,教師為學生設置了一個空集的“問題陷阱”,如果學生對“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這一概念不夠了解,那么在解題的過程中就會忽略空集的情況,導致解題出現錯誤。教師通過類似題目的設置,能引起學生對空集知識概念的重視,并促進學生的學習反思,進而增強學生的空集意識。

(二)優化提問情境,實現知識遷移

為了幫助學生建立初高中數學知識的聯系,教師可以采取情境創設及提問的方式,利用學生在初中學習過的數學知識引出相關的高中數學知識內容。這樣不僅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同時還能建立起初高中知識的橋梁,降低高中新知識的難度,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例如,教師在講解高一數學《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相關內容時,首先,教師應該結合教材的內容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情境,再通過提問的方式導入新知識的內容。教師可以選擇以下三個問題:①對3x+2=0進行分析求解;②作出y=3x十2的圖象;③解不等式3x+2>0。以上三個問題之間存在相互銜接與遞進的關系,學生通過對以上三個問題的分析與處理,就能將其與初中學過的知識聯系起來,正確理解不等式、一元一次方程以及一元一次函數之間的聯系。緊接著教師可以繼續拋出進階性的問題:x2-x-6>0,請利用二次函數的圖象解出該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教師在對《函數與方程》相關內容教學時,應該將其與二次函數圖象進行有機結合,引導學生對方程根的存在性及數目進行判定,這樣就能促進學生對函數零點及方程根之間的理解。

(三)遵循遞進原則,加強知識理解

高中數學教材中許多主題的內容與日常生活中的場景息息相關,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接受能力。教師在運用生活素材提問學生的時候應該遵循遞進的原則,設置不同的問題梯度,一步一步強化學生的理解認知,實現數學教學目標。在數學教學過程中,無論是整個教學過程,還是教學中的某一環節,教師都應對數學問題給予高度的重視。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和教學內容,結合實際生活,設置相應的問題情境,并通過問題情境將學生所學的新知識合理有效地引入現實生活中,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活學生的數學思維,確保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得到不斷提高。

例如,教師在進行《等比數列》相關內容教學的時候,可以為學生設置一個有趣的故事背景:某地有一個國王,他想要獎勵自己的功臣,夸下??谡f能滿足其任何要求,而這名臣子則提出了一個要求,就是讓國王在國際象棋的第一個格子中放進2粒麥子,之后再往它旁邊的格子放進4粒麥子,之后是8?!詈蟮趎個格子中放進2n粒麥子,而他就要這一棋盤的麥子。針對以上故事背景,教師可以提問:棋盤共有64個方格,需要放進多少麥子?作為國王是否能答應并滿足他的要求?以上故事情境的創設能有效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經過提問引導之后,學生就會從數量計算的角度考慮問題。但是經過簡單幾步的計算之后就會發現,數字變得越來越龐大,依靠之前的知識是很難計算出最終結果的。此時教師就可以引入等比數列的概念及等比數列的求和公式。這樣的提問引導下能保持學生對問題的熱情與探究心理,進而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同時掌握等比數列求和公式的正確用法。

四、結語

綜上所述,高中教學對學生之后的學習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教師應該掌握高中數學教材的重難點,探究初高中知識點之間的聯系,合理設置“問題陷阱”,創新課堂教學方法,完善知識網絡體系,進而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與水平,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猜你喜歡
陷阱設置情境
中隊崗位該如何設置
借助具體情境學習位置與方向
船舶防火結構及設置的缺陷與整改
創設情境 以說促寫
護患情境會話
護患情境會話
陷阱
中俄臨床醫學專業課程設置的比較與思考
陷阱2
陷阱1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