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足三對平衡,五維度推進《管理學原理》課程教學改革*

2022-03-02 12:43
北京電子科技學院學報 2022年4期
關鍵詞:管理學原理管理學原理

李 艷

北京電子科技學院,北京市 100070

0 引言

《管理學原理》在管理類專業課程體系中具有特殊的“專業入門”性質。 作為導論性的專業基礎課,《管理學原理》課程的主旨在于勾勒管理學科的基本概念、基礎理論和原則,幫助學生構建形成系統的學科知識體系、管理思維和分析方法。 此外,鑒于管理既是一門科學,又是一門藝術,決定了課程天然具有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特性,要求學生通過學習管理基本概念與性質,理解管理過程各項職能的運作程序以及常用的管理方法,最終能運用管理學的基本理論、思想、方法,分析和解決實際管理問題。 概言之,《管理學原理》作為入門專業課,在教學內容、知識體系上的客觀特點決定了其在基礎性與應用性、理論性與實踐性、入門性和高階性之間天然存在著張力。 如何平衡這三對張力對課程的教學帶來了巨大的挑戰。 基于這三對張力對課程教學帶來的現實平衡難題,《管理學原理》課程深入貫徹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引導的教育理念,從五個維度深入推進了特色教學改革,力求切實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實現知識、能力和素質的有機融合。

1 《管理學原理》課程教學亟待解決的三大平衡難題

作為北京電子科技學院為保密管理和行政管理專業本科生開設的專業核心基礎必修課,《管理學原理》課程起著引導學生專業入門及養成管理思維的作用。 課程的教學目的在于幫助學生通過課程學習掌握管理基礎理論知識、了解管理工作的特點,激發學生學習管理知識的興趣,從而為以后學習其它管理類專業課程打下基礎。 結合課程的特點和具體的教學實踐,《管理學原理》課程在教學層面存在如下三大亟待解決的平衡難題。

1.1 基礎性與應用性之間的平衡問題

《管理學原理》作為研究組織管理一般問題的一門基礎性課程,通常是管理類專業學生進入大學后接觸的第一門專業核心基礎課,課程教學效果的好壞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學生學習管理專業知識的興趣。 從學情層面分析,結合學院人才培養目標定位,絕大多數在校生在學習《管理學原理》課程之前大多沒有社會工作經歷,畢業后也大多加入公務員隊伍從事密碼保密崗位相關工作,因此,如果主要以宏觀的管理理論或常規教材中的企業管理案例為主進行教學,往往會使學生由于缺乏感性認知難以深刻領會知識內涵。 此外,還會加深學生對課程的刻板印象,認為管理類課程缺乏實用價值從而影響后續進一步深化學習的積極性。

1.2 理論性與實踐性之間的平衡問題

管理理論的價值在于指導具體管理實踐。課堂教學中習得管理學的基本知識并不意味著在管理實踐中能正確靈活的運用。 如果只憑機械式背誦原理來掌握理論、盲目依賴書本知識來診斷現實中的管理問題,僅僅憑借抽象的宏觀管理原則來指導實踐,注定難以達成良好的教學效果。 概念之,管理學科的實踐性決定了學??瓢嘟逃y以培養出“成品”管理者。 因此本課程的教學難點之一在于要求學生不僅要對管理原理與管理過程建立深刻的理解,還要在此基礎上做到理論聯系實際,能夠運用所學理論有機結合社會實踐實現學以致用,能夠分析解決實際的管理問題和難題。

1.3 入門性與高階性之間的平衡問題

《管理學原理》是管理類專業的入門先導課。 課程涉及的內容龐雜,對于組織行為、人力資源管理、領導科學、管理思想史等專業細分領域均有涉及,這一方面增加了初學者入門學習的難度,另一方面又導致了與后續各門專業課程之間會產生知識點層面的重復或交叉。 如何平衡注重入門學習和后續深化學習之間的關系,既滿足管理學作為基礎課程教學內容完整性的要求,又能為后續學習留有一定的深度空間,增加了教師教學的難度。 此外,近年來在“金課”建設成為高等教育課程建設研究熱點問題的背景下,如何緊扣金課建設“兩性一度”評價標準針對課程的目標、內容、方法、路徑、評價進行結構性革新和創新,成為課程改革的關鍵變革要素。[1]

2 《管理學原理》課程推進特色教學改革的五大維度

立足三對張力對課程教學帶來的現實平衡難題,在積極融入現代教育理念和思想的基礎上,結合學生的學情特點,課程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考核方式上不斷創新,深入推進課程思政建設。 在長期的教學改革實踐中,經不斷摸索,課程逐漸形成了五大維度的特色教學改革模式。

2.1 構建分級分類、專題遞進的課程教學內容模塊

通過精心遴選相關教材及教學資料,課程立足教學知識點的梳理,緊密圍繞課程教學目標精心構建了分級分類、專題遞進的模塊式教學體系。 通過對教學內容、教學案例的選擇、優化、整合,課程設置了五大系統化專題模塊:理論模塊、案例模塊、習題模塊、拓展模塊和應用模塊。 理論模塊主要側重知識傳授,涵蓋課程相關基礎概念、原理和理論;案例模塊則圍繞課程知識框架精心設計了章節導入案例、知識點案例和啟發式綜合案例,意在提高學生的理解分析能力;習題模塊側重于知識的鞏固強化,在教學內容中有機嵌入雨課堂習題、課后思考題;拓展模塊注重為學有余力的同學提供個性化的應用指導和學術支持體系,體現課程的高階性和自主性,配套提供了課后延申閱讀材料、延申視頻資料;應用模塊則旨在強化知識遷移,設計了配套課后社會實踐作業。 通過五大模塊的緊密銜接,課程在教學理念上力求通過兩個理念轉變實現三對張力的平衡:一是講練結合,從“以知識傳授為中心”轉變為“以能力培養為中心”;二是活學活用,從“單一課堂被動接受知識為中心”轉變到“知識遷移導向下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中心”。 (具體教學內容模塊設計情況詳見圖1)

圖1 《管理學原理》課程專題模塊化教學體系

2.2 活用多媒體技術和案例教學手段,打造多元化案例教學模式

為實現基礎性與應用性、理論性與實踐性之間的平衡,課程注重通過啟發式案例教學幫助學生提高學習的興趣,在深入理解掌握知識的基礎上提高知識遷移的能力。 具體而言,除了課上經常采用的事例型案例教學及每講理論教學的導入案例設計之外,課程采用的其他啟發式案例教學方法主要有兩類。

首先,采用小視頻案例教學模式,精心構建視頻案例庫。 課程靈活采用課堂小視頻、課下延伸綜合視頻的方式增強課上的教學效果。 自2014 年以來,《管理學原理》課程案例教學環節開始嘗試引入視頻案例教學模式,經過多輪教學的儲備,已精選了兩百多個視頻案例,配合知識點搭建了課程視頻案例庫。 這些案例的來源多為通過網絡渠道精心挑選的新聞專題欄目、新聞訪談、成熟的紀錄片,甚至也包含個別的電影和電視劇。 這些視頻源有的可以直接作為綜合視頻案例推薦給學生觀看,但考慮課堂時間的限制和教學的實際需要,大多需要教師課下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進行視頻的剪輯、整合和制作,去粗取精,才能在課堂教學中起到好的教學效果。[2]

其次,以綜合案例討論為抓手打造立體化案例教學模式。 為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強化學以致用的知識遷移能力,課程打造了立體化的案例教學模式。 一是在課堂教學每講講授內容中結合知識點優選典型綜合案例進行啟發式教學。通過案例背景材料介紹、精心設計互動提問環節幫助學生了解知識的來龍去脈,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課堂參與度。 二是注重課上講授與課下學習的銜接,為學生提供課外延申學習材料和社會實踐作業,幫助學生深化對知識的理解,提升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 三是通過案例實踐作業合理增負,要求學生完成案例分析作業時應切合選題,采用多維度綜合分析、案例比較等多種方法拓寬作業深度和廣度。 鼓勵學生自主采用多種綜合分析視角,如單個案例的多角度分析或多案例的議題式聚焦分析。

2.3 在教學內容中融入前沿理論和前沿實踐,體現課程的高階性

為了實現“金課”建設的“高階性”標準要求,在課程教學中需要對教材內容進行適當拓展延申,有機融入前沿理論內容,將一些前沿的業界實踐、理論知識和相關著作論文介紹給學生。這樣做的目的一是為了增加課程的挑戰度,滿足學生個性化的學習要求,為學有余力的學生提供有益的指引;二是促進任課教師不斷豐富知識體系、提升科研能力反哺教學。 如課程在講授“企業社會責任”知識點時,有機融入善因營銷、戰略型企業社會責任、社會企業、影響力投資、影響力債券等前沿管理理論和管理實踐,幫助學生拓展思維方式,深入理解社會責任與經濟績效之間的關系。

2.4 依托研究型教學模式,推進研究型小組宣講考核方式改革

為激發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和積極性,經多輪課程考核方式改革摸索,課程首創了一套操作規范可行、模式易復制推廣的“研究型小組宣講”考核方法。 其運行模式是按照研究型教學模式的要求,在借鑒學年論文指導模式的基礎上,由教師設置與課程內容相關的若干研究課題,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經過自主選題、開題答辯、文獻閱讀、課后調研等過程,在限定時間內通過教師的個性化指導,經多次修改打磨完成研究報告和主題微課,并最終通過主題微課的方式實現嵌入授課或以小組答辯匯報的形式進行課堂展示。 實踐證明,這種考核方式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指導教師的引導作用,有效實現課程理論性和實踐性、入門性和高階性之間的平衡。 經過一個學期的準學術訓練,學生通過自主建立宣講團隊、自主選擇或設計宣講主題、自主選擇團隊合作方式提高了語言表達能力,培養了團隊合作意識,形成了初步的科研思維。 指導教師則通過對學生選題的把控審核、PPT 制作、研究方法等細節的個性化反饋、點撥和指導,引導學生主動關注學科前沿動態,激勵學生主動參與知識建構過程,積極探索學科新知。 由于允許學生修改完善作業,很多學生表示在探索前沿問題的過程中能夠可視化的見證自己在知識能力獲取和思想觀念上的進步,通過“自我教育”形成了團隊學習和朋輩學習的良好氛圍。 (研究型小組宣講運行機制詳見圖2)

圖2 研究型小組宣講運行機制

2.5 緊密對接人才培養目標,有機融入課程思政

課程要解決的是教育中最根本的問題——培養人,是體現“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理念落地的“最后一公里”,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具體化、操作化和目標化。[3]《管理學原理》課程思政的定位目標是:幫助學生構建系統的知識體系、能力體系和價值體系,增強學生在管理工作實踐中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識和能力,塑造學生養成正確的思想政治意識和管理倫理觀念。

作為一個系統的體系,課程思政要求通過科學規劃和系統設計,使思想政治教育與專業課程設計及實施緊密結合,目的在于把知識傳授、價值觀培育和塑造“基因式”地融入專業課程,將教書育人的要求落實在課堂教學上。 《管理學原理》在實施課程思政的過程中嘗試緊密圍繞人才培養目標,將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則、要求和課程內容設計、課程實施等有機結合起來,努力實現課程基礎性與應用型之間的平衡。 具體而言,《管理學原理》實施課程思政的具體舉措可歸納為以下四大層面。

一是有機融入國學管理思想和文化,增強文化自信。 在不影響課程自身的知識圖譜、邏輯體系和內在有機結構的前提基礎上,在授課過程中基于課程知識點框架體系精講我國傳統管理思想。 如在講授“管理決策”知識內容時,為學生穿插介紹蘇洵在契丹和北宋之間的情報斗爭中嚴格控制知悉范圍、善用“詭道”輔助保密、謹慎“用間”的保密思想。[4]在契合專業知識體系傳授管理知識之余,讓同學們領略中國傳統國學管理思想和文化的智慧與魅力,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形塑學生的保密思維。

二是講好中國管理故事,厚植家國情懷。從“培養什么人、怎么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教育問題出發,緊密對接學院人才培養目標,以案例教學為抓手,精選中國背景下的政府管理案例進行分析討論。 課堂教學中著重介紹我國領導人治國理政理念和企業家的“中國式”管理思想,將管理者倫理教育與課程思政緊密結合,強化學生的制度自信和道路自信。

三是契合現實管理問題,激發報國之志。 通過課后實踐作業設計有意識引導學生運用管理方法與工具關注、解決我國現實管理問題,教育學生立足現實需求,運用所學知識服務社會。 注重對團隊協作和科研能力的考核,激發學生提高課外自學能力和基礎科研素質。

四是注重拓展能力考核,通過價值觀引領培養學生團隊精神和創新能力。 一方面,注重對拓展能力的考核,激發學生提高課外自學能力和基礎科研素質;另一方面,引導、促進學生團隊學習,通過團隊協作和多維度的考核評價體系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

3 結語

課程教學改革是個系統工程,涉及到教育教學理念轉變、課程目標定位、課程內容設計、教學方法和手段創新等諸多工作維度。 聚焦于《管理學原理》課程特有的基礎性與應用性、理論性與實踐性、入門性與高階性之間存有的平衡難題對課程教學帶來的挑戰,在深入貫徹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引導的教育理念的基礎上,課程圍繞教學內容模塊化設計、多元化案例教學模式、前沿理論及實踐內容融入、研究型小組宣講考核方式改革和課程思政五個維度深入推進了特色教學改革。 需要指出的是,這種綜合性的改革模式在切實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進而實現知識、能力和素質的有機融合的同時,也對學生在課程學習的深度和任課教師課下輔導的投入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概言之,課程高階性和挑戰度的增加需要師生共同增加投入和協作,一方面,學生在課上課下需要投入更多的深度學習才能實現科研素養的真正提升;另一方面,任課教師需要花費大量業余時間、投入大量精力給予學生個性化的專業輔導,才能實現真正高質量的精準引導。

猜你喜歡
管理學原理管理學原理
“天人合一”的管理學啟示
基于包絡解調原理的低轉速滾動軸承故障診斷
了解咳嗽祛痰原理,有效維護健康
張瑞敏金句背后的管理學知識
平均場正倒向隨機控制系統的最大值原理
淺談管理學
化學反應原理全解讀
基于就業導向的高職《管理學原理》課程教學改革體系研究
公安院?!肮芾韺W原理”的教學現狀與改革探索
創新能力培養:“管理學原理”教學改革的一條紅線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