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柴胡主要病害及其防治措施綜述

2022-03-04 00:36付靜葉嘉韓超李劍飛申國玉
安徽農業科學 2022年3期
關鍵詞:柴胡防治病原菌

付靜 葉嘉 韓超 李劍飛 申國玉

摘要 隨著柴胡栽培面積的不斷增加,柴胡根腐病、斑枯病和銹病等的發生與危害逐年加重,成為制約柴胡產業發展的主要因素。綜述了柴胡主要病害及癥狀、病原菌及生物學特性,并對農業防治、化學防治和生物防治等防治措施進行總結,旨在為柴胡病害的防治提供基礎參考。

關鍵詞 柴胡;病害;病原菌;防治

中圖分類號 S 567.7+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22)03-0030-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2.03.008

Summary of Main Diseases of Bupleurum chinese DC. and Control Measures

FU Jing, YE Jia, HAN Chao et al

(School of Lif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Handan Univerisity,Handan, Hebei 056005)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increasing cultivation area of Bupleurum chinense DC., occurrence and harm of root rot, leaf-spot and rust disease of Bupleurum chinense DC.are increasing year by year. It has become the main factor restri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Bupleurum chinense DC.industry.? This paper summarized main diseases and symptoms, pathogens and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Bupleurum chinense DC.and the control measures in agricultural, chemical and biological manners, to provide a basis for disease control in Bupleurum chinense DC..

Key words Bupleurum chinense DC.;Diseases;Pathogens;Control

基金項目 河北省省級科技計劃項目(20536404D);河北省教育廳科技指導項目(Z2019005);邯鄲市科學技術研究與發展計劃項目(19422012001-14);邯鄲學院2017年度校級資助項目(2017102)。

作者簡介 付靜(1983—),女,河北邢臺人,講師,博士,從事植物病理學教學與科研等工作。

收稿日期 2021-05-25

傘形科柴胡屬(Bupleurum L.)植物全世界約有2 500種[1],我國有36種,其中作藥用的有25種?!吨袊幍洹罚?015年版)規定柴胡為傘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柴胡(北柴胡,Bupleurum chinense DC.)和狹葉柴胡(南柴胡,Bupleurum scorzonerifolium Willd.)的干燥根,味苦,性微寒,主要有效成分為柴胡皂苷,有疏散退熱、疏肝解郁、升舉陽氣等功效[2-3]。研究發現,柴胡還具有抗病毒、抗炎、抗腫瘤、抗纖維化、免疫調節等作用[4-5]。柴胡主要分布于甘肅、陜西、河南、河北等省,隨著市場需求量的增大,人工栽培面積不斷增加,柴胡病害發生也逐年加重,其中根腐病、斑枯病、銹病的危害嚴重影響了柴胡的品質與產量[6]。目前對柴胡病害的防治主要依賴化學農藥,但長期使用不僅會造成農藥殘留和環境污染問題,還會導致病原菌產生抗藥性。因此,筆者綜述了柴胡主要病害的癥狀、病原菌和防治措施,旨在為柴胡病害的防治奠定理論基礎。

1 柴胡主要病害及癥狀

1.1 柴胡根腐病

主要危害根部,發病初期根的上部形成灰褐色病斑,后病斑逐漸向下蔓延至全根,并且根部表皮自上向下產生縱向干裂,裂口變褐或發黑,并逐漸加寬、加深,使根腐爛,嚴重時整個植株萎蔫死亡。高溫、高濕、多雨的季節發病嚴重,多發生在二年生植株上。二年生柴胡的發病始期為5月中下旬,6月中旬至7月上旬為發病盛期,而輪作土壤中生長的一年生柴胡發病較輕[7]。病菌以菌絲體或孢子隨病殘體在土壤中越冬,成為翌年的初侵染源,病部產生分生孢子借助雨水或灌溉水進行傳播和蔓延。向瓊等[8]對陜西商洛地區柴胡病蟲害的調查發現,一般情況下,柴胡根腐病的發病率在15%~30%,嚴重地塊高達60%以上。

1.2 柴胡斑枯病

主要危害莖葉,發病莖葉形成直徑1~3 mm的近圓形灰白色病斑,邊緣顏色較深,上生病菌的分生孢子器。嚴重時病斑連片,導致葉片枯死。夏秋季易發生,7~8月發病嚴重。病菌以菌絲體和分生孢子器隨病殘體越冬,春季條件適宜時產生分生孢子,借助氣流、雨水傳播引起初侵染和再侵染。2011—2014年,柴胡斑枯病在甘肅省定西市隴西縣、靈臺縣、渭源縣、漳縣及安定區都有發生,發病率為13%~21%,嚴重度1~2級[9]。

1.3 柴胡銹病

主要危害莖葉,發病初期葉片及莖上形成少量銹色斑點,后逐漸擴大侵染,嚴重時遍及全株。銹病一般5~6月份開始發生,高溫多雨季節發病重。病菌以冬孢子在種子和田間病葉上越冬,次年侵染發病后,病斑上形成大量夏孢子進行多次再侵染[10]。王艷等[11]對甘肅省藥用植物銹病的調查發現,柴胡銹病分布于岷縣,零星發生。

1.4 其他病害

鏈格孢葉斑病,發病初期老葉上產生不規則形狀的暗棕色或黑色小斑點,邊緣顏色變黃,嚴重時整個葉片變成棕色,枯萎,甚至死亡。2006—2009年,北京海淀、昌平和順義區柴胡田塊發生面積達75%~85%,發病率為65%~90%[12]。殼二孢葉斑病,主要危害葉片,病斑呈圓形或近圓形,褐色,中央灰白色,邊緣紫褐色,具輪紋,上生小黑點(分生孢子器),該病害分布于遼寧沈陽[13]。柴胡病毒病,表現葉片條狀或點狀失綠、扭曲變形,整個植株矮縮,在山西稷山、日本秋田縣發生[14]。

2 病原菌及生物學特性

2.1 柴胡根腐病

目前文獻報道柴胡根腐病病原菌有腐皮鐮刀菌(Fusarium solani)和尖孢鐮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向瓊等[8]研究發現,陜西商洛地區柴胡根腐病的病原菌為腐皮鐮刀菌(F.solani)。李勇等[7]報道,引起北京地區柴胡根腐病的病原菌是尖孢鐮刀菌(F.oxysporum),其在PDA培養基上生長迅速,菌絲體乳白色,氣生菌絲發達;在麥汁培養基上易于產孢,大型分生孢子鐮刀形,多數具有3個隔膜,大?。?4.9~36.0)μm×(3.3~4.4)μm,簇生;小型分生孢子數量多,卵形、長橢圓形或短棒狀,無隔膜,大?。?.3~5.6)μm×(2.3~3.0)μm,由側生分生孢子梗產生;厚垣孢子近圓形,頂生或間生。姜峰等[15]對河北唐山地區柴胡根腐病病株進行病原菌分離鑒定,確定了唐山地區柴胡根腐病的病原菌為腐皮鐮刀菌(F.solani),其在PDA培養基上的氣生菌絲呈白色絨毛狀,不易產孢,分生孢子梗伸長、不分枝;大型分生孢子鐮刀型,多數具有3個隔膜;小型分生孢子數量大,長橢圓形、腎型,單胞或雙胞,呈假頭狀聚生;厚垣孢子球形,表面光滑或粗糙,頂生或間生。

腐皮鐮刀菌(F.solani)的生物學特性:菌絲生長和孢子萌發的最適溫度分別為25和30 ℃,最適pH均為6~8;孢子在25 ℃水滴中2 h后開始萌發,9 h后全部萌發;孢子臨界致死條件為50 ℃、10 min[15]。尖孢鐮刀菌(F.oxysporum)的生物學特性:菌絲生長和孢子萌發的最適溫度分別為25~30 ℃和20~25 ℃,最適pH分別為6.0~8.0和4.0~6.0;孢子在25 ℃水滴中3 h后開始萌發,10 h時全部萌發;孢子臨界致死條件為51 ℃、10 min[16]。

2.2 柴胡斑枯病

王艷等[17]從甘肅省柴胡斑枯病病葉分離并通過形態學和分子生物學方法鑒定出柴胡殼針孢(Septoria bupleuricola Sacc.),其分生孢子器近球形或球形,黑褐色,高66.4~90.2 μm,直徑57.3~90.0 μm;分生孢子針形、無色,有些稍彎曲,具1~3個隔膜,大?。?3.0~26.0)μm×(1.5~3.0)μm。該菌菌絲生長、孢子萌發和產孢的最適溫度分別為20~25、15、10~15 ℃,適宜pH范圍分別為4.0~10.0、4.51~9.19和5.0~9.0,最適pH分別為5.00、6.49和5.50;連續光照有利于菌絲生長、孢子萌發和病菌產孢;該菌在相對濕度75%以上可萌發,柴胡葉或根漬液對孢子萌發有較強的促進作用。

2.3 柴胡銹病

國內有關柴胡銹病病原菌的研究報道較少,目前僅有王艷等[11]對甘肅省岷縣柴胡銹病進行調查并鑒定其病原為柴胡柄銹菌(Puccinia bupleuri F.Rudolphi.)。其孢子器葉兩面生,主要生于葉背,銹孢子近球形,大?。?7.0~25.0)μm×(15.0~20.0)μm,淡黃色至無色,表面密生細疣。夏孢子橢圓形或近球形、黃褐色,大?。?5.0~30.0)μm×(17.0~25.0)μm,芽孔3~4個,表面有刺。冬孢子橢圓形或矩圓形,大?。?7.0~40.0)μm×(20.0~28.0)μm,兩端圓,栗褐色,柄無色,易斷。

2.4 其他病害

(1)鏈格孢葉斑病。Zhang等[12]在國內首次報道柴胡鏈格孢葉斑病的病原為交鏈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Fr.:Fr.)Keissl.),其在PDA培養基上的菌絲初期為白色,后期逐漸變為灰色或褐色,分生孢子呈橢圓形或豆狀,有1~6個橫隔和0~3個縱膈,大?。?0~40)μm×(6~12)μm,褐色、暗褐色或黃棕色。

(2)殼二孢葉斑病。病原為柴胡殼二孢(Ascochyta bupleuri Thüm.),其分生孢子器球形或扁球形,高65~110 μm,直徑80~150 μm,器壁褐色,內壁無色,形成產孢細胞,上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卵形或橢圓形,兩端鈍圓,無色,正直或微彎,中央生一隔膜,分隔處無縊縮或稍縊縮,部分孢子單孢,內含1~2個油球,大?。?.5~9.0)μm×(2.0~3.0)μm[13]。

(3)柴胡葉斑病。陳小紅等[18]首次報道了柴胡葉斑病的病原為葉點霉(Phyllosticta sp.)。

(4)柴胡病毒病。戰晴晴[19]首次在柴胡上發現了蠶豆萎蔫病毒2號(broad bean wilt virus 2,BBWV2)的侵染,Yamamoto[20]在柴胡試驗田中發現三葉草葉脈黃化病毒(clover yellow vein virus,CLYVV)??茺惿萚14]通過對有花葉癥狀的柴胡進行病原鑒定,發現柴胡受到黃瓜花葉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和蠶豆萎蔫病毒2號的復合侵染。

3 柴胡主要病害防治

3.1 農業防治

選擇抗病品種,采種和移栽時剔除病株;及時清除柴胡病株殘體并到田外集中深埋或燒毀,秋季采收后徹底清理田園,降低菌源量,減少病害發生;避免連作,定期與其他農作物輪作;注意排水,合理施肥,適當增施磷、鉀肥,增強柴胡的抗病能力。李勇等[21]對北京地區不同柴胡種質根腐病的調查發現,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用植物研究所選育的“中柴1號”柴胡品種具有生長快、生長期短等優點,可以較好地回避病害的嚴重為害期,但二年生植株和麥田套播的植株發病率較高。涉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和涉縣擎陽種業有限責任公司聯合選育出適合北方旱作區種植的柴胡新品種——冀柴1號。賈和田等[22]提出采用雨季與玉米套種模式,解決柴胡出苗低的問題。向瓊等[8]通過試驗證明,柴胡與禾本科植物輪作,并施用充分腐熟的農家肥,可顯著降低根腐病的危害。朱再標等[23]研究發現,在第二年拔節前應多施磷肥,適量施用氮鉀肥可預防柴胡根腐病。石凱等[24]發現在山西半干旱地區灌水量為40 m3/hm2時柴胡產量最高。

3.2 化學防治

3.2.1 柴胡根腐病。

播種前,柴胡種子用0.8%~1.0%的高錳酸鉀浸種[25]。栽植前,種苗根部用5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800~1 000倍液浸泡5 min,或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2~3 kg 與土混拌,播種前施入。發病初期用2%農抗120水劑500倍液或50%的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700倍液或58%的甲霜靈錳鋅600倍液灌根,也可以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葉面噴霧或灌根,隔7~10 d噴灑1次,連噴2~3次[26]。張東霞等[27]報道,播種前可與土混拌的藥劑還有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1.0~1.5 kg、30%噁霉靈可濕性粉劑3~4 kg,發病初期可通過灌根防治根腐病的藥劑還有25%氰烯菌酯懸乳劑600倍液、96%噁霉靈可濕性粉劑3 000倍液、1.8%辛菌胺醋酸鹽600倍液,生長季最多施藥2次。周自云等[28]采用11種藥劑對柴胡根腐病進行田間防治試驗發現,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70%甲基硫菌靈粉劑800倍液,8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灌根防治效果較好,而且使用百菌清48 d以后不存在農藥殘留問題。

3.2.2 柴胡斑枯病。

發病初期可通過噴霧防治斑枯病的藥劑包括:1∶1∶150波爾多液、50%退菌特1 000倍液、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1 0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600~1 000倍液、65%的代森錳鋅800~1 000倍液,每隔5~7 d噴1次,連續噴2~3次[10,29]。賀獻林[30]認為,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或30%醚菌酯1 500倍液或異菌脲可濕性粉劑800倍液噴霧可用于防治柴胡斑枯病。

3.2.3 柴胡銹病。

用25%粉銹寧1 000倍液或65%代森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敵銹鈉200倍液噴霧防治,每7~10 d噴1次,連續噴2~3次[31]。

3.3 生物防治

齊永紅[32]研究發現,使用泡囊-叢枝菌根劑、地衣芽孢桿菌分別浸種和灌根,能有效抑制北柴胡根腐病,泡囊-叢枝菌根劑在防治柴胡死苗方面效果顯著,并具有促進柴胡根系生長發育且對環境友好的作用。張東霞等[27]報道1 000×108/g枯草芽孢桿菌200~300 g灌根可用于防治柴胡根腐病,使用3%多抗霉素水劑400~600倍液或10%多抗霉素可濕性粉劑1 500~2 000倍液噴霧可有效防治柴胡斑枯病。

4 小結與展望

近年來,柴胡病害隨著人工栽培面積的增加而逐年加重,柴胡根腐病、斑枯病和銹病等嚴重制約著產業的發展。目前國內關于柴胡根腐病的研究相對較多,主要集中在病害調查、病原鑒定與生物學特性研究、化學防治方法等方面,而對柴胡的抗病品種選育和病害的生物防治方面研究較少??共∑贩N的選育是防治柴胡病害并提高柴胡產量最經濟有效的方法,生物防治具有低成本、環境友好、無農藥殘留等優點,今后應深入開展柴胡抗病品種選育和生物防治方面的研究。

參考文獻

[1] KUANG H X,SUN S W,YANG B Y,et al.New megastigmane sesquiterpene and indole alkaloid glucosides from the aerial parts of Bupleurum chinense DC [J].Fitoterapia,2009,80(1):35-38.

[2] 吳紅偉,王臨艷,李東輝,等.柴胡皂苷類化合物的藥理作用研究進展[J].中獸醫醫藥雜志,2020,39(6):35-39.

[3] 黃涵簽,王瀟晗,付航,等.柴胡屬藥用植物資源研究進展[J].中草藥,2017,48(14):2989-2996.

[4] CHOLET J,DECOMBAT C,VAREILLE-DALARBRE M,et al.In vitro anti-inflammatory and immunomodulatory activities of an extract from the roots of Bupleurum rotundifolium[J].Medicines,2019,6(4):1-13.

[5] SONG X F,REN T,ZHENG Z,et al.Anti-tumor and immunomodulatory activities induced by an alkali-extracted polysaccharide BCAP-1 from Bupleurum chinense via NF-κB signaling pathwa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2017(95):357-362.

[6] 黃紅慧,李景照,查道成.影響柴胡高效生產的主要病蟲害及其防治[J].內蒙古中醫藥,2012,31(12):47.

[7] 李勇,劉時輪,楊成民,等.北京地區柴胡根腐病的病原菌鑒定[J].植物病理學報,2009,39(3):314-317.

[8] 向瓊,李修煉,梁宗鎖,等.柴胡主要病蟲害發生規律及綜合防治措施[J].陜西農業科學,2005,51(2):39-41.

[9] 陳秀蓉.甘肅省藥用植物病害及其防治[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5:23-25.

[10] 張曉紅.柴胡常見病蟲害及其防治[J].特種經濟動植物,2009,12(9):49-50.

[11] 王艷,陳秀蓉,杜弢,等.甘肅省藥用植物銹病調查與病原鑒定[J].甘肅農業科技,2009(1):5-8.

[12] ZHANG Z,WEI J H,YANG C M,et al.First report of Alternaria leaf blight on Bupleurum chinense caused by Alternaria alternata in China[J].Plant Disease,2010,94(7):918.

[13] 白金鎧.中國真菌志:第十七卷 球殼孢屬、殼針孢屬[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3:313.

[14] 寇麗莎,趙慧琪,王德富,等.藥用植物柴胡病毒病病原物的分子鑒定[J].病毒學報,2017,33(4):610-616.

[15] 姜峰,馬艷芝,客紹英,等.唐山地區柴胡根腐病病原菌分離鑒定及生物學特性研究[J].河北農業科學,2017,21(3):45-50.

[16] 李勇,丁萬隆,劉時輪,等.柴胡根腐病致病菌生物學特性研究初報[J].中國農學通報,2009,25(4):212-214.

[17] 王艷,晉玲,曾翠云,等.柴胡斑枯病病原及其生物學特性[J].植物保護,2017,43(6):78-84,96.

[18] 陳小紅,葉華智,嚴吉明,等.四川藥用植物病害調查與病原鑒定I.主要栽培藥用植物病害[J].西南農業學報,2006,19(1):58-62.

[19] 戰晴晴.柴胡全長cDNA文庫和遺傳圖譜的構建及蠶豆病毒屬病毒的鑒定[D].哈爾濱:東北林業大學,2010.

[20] YAMAMOTO H.Mosaic disease of bupleurum(Bupleurum griffithii)caused by Clover yellow vein virus[J].Jpn J Phytopathol,2003,69(4):420-421.

[21] 李勇,趙阿娜,魏建和,等.北京地區不同柴胡種質根腐病初步調查[J].中國中藥雜志,2009,34(11):1449-1450.

[22] 賈和田,賀獻林,孫愛民,等.太行山區柴胡新品種“冀柴1號”良種繁育及種子加工技術[J].現代農村科技,2020(4):25-26.

[23] 朱再標,梁宗鎖,衛新榮,等.氮、磷、鉀預防柴胡根腐病初步研究[J].中藥材,2006,29(10):1005-1007.

[24] 石凱,王玉慶.山西半干旱區柴胡灌水模式[J].山西農業科學,2011,39(7):671-673.

[25] 王斌,遲云超,鄭友蘭,等.柴胡的栽培技術[J].人參研究,2008(1):43-45.

[26] 史全龍.柴胡病蟲害防治[J].河南農業,2017(23):11.

[27] 張東霞,賀春娟.柴胡主要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J].農業技術與裝備,2018(5):54-55,58.

[28] 周自云,朱潔,梁宗鎖.柴胡根腐病的防治藥劑篩選研究[J].中藥材,2015,38(4):687-689.

[29] 王耀.北柴胡藥材的高效栽培與病蟲害防治技術[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5(7):141-142.

[30] 賀獻林.柴胡規范化栽培技術[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15:42.

[31] 聶柏玲.承德地區柴胡人工栽培技術初探[J].特種經濟動植物,2014,17(2):44-45.

[32] 齊永紅.生物菌劑防治柴胡根腐病及促生作用研究[J].中國野生植物資源,2017,36(6):71-74.

猜你喜歡
柴胡防治病原菌
杧果采后病原菌的分離、鑒定及致病力研究
核桃柴胡間作技術
HPLC法同時測定柴胡桂枝湯中6種成分
10 種中藥制劑中柴胡的定量測定
MALDI-TOF MS直接鑒定血培養陽性標本中的病原菌
公路橋梁常見病害原因分析及防治
柴胡治療豬感冒癥的臨床觀察
殼聚糖對尿路感染主要病原菌的體外抑制作用
雜交羔羊腹瀉病原菌的分離鑒定與防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