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人也講“環?!?/h1>
2022-03-07 06:39
作文周刊(中考版) 2022年3期
關鍵詞:鳥獸世界觀山林

內容介紹

生態環境問題已成為當今世界人們關注的熱點問題。許多人認為“環?!笔窃诂F代社會才引起重視的新觀念,但其實早在西周時期,中國古代就已經形成了獨特的環保意識和生態觀念。管仲認為:“為人君而不能謹守山林菹澤,不可以為天下王?!避髯诱f:“養長時,則六畜育,殺生時,則草木殖?!薄安菽緲s華滋碩之時,則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絕其長也?!笨梢?,古人早就有了合理開發、利用生態資源,因地制宜、協調發展農林牧漁的可持續發展的環保思想。

文化鏈接

中國古代的“護林員”

早在幾千年前的五帝時代,人們就非常重視生態保護。當時管理山澤鳥獸的官員被稱為“虞”。大禹治水時,舜帝任命益為“虞”?,F在看來,“虞”應該是世界上最早的生態保護機構和官職,而益是世界上第一位生態保護官員。

《周禮》中詳細記述了周代管理山林川澤官員的建制、名稱、編制及職責等。周代設地官,地官大司徒是六卿之一,分管農、林、牧、漁等生產部門。而下屬管理山、林、川、澤的官吏分別稱為山虞、澤虞、林衡、川衡,并按山林川澤的大小制定了大、中、小三類機構及員工的數目編制??梢姰敃r有關生態環境保護的機構是相當健全的,其職責也很明確。周以后的朝代多數也設置了虞、衡等機構來保護環境和野生動物。

古代的“野生動植物保護法”

公元前11世紀,西周頒布的《伐崇令》說:“毋壞屋,毋填井,毋伐樹木,毋動六畜。有不如令者,死勿赦?!边@一法令將樹木與房屋、水井、牲畜一同視為人們賴以生存的物資,嚴禁砍伐破壞。春秋時,齊國規定山林水澤應按時封禁和開放,《管子·地數》載:“茍山之見榮者,謹封而為禁。有動封山者,罪死而不赦?!笨梢姰敃r對于違反規定的處罰十分嚴厲?!秴问洗呵铩な咳菡摗ど限r》中也記載,當時制定了春夏秋冬的禁令,規定在生物繁育時期,不準砍伐山中樹木,不準在澤中割草燒灰,不準用網具捕捉鳥獸,不準用網下水捕魚等。

這些機構的設置和法令的逐步完善,為后來各個時期的野生動物保護奠定了基礎。

精品展示

天人合一

——傳統文化中有機整體的生態世界觀

◎張 濤

在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天人合一”始終是一個核心理念和重要命題。作為中國傳統生態世界觀的高度概括和集中體現,“天人合一”把人與自然視為一個有機的整體,其根本意蘊就是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尊重自然,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陳寅恪先生指出:“中國之思想,可以儒、釋、道三教代表之?!比?、釋、道在比肩而立、相伴而行的過程中,都對“天人合一”情有獨鐘、多所闡揚、屢有創獲,并呈現出各自的特點和優勢。

儒家主張“贊天地之化育”,其核心思想“仁”不僅僅針對人際交往,也包括對大自然、對生態環境的熱愛和友善,希望最終能夠協助天地化育萬物,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鬃泳哂行Хㄌ斓囟谢f物的優秀品質,“釣而不綱,弋不射宿”,將人類社會的倫理道德推及自然界。孟子的“仁民愛物”也有按照自然時節進行生產、生活的思想取向。經過歷代大儒的傳承、發揮,到了宋代,張載明確提出了“天人合一”的命題,中國傳統生態世界觀由此發展到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

被尊為道家和道教始祖的老子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鼻f子則進而強調:“天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一?!钡澜桃怖^承了這種天人合一、物我合一的思想觀念。佛教中“眾生平等”“依正不二”等主張,也都體現了與“天人合一”異曲同工的生態世界觀:人與自然構成了緊密的共生關系,這種關系存在于世間萬物之中,所有事物都顯現著這種關系,所有事物也都因為這種關系而平等。人類保護了生態,也就是保護了人類自身。

以上各家盡管在具體表述上有一定差異,但都致力于天人關系的和諧發展,而且都強調人的主體意識和能動作用。例如,《周易》要求順天而動、適應自然,但又強調“財成天地之道,輔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使大自然造福于人類。又如,《老子》有云:“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边@也是在凸顯人在天人關系中重要的主體作用。我國開展的生態文明建設、美麗中國建設,某種意義上可以看作“天人合一”傳統生態世界觀在當代的進一步延續和發展。

(選自《光明日報》2016年10月10日,有刪改)

賞讀感悟

生態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我國古代賢哲對“天人關系”“人地關系”不僅有深刻的認識,而且提出了極為豐富的生態文明思想,并且以其指導人們的實踐,為后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遺產——“天人合一”的生態世界觀。從儒家的孔子、孟子、張載,到道家的老子、莊子,再到佛教的“眾生平等”“依正不二”,無不強調了要將天、地、人作為一個統一的整體來考慮;在保護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的基礎上進行生產活動,從而建立一種共生共榮、和諧發展的關系??梢哉f,“天人合一”的生態觀,在對我們今天建設生態文明、共建美麗中國仍然具有現實意義。

知識拓展

網開三面

網開三面,意思是把捕禽的網撤去三面,比喻采取寬大的態度,給人一條出路。這則成語出自《史記·殷本紀》,講的是商湯到野外散步,看到有人四面張起網來捕鳥獸,還禱告說:“從天上下來的,從四面八方來的,所有的鳥獸統統進入網內?!彼犃瞬唤袊@:“哎,你這樣會把鳥獸捕盡的,太過分了!”于是撤去網的三面,并祝禱說:“要想到左邊去的,就去左邊;要想到右邊去的,就去右邊;不要命的,就進我的網中來?!敝T侯聽說了這件事,都說:“商湯的恩德已經到極點了,甚至施到了禽獸身上?!焙髞?,人們就用這個成語形容從寬處理,給人一條棄舊圖新的出路。亦作“網開一面”。

竭澤而漁

竭澤而漁,意思是排盡湖中或池中的水來捕魚。比喻目光短淺,只顧眼前利益,不顧長遠打算。出自《呂氏春秋·義賞》:“竭澤而漁,豈不獲得,而明年無魚;焚藪而田,豈不獲得,而明年無獸。詐偽之道,雖今偷可,后將無復,非長術也?!?/p>

春秋時期,晉文公率軍在城濮與楚國對峙,他問狐偃如何戰勝強大的楚軍。狐偃獻計用欺騙的辦法。他又問雍季如何處理,雍季說,抽干湖水來捕魚,怎么可能捕不到?但是第二年就沒有魚了;燒毀樹林來打獵,怎么可能打不到?但是第二年就沒有野獸了。欺騙和作假的方法,即使今天僥幸有用,以后不會有第二次了,這不是長久的方法。后來,晉文公用狐偃的計策打敗了楚軍,但在論功行賞時,雍季的功勞卻在狐偃之上。他說:“我們怎么能認為一時之利要比百年大計更重要呢?”

里革斷罟匡君

《里革斷罟匡君》是春秋時期文學家左丘明創作的一篇散文,出自《國語》。講的是魯宣公在夏天到泗水撒網捕魚,大夫里革出來制止,他割斷漁網,力陳自然界萬物皆有生長規律,須按季節捕獵,不可貪得無厭,濫捕濫殺。魯宣公欣然接受了里革的意見,停止了夏季捕魚的活動。這篇文章強調利用開發大自然要順時有度、適可而止,這樣大自然才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財富供給人類;絕對不可以用竭澤而漁、殺雞取卵的方式,無度、違時地開發。

猜你喜歡
鳥獸世界觀山林
BALCONY
雷的尸體
潛入鳥獸爭霸戰
智能化的“世界觀”
《世界觀—雕塑遺產》
無問西東,看風過山林月掠海
遠洋東方境世界觀售樓處
城市山林
走向理性:近代以來中國世界觀的嬗變
如果相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