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部控制缺陷對融資成本的影響研究

2022-03-07 10:49葛云娟
國際商業技術 2022年2期
關鍵詞:融資成本內部控制

葛云娟

摘要:內部控制是企業持續發展的有力的支撐。隨著經濟形勢的變化以及疫情的影響,企業面對的風險更多,更加需要資金的支持,更加需要有效優秀的內部控制體系,幫助企業防范風險增加效益,降低融資成本。所以,研究內部控制缺陷對企業融資成本的影響有著實踐價值與理論價值。本文對于內部控制缺陷對企業籌資成本產生的影響進行了分析研究,旨在尋求構建有效的內部控制體系降低融資成本的途徑。

關鍵詞:內部控制;內部控制缺陷;融資成本

目前,由于疫情和各種因素的影響,市場不穩定因素不斷增加,企業面對的經營和投資風險在不斷增加,從一系列財務造假這些案例之中,總能夠發現內部控制缺陷的問題。眾多的內控重大缺陷與舞弊案例給外部投資者們帶來了巨大損失,極大地削弱了公眾對資本巾場的信心,同時也充分坦露了

內部控制缺陷的經濟后果,給相關企業的融資帶來了很大的障礙。

我國政府近些年一直都重視企業的內部控制質量。從 2008 年至 2010 年,《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及其配套指引相繼頒布; 2012 年, 我國開始實施上市公司強制披露內部控制缺陷的政策,并要求出具外部審計的內部控制評估報告。這一系列操作表明:我國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已經在制度層面上建立,并且已經漸漸走到應用層面上。但是由于我國正處于經濟轉型期,資本市場發展的滯后性問題不可忽視,內部控制在企業應用層面是實施不夠充分。比如: 許多企業沒有真正理解內部控制,導致未能對內部控制的信息及時的分析研究, 內部審計部門的形同虛設,不重視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任其發展,導致了投資者與被投資者之間溝通不暢等問題,融資成本居高不下。因此對于內控缺陷對公司籌資成本的影響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本文研究的理論基礎

1.前期相關研究成果

前期對于內部控制缺陷與融資成本的研究積累了一定的成果。比如國外有專家通過研究存在內部控制缺陷的企業與其債務資本之間的關系,發現當企業存在重大缺陷的時候,其付出的債務融資成本上升。從國內的研究看,林鐘高和丁茂桓(2017)不同于以往的內部缺陷靜態視角,他們內部控制監管制度變遷與缺陷修復的兩個動態視角出發,發現內部控制缺陷會導致導致會計信息不對稱、影響公司治理的功能和效率以及難以實現內部控制既定的目標,從而使企業債務融資成本增加。而內部控制缺陷的修復可以降低債融資務成本。何亞偉(2019)通過研究 2013-2015 年滬深 A 股上市公司的數據,進一步發現,制度環境不同,內部控制缺陷對于債務融資成本的負面影響程度不同。市場化進程較低的地區,存在內控缺陷對公司債務資本成本的影響更大。王珍義等(2018)通過實證研究也得出相似結論,即內部控制重大缺陷與債務融資成本顯著正相關。且發現有效的內部控制審計可以減弱內部缺陷對債務資本成本的負面影響。

對于內部控制缺陷對債務融資成本的影響,國內外的結論基本一致。由于內部控制缺陷會導致其風險不確定性提高,從而使債務融資成本增加。且內部控制缺陷得到修正后,資本成本會有一定程度的降低。

2.信號傳遞理論

信號傳遞理論是基于信息不對稱提出的理論。由于市場中各方參與者所掌握的信息量不同,信息優勢方和劣勢方的信息不對稱可能會導致逆向選擇。此時,信息優勢方可以主動選擇某種信號來披露信息,此時相較與未披露任何信息的企業,披露了信息的優勢方可以吸收更優質的資源,即企業可以通過內部控制報告、財務報告等向外界投資者傳遞信息。這一過程就是信號傳遞,公司是信號發出者,而外部的投資者是信號的接受者。

基于信號傳遞理論,內部控制完善的企業更易向市場傳遞公司積極的信號,從而減少投資者投資的不確定性。相反的,有內控缺陷的企業更容易傳遞消極信號,這增加了投資者的投資風險,從而使得投資者提高自己的投資報酬率,最終使得公司的籌資成本增加。

3.委托代理理論

該理論在論文寫作中的運用十分普遍,闡述了代理方與被代理方之間的立場、目標等關系。由于股東的目標是股東財富最大化,而經理人則可能會傾向于追求個人利益。當兩個利益沖突的時候,經理人可能會做出為了個人利益而損害股東與企業的利益的機會主義行為。同時,由于企業的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 股東無法直接參與日常經營過程。此時,經理人由于掌握經營權,將更加容易在最先獲取更多的信息。這就引發了信息不對稱,所以經理人可能會利用信息不對稱的優勢謀求個人利益。

另一方面,在債權人與上市公司的委托代理關系中,兩者的目標也存在一定的偏差。債權人為了降低收回資金的風險,往往不希望公司出現太大的經營風險, 或者參與高風險的項目,而公司往往為了擴張與提升公司價值,而傾向增加風險擴大財務杠桿、參與風險更高的項目,以獲得更高的報酬。因此,債權人會通過提高債務融資成本來彌補可能存在的風險。

二、內控缺陷對企業融資成本的機理探討

內控缺陷對股權融資成本的作用模式大致分為兩類,其一是借助信息風險的直接作用,其二是借助改變經營風險的間接作用。兩類模式的最后效果沒有差別,都會提高權益籌資開支。

1.針對信息風險的直接影響機理研究

內控缺陷對于股權開支的直接作用表現為,內部控制缺陷提高了公司的信息風險,導致權益籌資資本的開支增加。

按照信號傳遞的概念,具有內控漏洞的公司的會計信息水平無法讓人信服,會導致投資人判斷其信息風險過大,也就會期望較高的投資回報率。并且,因為信息差異的存在,內部信息數量不足就會讓股東對投資的信任度降低,產生懷疑。按照資產定價模型,股東期望的風險回報提高,公司的權益融資開支也會上漲。相反,假如企業具備完善的內控模式和體系,內部監督、風險管控、信息交流水平都比較優秀,投資人就更容易對其產生足夠的信賴度,也會幫助投資人在判斷和決定上更加冷靜和客觀,從而減少了企業的股權融資開支。

2.根據經營風險的間接影響機理研究

內控缺陷間接作用于股權成本的模式為,內部控制缺陷導致管理者的判斷和操作出現問題,經營風險提高,導致權益融資資本開支的上漲。

按照委托代理理論,因為委托方和被委托方的追求和利益方向存在一定的差異,同時兩者的信息也有差異,被委托的經理人也許會利用掌握的權力來謀取私利,不利于企業的發展。因此,科學完備的內部控制模式,能夠積極約束經理人的活動和決策,減少企業的風險和壓力,縮小委托代理開支。

三、案例分析

由于公司實際中的股權融資成本較難計算與量化評估,因此,本文的量化分析主要集中分析出現內部控制缺陷前后以及修復后債務融資成本的變化情況。目前研究界并沒有統一的標準來衡量債務融資成本,而衡量債務融資成本主要分為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兩部分。前者借助專業機構出具的信用評級報告間接反映債務融資成本的高低,而后者往往會采取不同科目進行簡單運算處理希望得到一個可以準確衡量企業債務融資成本的標準。關于這個指標的選取也是各執一詞,不分伯仲。

本文選擇A公司作為分析對象。主要從人員管理以及財務費用所表現的融資成本進行分析。

A公司的人員結構上的存在著一定的缺陷。員工的文化素質普遍偏低,同時偏老齡化。同時,由于其國企的特殊性質,A公司一直享受著政府的供給補助, 但是補助也使得企業憂患意識不足,認為會有政府“兜底”。這些都限制了其內部控制的實施,缺乏嚴格的科學管理。公司沒有根據現實情況,進行嚴格的消耗核算和勞動的定額管理,這些都為后續的重大缺陷埋下伏筆。

1.內部控制缺陷對A公司融資成本的影響分析

從筆者掌握的資料來看,自從2017年A公司出現重大缺陷之后,公司的股權融資占比逐漸上升,相應的債務融資占比逐年減小。同時債務籌資中,長期債務逐漸成為主導的債務籌資方式,這導致了企業債務融資成本不斷上升,最終使得企業融資總成本的上升。

從財務層面的內部控制重大缺陷來看,內部控制報告所指出的存貨、固定資產、在建工程失實,展示了公司財務管理方面的缺陷,于是外部投資者很快就接收到了這樣消極信號。首先,財務管理層面的缺陷反映了企業內部控制的缺陷,使得企業高管可以輕易的進行虛增資產的舞弊行為,這些無法合理保證企業財務報告相關信息真實完整,這就到導致了外部投資者對于公司會計信息質量可信度的質疑。而信息的不確定性代表了更高的風險,外部投資者將會提高相應的資本報酬率來彌補。其次,A公司的資產失實也反映了公司在資產管理層面的缺陷,那么在此情況下,公司侵害中小股東利益的事件的發生概率也大幅提高,委托代理成本更是大幅增加。所以,最后外部投資者自然也要需要更高的投資報酬率。

另外,公司被債權人申請重整,公司在內部控制缺陷被披露前,其母公司已經出現了多起債務違約,但是公司在自身資產負債率居高不下的情況下,仍然為母公司進行擔保,且未采取任何有效措施。公司的這些行為都大大的增加了公司的經營風險,使得公司很有可能陷入無法償還債務的危機之中。這些必然會使得股東與債權人對公司有更高的風險預估,從而使得公司融資成本的增加。

2.內部控制缺陷整改情況對融資成本的影響分析

在公司出現內部控制缺陷后,A公司及時的做出了一系列整改措施,且于2018 年的內部控制報告中顯示其內部控制缺陷已經全部整改完畢。在其內控評價報告中的缺陷整改報告中,首先對存貨、固定資產、在建工程等失實項目進行了修正,這表明A公司在 2018 年 1 月就立刻開始調查存貨等資產失實問題,且于2018 年的內部控制年度報告中表示全部內部控制缺陷已經整改完畢。這些從A公司的財務報表中都有所體現,但是這些僅僅只是解決了部分問題。A公司需要進一步完善內部控制體系,防止舞弊行為,防止再次出現虛增資產的缺陷。

其次,因資產失實,被債權人申請重整負面影響,A公司在國家機關和地方政府,以及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的支持下,已經成功實施重整。此次的重整,成功讓A公司擺脫了高負債的經營狀況,也在一定程度上面降低了企業的經營風險。債權人很好的接受到了這個積極的信號。公司在2019年的債務融資成本從2018年的最高峰明顯下降。這些都表示了內部控制缺陷的修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降低由于內部控制缺陷所帶來的融資成本的提高。

四、研究結論與建議

通過以上分析,本文認為,當企業存在內部控制缺陷時會使融資成本大幅增加。

因此,本文建議:

1.企業必須建立有效的內部控制體系。規范部門和人員的權利義務,完善企業的治理結構,發揮內部控制作用,防范風險和舞弊,講求信譽。

2.加強內部監督和內部審計工作。及時發現和改善內部控制缺陷,實行權責分離、相互制藥。

參考文獻:

[1]林鐘高,丁茂桓.內部控制缺陷及其修復對企業債務融資成本的影響——基于內部控制監管制度變遷視角的實證研究[J].會計研究,2017(04).

[2]何亞偉.市場化進程、內部控制缺陷與債務融資成本研究[J].財會通訊,2019(09).

[3]王珍義,陳曦,唐瀚瀚等. 內部控制重大缺陷披露、內部控制審計與債務融資成本——來自 A 股財務重述公司的經驗證據[J].會計之友,2018(01).

猜你喜歡
融資成本內部控制
熊貓債發行放量的原因分析及政策建議
互聯網形勢下證券公司內部控制探究
經濟下行環境下理順銀企關系的新思路
行政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問題以及解決策略思考
我國物流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問題及建議
房地產開發企業內部控制的認識
企業現金流管理存在的問題和對策
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存在問題及對策
制造企業銷售與收款業務的內部控制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