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偉大建黨精神的時代價值和路徑選擇
——以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為例

2022-03-07 11:01利婷婷
活力 2022年24期
關鍵詞:建黨理想信念高校學生

利婷婷

(西安科技大學,西安 710054)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第一次明確指出偉大建黨精神,堅持真理、堅守理想,踐行初心、擔當使命,不怕犧牲、英勇斗爭,對黨忠誠、不負人民的偉大建黨精神,強調這是中國共產黨的精神之源。習近平總書記闡述提煉了偉大建黨精神的精髓內涵。偉大建黨精神具有科學性、時代性、人民性和創新性,是中國共產黨人百年奮斗歷程的實踐產物和百年執政的精神之基。高校要充分發揮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導、示范性和帶頭作用,積極促進新時代青年學生堅定理想信念,堅定偉大建黨精神的信念。同時,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對培養成長成才的時代新人具有重要意義和價值。

一、偉大建黨精神的科學內涵

偉大建黨精神是作為特定歷史條件下的產物,深入研究其追求、擔當、品質和立場,對于探析其擁有的扎實理論來源具有重要作用。

(一)堅持真理、堅守理想

堅持真理、堅守理想是偉大建黨精神的根本信念基礎,是中國共產黨前進的邏輯起點。堅持真理,即堅持馬克思主義真理,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指導地位。堅守理想,即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我們黨是否堅強有力,既要看全黨在理想信念上是否堅定不移,更要看每一位黨員在理想信念上是否堅定不移。真理指引航向,理想照耀征途,中國共產黨自誕生之日起就始終堅持真理、堅守理想。中國共產黨是一個擁有遠大理想的政黨,是一個有志向和追求的政黨,在解放思想的實踐中堅持與時俱進,符合時代發展潮流。當前與今后,中國共產黨堅持理論與實踐的統一,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自覺以實際行動踐行遠大理想并引領共產主義遠大理想的奮斗征程。心中有信仰,要畢生追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

(二)踐行初心、擔當使命

踐行初心、擔當使命是偉大建黨精神的重要基石,也是中國共產黨執政的強大動力和集中表達。踐行初心,就是遵循初心,堅持正確的前進方向,始終牢記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的初心,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擔當使命,就是保持不懈努力的精神狀態,以一種勇往直前的奮斗精神,堅定前行,矢志不渝地擔當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使命。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踐行初心,提供價值引領,以正確方向始終努力,不會迷失方向。擔當使命,書寫奮斗史詩,以正確的價值觀始終前進,就不會精神懈怠。這是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就立下的重要目標,是黨性質、宗旨的集中體現,無論時代變化都應該堅持,是偉大建黨精神之本。李大釗、陳獨秀、惲代英、蔡和森等老一輩中國共產黨人用他們的實現革命的恒心與自己的生命,體現其踐行初心使命的英雄氣節?;厥装倌陫^斗征程,正是中國共產黨有正確鮮明的價值指向,有實現繁榮富強的重要路徑,有激勵新時代黨員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強大奮斗動力。

(三)不怕犧牲、英勇斗爭

不怕犧牲、英勇斗爭是其實踐本色,是中國共產黨表現大無畏氣概的重要底色,是黨百年奮斗的生動勾勒。不怕犧牲,指的是舍生忘死,排除一切困難,勇于為黨的事業獻身。英勇斗爭,指的是意志頑強,不懼風險,敢于斗爭,不畏強敵,勇于勝利,舍生忘死,英勇斗爭的不傲風骨和特有品性。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世界上沒有哪個黨像我們這樣,遭遇過如此多的艱難險阻,經歷過如此多的生死考驗,付出過如此多的慘烈犧牲。中國共產黨從弱到強的過程中飽經磨難,但始終堅持不懈,一路攻克難關。中國共產黨不怕犧牲的精神貫穿于各個時期。中國共產黨的先驅們自黨成立之日起,面對敵人浴血奮戰,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照亮了歷史征程。唯有保持舍生忘死的革命意志、大無畏的英雄氣概,才能熔鑄中國共產黨風華正茂、生生不息。

(四)對黨忠誠、不負人民

對黨忠誠、不負人民是其價值旨歸,是心系人民的重要表現,是中國共產黨無私奉獻、自覺擔當的崇高情懷。對黨忠誠,可以理解為對黨的性質、宗旨、綱領、偉大事業要忠誠。不負人民,可以理解為想群眾所想,急群眾所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歷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傳,中國共產黨的誓詞中就體現出黨員的職責,是中國共產黨的顯著特質之一。面對百年奮斗目標的指引,以新的歷史起點為基礎,與人民共進退。精準回答為了誰、依靠誰、靠什么,堅守我將無我的原則,始終不渝且勇往直前地推進富國與強國大業。

二、偉大建黨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時代價值

偉大建黨精神作為一種精神元素,因馬克思主義、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革命先驅等多重維度為其注入活力。其積極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教育高質量發展息息相關,蘊含著重要的意義和價值。

(一)落實立德樹人的時代要求

習近平總書記一直以來都十分重視與關注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培養,在我國多所高校師生代表座談會上明確要求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思政課作為關鍵途徑,將偉大建黨精神與高校思想政治課結合起來,充分發揮偉大建黨精神對高校學生的教育作用和導向作用。全方位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理想信念,堅持鑄魂教育,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幫助廣大學生樹立遠大理想,自覺肩負重任。偉大建黨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是時代新人提升自我理想信念教育的催化劑,是落實立德樹人、實現教育目標和任務的方向引領,是新時代加大高校文化精神建設的重要引擎。

(二)實現教育高質量發展的現實需要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是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方面。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不斷推動高質量教育的發展,使得我國高等教育的規模進一步擴大,高等教育結構逐步優化,質量逐漸提升,總體實力進一步增強,高等教育人才也逐步推動了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的深層次發展。當前,我國高等教育發展速度較快,接近高等教育強國的發展目標,高等教育的整體實力與辦學質量都達到歷史最好水平。面對新形勢,高校思政課建設由外延式發展逐漸向內涵式發展轉變。高校思政課高質量發展要想實現從小到大、從強到優的變化,必須宣傳偉大建黨精神。時代的前進發展不僅需要弘揚偉大建黨精神,還需要加強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更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參與。

(三)引導高校學生奮發有為、成長成才的客觀要求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偉大建黨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培育高校學生精神品質和道德人格及時代新人的需要。新時代高校學生作為年輕一代,是持續發展社會主義事業的主力軍,是建設社會主義更好更快發展的先鋒隊。他們在堅定理想信念的同時,也肩負著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偉大建黨精神作為源頭,逐步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教學中,是增強高校學生志氣、骨氣、底氣,也是培養高校學生堅持正確理想信念、進一步增強國家認同感和堅定文化自信必不可少的砝碼。輝映天地日月新,高校學生以己為任,追求新時代發展的主題要求。偉大建黨精神符合中國高等教育目標的需要,與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需要高度契合,也有助于高校引領學生成長成才發展,造就思想覺悟高、精神品質佳、理想信念正的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國家需要的棟梁之材。

三、偉大建黨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路徑

樹高千丈必有根,偉大建黨精神是一個嚴謹全面、內部貫通的有機整體。偉大建黨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把握好其內在關聯性,與時俱進,合理利用課程教育、校園環境、新興媒體和社會實踐教育等多種形式,做到理論與實踐有機統一。

(一)以課程教學為手段,形成引導力

課堂教學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宣傳弘揚偉大建黨精神的主要渠道。偉大建黨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即到思政課和專業課之中,讓高校學生堅定理想信念,自覺汲取精神力量,樹立正確的價值理念。第一,教學授課上,教師應以立德樹人為導向,在教學研究中大力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同教學過程相融合。將偉大建黨精神與新思想、新理念、新征程有機融合,引導高校學生樹立崇高的政治追求。第二,在其他專業課教學中,從目標導引、課程設計、交流互動等方面結合育人目標挖掘偉大建黨精神資源,為落實各項專業知識找到“融合點”,增強吸引力和說服力。在新的歷史時期,我們要立足新發展階段,實現偉大建黨精神融入新時代潮流,需要高校思政課和其他專業課不斷完善教學體系,豐富教學手段,促進教學研究,并由此提高其對高校學生的吸引力。

(二)以校園文化為氛圍,催生滲透力

高校作為培養學生的重要載體,對促進學生成長成才具有重要的意義。校園文化具有育人的本體功能,對學生的行為舉止、一言一行都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第一,可以利用高校校園環境為依托,設計關于偉大建黨精神相關的紅色雕塑、文化展板、紅色文化墻、紅色畫作等,逐漸融入校園里的宣傳欄、走廊、教室等,在思政育人過程中具有相當特殊作用。第二,以高校校園活動為重點,開展黨史知識競賽和舉辦演講比賽、播放學唱紅色歌曲等,讓偉大建黨精神以豐富多彩的學習活動形式融入其中。第三,以高校校園宣傳為重點,粘貼偉大建黨精神的宣傳橫幅、邀請革命模范來學校講座,為學生營造紅色文化氛圍??傊?,要將偉大建黨精神融入各類校園精神標識系統,根植于學生思想與行為中,使學生在潛移默化的影響中凝聚力量。

(三)以新興媒介為途徑,塑造傳播力

信息時代的快速發展,為高校學生通過網絡媒體等新興媒介尋找和學習偉大建黨精神提供重要渠道?;ヂ摼W的迅速發展為搭建紅色教育平臺,獲取學習紅色文化資源,提供了高科技的有效支撐。網絡形式變化多樣,當前,網絡作為教育手段之一,作為宣傳偉大建黨精神的前沿陣地,要積極利用與開發。第一,要積極運用微博、微信、抖音等各大網絡媒體平臺,開設微課,打造學習交流平臺,以學生喜聞樂見、易于接受的形式融入其中。第二,要善于利用網絡自主學習平臺,借助雨課堂、翻轉課堂、優學院等平臺載體,擴大偉大建黨精神的輻射面,引導學生線上線下雙向聯動,提高學生收集學習資料、增強儲備課外知識的能力。高校在更新網絡技術設備的同時,充分利用網絡媒體,踐行“立德樹人”的任務,將偉大建黨精神和思政課課程標準更好地融為一體,以便宣傳和弘揚偉大建黨精神,使學生受到良好的感染熏陶,達到育人的目的。

(四)以社會實踐為導向,強化影響力

高校社會實踐活動作為理論教學的一種延展,有助于增強學生對偉大建黨精神的理解力和領悟力。理論和實踐的緊密結合已經成為高校育人的主要途徑,要鼓勵學生堅定理想信念,強化偉大建黨精神學習,以多平臺、多形式、多手段開展實踐教育活動。第一,借助地方紅色文化基地,到革命老區參觀學習,如革命烈士陵園、紀念館、紅色舊址等,重溫偉大建黨精神,使學生從內心深處感受偉大建黨精神的魅力。第二,鼓勵與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公益事業,將偉大建黨精神融入自身社會實踐活動中去,轉換為實際行動,切身感受到弘揚偉大建黨精神的光榮與自豪感。第三,高校利用黨員先鋒模范團體來發動學生積極參與相關活動,發揮黨員先鋒模范團體對高校學生的吸引力,鞏固高校學生對偉大建黨精神的學習動力。同時,推動高校學生立志作為建設者和接班人,為發展社會主義事業凝聚動力,激勵高校學生積極主動,具有熱情地學習偉大建黨精神。

結 語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中國的前途和命運要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要靠未來的青年學生。要立足當前世界大變革與大調整的變換時期,為中華民族千秋偉業的實現,培養擁護黨的領導的有志青年學生。百年大計,偉大建黨精神是重中之重。廣大青年學生作為時代新人,作為社會發展推動力的一分子,更要立足自身不懈奮斗。百年奮斗,需要精神引領;百年延續,需要高校牽頭;百年征程,更需要生生不息的堅持和傳承。結合時代要求與發展主題,實現其傳承和弘揚,更需要廣大青年學生深入學習和領會其科學內涵。在加強理論學習與注重實踐功能相統一,義無反顧且接受考驗,錘煉過硬本領,實現人生價值。

猜你喜歡
建黨理想信念高校學生
理想信念是“政治靈魂”
詮釋理想信念的寫作追求
建黨百年頌
建黨百年
慶祝建黨百年(五闕)
高校學生黨支部建設及作用發揮探索
高校學生意外傷害事件應對與處理
堅定理想信念 錘煉優良作風
小議高校學生違紀處分制度
關于高校學生工作的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