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式現代化視閾下文化自信道路實踐路徑研究

2022-03-07 11:01
活力 2022年24期
關鍵詞:中國式內涵現代化

周 靜

(安徽信息工程學院,蕪湖 241199)

自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同場合多次強調和深入闡釋“文化自信”,文化自信與“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并駕齊驅,共同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程。站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時代高度和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歷史高度,我們必須深入把握、理解、領悟和踐行文化自信。2022年10月1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報告中進一步指出:“從現在起,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敝袊浆F代化為我們描繪了未來發展的藍圖,統一思想,統一步調,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明確目標和指明方向,努力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如何看待文化自信與中國式現代化關系,如何在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目標中進一步推動實現和提升文化自信,其文化自信道路實踐值得進一步探索和思考。

一、文化自信的內涵闡釋

文化自信道路實踐首先需要建立在對文化自信內涵深入理解和全面把握的基礎之上,在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程背景下,文化自信內涵會隨著社會變遷與發展發生變化,我們要深入理解文化自信內涵,把握精神實質。文化自信內涵從理解掌握文化內涵開始。

(一)文化內涵

處于信息化社會下,信息總是瞬息萬變的。然而,有些定律亙古不變。無疑,一個國家無法脫離自身文化而獲得長遠發展,文化是國家和民族的根基、血脈和靈魂,國家強盛和民族強大都離不開文化支撐,文化是歷史的積淀,是生活的積淀,文化是歷經歲月的陶冶而形成的,是人類勞動與智慧的結晶。文化的內涵很豐富,不同的學科有不同的闡釋,定義眾多,我們可以將其理解為人類不同群體生活方式的總和,突出強調生活方式,既包括物質文化也包括精神文化,是物質文化與精神文化的統一體。文化無所不包,無所不容,形式多樣,功能強大。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成為中國式現代化強大的精神動力來源,中國式現代化進程充分展示自身的文化邏輯,具有強大的文化維度。

(二)文化自覺

在文化內涵理解基礎上,一個國家和民族首先需要文化自覺。所謂文化自覺,費孝通曾闡釋為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對其文化要有“自知之明”。這里的“自知之明”可以理解為文化主體要深知自己的文化在哪里,自己的文化是什么,以及怎么評價,熟知自己文化的優勢和劣勢,知道自己文化的來龍去脈,知道它的形成過程和發展方向。只有有“自知之明”,才能掌控文化發展的方向,才能與時俱進創造時代文化,促進適應社會環境發展,最終推動社會高質量發展。我們需要立足國情實際,深入分析思考,主動總結提煉,明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思想武器,創造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時代精華,創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目標。

(三)文化認同

認同是文化的功能之一,也是人類存在的一種方式,沒有認同,人類無法成長與發展。認同包含著人類相互之間的確認,也是自我身份的一種找尋。認同類型眾多,其中文化認同是核心要素。文化認同是一種人類對自我文化確認、贊同的過程,并將這種文化作為身份符號,以示區別,得以彰顯。文化認同與文化沖突相輔相成,文化認同是文化沖突的過程和結果,文化認同需要文化沖突,在文化沖突中文化主體不斷比較、評價,更深層次地認識自我文化,達到文化認同。具體來說,經過文化自覺,知曉自我文化,在經過文化沖突后,逐步產生文化認同。這種認同是文化層面上的一種整合,國家需要用文化在不同利益社會成員之間建構相互鏈接的紐帶,共享歷史文化傳統,共建現實文化形式,培育全體社會成員共同體意識。因此,文化認同使用相同的文化符號,遵循共同的文化理念,秉承共有的思維模式和統一的行為規范。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推動形成中華民族文化共同體意識,中華民族認同的核心是中華文化認同,讓文化認同形成一種強大的驅動力,這種驅動力融入社會發展,推動社會發展,創新社會發展。

(四)文化自信

從本質上來看,文化自信是一種信念堅定,是一種心理認同,既要去其糟粕,又要吸取精華。文化自信可以理解為文化主體有意識地對自身文化進行知覺、思考和比較,形成對自身文化精神內涵的肯定和認同,與時俱進,不斷創造新的文化形式。在文化認同基礎上,發展成為文化自信,從而文化自強,最終不斷強化文化認同,達致文化自信,促進形成一種良性循環,不斷提升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軟實力的體現,具有主體性、包容性、象征性和指向性特點。文化自信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根本保障,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明確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的遠景目標,并強調推進文化強國建設必須堅定文化自信。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進程中,文化自信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發揮不可估量的作用,深深扎根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中,不斷創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二、中國式現代化與文化自信

現代化是人類文明進步的主要標志之一,是人類社會發展不可回避的共同潮流,也是人類社會發展創造的共同規律。人類社會發展到近代以來,選擇什么樣的現代化發展模式,一直困擾著眾多發展中國家。發端于歐洲的現代化理論在學術界探討眾多,探討的焦點就是一個國家如何從傳統農業社會向現代工業社會發展,其實質就是關于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學說。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全國人民正在奮力實現現代化,我們一直在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現代化道路。二十大報告深入闡述了中國式現代化的內涵,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文化自信道路的實質就是要走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為中國式現代化實現提供強大動力和精神源泉,實現中國式現代化則更加促進文化自覺和提升文化自信,中國式現代化與文化自信兩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2022年8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十四五”文化發展規劃》,進一步強調了文化在建設現代化過程中極其重要的戰略地位,即“文化是國家和民族之魂,也是國家治理之魂”。沒有社會主義文化的繁榮發展,就無法實現中國式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不同于西方現代化,社會主義文化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根基,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特有符號。

(一)推動中國式現代化有利于實現文化自信

在偉大的社會主義事業征程中,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不斷探索適合我國國情的現代化道路,摒棄一切不符實際的想法,不照搬照套西方模式,緊密結合我國國情,扎根基層,落地實踐,在基層探索實踐中不斷創新與發展,在實現中國式現代化中進一步堅定正確的文化方向,堅持人民至上,充分利用挖掘優秀文化,加強文化自覺,提升文化認同,增強文化自信,創造出適合我國國情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達致文化自強。

(二)推動中國式現代化有利于提升文化自信

現代化是人類社會發展的關鍵詞和主旋律,在努力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過程中加強中國文化敘事,掌控中國文化話語權,進一步彰顯中國文化魅力,加強中國文化傳播力,擴大中國文化世界影響力,堅持共享理念,打造文化共同體,充分發揮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中國文化的精神支柱和價值引領作用,彰顯中國文化魅力的同時,進一步提高中國文化認同,不僅增強我們的文化自信底氣,也進一步豐富文化自信內涵,使得文化自信寓意更加深遠。

三、文化自信道路實踐路徑

(一)加快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程,明確堅定文化方向

美國學者費正清認為,現代化不會孤立地進行,一方面現代化是人民對于現代科技的發展和適應,另一方面現代化總是和本國固有的文化價值和傾向相交織地進行。中國式現代化進程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充分證明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充分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用實踐去證明文化,用實踐去創造文化,用實實在在的成果向世人展示文化魅力,在馬克思主義思想指導下,融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程就是在創造和繁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不斷創造新方法、新思想、新理念和新價值,從而獲得新發展。馬克思主義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發展的根本指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要堅持馬克思主義方向,強化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準備把握文化發展方向。

(二)努力實現社會高質量發展,不斷創造先進文化

中國式現代化也是逐步推進全社會高質量發展,社會高質量發展不再是粗放式發展,需要創新發展理念和創新發展方式,在追求質量的前提下,追求高效率,實現綠色發展、高效發展、協調發展。高質量發展是一個系統性工程,是社會諸要素的融合發展和協同發展,社會高質量發展進一步推動文化創新,社會高質量發展離不開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提供支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三大支柱之一,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提供源源不斷的發展動力,其中所包含的奮斗精神、創新精神是社會高質量發展不可或缺的,在實現物質豐裕的基礎上促進形成精神文化共同體,用先進文化武裝思想,豐富思想,發展思想,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為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大的精神支柱。

(三)不斷提升社會治理水平,促進交流多樣文化

中國式現代化離不開社會治理高水平,不斷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既是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需要,也是馬克思國家治理理論創新,更是全國人民的殷切期盼。面對社會的快速發展與變遷,種種矛盾沖突日益凸顯,社會風險諸多,新情況、新問題層出不窮,如何提高社會風險預判、化解和防范能力,如何協調不同利益群體關系,如何加強國家、社會和民間聯動,如何促進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這都是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不可回避的問題,甚至可以說是必須面對的問題,因此,必須提高國家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提升社會治理水平需要促進文化提升,促進多樣文化交流,中國文化傳統歷來就有崇尚和合的精神,具有較高的包容性,不斷加強區域文化交流,補齊文化發展不均衡短板,學習、吸收并借鑒世界優秀文化發展成果,結合國情民情,不斷拓展文化內涵,不斷豐富文化形式,發展創新面向世界和面向未來的先進文化。

(四)繼續加強高校文化陣地建設,發揮文化引領功能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程離不開優質的人力資源,優質的人力資源為中國式現代化進程和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智慧力量。優質的人力資源需要高校精心和潛心培養,新時代高校具有三大重要功能,分別是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其中,人才培養位于首位。有了人才,才能順利開展科學研究,才能進一步為社會提供服務。人才培養的關鍵是文化引領,文化育人是高校價值體系的核心和靈魂,文化育人的目標是立德樹人,高校的主導性價值是文化價值,高校源源不斷地進行文化傳承、文化融合和文化創新,推動文化發展。堅持馬克思主義思想,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道路,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文化建設、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加強高校文化陣地建設,籌措資源,搭建高校各類平臺,積極實施“三全育人”工程,構建全員育人的支持系統,把控全程育人的環節過程,營造全方位育人的文化氛圍,將“三全育人”貫穿高等教育各個領域,貫穿高校教育教學各個環節,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為中國式現代化進程提供智慧力量。

結 語

文化自信蘊含著一種價值自信,自信是排除萬難、勇往直前的力量源泉。文化自信為中國式現代化注入強大動力和巨大能量。在推動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實現文化自信,在文化自信中實現中國式現代化。在中國式現代化背景下,文化自信道路進一步拓寬,逐步深入探索文化自信道路實踐,傳承文化精神,挖掘文化內涵,提升文化品位,打造文化精品,構建文化共同體,創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為實現中國式現代化夯實根基、提供動力、振奮精神。

猜你喜歡
中國式內涵現代化
邊疆治理現代化
中國式民主
活出精致內涵
理解本質,豐富內涵
中國現代化何以起飛和推進
——評《中國現代化論》
挖掘習題的內涵
不要讓中國式焦慮,廢掉了你的孩子
中國式教育的“逆襲”
要準確理解“終身追責”的豐富內涵
中國式性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