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學社會主義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

2022-03-07 11:01鄭文婷
活力 2022年24期
關鍵詞:特色科學發展

鄭文婷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北京 102249)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新時代的蓬勃發展,其傳承了中華民族自古以來高尚的人類情懷,體現了大國的責任和擔當,顯示了中國對怎樣建設世界和如何建設世界的思考,無論是在社會主義事業建設的初期,還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到新時代發展的現在,甚至是社會主義未來發展的道路,中國都將堅持科學社會主義的原則,主張推動社會主義事業向前發展,主張全球治理向公平合理的方向發展,主張為世界社會主義運動史的發展貢獻大國力量。

一、社會主義由空想到科學的轉變

15世紀末,大航海的進步使新興的資產階級在各地進行殖民統治,世界各地的聯系日益緊密了起來,在一定程度上沖擊了封建社會的統治。17世紀,歐洲工業革命發展,資產階級革命也如洪流涌入,工場手工業進入繁盛時期,早期資本主義大量的資本積累為建立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奠定了基礎。19世紀,空想社會主義者登上了歷史舞臺,以歐文、傅立葉和圣西門為代表,他們憑借自身的才能和社會經歷,辛辣的批判資本主義制度,精心描繪未來社會發展的宏偉藍圖,給工人階級提供了重要的精神力量和珍貴的材料。然而,由于時代的局限性,以及他們對社會見解的角度等主觀原因,使得他們對未來新社會的想法并不能付諸實踐,空想社會主義的美好愿景破滅,而資本主義制度得以持續發展,社會主義制度只能慢慢等待黎明的到來。

18世紀中期以后,無產階級開始進行政治罷工和武裝起義,更迫切地尋求科學理論從而指導自身實踐,馬克思和恩格斯的出現,為工人運動帶來曙光。馬克思主義的兩大歷史貢獻在于其創立了歷史唯物主義和形成了剩余價值理論,并在此基礎之上最終實現了社會主義由空想社會主義到科學社會主義的飛躍。20世紀初期,列寧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基石,充分考察了俄國社會發展的具體狀況,從而提出了“一國或者數國首先取得勝利”的獨創性理論,在正確的理論和英勇的革命戰爭之后,奪取十月革命的勝利,建立世界上第一個具有社會主義性質的國家。20世紀末,蘇聯宣告解體,世界社會主義的發展遭遇了嚴重的打擊,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處在風雨飄搖之中,以馬克思主義理論分析,我們黨認識到蘇聯模式的失敗并不意味著整個社會主義事業的失敗,因為國家對的國情、傳統文化、黨的力量和社會發展階段狀況的不同,黨認識到社會主義發展道路不是單一的,而是多樣的,中國共產黨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正是充分考察我國國情,也用事實證明,21世紀的中國賦予科學社會主義新的生機與活力,引發我們對社會主義觀念轉變產生新的思考,以科學社會主義的原則指導下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成功進入新時代,有力地說明了社會主義非烏托邦式之空想,其在現實維度仍具有無可比擬的優越性。

二、繼承與聯系:階級立場一致、基本價值一致和領導核心一致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與科學社會主義二者之間是“葉”與“根”的關系,因為“根深”所以“葉茂”。

(一)階級立場一致

1848年《共產黨宣言》發表,標志科學社會主義誕生,代表著無產階級立場,代表著無產階級群體的利益,代表著無產階級群體。恩格斯在《卡爾·馬克思》中指出,馬克思是“第一個給社會主義,因而也給現代整個工人運動提供了科學基礎的人”,無產階級政黨的立場是為現實的人謀取利益而不是抽象的人。中共十二大上,鄧小平論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成為黨之后工作的重要的理論主題和時代主題,必須從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發,是其能否得到人民群眾的支持和擁護,也是其衡量社會公平正義的重要標準,葛德文曾言:“人類中任何階級都不會永遠對正義、平等和公益的原則一無所知?!敝袊伯a黨要走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首先,必須堅持走好群眾路線,始終與人民群眾站在一起,這作為黨的根本工作方法,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為此付出艱辛的努力;其次,黨作為人民群眾的代表,這既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立場,也是黨工作的基本宗旨,中國共產黨只有代表人民的利益,才能夠真正為人民服務,成為無產階級的政黨;最后,黨必須沿著科學社會主義原則的發展方向,帶領人民朝著實現社會現代化目標不斷邁進。

(二)基本價值一致

馬克思、恩格斯構建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價值是以社會發展的核心是實現“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的理念為基礎。在這一立場的基礎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黨始終堅持將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價值與中國的具體實際相結合。在十一屆三中全會上,立足于黨和人民根本利益,鄧小平同志提出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基本觀點,包含著他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取向,這無疑合乎恩格斯所言,社會主義社會將“確保所有社會成員擁有一天比一天更為殷實富足的物質生活條件”。正因為堅持為人民服務的初心與使命,經過黨和人民長期的努力,使得國家發展步入新時代的臺階,習近平總書記也提出了“中國夢”的偉大構想,提出中國不會走資本主義的強國必霸的道路,中國始終走和平的發展道路,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亦為了世界和平而付出努力;中國共產黨將傳承中華民族的人類情懷和高尚的人文精神,中國將始終將人民的幸福作為黨的工作的根本落腳點。為此,中國共產黨必須保持清醒的政治意識,以謙虛謹慎的態度對待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不能故步自封,要不斷精進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學習,要對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價值觀點有正確的認知。堅持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領導集體對中國夢的解釋,是對馬克思和恩格斯論述的“實現人自由而全面發展”的基本內涵的繼承,是對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的發展與創新,也是對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價值形成了正確的認知,更是進一步促進了科學社會主義在新時代的接續發展。

(三)領導核心一致

列寧對科學社會主義中領導核心的理解是創立一個有嚴格紀律,集中統一的革命政黨是社會發展必要的選擇。從中國社會歷史發展角度出發,中國共產黨是社會主義發展的領導力量,是歷史和人民的選擇,中國共產黨作為領導核心,不是一個簡單的稱呼,也不是一個簡單的聲明,作為黨的領導核心,要走在政治上、文化上、經濟上等方方面面的前列,具有重要的引領作用,是國家強盛發展和人民幸福生活的主心骨;我們黨作為先進的黨,需要不斷與時俱進,堅持正確的方針和路線,這不僅關系到我們黨的生命力也關系到國家和人民的安危;我們黨作為領導的核心力量,必須堅持民主集中制的主要形式,如此才能把握好核心的民眾力量,成為人民信服的領導集體,緊緊依靠人民群眾才能發揮我們黨的領導核心力量,而不是將我們黨放在群眾之上。中國共產黨作為領導核心,社會發展遇到各種難題時,必須從人民的角度出發,問題的產生往往是有由各種方面的因素導致的,只有站在人民的角度,才能夠在解決這一難題時不對人民的生活產生影響,對黨的安危造成威脅。

三、開創與發展:科學社會主義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是橫空出世的理論,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不畏千辛萬苦,付出血與淚的教訓和代價才取得的偉大成就,中國共產黨探索出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帶領中華民族不斷前進,深刻改變了中華民族的前途和命運。

(一)社會主義道路發展符合中國國情

在新中國成立之后,毛澤東對百廢待興的中國充滿了期望,在物質條件方面,進行社會主義改造,進行規?;墓I運動,尤其體現在“三線建設方面”,基于國內的經濟發展狀況和國防安全的保障和百姓的呼聲;在制度基礎方面,毛澤東帶領黨和人民進行社會主義革命,改變傳統地方共同體,為構建全國市場做了重要的準備;以和平的方式順利完成社會主義改造,確立我國的社會主義制度,在進行社會主義建設時,其過程并不是一帆風順的,為了避免社會出現劇烈的波動,保證國家經濟正常平穩狀態的發展,我們黨并沒有機械教條地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而是充分考慮了中國在經濟、政治、文化和外交等方面的發展狀況,也能夠充分考慮到中國發展社會主義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不能一味地照搬照抄其他國家進行社會主義道路建設的方式和方法。最終,黨帶領人民使中國從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成功地跨越了卡夫丁峽谷,使廣大勞動人民能夠翻身當家作主,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的領導集體依靠獨創性的理論原則和經驗總結豐富和發展了科學社會主義理論。

(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順應時代發展潮流

20世紀五六十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新一輪科技革命浪潮掀起,美蘇形成兩極對峙格局,社會主義陣營瓦解而出現格局變化。鄧小平敏銳地意識到求和平謀發展是時代的主題也是人民的心聲,繼續堅持毛澤東思想指導地位的同時提出了改革開放作為社會主義發展的重要動力,指明我國處于社會主義發展的初級階段,并論述了集中生產力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觀點。鄧小平以新的思想觀念進一步豐富了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20世紀末,世界社會主義發展陷入低潮,一直借鑒和學習蘇聯的中國能否經受得住這場考驗,備受世界關注,這不僅是中國的難題,也是世界社會主義發展的難題。十三屆四中全會以后,江澤民在繼承鄧小平的理論成果基礎上,又提出生產力落后是我國現階段處于社會主義發展初級階段的重要根據,因此我國需要大力發展生產力,因此重新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21世紀,中國社會主義的發展進入關鍵的改革時期,胡錦濤繼承了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及中國之前領導人的思想,創造性地提出了“科學發展觀”,以促進社會主義經濟發展的同時,實現生態環境的保護與民生發展作為其核心內容。這三個理論體現我們黨在面對新問題和新情況時保持時代性與科學性結合的理論思維。

(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開辟了科學社會主義的新路徑

從國內來看,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集體強化責任擔當,提高自身政治勇氣,系統地論述了一系列新的理念、新的思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成功經驗主要是在于:首先,在民生方面,從人民的切身利益出發,始終堅持改革創新以來的成果由人民共同享有;其次,在政治經濟方面,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為國家經濟政治發展提供了重要的表率作用;最后,在文化和全球治理等方面,積極吸取和借鑒國內外優秀的文化成果,中國始終積極擁抱全球化的發展,樹立科技自立自強的觀點,意識到全球化的發展是一個大舞臺,任何國家都有在舞臺表演的機會。中國能夠站在新時的角度提出新理念和新觀點,為此,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其理念新在四個方面:一是理念“新”在我國社會主義新矛盾的重要時期;二是其理念“新”在這是我國社會主義新歷史方位;三是理念“新”在新的國內外環境之下,中國共產黨需要正確地應對挑戰積極抓住機遇;四是其理念“新”在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基本方法和基本立場提升到新的臺階,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三次飛躍,使科學社會主義內容得到進一步拓展。

在全球化浪潮中,從一個方面來看中國正處于西方國家的敵視和扼制,這對于中國在與國際的科學技術和外交方面來看是受阻礙的,從鴉片戰爭開始以來的經驗和教訓告訴我們,閉關鎖國只會使國家落后挨打,現代化發展與人類命運共同體才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辯證地來看,對外發展的挫折,給中國的啟示是要大力發展我國的關鍵核心技術,提升基礎科研能力乃是中國當前發展所必須解決的問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以其實踐證明科學社會主義的真理性,具有重要的影響力和示范力,在新的時代背景下,中國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無論從經濟、政治還是文化等各個方面都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對外交流和學習不僅是中國共產黨頒布的政策也更是民眾的心聲。中國從不稱霸不欺弱,這意味著那些無論是想要發展的國家,還是害怕失去自身獨立性的國家都可以借鑒中國發展的新理念和新經驗,中國的大門將始終為這些國家敞開。在新時代的偉大征程中,放眼世界政治格局,我們黨要提前預測和判斷全球風險和挑戰;我們黨要更加清醒地意識到,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過程中,突發情況,棘手的問題和艱巨的挑戰不會減少只會增加;我們黨要時刻保持靈活的政治頭腦和系統的政治思維,不斷加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時代性、人民性、理論的一脈相承和科學性,從而中國共產黨才能夠迎接時代的挑戰,敢于抵擋其他國家的扼制,積極推動社會主義各項事業的更好發展,為世界社會主義發展貢獻中國的巨大力量。

結 語

新時代,新征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使中國實現了更好的發展,黨和人民必須以實事求是的態度去學習它、研究它,必須認識到科學社會主義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二者之間是緊密聯結,不可分割,能否正確分析和看待二者之間的關系,對于中國共產黨人能否正確站在時代的角度,能否正確辨析社會基本矛盾,能否制定正確的戰略和策略,能否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能否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具有無可比擬的作用。

猜你喜歡
特色科學發展
特色種植促增收
邁上十四五發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續發展的“未來牌”
中醫的特色
點擊科學
科學大爆炸
砥礪奮進 共享發展
完美的特色黨建
改性瀝青的應用與發展
科學拔牙
“會”與“展”引導再制造發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