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尚書 》“格”字新解

2022-03-09 22:17趙積將錢玉趾
文史雜志 2022年2期
關鍵詞:祖廟爾雅祭祖

趙積將 錢玉趾

關鍵詞:《尚書》;“格”的含義;《爾雅》;新解

《尚書》是一部關于古代歷史的重要文獻。它記載了虞、夏、商、周的重要歷史事實,對于研究中國古代歷史具有極其重要的價值。在語言文字方面,《尚書》保留了較多的古字、古義及古代語法,加之《爾雅》中的釋義并不全適于解讀《尚書》,致使已有的注釋及翻譯仍有待進一步商榷。

一、“格于文祖”等中的“格”之含義

《尚書·堯典》記載了堯舜二帝的重要政策,說堯在位七十年,選擇舜接班,考察三年后,堯正式禪讓于舜。禪讓儀式在文祖祖廟進行祭祖,《左傳·成公三十年》有:“國之大事,唯祀與戎?!比种杠娛?、戰爭。古代進行戰爭之前先要祭祀,求神保佑取勝,所以祭祀最為重要。舜繼位是大事,必須祭祀。堯典說到的祭祀神祇的內容有:肆(于是)類于上帝,禋于六宗,望于山川,遍于群神。其中,六宗指天地四時,山川指山神河神,群神指其余眾多的神。類、禋、望、遍,都是祭祀的名稱或祭祀的特定活動,可分別稱為:類祀、禋祀、望祀、遍祀。禋,即用燒柴升煙的方法祭祀;望于山川可說成“望祀山神河神”。舜執政第二個月開始向東巡視,接著巡視南岳、西岳、北岳,回到居地,便“格于藝祖,用特(公牛)”。舜執政28年,堯帝去世,“舜格于文祖”,這是說舜到祖廟進行祭祀。藝祖即文祖,都指祖廟?!案裼谖淖妗睉冈谧鎻R進行格祀(格祭)。

有較多學者引用《爾雅·釋詁》的“格……至也”解釋上述格字。較早的有出現在《〈尚書〉十三卷》(漢)孔安國傳里的:“舜服堯喪三年畢,將即政。故復至文祖廟告?!苯鹁胺嫉取渡袝び菹臅穼ⅰ案裼谒囎妗弊椋骸坝柛駷橹痢盵1]。周秉鈞《白話尚書》將格分別注為“到”“至,到”,譯為“到堯的太廟祭祀”。[2]王世舜、王翠葉譯注的《尚書》也將格注為“到”。[3]筆者認為,《爾雅》關于“格”的釋義放于此處不妥。且后世一些注釋按照孔安國傳里的解釋將“格”的注釋從孔氏的“至……告”斷章取義,引申為“告、告祭”的做法也不妥。此種釋義可見于顧遷譯注的中華書局2016年出版的《尚書》??资系臅鴮Ω褡值淖⑨尣捎昧恕稜栄拧防锔竦尼屃x,對于其中難以解釋的地方又加有補充,以使其符合《爾雅》的釋義,此處即是一例??资纤幹疂h初,提倡《爾雅》注疏五經之說盛行,孔氏不能擺脫其時代的學界之影響,有此一傳也屬自然??梢哉f,自孔氏起,對于引用《爾雅》釋義注釋《尚書》已有異議,只不過仍在《爾雅》基礎上加上自己的附會而已。此種附會,大體是為了使《爾雅》的注釋看上去合理;后人斷章取義,只取其附會的做法來作新的解釋是不妥的。

《爾雅·釋詁》的原文是:“迄、臻、極、到、赴、來、吊、艐、格、戾、懷、摧、詹,至也?!边@是說,上述13字都有“至”的意思,并未說沒有別的含義。周秉鈞《白話尚書》前言就有“懷表示包”,“懷”有“包”的意思。當然,“格”還有其他多個含義?!稜栄抛⑨尅份d:“屆、格、戾、懷、摧、詹,皆方俗語?!?、詹、戾,楚語也?!庇肿ⅲ骸斑?、唐、冀、兗曰假(音駕),或曰,(按:古格字)?!盵4]這里需特別注意:作為古格字的是一種方言俗語,才有“至”的含義;《尚書》中的許多格字,應與古“格”字無關。

《尚書·君奭》是周公對召公(奭)的答辭,其中,周公強調大臣的重要作用,舉例說道伊尹、伊陟和臣扈等,輔佐君王治理好國家。其原文有:“我聞昔成湯既受命,時則有若伊尹,格于皇天”“在太戊,時則有若伊陟、臣扈,格于上帝”。周秉鈞《白話尚書》將格注為嘉、嘉許,譯為:“當時就有這個伊尹得到上天的嘉許”“當時就有這個伊陟和臣扈,得到上天的嘉許”。[5]很明顯,這里的格不能作“至”解。

但仔細分析,又會發現問題?;侍焓苊诔蓽?,應是成湯得到皇天嘉許,怎么會是伊尹(大臣)得到皇天的嘉許?前已說及,堯禪讓于舜,舜立即“肆(于是)類(類祀)于上帝”。那么,成湯受命于皇天作君主,應立即“格(格祀)于皇天”。二者不同處,我們認為,格祀的操辦者是伊尹,主祭者應是成湯;舜的格祀沒說操辦者。同理,在大戊(成湯的第四代孫)受命于上帝作君主時,格(格祀)于上帝的操辦者是伊陟、臣扈。這個格應是高規格的祭祀。

《尚書·皋陶謨》寫舜帝與大臣皋陶、禹討論政事。第三段記述:在祖廟里,舜帝的賓客就位了,先祖的靈魂降臨接受祭祀,各種樂器開始演奏,扮演飛禽走獸的舞者開始跳舞;韶樂演奏九遍之后,扮演鳳凰的舞隊開始表演。其中有“祖考來格,虞(舜)賓在位”,周秉鈞《白話尚書》注為:“祖考:祖考之神;格:降臨?!弊婵?,可理解為先祖的在天之靈;降臨,可理解為“至,來了”?!白婵紒砀瘛敝?,按《爾雅》的解釋,來,至也;格,至也,這樣注的結果,就變成了“祖考至至”或“祖考來來”,應屬不妥。

《堯典》有舜“格于文祖”,是說舜在祖廟進行祭祀(格祀),先祖的在天之靈當然要按時降臨接受祭祀(格祀),也就會由祖考來格,意思是:祖考來到祖廟接受祭祀(格祀)。應該說,祖考來祖廟,不完全是接受祭祀,還有為祭祀者降福消災保平安的責任和義務。因此,格應有更豐富的含義。

《詩經·小雅·楚茨》記述了祭祀先祖的全過程,開頭有“先祖是皇,神保是饗”,是說神保來到祭祀場所享用祭品;接著是神保是格,最后是神保聿歸(回去了)。神保已經享用祭品了,后面的格不應解作至或來臨了,應該理解為神保進一步享受格祀。還必須指出,《堯典》有:舜“東巡守,至于岱宗……至于南岳……至于西岳……至于北岳?!薄陡尢罩儭酚小爸劣诤S缟n生”“至于五千,州十有二師?!薄队碡暋酚?6個至于,如:至于岳陽、至于衡漳、至于三危等。如果“格于文祖”的格于是至于,為什么不直接寫成“至于文廟”?因為不是,所以不這樣寫。

“格”還有規格、資格、品格、標準、法則、準則的含義?!抖Y記·淄衣》有“言有物而行有格也”;《舊唐書·刑法志》有:“武德二年,頒新格五十三條?!毙赂裰感碌姆蓷l文(法規)?,F在再看《堯典》“格于文祖”,前面說過,可理解為“格祀于文祖”,即在祖廟進行格祀?!墩撜Z·泰伯》贊揚堯說:“大哉(偉大?。?,堯之為君也!巍巍乎,唯天為大,唯堯則之(只有堯效法博大的天)?!痹诳鬃有哪恐?,堯帝是至高無上的偉大的圣君。晚年的堯把帝位禪讓給舜。在舜的心目中,堯當然是偉大的圣君。舜到祖廟格祀堯的在天之靈,毫無疑問,應該是極其虔敬,極其隆重,極高規格的祭祀。這應該是“格祀”的確切內涵。如果把格解作至(到),說舜到了祖廟里(連祭祀都未說及),只是簡單地看一看,轉個身就完事,這就完全不合祖廟的祭祀禮儀,不合堯的崇高地位,不合堯與舜的親密關系。筆者認為,這樣注釋是有問題的。

二、關于“惟先格王”的含義

《尚書·高宗肜日》有“惟先格王,正其事”,說的是祭祀祖先的事??鬃右远Y、樂、詩、書、易、春秋六藝教弟子,其中的禮就是儀禮。學術界認為,儀禮是周公所制之禮?!秲x禮》中的《特牲饋食禮》是諸侯之士在宗廟祭祀祖父、父親的禮儀。按禮制規定,天子、國君祭祖,要用太牢(即牛、羊、豬各一)?!渡倮勿伿扯Y》是諸侯的卿大夫在祖廟祭祖的禮儀,按禮制規定,這種祭祖只能用少牢(即羊、豬各一,不用牛)。當然還有其他規定。[6]對祭祀時該用羊而不用——孔子批評這種不合禮儀的行為,說是沒有按一定的規格祭祖,是出格的、超標性的祭祖?!渡袝返摹陡咦陔廊铡氛f高宗的兒子祖庚祭高宗(即殷王武丁,是殷商的23代君主),是超規格祭祀。祖庚的大臣祖己勸阻祖庚“典祀無豐于昵(親近者,指父親的在天之靈)”,意思是祭祀父親的在天之靈不要特別豐盛。祖己勸說開頭就有“惟先格王,正其事”,意思是:只有按照先前的規格祭祀(格祀)君王,才是正確(正規)的祭祖禮儀。

《君奭》有“格于皇天”“格于上帝”。將其中的“于”省去,即為“格皇天”“格上帝”,或者將“惟先格王”中的“格王”,改為“格于王”。句型都相同,含義也應相同,應分別是:按規格祭祀皇天,按規格祭祀上帝,按規格祭祀君王。祖己勸祖庚,強調要按規格祭(格祀)王,不要超規格祭。周秉鈞《白話尚書》注:“格:寬解?!睂ⅰ拔┫雀裢?,正其事”譯為“要先寬解君王的心,然后糾正他祭祀的事?!币陨献⒆g恐不妥。試問:誰來寬解君王的心,格有寬解的意思嗎?誰來糾正君王祭祀的事?

筆者認為,“惟先格王,正其事”,正確的解釋應是:只有按照先前的規格祭祀君王,才是正確的祭祀之事。祖己是大臣,他只能勸說君主(祖庚),說這樣好,這樣正確,希望君主能按正確的辦;君主不聽勸說,祖己毫無辦法,更不能出面“糾正”。

三、《爾雅》不全適用于釋讀《尚書》的原因

1.二者的成書年代雖不可考,但可知二者成書時并不互為經典。

《爾雅》與《尚書》同為十三經,但二者的成書年代歷來未有定論,一般認為《爾雅》大約是秦漢之際的學者,綴輯春秋戰國秦漢諸書舊文,遞相增益而成;認為其起始于周公,成熟定型于漢世。一般認為《今文尚書》為秦漢之際的博士伏生傳下來的,用時文寫成。兩者的成書年代相近,或者可以說在同一時期,其時二者并不以對方為經典,也不存在《爾雅》必收《尚書》文字加以注釋或者《尚書》的用詞必在《爾雅》中選取之說。所以,盡用《爾雅》注釋解釋《尚書》不可取。

2.《爾雅》是一部具有規范性質的詞典。

東漢劉熙《釋名》說:“爾雅,爾,昵也,昵,近也;雅,義也,義,正也。五方之言不同,皆以近正為主也?!碧拼懙旅鳌督浀溽屛男蜾洝吩疲骸盃栄耪?,所以訓示五經,辨章同異,實九流之通路,百氏之指南,多識鳥獸草木之名,博覽而不惑者也。爾,近也;雅,正也。言可近而取正也?!备小稜栄拧肥恰皩W問之階路”“五經之梯航”的說法。周祖謨說:“古今言異,方國語殊,釋以雅言,義歸乎正,故名爾雅。言近正也?!笨傊?,《爾雅》是一部“釋古今之異言,通方俗之殊語”的對當時的通用語帶有規范性質的辭書。以一部在當時具有規范性質的辭書《爾雅》來盡解上古流傳下來的歷史文獻《尚書》自然不合適。[7]

3.《尚書》所述的歷史為口傳時代的歷史。

《尚書》敘述的很多歷史時代并無文字,應是依靠歷代口頭傳說的方式流傳下來;那么,憑借口耳相傳的角度及眼光來考察當時留下來的文字,或許比后世用對照經書來解釋的方法更加符合當時的社會狀態與經典傳承的方法?,F代一些民族的英雄史詩的流傳方法與當時的歷史敘述堯舜的方法應當有類似之處。堯舜事跡當為彼時部落所傳之大英雄的史詩性的歷史。

張祥龍在《〈尚書·堯典〉解說》里也說:“《尚書》是記述和追憶堯舜時代華夏民族的開創性、建基性歷史經驗的珍貴文獻,是理解中華文明和儒家原本精神的首要經典。也就是說,此篇源自堯舜時代及其后人的記述,在口頭流傳了許多世代,至遲在西周時寫成文本,經孔子編訂,歷秦火而不絕,起起伏伏,一直流傳至今?!盵8]

源于口頭的歷代傳承的《尚書》的用字自然不是后代辭書《爾雅》需要收錄的重點?!渡袝犯嗟氖欠从骋环N活化的、口頭的歷史語言,這種語言并不是辭書《爾雅》所要收錄的雅言。

3007500559523

猜你喜歡
祖廟爾雅祭祖
走進祖廟博物館 弘揚佛山文化
CLOSE TOHEAVEN
洪洞祭祖
《爾雅注疏》點校零識
祭祖
丁子峻溫文俊士爾雅男神
作家爾雅《同塵》研討會順利舉行
祖廟:中國上古的儀式中心及其復雜內蘊
宋元以來浙江媽祖信仰研究初探 *
從《詩經》祭祖詩看“周德”的建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