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作文教學與勞動教育融合實施的目的、階梯與內容

2022-03-09 08:33山東省東營市墾利區第三實驗小學紀海龍
新作文·小學作文創新教學 2022年12期
關鍵詞:語文課程要素習作

◇山東省東營市墾利區第三實驗小學 紀海龍

勞動生活是小學生寫作的重要素材,作文是抒發勞動感受、交流勞動認識的主要表達形式。在小學作文教學中有機滲透勞動教育,一是能夠以勞啟智,提高學生采集勞動生活類素材的意識與能力,提高其對勞動生活類作文的構思與表述水平。二是能夠以語培勞,讓學生在語言建構過程中自然地習得勞動觀念、精神、習慣和品質,實現語勞融合、知行合一的教學效果。為解決當前淺層融合、硬性滲透等問題,筆者認為必須進一步明確融合目的,搭建有序的融合階梯,梳理有效的融合內容,從而實現作文教學與勞動教育的深度融合與實施。

一、明確作文教學融合勞動教育的目的

(一)組織跨學科學習任務群,拓寬習作學習和運用領域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要求組織跨學科學習任務群,“引導學生在語文實踐活動中,聯結課堂內外、學校內外”。作文教學融合勞動教育,首先是梳理與勞動生活緊密相關的語言、文字、文學和文化,形成語勞融合主題的跨學科學習任務群,豐富小學語文課程內容。其次是借助學習任務群,廣泛開展語文實踐活動,讓學生打通課內外、校內外的壁障,基于對學校、家庭和社會勞動的基本了解和個性體驗,進行有意義的探討與寫作,實現抒發、記錄、交流、實用等多重用途,體會寫作本身的勞動意義和寫作作為一種特殊勞動工具的意義。

(二)凸顯勞動生活主題作文,促進勞動教育的全面滲透

《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要求,“其他課程結合學科、專業特點,有機融入勞動教育內容”。因為具有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小學語文課程成為滲透勞動教育的首要之選。凸顯勞動生活主題的作文教學,能夠引領小學生在塑造與描寫一般勞動人物的過程中,樹立尊重普通勞動者的意識。在觀察、回顧和記錄勞動過程的過程中,鞏固勞動知識與技能。在挖掘、表達勞動情感、精神的過程中,增進對勞動的熱愛、對勞模的崇敬。在反思描寫勞動感受、勞動態度的過程中,自覺、自主培育良好的勞動習慣和勞動品質。以作文教學為切入點,逐步實現勞動教育在小學語文課程中的全面滲透。

(三)聚焦聽說讀寫分離現狀,實現勞動主題下四者的結合

當前,小學語文教學實際上比較側重課文閱讀與理解,習作、綜合性活動、口語交際等教學相對被忽視,這反映在目標設定、內容設計、課時安排、針對性教學策略指導等諸多方面。在作文教學中融合勞動教育,一是可以基于勞動題材的課文設計小練筆,在讀寫結合中深化勞動觀念和精神的滲透。二是可以基于勞動相關的綜合性活動,開展勞動實踐,親歷勞動過程,提升勞動思維與技能。三是可以基于勞動相關的口語交際,指導勞動言語技巧,體會勞動言語智慧。

二、建構作文教學融合勞動教育的階梯

《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針對勞動教育目標和內容提出學段要求,把小學分為低年級和中高年級。依托這種劃分方式,我們分段提煉小學語文課程中的勞動教育要素。在此基礎上,依托勞動課程核心素養的主要方面,把勞動教育要素進一步區分為勞動觀念、勞動能力、勞動精神、勞動習慣和品質,形成比較完整的“小學語文課程勞動素養梯度設計”(見表一)。梯度設計主要體現在專項素養的程度進階和勞動項目的程度進階。

表一:小學語文課程勞動素養梯度設計

(一)專項素養由淺到深。低年級以了解、感知、初步培養為標準,中高年級以理解、樹立、初步養成為標準。低年級注重勞動興趣、一般勞動能力、單一勞動精神、基本勞動習慣與品質,中高年級注重較深的勞動觀念、較復雜的勞動能力、全面的勞動精神、較專業的勞動習慣與品質。

(二)勞動項目由簡到繁。以創造性勞動形式為例,一年級主要感受“生活需求”性質的創造思維,比如小兔子運南瓜的發散思維(《小兔運南瓜》)。二年級開始接觸“工作需求”性質的創新勞動,比如曹沖運石稱象的智慧之舉(《曹沖稱象》)、魯班因草造鋸的發明之道(《魯班造鋸》)。三年級引領學生體驗“富有較大價值或特色”的創造性勞動,比如紙的發明過程和古代造紙工藝(《紙的發明》),趙州橋的建筑特點和巧妙之處(《趙州橋》)。四年級和五年級創造性勞動更加多樣,內涵更加豐富。比如關于現代科技的發明(《呼風喚雨的世紀》),合理想象和系統整理自身的創造性想法(習作《我的奇思妙想》)。

三、梳理作文教學融合勞動教育的內容

依托《小學語文課程勞動素養梯度設計》,我們系統梳理了小學語文統編版一到六年級的十二冊教材。十二冊教材中的勞、作結合點比較多,為求均衡與合理,我們從每冊選定兩處,最后確定二十四項小學作文教學勞動主題內容。每一項主題內容都包含作文教學要素和勞動教育要素。(表二僅呈現三到五年級主題內容)

表二:小學作文教學勞動主題內容

(一)作文教學要素與勞動教育要素有機融合

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學情,合理設計雙要素,避免硬性黏合或者不符學情。例如,三年級上冊習作《我們眼中的繽紛世界》,作文教學要素——“能用看、聽等多種手段細致觀察勞動場景,能記錄勞動場景的變化”,契合本單元語文要素。勞動教育要素——“初步培養關注勞動者、尊重勞動者的觀念,從勞動場景中認識到勞動的程序和工具的作用”,符合本學段勞動素養要求。雙要素統一于個性化習作主題——“我們眼中的勞動世界”,雙要素有機融合,互為表里。

(二)作文教學要素與勞動教育要素螺旋上升

針對同一方面的勞動或習作素養,設計縱向上升的內容和目標。以作文教學要素“寫清楚勞動過程”為例,二年級要求“說一說手工制作的過程”,四年級上冊要求“能按照起因、經過、結果的順序寫清楚一次勞動經歷”,四年級下冊要求“能寫清楚學會一項勞動技能的過程、心情和體會”,體現出“簡單說過程——完整寫過程——寫清楚過程”的變化。

(三)作文教學活動與勞動教育實踐互相配合

作文教學中的激發興趣、創設情境、指導選材、嘗試習作、重點點評、修改習作等環節與勞動教育實踐中的講解說明、示范演示、淬煉操作、項目實踐、反思交流、榜樣激勵等環節產生一一對應關系。例如,三年級下冊《我做了一項小實驗》是一項科學勞動。教學之初,通過講解說明激發做實驗、寫作文的興趣。通過示范演示創設做實驗、寫作文的情境。在淬煉操作的過程中引導學生選擇愿意做、愿意寫的實驗小項目(選材)。在項目實踐后要求學生及時記錄經過(嘗試習作)。在反思交流環節,一方面反思實驗過程、步驟、技巧與失誤之處,一方面交流本次習作過程中的三要素——實驗經過、心情與發現(重點點評)。在榜樣激勵環節推廣成功實驗與優秀習作,引導學生從習作中學習實驗的成功經驗,從實驗中學習習作的方法與技巧。

猜你喜歡
語文課程要素習作
掌握這6點要素,讓肥水更高效
在高中語文課程改革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觀賞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設計中的應用
論美術中“七大要素”的辯證關系
大學語文課程的“思化”品質認識
也談做人的要素
項目教學法在小學語文課程中的應用
習作展示
高中語文課程應該更加貼近生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