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甘肅省哈薩克族人群心電圖特征及其異常改變的危險因素

2022-03-10 02:12劉紅平劉學蓉陳松濤唐海桃方方
中華老年多器官疾病雜志 2022年1期
關鍵詞:哈薩克族心電圖危險

劉紅平,劉學蓉,陳松濤,唐海桃,方方

(1甘肅省酒泉市人民醫院超聲醫學科心電圖室,甘肅 酒泉 735000;2甘肅省阿克賽縣人民醫院功能科,甘肅 阿克賽 736400;3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京北醫療區,北京 100085)

缺血性心臟病(ischemic heart disease,IHD)已成為我國僅次于腦卒中的第二位死亡原因[1]。因地域不同、種族不同,IHD分布存在差異[2]。阿克塞哈薩克族自治縣是甘肅省唯一一個以哈薩克族為主體的少數民族自治縣,董元先[3]報道阿克塞哈薩克族人群IHD發病率明顯高于本區域漢族人群,但僅對其相關危險因素進行了部分闡述。一直以來冠狀動脈造影被認為是診斷IHD的金標準,但對于醫療設施匱乏、醫療技術人員緊缺、就醫條件相對落后的本縣居民來說,常規心電圖檢查是一種快速、便捷、經濟實惠的無創檢查方法。心電圖檢查聯合其他臨床資料是早期發現IHD的最常用且實效性較強的檢查手段,既往未曾有文獻報道本區域居民常規心電圖參數改變特征及其影響因素,因此,本研究通過觀察阿克塞縣哈薩克族、漢族體檢人群心電圖ST段及T波改變的差異性,分析其影響因素,為早期發現IHD提供重要依據,積極指導臨床醫師對危險因素及時干預以降低發生率。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選擇2020年1月至12月于阿克塞縣醫院進行健康體檢,年齡>40歲的846名哈薩克族人(研究組)和846名漢族人(對照組)為研究對象。研究組中,男性428例,女性418例;年齡(61.6±7.4)歲。對照組中,男性427例,女性419例;年齡(62.1±6.5)歲。2組患者年齡、性別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

排除標準:嚴重心、腦、肝、肺、腎、血管疾病,電解質紊亂(高鈣及低鈣血癥)或其他疾病引起的激發性ST-T改變;急性感染;各種創傷;精神疾病或意識障礙;資料不全。

1.2 觀察指標

1.2.1 臨床基線資料 人群身高、體質量、血壓、吸煙史、飲酒史、既往病史等。計算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BMI)。BMI=體質量 (kg)/身高(m)2。

1.2.2 實驗室檢查 清晨空腹靜脈采血,檢驗總膽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總膽紅素(total bilirubin,TBIL)、直接膽紅素(direct bilirubin,DBIL)、間接膽紅素(indirect bilirubin,IBIL)、尿酸(uric acid,UA)及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等生化指標。

1.2.3 心電圖檢查 采用日本光電心電圖機ECG-2360,增益設置為1 mV=10 mm,紙速=25 mm/s。ST段、T波改變判斷標準參考《臨床心電圖詳解與診斷》[4]。(1)ST段偏移:≥2個相鄰導聯ST段在J點后0.08 s出現壓低≥0.05 mV;或≥2個相鄰肢體導聯和V4、V5的ST段抬高≥0.10 mV、V1~V3抬高≥0.3 mV;(2)ST段延長:ST段在基線上的時間≥0.12 s,且伴有T波矮小對稱及升支較陡(T波亦可高尖);(3)ST段縮短:ST段時間<0.05 s;(4)ST段電交替:連續出現ST段形態交替,表現為ST段抬高與壓低、抬高與正?;蛘Ec壓低等交替性改變;(5)T波改變:以R波為主波的導聯T波振幅小于同導聯R波的1/10、T波低平、雙向或倒置,T波高聳指振幅≥1.0 mV,或R波為主波導聯T波高于同導聯QRS波群的振幅。

1.3 統計學處理

2 結 果

2.1 2組人群基線資料比較

研究組BMI、SBP、DBP、TC、LDL-C、UA、Hcy及飲酒史均高于對照組,TBIL及DBIL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HDL-C、IBIL及吸煙史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表1)。

表1 2組人群基線資料比較

2.2 2組人群心電圖ST段及T波特征比較

研究組ST段偏移、延長及T波改變檢出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ST段縮短、ST段電交替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表2)。

表2 2組人群心電圖ST段和T波改變特征比較

2.3 哈薩克族不同年齡段人群心電圖ST段與T波改變的發生率比較

以相差10歲為一個年齡段,比較40~49歲、50~59歲、60~69歲、70~79及≥80歲不同年齡段哈薩克族人群ST段與T波改變的患病率,結果顯示,ST段偏移、延長及T波改變者40~49歲占9.03%(26/288),50~59歲占15.99%(47/294),60~69歲占21.32%(42/197),70~79歲占28.57%(18/63),≥80歲占50.00%(2/4)。哈薩克族人群年齡每增加10歲,ST段偏移、延長及T波改變的檢出率逐漸升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71.247,P<0.05)。

2.4 影響哈薩克族人群心電圖改變的logistic多因素回歸分析

以心電圖是否發生ST段及T波改變為因變量,以年齡增加10歲、BMI、SBP、DBP、TC、LDL-C、TBIL、DBIL、UA、Hcy、飲酒史為自變量進行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年齡增加10歲、BMI、SBP、DBP、TC、LDL-C、Hcy、UA升高,TBIL、DBIL降低,飲酒史是導致哈薩克族人群ST段及T波改變的獨立危險因素(均P<0.05;表3)。

表3 哈薩克族人群心電圖變化危險因素的logistic多因素回歸分析

3 討 論

心肌缺血會引起心肌復極異常,進而導致心電圖ST段、T波異常改變,常規心電圖ST段及T波改變是診斷IHD常用的重要指標之一。相關研究指出,常規心電圖ST段、T波改變組IHD的確診率顯著高于心電圖未發生ST段、T波改變組,且ST段水平延長與冠狀動脈狹窄程度相關[5-7]。此外,ST段與T波異常不僅代表因IHD引起的原發性改變,一些藥物、電解質、雌激素水平、自主神經張力改變等也可導致其繼發性改變[8,9],因此我們在工作中應對引發ST段及T波改變的相關因素結合臨床資料進行綜合分析,客觀評價其臨床意義。

本研究結果顯示,哈薩克族體檢人群ST段偏移、T波改變高于漢族體檢人群,且常用于提示低鈣血癥的ST段延長在組間也存在顯著差異。ST段偏移、T波改變是診斷心肌缺血的常用指標,而ST段延長同樣也是提示心肌缺血的一項重要指標,但未引起臨床足夠重視。Kenigsberg等[10]對一組IHD患者行球囊短暫相關冠狀動脈阻斷后,所有患者心電圖均出現ST段延長,且延長先于ST段偏移和T波改變。Kim等[11]研究指出,ST段延長在診斷冠狀動脈輕、中度狹窄時,較ST段偏移和T波改變的靈敏度更高,而且隨著冠狀動脈血管受累支數的增加,其陽性率呈線性增高。柳麗珍等[12]也報道了相同觀點。因此,ST段延長在排除電解質紊亂等因素后,可作為識別IHD患者早期血管病變及提高檢出率的可靠依據,應引起臨床醫師的足夠重視。同時哈薩克族體檢人群缺血性心電圖指標檢出率高于漢族,提示本區域哈薩克族人群患IHD風險高于漢族人群,其原因與哈薩克族不良生活習慣與飲食習慣導致體內代謝系統功能紊亂密不可分,應高度重視。

2組人群基線資料對比發現,除了肥胖、血壓與血脂異常這些導致IHD發病的傳統危險因素哈薩克族人群與漢族人群存在差異,飲酒史、TBIL、DBIL、UA、Hcy 2組人群也存在差異。關澤勇等[13]指出UA水平升高增強對舒血管反應的抑制作用,導致內皮功能紊亂、損傷血管內膜,進而導致動脈粥樣硬化,提示UA可促進IHD病情發展;同時高UA水平是患者冠狀動脈病變不穩定和側支循環不良的獨立危險因素,提示對UA干預是IHD治療的新方向。趙越[14]和熊永紅等[15]研究發現,中高水平UA是IHD的危險因素,隨著UA濃度的增加,IHD患病風險顯著升高,且UA升高是IHD患者發生院內死亡和1年內再發IHD的獨立危險因素。

有研究顯示,Hcy升高是動脈粥樣硬化的獨立危險因素,與IHD的發生發展、嚴重程度及預后相關[16],其發生機制為高水平Hcy代謝可導致血管內皮細胞損傷,造成舒血管功能降低甚至消失,同時導致血脂代謝紊亂,形成Hcy內酯等有害代謝產物,還可誘發炎癥反應,進而參與和加速冠狀動脈鈣化的發生發展[17,18]。有研究曾對一組臨床無癥狀患者的Hcy及冠狀動脈計算機斷層掃描(computed tomography,CT)血管顯影結果進行相關性分析,結果顯示Hcy與冠狀動脈CT血管成像檢測到的冠狀動脈狹窄嚴重程度和鈣化斑塊負荷獨立相關,因此Hcy可作為臨床無癥狀IHD患者的預警信息[19]。

BIL是血紅蛋白的降解產物,近年來研究證實BIL下降與IHD的發生密切相關[20],體內BIL水平下降減弱了清除超氧自由基能力,從而加快患者血管內壁斑塊形成和動脈粥樣硬化[21]。BIL有抑制LDL-C氧化修飾作用,BIL水平下降弱化了血漿抗氧化能力,會加快LDL-C成熟和形成,加速血管壁脂質堆積,造成心臟冠狀動脈發生粥樣硬化,BIL水平降低是IHD發生的獨立危險因素[22]。

哈薩克族人群各年齡段心電圖ST段、T波改變隨年齡增長,發生率逐漸升高(P<0.05),主要原因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血壓、血脂也隨之升高,使內皮依賴性舒血管功能減弱,使冠狀動脈粥樣斑塊鈣化,導致IHD患病風險增加[23],此外,阿克塞哈薩克族居民文化水平相對不高、生活習俗與飲食結構不佳,如其主要食用面食、牛羊肉、乳制品等高脂、高熱量飲食并嗜酒,而水果、蔬菜攝入較少,葉酸、微量元素等攝入缺乏,導致人群BMI、SBP、DBP、TC、LDL-C、UA、Hcy水平升高,TBIL、DBIL水平下降,這是其與漢族居民存在顯著差異性的主要原因,而以上指標長期異常并達到一定水平可相互協同、促使冠狀動脈血管粥樣斑塊形成而導致IHD,進而導致心電圖缺血性ST段及T波改變。logistic多因素回歸分析發現年齡增加10歲、BMI、SBP、DBP、TC、LDL-C、UA、Hcy水平升高,TBIL、DBIL水平下降是引發ST段和T波改變的獨立危險因素(P<0.05)。因此不斷提高阿克賽哈薩克族居民文化知識水平、建立健康生活習慣、加強社區健康知識宣教、定期健康體檢尤為重要。

總之,當心電圖提示ST段和T波改變,尤其是未被我們充分認識的平直ST段延長,在排除生理、心理、藥物、電解質等引起的繼發性ST段和T波改變外,基層醫療機構要結合生化檢驗等相關指標,對患者進行早期篩查,盡早采取防范措施以降低IHD的發生。

猜你喜歡
哈薩克族心電圖危險
動態心電圖與常規心電圖診斷冠心病的應用
心電圖機檢定方法分析及簡化
新疆哈薩克族鷹舞
適彼樂土
喝水也會有危險
哈薩克族2型糖尿病的發病特點與飲食結構分析
臨床表現為心悸的預激綜合征B型心電圖1例
祖母
擁擠的危險(三)
話“危險”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