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體育應對高校男生女性化的路徑及機制研究

2022-03-13 13:38施小花李勇
寧波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22年1期
關鍵詞:女性化高校體育健康

施小花 李勇

摘? 要: 高校男生受多維因素影響,存在體質、心理和社會適應層面的女性化危機。體育的應對邏輯有四個方面:一是體育的美學特性有利于破解大學生扭曲的審美偏差,二是體育的健康屬性有利于構建大學生積極的生活方式,三是體育的競爭對抗有利于塑造大學生卓越的男子氣概,四是體育的規則教育有利于培育大學生正確的社會責任。高校體育應從四條路徑上構建男生女性化問題的應對機制:第一,構建高校體育美育協同機制,建立大學生積極向上的審美觀;第二,基于生活化推進體育課程改革,引導大學生建立健康生活方式;第三,搭建大學體育競技對抗平臺,培育大學生崇尚競爭的氣概和信仰;第四,深化開展體育規則教育,培育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

關鍵詞: 高校體育; 男生; 女性化; 男子氣概; 健康

中圖分類號: G642?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1-2153(2022)01-0050-05

2020年5月,全國政協常委斯澤夫在《關注和防止男性青少年“女性化”趨勢》的提案中稱,現在中國的青少年有柔弱、自卑、膽怯等現象,追求“小鮮肉”式的“奶油小生”,呈現男生“女性氣質化”?!芭曰壁厔萑绻貌坏接行У闹卫?,必將危害中華民族的生存發展。高等教育時期是青少年向成人轉型的關鍵階段,關乎其人格完善、心智深造、價值定型。進入21世紀以來,世界高等教育跨入“女多于男”的“女性化”時代。

2009年以后,中國高等教育同樣步入“女多男少”的“女性化”行列[1],直至當前,中國大學生性別比例“陰盛陽衰”格局進一步擴大,《中國校園招聘藍皮書(2018秋招)》顯示,2018 屆高校畢業生中,女生占比52%,男生占比48%,女生比男生占比高出4個百分點[2]。高等教育男性優勢的喪失不僅表現在性別比例上,更體現在男大學生體質、心理和社會適應層面,相對女生而言,男生身體素質的下降、心理調節的弱化、溝通社交的不足等呈現得更為明顯??梢哉f,高等教育女性化背景下,政協常委提出的男生女性化問題正在逐漸向高校蔓延。高校體育是全面育人的重要場域,更是男性化氣概培育的最佳舞臺,如何充分發揮高校體育在男性氣質培育方面的價值功能,構建有效的應對機制,值得深入探討。

一、高校男生女性化的表現及其成因

(一)男大學生女性化的多層表現

男性女性化是指男性在社會化發展過程中,受各種因素影響,突破傳統男性的性別角色期待,吸收異性(即女性)的某些因素,其內在性格特質與外在個體形象表現為傳統女性的性別表現方式的一種視覺塑造[3]。中國高等教育系統之規模已經達到世界之最,高校女生數量已遠遠超過男生140多萬,已成“陰盛陽衰”格局。當代大學生群體屬于21世紀出生的“00后”一代,大多成長于備受寵愛的“421”家庭,深受移動網絡時代多元化信息環抱,尤其是“00后”男生,家庭溺愛下更容易得到物質上的富足,但與之相反,精神層面并未得到豐富的營養補給,甚至在家庭、學校、社會、信息環境等方面受到女性化教養,造成一些男大學生在身體、審美、行為、性格、思維等方面出現女性化趨勢??傮w而言,男大學生女性化問題主要表現在體質、心理和社會適應三個層面。

第一,體質層面柔弱。有研究顯示,1985—2014年我國大學生身體素質存在全面下滑現象,男生下滑程度更為嚴重,其中以力量素質為甚[4],肌肉力量上的退化給大學男生貼上了“柔弱”標簽,使其與“孔武有力”的陽剛男子形象漸行漸遠,最終演變為體質形象上的“女性化”柔弱,“文弱書生”形象凸顯。第二,心理層面脆弱。缺乏冒險、勇敢和探索精神,做事畏縮,依賴性強,自信心不足是當前大學男生普遍存在的一種現象,甚至一些學生還存在敵對、偏執、強迫、人際敏感、抑郁、焦慮、恐怖等亞健康心理問題,心態的扭曲和審美的極端導致部分男大學生行為異化,也是“偽娘”“娘炮”等現象之所以滋生的癥結所在。第三,社會適應虛弱。一方面我國高等教育正處于女性化環境下,另一方面,在女權意識興起、女性消費時代沖擊以及服務產業興盛背景下,女大學生在學業成就、專業素養、社交能力、消費動力等方面的優勢逐漸展現出來,使得女性的社會話語權不斷提升,相對而言,男大學生并無絕對優勢可言。尤其是白領、公職、服務等行業,男性優勢正在喪失。需要指出的是,相對努力學習的女生而言,大量大學男生沉溺于手機游戲,缺乏社交意識和溝通技巧,很多大學男生在社會性格層面表現出典型的女性氣質,個性喜靜怕動,膽小無主張,缺乏擔當,意志薄弱,患得患失,缺乏男子氣度、氣概和氣魄。

(二)男大學生女性化的多維成因

男大學生女性化的發生是特定歷史階段的產物,和社會環境、時代特征密切相關,它不是偶然現象,更不是短期現象,而是受到復雜多元因素綜合影響。

第一,社會層面的影響。在后工業時代背景下,網絡化、便捷化、安逸化的生活方式,導致大學生缺乏體力活動,尤其是受手機游戲等侵襲,男生更容易養成“靜態”生活方式。食物層面則表現為高熱量、高脂肪、高激素食品供應量增多,加之工業化背景下“環境激素”不斷產生,如“乙烯利”等催熟劑,17α-乙炔基雌二醇、己烷雌酚等人工催長雌激素,食品激素的攝入也導致男生肥胖率增高,體內雌激素增多,在生理激素上不利于男子氣質形成。第二,家庭層面的影響。隨著傳統父權社會的瓦解以及現代家庭結構的變遷,家庭教育中“父教”成分逐漸缺失,很多大學生受到祖父母、母親教育較多,或成長于相對“溺愛”環境或成長于“父愛”缺失環境,導致男大學生在心理上缺乏男子氣概。第三,學校層面的影響。在應試教育體制下,無論是大中小學還是幼兒園,女教師比例均高于男教師,相對安靜和順從的教育環境導致男生性格發展女性化,男生自由的天性受到“壓制”,最終導致其在思維上背離男性邏輯。第四,文化層面的影響。當前流行文化表現出一種反叛和另類,尤其是諸多選秀節目通過性別反串來起到轟動和吸睛效應,加之媒體責任缺失,為博眼球,不惜大肆渲染。如超女、快男等,為了明星效應而不惜違背傳統倫理,派生畸形審美邏輯。當代青少年和大學生群體無疑是這種流行文化的盲目追隨者,長期的耳濡目染,無形之中模糊了他們的性別意識和審美邏輯,扭曲了其性別身份,強化了反性別認同,導致大學生陰柔審美觀凌駕于陽剛審美觀之上。

二、高校體育應對高校男生女性化危機的邏輯機理

(一)體育的美學特性有利于破解大學生扭曲的審美偏差

體育之美自古以來便備受推崇,古希臘崇拜強壯健美的體魄,20世紀以來,體育美的內涵逐漸上升到精神層面。當代體育之美的內涵已經涵蓋了身體美、運動美、精神美和道德美等多元層面。身體之美表現在擁有強健的身體、勻稱的體態、良好的身體素質,是身體層面的陽剛。運動之美則表現為技術精湛、戰術靈動和風格優雅,是運動層面的陽剛。精神之美則表現為積極的心態、堅毅的意志、不屈的人格,是精神層面的陽剛。道德之美則表現為誠信、公平、友好,是道德層面的陽剛[5]??偠灾?,體育的美學特性集中表現為不同層面的陽剛之美,陽剛下的體育才能迸發出無窮的正能量,起到育體、育心、育德、育美之作用。女性化走向的男大學生缺乏對身體之美的正確理解,未建立健康的身體認知,也缺乏系統的體育經歷,更未建立陽剛的人格特性,造成自身迷失于崇尚陰柔之美的審美偏差之中。因此,這些學生亟須汲取體育的美學特性,通過大學體育的積極干預,從身體、心理、精神和道德層面全面施加美學干預,勢必有利于糾正大學生扭曲的審美偏差。

(二)體育的健康屬性有利于構建大學生積極的生活方式

人體是一個由神經、運動、內分泌、呼吸、生殖、消化系統等不同子系統構成的復雜有機整體。運動系統是動力系統,它對促進其他系統的健康發展具有不容忽視的影響。男大學生女性化的形成跟其過于“靜態”的生活方式密切相關,電子產品的過度使用、體力活動的嚴重不足、高熱食物的過度攝入、娛樂節目的高度關注,造成男大學生深陷亞健康生活方式囹圄。已有靜態生活方式綜述研究發現,67%的納入研究結果表明我國男孩的靜態生活方式多于女孩[6]。這充分說明我國男生面臨著不良生活方式侵襲的風險。亞健康的生活方式造成亞健康的心理人格,亞健康心理極易受到亞健康審美風氣的傳染,也就是說靜態生活方式將會成為男性女性化的一大誘因。體育具有強大的健康屬性,運動是良藥,良好積極的體育運動生活習慣將有助于男大學生建立健康積極的生活方式,長期的體育鍛煉能有效改善大學生中樞神經系統功能,穩定情緒,調節激素水平,維持生理內環境穩定,同時也將幫助大學生建立積極向上的心態,構建健全的心理人格,形成積極的自我認知和自我效能??傊?,積極推動男大學生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將助力大學生形成積極的生活方式,從而有效抵御男大學生女性化侵襲危機。

(三)體育的競爭對抗有利于塑造大學生卓越的男子氣概

所謂男子氣概,盡管沒有統一的標準,但勢必體現在兩個層面,除了在形象層面上的陽剛外,更體現為內在的一種勇氣、品格、氣度、風度、情懷和胸襟。體育在21世紀大眾文化中被視為男性氣質的主要標志。競爭性的體育運動尤其給男孩子提供了一個考察其日益顯現的男子氣概的競技場[7]??梢哉f,體育的競爭元素和對抗屬性,能夠督促參與者不斷改進、變革、創新,最終實現自我完善和自我超越。毋庸置疑,體育的競爭對抗將有助于塑造大學生男子氣概。從外在形象表達層面而言,體育的競爭對抗將督促大學男生強化體能,完善技術,優化肌體,通過直觀的視覺沖擊展現強大的男性形象氣場。從心理表達層面而言,體育的競爭對抗將磨礪強烈的斗志,頑強的意志,不屈的個性,卓越的進取心,從而塑造男性強大的精神氣質和卓越品格。從集體道義層面而言,體育的競爭對抗將有助于構建一種集體主義行為規范,塑造集體榜樣和道德標桿,營造合作團結的集體氛圍,最終為派生領袖思維提供重要土壤??傊?,體育的競爭對抗本質上是一種“男性”的對話,也可以理解為沒有硝煙的戰爭,在這一“殘酷”的競爭中,男子氣概將在激烈的身體和思想碰撞中得到培育、進化和沉淀。

(四)體育的規則教育有利于培育大學生正確的社會責任

體育在本質上是一種規則約束下的身體游戲。從社會學角度看,體育競賽本質上是一個社會角色扮演或個體社會化過程,競賽規則是社會法制和人類公共活動規范的模擬[8]。體育游戲、紀律、競賽等都有其規則體系和價值內涵,無不折射出一種公共契約精神和社會道德規范。因此,高校體育無疑提供了一個深化大學生規則教育的良好平臺。在體育規則教育下,大學生除了系統性掌握各項體育運動規則外,更重要的是在集體參與活動過程中使得程序規則意識得到內化,社會正義感、社會責任感得到增強,社會道德規范和道德品格修養得到強化,最終形成強大的公民意識和行為規范。當前,高校部分男大學生出現女性化趨勢,從社會內因來講,是這部分群體缺乏完整的個體社會化進程,他們生長在一種逆社會化的環境中,快速城市化過程中生活環境的巨變造成原有人際交往秩序被打破,網絡化的社交和家庭、社區教育的不足使得當代大學生存在公民人格層面的缺失或缺陷。正因如此,體育需要發揮積極的社會行為干預和矯正功能,高校作為一個小型社會,通過構建立體式的體育活動圈和社交圈,以競賽交流為載體,向大學生系統灌輸體育規則教育,必然有助于幫助男大學生建立良好的社會責任意識,提升其責任當擔,提高其社會適應和抗挫能力,助力男子氣概培育。

三、高校體育應對高校男生女性化危機的路徑機制

(一)構建高校體育美育協同機制,建立大學生積極向上的審美觀

2019年教育部辦公廳發布《關于開展體育美育浸潤行動計劃的通知》,要求充分發揮高校人才資源優勢,為中小學體育美育均衡發展提供優質教育資源。這充分說明高校應在體育美育層面具備過硬的品質和素養。為應對高校女性化浪潮侵襲,構建高校體育美育協同機制,營造男大學生陽剛的體育審美取向,勢在必行。首先,要強化組織領導,深化學科協同配合。體育美育絕非體育教學部門一家的任務,應從學校戰略高度,組建體育美育協同工作領導小組,融合體育、藝術、人文、教育等多學科資源,整合學工、教務、科研等行政部門,強化頂層設計,建立協同推進機制。其次,要構建跨學科融合的體育美育課程資源,課內外一體化協同推進。應發揮體育教育在其中的主導性作用,將藝術、思政、文學等元素融入體育課程資源之中,整合和優化課程資源,實現體育美育在理論和實踐層面的雙重推進,實現課程內和課堂外的有機結合。再次,要強化宣傳手段,構建校園陽剛的體育審美文化取向。要通過運動會、體育文化節、體育社團活動、體育課外活動等各種平臺,加強陽剛體育形象的報道和宣傳,形成崇尚陽剛的校園體育審美氛圍,在校園體育評選中,開展年度最美體育人物評選,樹立具有陽剛形象的男子運動榜樣。

(二)基于生活化推進體育課程改革,引導大學生建立健康生活方式

將體育納入日常生活,推進體育運動常態化和持續化,是養成動態生活,形成健康體魄的重要前提。尤其是在應對大學生男生女性化背景下,高校體育課程需要以生活化為導向深化改革,促進男大學生建立“野蠻體魄,文明精神”的思想意識。首先,要優化體育課程設置,增設適合高校男生的、對抗性強的項目,例如橄欖球、棒壘球、舞龍舞獅、拔河、摔跤、身體素質拓展等。施加課程性別教育,培育男子氣質。盡量建立“單性別”課堂,要對男大學生課程選項提出一定要求,盡可能讓男大學生選擇武術、足球、籃球、跆拳道等對抗性體育項目,強化男生間的性別認同意識,并且重點對這些項目進行思政課程資源開發,將課程思政元素融入足球、籃球、橄欖球、跆拳道等沖突激烈的對抗性項目的教學過程,培養男生敢于對抗敢于挑戰的勇氣、頑強拼搏不畏對手的良好心理素質、永不放棄“決戰”到底的堅強的意志品質,從技能和思想上提升學生的男性意識。其次,要優化體育教學內容,適當增加具有挑戰性、冒險性和新奇性的教材內容。在體育課程教學中要積極引入更多富有探索性、挑戰性、新奇性的身體素質練習手段,例如在身體素質練習過程中引入體育游戲,追逐類游戲,鍛煉男生的協調性、靈敏、速度素質,掰手腕鍛煉力量素質,拓展性素質練習,增加素質練習的挑戰性、趣味性,強化對學生力量、爆發力和速度的發展,強調對學生合作協同能力的開發。再次,要建立生活化走向的體育課程評價體系。要充分引導學生在課外走向操場,走向球場,通過建立智慧校園約戰系統,利用運動軟件開發動態跟蹤化的課外活動監督系統,督促學生強化課外鍛煉,形成生活化的鍛煉模式,并將其納入學生體育課程評價體系之中。最后,要把好大學生體質監測的關口,實行硬性的達標畢業制度。要將大學生體質監督的年度結果納入到大學必修學分中,對不達標者暫緩畢業,并將體質監測詳細結果與相關就業標準掛鉤起來,起到對大學生體育生活化引導、激勵和倒逼作用。

(三)搭建大學體育競技對抗平臺,培育大學生崇尚競爭的氣概和信仰

體育的終極魅力是競爭與對抗,競爭對抗表象是身體和技藝,本質是精神意志和信仰。過于柔弱的男生往往被詬病和嘲諷為“娘炮”,其實柔弱的背后是抗爭意識的孱弱以及進取心的缺失。因此需要通過營造競爭氛圍,搭建競賽對抗平臺,培育學生的競爭理念,最終推動其氣概和信仰的建立。首先,要深化體育課堂教學中競賽干預機制建設。各個對抗性項目都可以將學生分成若干競賽團隊,團隊內部互幫互助、團結合作,團隊之間激烈對抗、合理競爭,教師要發揮主導作用,精心設計課堂競賽內容和細節,因材施教,諄諄教導,循序漸進,最大限度提供男大學生課內競賽參與率,構建拼搏不失融洽、對抗不失文明、爭勝不失氣度的良好課堂競賽氛圍,發揮課堂運動競賽對不自信男生的幫扶作用。其次,要建立大學校內廣泛參與的常態化運動競賽體系,形成競賽育人機制。要以學校傳統優勢體育項目為突破口,推動高校建立“班級—年級—學院—學?!彼募夡w育聯賽體系,動員大學生尤其是男生加入到體育競賽行列之中,形成競賽育人的常態化機制,培育崇尚競爭的校園體育文化氛圍。再次,要建立區域性大學競賽聯盟,強化校際對抗,培育人人為校爭光的競爭氣概。要突破傳統的運動會奪標思維,本著學校認同和體育立校原則,深入推進區域性大學聯盟競賽體系建設,形成你來我往的主客場體育競賽制度,通過有效的宣傳和組織,推動廣大在校學生加入到競賽志愿者、拉拉隊、主場觀眾、運動員等不同集體角色中,構建強大的集體認同意識,塑造勇于對抗的集體精神信仰。

(四)深化開展體育規則教育,培育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

良好的規則意識是社會秩序高效運轉的基石,是培育健康、合格、誠信公民的重要前提。與學校其他學科相比,體育教育的規則性、交往性和實踐性特征更為突出,具有其他學科不可比擬的優勢[9],因此要通過向男大學生施加體育規則教育,提升其作為優秀公民的責任意識,培育其作為愛國公民的使命感。首先,要建立包含課堂紀律、體育游戲、運動規則、裁判、志愿者等在內的多元化體育規則教育體系,各個體育項目都有其特定的運動規則和比賽、展演、裁判規則和要求,例如在課程教學中通過嚴格的體操隊列隊形教學,提高學生的課堂紀律和集體意識,通過豐富的體育游戲強化學生活動規則感;通過系統的運動規則、裁判規則教育提高學生的臨場決斷能力、冷靜應對能力和硬朗干練的工作作風;通過精準的志愿者服務教育,提高學生集體榮譽感和使命感。其次,要建立健全高校體育工作的制度化運行機制。要在高校教學制度、訓練制度、競賽制度、課外活動制度、體質測試制度等多個領域加強對學生的制度化管理,促使學生建立高校體育“大制度”意識,恪守各項體育規則制度,克服體育參與的盲目性和隨意性,構建良好的體育生活秩序。再次,要基于立德樹人導向,將規則教育與思想教育、勞動教育、黨史教育結合,將規則教育上升到愛國教育高度。任何規則教育不僅要服務于人的培育,更要服務于社會發展和國家建設需要。因此,從立德樹人全面培育人才角度出發,通過深化規則教育,來提升學生的愛國、愛黨、愛校熱情,構建性別自尊意識,提升男生的社會責任感、使命感。

參考文獻:

[1] 馬宇航,楊東平. 高校男生女性化的發生機制:基于世界銀行截面數據的實證研究[J]. 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16(5):20-25.

[2] 劉伯紅. 女性與高等教育:讓機會平等與結果平等雙贏[N]. 中國婦女報,2018-07-03(06).

[3] 梁璐,付琪琳. “男性女性化”者的角色認同及其行動策略[J]. 中國青年研究,2017(1):88-94.

[4] 吳鍵,袁圣敏,劉毅. 中國大學生身體機能和身體素質動態分析:基于1985年到2014年學生體質與健康調研數據[J]. 大學(研究版),2020(4):45-55.

[5] 萬星,李冬勤,唐建忠. 體育美的內涵釋義與魅力展現[J]. 體育文化導刊,2018(11):147-151.

[6] 張丹青,路瑛麗,劉陽. 身體活動和靜態生活方式的影響因素:基于我國兒童青少年的系統綜述[J]. 體育科學,2019(12):62-75.

[7] 張志成,陳剛,姜勇,等. 體育運動與男性氣概[J]. 體育學刊,2011(3):72-77.

[8] 張文天,駱秉全. 論體育教育中的規則教育及其價值[J]. 體育文化導刊,2013(9):96-98.

[9] 潘春江. 論體育教育中的規則教育及其價值[J]. 運動,2018(4):74-75.

3834500338283

猜你喜歡
女性化高校體育健康
從藝術造型角度探討觀音形象女性化現象
夏俊娜繪畫語言的裝飾性
《霸王別姬》和《黑天鵝》的比較研究
浙江省金華市社區體育與高校體育的互動研究
優化體育教學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的研究
一部唐宋詞史研究方面的力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