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兒童的審美角度賞析經典人物形象

2022-03-14 23:57閆學
小學語文教學·人物版 2022年1期
關鍵詞:花木蘭賞析繪本

閆學

【教學理念】

繪本是一種語言和美術兩種符號系統同時參與的兒童讀物,改變了傳統的純粹語言文學,轉而用視覺形象的方式立體地表現文學作品。兒童通過閱讀圖文并茂的繪本,達到語言、思維、想象、審美和個性的協同發展,特別有助于培養兒童深層次的審美心理結構、審美感知能力,發掘兒童的審美情感和審美創造力。

筆者執教的繪本《我是花木蘭》,是由著名兒童文學作家秦文君所著,郁蓉繪畫。作品以雙線敘事結構,從一個當代女孩的視角對木蘭從軍的故事進行重新演繹。獨具匠心的拉頁設計,讓兩個花木蘭隔著歷史長河對話,引發讀者對傳統與現代精神的別樣感悟。剪紙與鉛筆素描相結合的圖畫方式,將民間藝術與現代藝術的表現手法自然融為一體,畫面蘊含豐富的細節,讓讀者同時感受到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與魅力。

在安排教學時,筆者以“花木蘭”這個學生既熟悉又陌生的人物形象為線索,通過四個教學環節,豐滿學生心中花木蘭的形象,使學生不僅感受到花木蘭這個人物形象的美,感受到繪本中畫面的美,更賞析到花木蘭這個經典故事的藝術魅力,進而形成自我審美認知。

【教學目標】

1.通過閱讀繪本故事《我是花木蘭》,全面、立體地認識花木蘭這一人物形象,與花木蘭產生情感共鳴,從而對花木蘭產生敬佩之情。

2.通過閱讀繪本,賞析繪本中雙線敘事、雙線構圖的獨特藝術表現形式,形成審美感知能力與鑒賞能力。

3.通過對繪本中古代花木蘭與現

代花木蘭的角色對比,充分表達自己的見解,形成自己對花木蘭的不同認知。

4.對比多個版本中花木蘭故事

的描寫以及對花木蘭形象的塑造,讓學生感受傳統經典故事的藝術魅力,從而形成對傳統故事的濃厚閱讀興趣。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談花木蘭——我眼中的花木蘭

1.談話導入

在讀這本圖畫書之前,你們聽說過花木蘭的故事嗎?誰能說一說你聽到的故事版本?

學生談自己讀到的不同版本的花木蘭故事,如樂府《木蘭辭》、豫劇《誰說女子不如男》等。

2.討論交流

(1)出示系列圖片請學生觀看,體會花木蘭在中國民間傳說中的廣泛性。

(2)教師小結:不管是什么版本,故事的大概是不變的:在中國北魏時期,有個叫花木蘭的女孩子女扮男裝,替父從軍,保家衛國,勇敢殺敵,戰功顯赫。經過了長達12年的軍旅生活,最后回到了故鄉。在這些傳說中,花木蘭就是我們傳說中的女英雄。今天我們就通過圖畫書,來認識一下另一個版本的花木蘭,看看這個花木蘭有沒有帶給我們不同的感受。

二、走近花木蘭——故事中的花木蘭

1.認識戰士花木蘭

(1)教師引導學生讀繪本中花木蘭從軍故事的部分。

(2)賞析繪本,一步步認識戰士花木蘭。

賞析點一:書中有一個畫頁突出展現了一個英氣勃勃的花木蘭的形象,是哪一個畫頁?(出示花木蘭從軍路上的畫頁)

從哪里看出她是一個戰士了?(駿馬,長槍,盔甲,戰袍。)

余暉下,這樣一個英氣勃勃的花木蘭出征了!

賞析點二:作為一個戰士,花木蘭表現如何呢?哪些場面最能體現她勇敢無畏、奮勇殺敵的情景?(觀察花木蘭戰斗時的畫面)

觀察畫面細節,說說哪些地方讓你感受到了花木蘭的英勇無畏,奮勇殺敵。

賞析點三:觀察花木蘭與敵軍首領激戰的畫面,你能看出戰斗的激烈嗎?從什么細節看出來的?(戰袍飛舞,戰馬奔馳,四周狼煙飛起。)

經過激烈廝殺,花木蘭生擒了敵軍首領。敵軍首領肯定不是吃素的,花木蘭能夠生擒敵軍首領,說明了什么?我們能夠想象這是一場什么樣的戰斗。這場近距離的激烈搏斗,讓我們再一次看到了花木蘭的英勇無畏和武功高強。

賞析點四:年復一年,花木蘭身經百戰,意氣風發,深受元帥器重。元帥為什么如此器重花木蘭?

作為一個戰士,花木蘭不僅表現得英勇無畏,救過元帥一命,而且還表現得很有智慧。說說花木蘭的智慧表現在哪里。(出示花木蘭智斗敵軍的畫面)

(夜鳥驚飛,她判斷出有埋伏;幫助元帥將計就計,敵人上當之后,又趁機奪取敵軍營寨,斬斷敵人后路,生擒了敵軍首領。)

(3)小結:這真是一個英氣勃勃、英勇無畏又富有智慧的戰士花木蘭!

2.認識女孩花木蘭

(1)導入:花木蘭英勇無畏,勇敢殺敵,屢立戰功,但不論是元帥還是軍中其他士兵,都不知道他們的“鐵哥們”“木蘭兄弟”其實是個女孩。但我們知道嗎?有些畫頁是明確告訴我們花木蘭是個女孩的,但有些畫頁是給讀者傳達了一種暗示,告訴讀者花木蘭其實是個女孩。

(2)賞析繪本,一步步認識女孩花木蘭。

賞析點一:哪些畫頁明確告訴讀者花木蘭是個女孩?

①開頭和結尾織布的畫面。

②與父親比武的畫面。

③在河邊梳理長發的畫面。

④她臨行在屋前種下牡丹花,當12年后回到故鄉,牡丹花開得正艷,在她的心中牡丹花寄托了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也反映出女孩心思細膩柔情的一面。

賞析點二:哪些畫頁暗示我們花木蘭是個女孩?

①衣著、外貌:粉紅色的長戰袍,內襯的粉色長衫,紅色的鞋子,黃色的襪子,腰間的牡丹花,清秀的面孔,這些都是女孩的特征。

②相機滲透這本圖畫書的繪畫技法:剪紙、鉛筆畫。既有中國民間剪紙藝術的質樸與豐富的色彩,也有鉛筆畫的細膩,兩者結合,非常有創造性。

花木蘭獨自療傷的場景,告訴我們她不方便鐵哥們兒的照料,因為她是個女孩。

(3)小結:以上我們是通過細節、聯想、常理推斷花木蘭是個女孩。

3.認識真實而又特別的花木蘭

(1)引導談話:你喜歡戰士花木蘭還是女孩花木蘭?

(2)教師小結。

出示作者秦文君的話:

女孩成長的無限可能性、豐富性,如霹靂一般在我腦海里閃亮,一個少女的美麗特質和天性,不因為戰爭而湮滅。我仿佛觸摸到花木蘭令人心顫的氣息。

正是通過這些細節和畫面,我們不僅感受到了花木蘭作為一個戰士馳騁沙場、英勇殺敵的勇敢,也感受到了花木蘭作為一個少女的美麗和天性,她那粉色的戰袍,那腰間的牡丹花,都讓我們深深感動。

三、觀察花木蘭——畫面中的“花木蘭”

1.構圖之美

(1)觀察花木蘭騎馬圖,你發現了什么?

介紹黃金分割的審美知識:黃金分割創始人是古希臘的畢達哥拉斯,他說:一條線段的某一部分與另一部分之比,如果正好等于另一部分同整個線段的比即0.618,那么,這種比例會給人一種美感。后來,這一神奇的比例關系被古希臘著名哲學家、美學家柏拉圖譽為“黃金分割率”。

(2)欣賞繪本中黃金分割比例的畫面,感受構圖之美。

2.色彩之美

(1)觀察戰袍顏色變化。

在繪本中,色彩是會說話的。觀察不同階段的花木蘭(戰爭初期、戰爭中期、戰爭結束),同樣身著戎裝,色彩有什么變化嗎?你怎樣理解這種變化?

(2)觀察畫頁前后色彩變化。

觀察不同階段的畫頁,在故鄉,在戰場,又到回故鄉,色彩有什么變化呢?你怎樣理解這種變化?(引導學生體會人物心情與畫面色彩的關系)

3.認識故事雙線索、跨時空的敘述結構之美

(1)觀察雙線索的畫頁,圖中除了故事中的花木蘭,還有誰?

這個小女孩在書中可不止出現了一次,翻開有關畫頁,讀一讀。這個小女孩,有個響亮的外號——花木蘭。

(2)教師介紹雙線索構圖、敘事方式。

這個小女孩一身現代打扮,和我們生活在同樣的時代,她似乎就是我們身邊的某一個小女孩。一個現代版的花木蘭和一個古代版的花木蘭,構成了兩個花木蘭的故事,這就是一個雙線索的跨越時空的故事。

(3)了解現代的花木蘭和古代的花木蘭的關系。

學生討論:一幅畫面怎么安排了兩個故事呢?為什么不把兩個故事分開講呢?

(4)小結:不管是古代的花木蘭,還是現代的花木蘭,都是可愛的普通女孩,是充滿智慧、勇敢的不一般的女孩。而我們每一個孩子心里都有一個花木蘭,只要我們有夢想、不服輸、勇于挑戰,我們就都是花木蘭。

四、不同的花木蘭——品味詩詞中的“花木蘭”

1.對照《木蘭辭》,了解不一樣的花木蘭

(1)引導討論:戰爭結束,花木蘭回到了家鄉,她只想與家人過著平靜的生活。她昔日的戰友來看望她,可她都避而不見。為什么花木蘭不肯與昔日的戰友——那些鐵哥們兒見面?如果你是花木蘭,你會跟你的鐵哥們兒見面嗎?引導學生進行討論。

(2)古詩中與戰友相見的花木蘭。

在南北朝的樂府詩歌《木蘭辭》中,也描述了這樣的畫面(出示《木蘭辭》):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

教師講解詩意,這里的花木蘭是與戰友相見的。

(3)繪本中不與戰友相見的花木蘭。

讀一讀繪本故事中不與戰友相見的花木蘭。

(4)小結:不論見與不見,我們都應該尊重花木蘭的選擇。當然,我也尊重你的選擇。

2.拓展推薦閱讀更多《花木蘭》

(1)推薦不同版本的書籍《花木蘭》。

(2)總結:花木蘭的故事流傳到今天,出現了不同的版本,也有一些不一樣的情節,就像剛才花木蘭見不見戰友的情節。但是,這都不影響花木蘭在中國人心目中的形象。希望同學們課后多去找找花木蘭的故事讀一讀。我們喜愛花木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由,花木蘭是千千萬萬個普通中國女孩的縮影,你又是怎樣的花木蘭呢?

2703501186364

猜你喜歡
花木蘭賞析繪本
王春艷:戰“疫”場上的“花木蘭”
繪本
繪本
繪本
花木蘭
劉亦菲版《花木蘭》推遲至2020年上映
步輦圖賞析
Alfred & Emily——在諒解和赦免中回望賞析
作品賞析
花木蘭從影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