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農旅融合發展歷程及成效研究*

2022-03-14 08:50王嘉鑫吳庭柯王晶晶豆振江湖南人文科技學院商學院
品牌研究 2022年2期
關鍵詞:融合農業旅游

文/王嘉鑫 吳庭柯 王晶晶 豆振江(湖南人文科技學院商學院)

農旅融合作為農村地區產業融合發展的典型形式,近些年發展迅猛。鄉村游、生態觀光游、休閑游、農業體驗游等農旅融合業態在全國各地涌現,備受消費者青睞。農業農村部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鄉村休閑旅游游客總量達32億人次,旅游消費規模超過8500億元。農旅融合產業現已成為推進農村產業興旺的“明星產業”,只是學者們對于農旅融合發展歷程及成效的總結較少。為此,本文將在回顧我國農旅融合發展歷程的基礎上,對我國農旅融合發展成效進行回顧總結,并提出推進農旅融合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對策,為產業發展政策制定和融合實踐提供借鑒。

一、我國農旅融合發展的階段歷程

相較歐美發達國家和地區,我國農旅融合發展起步相對較晚,起步之初以“農家樂”為主要形式?;仡櫚l現,我國農旅融合發展大體經歷了四個階段,各階段的主要特征如下:

第一階段為初步融合時期(1978-1997年)。改革開放之初,國民經濟恢復為城市居民休閑消費提供了契機。鄰近城市和景區的農民舉辦的瓜果節事活動,吸引了城市居民前往休閑觀光。20世紀90年代初,農旅融合發展開始在城市周邊悄然興起,農業旅游市場開始形成。

第二階段為快速融合時期(1998-2005年)。1998年,原國家旅游局推出的“華夏城鄉游”,掀起了鄉村旅游發展高潮;2001年,原國家旅游局又以“推進工業旅游和農業旅游”作為工作重點,“農業旅游”概念應運而生。2005年,我國首批“全國農業旅游示范點”,共有203家單位位列其中。這一時期,融合產品仍以農業休閑觀光產品為主,只是融合產業規模逐步擴大。

第三階段為緊密融合時期(2006-2016年)。2006年,發展休閑觀光農業被列入“十一五”規劃。2007年及以后的中央一號文件多次提出要重視發展鄉村旅游,同時國家各級行政部門也相繼出臺了具體實施意見。2010年,原農業部出臺了《全國休閑農業發展“十二五”規劃》,并與原國家旅游局開展了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創建活動,標志著農旅融合發展邁入質量提升和品牌塑造的新階段。2014年,國務院扶貧辦和原國家旅游局發布《關于實施鄉村旅游富民工程推進旅游扶貧工作的通知》,農旅融合發展在增加農民收入、促進地區脫貧過程中的作用受到重視。

第四階段為新興融合階段(2017年至今)。2017年,原農業部等多部門出臺了鄉村旅游及休閑農業提質升級行動方案,標志著農旅融合發展質量及效益開始引起重視,意味著農旅融合進入提質增效的新階段。2018年國務院發布的《關于促進鄉村產業振興的指導意見》和2019年中央一號文件均指出要實施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精品工程。2020年,新冠疫情暴發后,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多個部門聯合發布了《關于發揮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帶動作用,進一步做好促生產穩就業工作的通知》,提出要盡快恢復發展鄉村旅游、健康養生等產業,拓展民眾的就業空間,吸引農民就地就業。農旅融合發展在解決民生問題中的多維效應進一步凸顯,融合業態進一步深入人心,備受消費者青睞。

二、我國農旅融合發展的主要成效

(一)產業規模逐漸擴大

新世紀以后,國家層面出臺了系列政策文件支持農旅融合的發展,農旅融合產業規模進一步擴大。一方面,經營主體不斷擴大。在政府政策的支持與引導下,人才、資金等要素加速回流至農村,農旅融合主體開始呈現多元化,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大型國有農場、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等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經營主體紛紛在推進產業融合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2010年至2019年,我國農家樂類工商注冊企業由2.6萬家增至21.6萬家。至2019年底,全國休閑農莊、觀光農業園等各類休閑農業經營主體超過30萬家,涉足了休閑農業或鄉村旅游經營活動的農民合作社多達7300多家。市場供給的增長也促進了產業市場規模的不斷擴大。2014年,鄉村休閑旅游接待游客總量為15億人次、營業收入為3600億元。2019年,接待游客總量達32億人次、營業收入超8500億元,均實現了翻番的增長。2019年國內鄉村旅游與休閑農業接待人數總量超過了國內旅游業接待人數的一半,其營業收入占國內旅游業營業收入的14.83%。(表1、圖1)

圖1 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接待人次與經營主體數量變化趨勢圖

表1 2014-2019年中國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發展情況

(二)品牌示范效應進一步凸顯

隨著鄉村休閑旅游精品工程的實施,農旅融合產業品牌示范效應進一步凸顯。全國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示范縣、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鎮)和中國美麗休閑鄉村的創建以及全國鄉村休閑旅游精品景點線路的推介,是推進農旅融合產業品牌建設的重要舉措。不同類型鄉村休閑旅游精品工程建設情況如表2所示。截至2020年底,全國31個省區累計創建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示范縣共388個,全國休閑農業示范點710個,同時推介了中國美麗休閑鄉村1216個,并推薦了精品鄉村休閑旅游線路1000條。中國旅游協會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分會共認定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星級企業(園區)3396家,其中五星級676家、四星級1717家、三星級1003家。至2021年8月,遴選認定了1199個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鄉村休閑旅游精品工程建設的品牌效應,為農旅融合產業發展指明了方向,推動著農旅融合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表2 鄉村休閑旅游精品工程建設項目信息

(三)發展方式逐步轉型升級

隨著農旅融合的持續推進,農旅融合發展方式實現了進一步轉型升級。在融合發展主體上,從農戶這類單一主體開始向多主體合作發展轉變,農民合作組織、工資資本的介入為農旅融合發展提供了資源和要素的動力支持。在功能定位上,已實現從休閑觀光單一功能向度假、教育研學、養老養生、特色餐飲和食宿、文化傳承等多功能轉變。在權益分配方式上,更加注重兼顧多主體利益,建立起農民、村集體、政府、企業多方利益聯結共享機制。在空間分布上,零星分布、分散經營的局面得以改善,集群分布、集約化經營所具有的規范經濟和范圍經濟優勢日益被重視??傮w上看,農旅融合發展基本呈現了從單一向多元、無序向有序轉變的合理格局。

(四)經濟社會效應進一步提高

隨著農旅融合的進一步發展,其綜合效應得以進一步凸顯。一方面,農旅融合在解決農業和旅游業當前發展瓶頸問題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當前,我國農業生產成本持續增長、環境約束趨緊,旅游產品體系面臨結構性短缺。農旅融合產業提供的集觀光、度假、休閑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性產品,有助于挖掘農業多功能價值并豐富我國旅游產品體系[1]。另一方面,農旅融合能夠有效延伸農業產業鏈條,帶動關聯產業發展,為農民增收創造空間。實踐表明,農旅融合產業每增加1個就業機會,能帶動關聯增加5個就業機會;一個年接待10萬人次的休閑農莊,可實現營業收入1000萬元,可帶動1000余戶農民家庭增收。全國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園區數據顯示,近年來,其農副產品銷售收入均占到了園區總營業收入的一半以上。同時,農旅融合發展促進生產要素回流至農村[2],促進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優化農村資源配置,改善農村發展環境和村容村貌。據全國1000個鄉村旅游重點村2021年一季度數據顯示(表3),鄉村旅游就業貢獻度平均為47.1%,其他基礎設施建設各項指標也較為突出。因此,農旅融合高質量發展為建設美麗宜居鄉村和美麗中國提供了有力支撐。

表3 2021年一季度全國1000個鄉村旅游重點村數據

三、結論與建議

總體來看,我國農旅融合發展大體經歷了四個階段,取得了較為突出的發展成效,對地區經濟增長、產業轉型升級和民眾增收的作用顯著。未來應進一步推動農旅融合產業高質量發展,充分發揮農旅融合在推進鄉村振興過程中的作用,具體可從以下方面著手:一是因地制宜,實施差異化品牌戰略。根據地區農旅資源的異質性,打造不同特色的農旅融合模式和不同類型的農旅融合品牌。二是科學規劃,充分發揮產業融合的帶動促進作用。通過科學規劃與布局引導,發揮農旅融合對農業、旅游業和其他服務業的凝聚促進效應[3]。三是競爭驅動,創造關聯產業的競爭優勢。利用農旅融合模式提升農業、旅游業的產業和市場競爭力,推動城鄉旅游業異質性互動發展。四是政策策動,凸顯農旅融合產業的重要地位。實施政策戰略策動,使農旅融合成為旅游業發展的主導模式,有效發揮其經濟戰略功能。

猜你喜歡
融合農業旅游
國內農業
國內農業
國內農業
擦亮“國”字招牌 發揮農業領跑作用
從創新出發,與高考數列相遇、融合
《融合》
旅游
媒體的五個融合和兩個不融合
出國旅游的42個表達
戶外旅游十件貼身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