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Ⅱ類錯牙合生長型與牙頜補償的相關性研究

2022-03-15 13:58高金輝
湖北民族大學學報(醫學版) 2022年1期
關鍵詞:安氏切牙骨性

高金輝

北京市順義區醫院口腔科(北京 101300)

骨性Ⅱ類錯牙合是臨床上常見的錯牙合類型,當頜骨發生矢狀向和垂直向關系不調時,牙齒、頜骨甚至牙槽骨會產生一定的代償[1-2]。目前國內外對骨性Ⅱ類錯的顱面形態特征的研究很多[3-4],而對骨性Ⅱ類錯牙合的矢狀及垂直生長型導致的牙頜補償機制和相關性方面的研究卻較少。本研究采用回顧性調查,選取未經治療的骨性Ⅱ類錯牙合患者,通過頭影測量分析,比較骨性Ⅱ類錯牙合矢狀向及垂直向發育不調對牙頜補償情況的影響以及其中的相關性,以期為臨床矯治計劃的制定及治療提供參考。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隨機選取2015年3月-2020年3月北京市順義區醫院口腔正畸科就診的成人骨性Ⅱ類錯牙合畸形患者86例。納入標準:①所有患者頸椎骨齡均處于完成期(CVMI6期);②患者資料完整,頭顱定位側位片影像清晰;③骨性II類患者:上齒槽座點-鼻根點-下齒槽座點夾角(ANB)>5°;④恒牙牙列完整(第三磨牙除外),無正畸治療史,無嚴重牙周疾病,無唇腭裂及其他顱面軟硬組織疾患,無顳頜關節疾病。根據前顱底平面與下頜平面交角(SN/MP角)以及眶耳平面與下頜平面交角(FH/MP)角分為高角組(SN/MP>40°,n=25)、均角組(29°0.05),具有可比性。

1.2頭影測量分析

1.2.1 頭顱側位片拍攝 患者自然站立,頭顱定位儀定位,按照統一標準[5]拍攝頭顱側位片。

1.2.2 測量指標 根據相關研究[4-6],選定與上下切牙傾斜度及基骨發育有關的標記點及測量指標(圖1),分別為頜骨發育指標ANB和SN/MP,上下中切牙傾斜指標U1/SN和L1/MP,以及牙合平面傾斜指標SN/OP。

圖1 測量參考平面

1.2.3 測量方法 將頭顱側位片圖像資料以jpg格式掃入計算機,統一放大成1∶1比例后,由研究者集中一段時間定點測量所選取的各項指標。所有X線片測量2次,間隔2周,每次測量3遍后取平均值,將6次測量結果的均值作為本研究的最終結果進行統計分析。

2 結果

2.1不同垂直生長型各組間測量值比較ANB和SN/MP的測量結果在高角組、均角組和低角組三組間呈遞減趨勢(P<0.05),低角組L1/MP高于高角組和均角組(P<0.05),而均角組和低角組SN/OP、SN/MP低于高角組(P<0.05),見表1。

表1 不同垂直生長型各組間測量值比較

2.2矢狀生長型與牙頜補償指標間person相關性比較結果顯示ANB與U1/SN呈負相關性,與SN/OP、SN/MP呈正相關性(P<0.01),見表2。其中以ANB為橫坐標,以SN/MP、U1/SN、SN/OP為縱坐標繪制回歸方程,結果顯示骨性Ⅱ類錯牙合患者矢狀向不調逐漸加重,下頜平面會隨之發生向下向后的旋轉,進而下頜平面的角度亦會隨之增加(圖2);骨性Ⅱ類錯牙合患者矢狀向不調逐漸加重,其上頜中切牙的唇傾程度會隨之代償性減小(圖3);骨性Ⅱ類錯牙合患者矢狀向不調逐漸加重,其牙合平面的角度也會隨之增加(圖4)。

表2 矢狀生長型與牙頜補償指標的相關性分析

圖2 ANB角與SN/MP角相關性分析

圖3 ANB角與U1/SN角相關性分析

圖4 ANB角與SN/OP角相關性分析

3 討論

骨性Ⅱ類錯牙合在臨床中較為常見,其發病機制及其牙頜形態一直是正畸醫師和學者們研究的重點。長久以來,在大量文獻中均有與其相關的報道,但觀點卻并不完全相同。1904年,Knapp和Henry等[7-8]研究指出安氏Ⅱ類錯牙合患者上頜發育過度,而下頜發育正常。1928年Oppenheim等[9]則認為是上頜正常,下頜后縮。1940年,Elman等[10]認為下頜第一磨牙的位置關系與安氏Ⅱ類錯牙合患者的頜面發育無關,而Baldridge等[11]則認為是上頜第一磨牙的位置影響了骨性Ⅱ類錯牙合患者顱面形態。

在正畸治療中,正畸醫師在為患者矯正錯牙合、改善咀嚼功能的同時,還要考慮到患者面部整體的協調和美觀。一些研究將切牙位置尤其是上頜切牙位視為制定矯治計劃的基礎。它對于唇部位置的限定作用間接地決定了醫師對于完美咬合關系的最終表達。因而,前牙的位置便成為了醫患共同關注的重點。近年來許多學者提出顱頜面各結構間普遍存在一定補償關系,為獲得良好咬合功能,牙齒在上下頜骨矢狀向和垂直向關系不調時具有不同的代償機制,其客觀反映即為不同的牙頜補償情況。而上下切牙的位置一直是醫患共同關注的焦點,它不僅會影到患者的面部美觀,同時還決定了患者正常覆牙合、覆蓋關系的建立以及其咀嚼功能的充分發揮,進而還會影響到患者治療后的穩定性。目前對于發育已經停止的成人安氏Ⅱ類錯牙合,其主要矯治思路一是拔除前磨牙內收前牙來進行牙齒代償,亦或通過正頜手術直接糾正骨骼不調,因此其牙頜補償情況與骨面型間的聯系將直接影響正畸醫師對其矯治計劃的制定。

本研究通過比較骨性Ⅱ類錯牙合的垂直向及矢狀向不調程度與牙頜補償指標間的相關性分析,發現垂直生長型不僅會影響切牙唇傾度,還影響上下基骨的相對位置,同時也會影響到安氏Ⅱ類錯牙合患者其咬合平面的傾斜方向。和其他兩組患者相比,高角組患者的矢狀不調明顯加重,下頜中切牙也更加直立,牙合平面更加高陡。而低角組患者的牙合平面則相對平緩,下頜中切牙也明顯唇傾。而對于此次實驗中上頜中切牙間比較的陰性結果,分析可能與Ⅱ類錯牙合患者其本身的安氏Ⅱ類所屬亞類有關。

而本次研究的矢狀生長型與牙頜補償相關性的分析中,發生骨性Ⅱ類錯牙合中矢狀向不調越嚴重,上切牙代償性唇傾越小,下頜平面角代償性增加,從而使得咬合平面變陡。進而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嚴重骨性Ⅱ類錯牙合的矢狀不調會導致下頜骨的向下向后旋轉。但在目前現有的研究中,對于矢狀不調與垂直向發育有關的研究大多集中于骨性安氏Ⅲ錯牙合患者[12-14],對于安氏Ⅱ類錯牙合的研究還相對較少。

曾有學者研究發現[15-16]高角的患者其上下頜前牙區牙槽骨寬度也會相對較小,過度內收前牙,會導致腭側牙槽嵴高度明顯降低,腭側牙槽骨總量明顯減少,進而發生骨開裂。結合本次的研究結果,對于骨Ⅱ類錯牙合患者,尤其是垂直生長型的患者,即高角患者,醫師應密切關注其矢狀向的不調,而對于矢狀向明顯不調的高角患者,也就意味著其上頜切牙的傾斜程度的不調更小,進而應慎重使用牙齒的移動來代償其矢狀不調,以免發生不必要的醫源性損傷,而這也正是本項研究的意義所在。

綜上所述,骨性Ⅱ類錯牙合在垂直向與矢狀向上不調的程度與其牙頜補償間存在著緊密的相關性,在治療前應進行正確的分析,并在治療方法、預后及注意事項采取區別對待,進而使患者獲得滿意的面型和穩定的矯治效果。

猜你喜歡
安氏切牙骨性
健康教育護理干預對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護理效果觀察
從“痹癥有瘀血說”論治膝關節骨性關節炎
骨性Ⅰ類女性下切牙先天缺失者頦部形態的三維研究
骨性Ⅱ類均角成年患者上頜中切牙與切牙管位置關系的錐形束計算機斷層掃描研究*
切牙管與上頜中切牙位置關系的定量研究
同期雙側全膝關節置換術在雙膝骨性關節炎治療中的效果研究
成年骨性Ⅱ類錯患者上頜中切牙牙根與切牙管的位置關系研究
安氏Ⅱ類錯畸形咬合接觸特征及其與口頜系統關系的研究現狀
大塊頭安氏中獸
安氏Ⅲ類上下頜骨矢狀位置關系頭影測量指標的可靠性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