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歷史發展趨勢審視當前農業農村問題

2022-03-16 09:40宋亞平
人民論壇 2022年4期
關鍵詞:城市化農民農業

宋亞平

【關鍵詞】鄉村振興 工業化 城市化 市場化 【中圖分類號】C916 【文獻標識碼】A

農為邦本,本固邦寧。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我國農業農村發展取得巨大成就,不僅解決了全國人民的吃飯問題,而且支撐我國成為世界第二經濟大國、第一貿易大國和第一工業品制造大國,但是也呈現出了許多前所未有的新矛盾、新問題。從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起,我們就曾積極主動地進行了一系列的積極探索,如延長土地承包經營權期限、調整產業與產品結構、減輕農民稅費負擔、實施種田財政補貼、扶助“龍頭”企業、培育新型主體、鼓勵土地流轉、支持規模經營等諸多辦法,這些努力確實在一定程度上延緩了中國“三農”問題走向惡化,但從整體看,上述做法也顯現出了一定的短期性,沒有真正轉化成為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繁榮的持久“動力”,也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城鄉發展鴻溝。

為了促進經濟社會平衡、健康、協調、持續發展,中央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先后采取了一系列改革舉措與優惠政策不斷增加對農業、農民、農村的支持與扶助。然而,農業凋敝、農民潰散、農村衰敗的勢頭在一些地方仍然明顯甚至突出,包括土地、資金、人才與勞動力等生產要素向非農領域集聚,農業兼業化、農民老齡化、農村空心化現象普遍。今天的農村,很難再看到當年雞鳴狗叫、兒童嬉鬧、耕牛悠悠、炊煙裊裊的“鄉愁”景觀。傳統的農業農村正在遭遇“千年未有之變局”。

關于農業農村發展之所以遭遇嚴重“瓶頸期”的原因剖析,多年來一直存在各種紛爭,“口水戰”不斷,但主流看法還是“內因論”。如資源與環境約束問題、組織化程度低下問題、生產方式與增長模式陳舊問題、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失調問題、科學技術推廣乏力問題,還有金融政策供給不配套、社會服務體系不完善問題等。這些諸多因素的綜合發酵,必然導致我國農業產業的弱質性、農民群體的弱勢性和農村社會的封閉性,從而無法培育與依靠自力更生、奮發圖強的韌勁走上一條內生型的發展道路。

唯物辯證法講究內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根據,強調從自身挖“病根”、找“短板”,深刻剖析存在的各種缺陷與不足,從而尋求破解危機、走出困境的有效路徑,這種方法無庸置疑。但是,任何事物都不是絕對的,需要根據時空條件的變化狀況來具體分析?!皟纫蛘摗笨雌饋矸线壿嬕灿械览?,但細想起來其實不然。

如果把世界現代歷史的發展進程聯系起來綜合考察,我們就會發現,當前我國出現的農民老齡化、農村空心化等景況,并非就是農業產業“不爭氣”或農民自己“惹的禍”。進一步講,這也不是地方政府沒有積極作為,而很大程度上是來自“三農”之外的原因,即工業化、城市化、市場化、全球化這一時代浪潮沖擊下的必然產物,屬于現階段不以人們主觀意志為轉移的客觀現象,亦是世界先進國家現代化進程中都曾經遭遇過的歷史事實。

自工業革命以來,以機器為手段的社會化大生產按照一定標準即能夠程式化地反復操作。工業經濟活動的全要素生產率一直在突飛猛進地增長,始終雄居于國民經濟各產業領域比較效益的“制高點”。

農業則不然,很大程度上屬于“生命工程”,勞動對象主要是動植物,具有區域性、季節性、周期性、分散性等明顯特征和內在規律,且極易受到地形、地貌、環境、氣候等制約,只能在自然界給定的環境里進行各種作業。不僅難以規?;洜I,也不利于社會化協作。因此,生產資料細碎化、資本與科技含量低、投入大、收益小,抵御自然風險與市場風險能力弱等與生俱來的許多缺陷性,使得農業自身的生產力水平與工業產業形成巨大懸殊,最終必然在競爭之中形成“落荒而逃”的悲慘格局。

從人性與人權的角度講,起源于英國的“圈地運動”,其血腥掠奪農民、瘋狂摧殘農業、惡意破壞農村的罪惡性質當然不容抹殺,但受經濟比較效益驅動的“羊吃人”過程創造了兩個客觀后果:一是為國家提供了大量市場化廉價勞動力,有效促進了工業化和城市化的迅速發展;二是造成廣大農村耕地資源的高度集中,有效適應了農業規?;a經營的內在要求。這恰好為之后歐洲經濟社會的現代化建設提供了極其重要的基礎保障。

城市化也是傳統農業與農村社會發生巨變的重要原因。城市的突出優勢在于交通便利、商貿繁榮、人口稠密,基礎設施與公共服務齊全,有利于各種生產要素與社會函數的聚集、培育、流通與配置,導致第二產業、第三產業與城市在發展進程中相互依存、相互促進。

20世紀以來,伴隨工業化、城市化、市場化、信息化的不斷提擋、轉型、升級,整個社會的人口和財富都在加速向城市集中。世界各地的城市數量不僅呈幾何倍數地急劇增加,而且出現了超級城市、特大城市、城市圈、城市群等很多新的城市空間組織形式。由于城市作為國民經濟超常規發展突破口、增長極和中心舞臺的主要功能與核心地位日益突顯,故城市化必然成為人類社會發展史上不可阻擋的澎湃大潮。

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曾經說過:“人們來到城市是為了生活;人們居住在城市是為了生活得更好?!鞭r村人口和農業勞動力從鄉村轉移到城市,或從農業領域轉移到工業和其他非農產業領域,本是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中最顯著的特征之一,也是符合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具有進步意義的自然現象?,F在的城市越來越絢麗多姿、繁華似錦,到處充滿了活力與誘惑??梢哉f,改革開放以來,大量農村人口不斷地涌入城市既是不以政府意志為轉移的發展趨勢,更是農民群眾向往美好幸福生活的不懈追求。

市場化是指以市場作為解決社會、政治和經濟問題等基礎性手段的一種狀態,主要是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自由競爭為路徑,以實現資源充分合理配置和效率最大化為目標。但是,農業產業和農民群體在強大的第二產業、第三產業面前,仍處于弱勢,農業生產率比較低,抵御自然風險和市場風險的能力較弱。追求利潤最大化的金融資本偏好投入規模大、回收周期短的產業領域,即流動性越快便越能賺錢。相比之下,農業的流動性慢,回報率低,風險性高,較難得到金融資本的垂青。

因此,隨著工業化、城市化、市場化的蓬勃興起,世界范圍內的農業農村便從此厄運當頭,輝煌不再,并且一路坎坷,危機四伏?,F在,無論東方國家還是西方國家,也不管是傳統的個體農戶還是新型的經營主體,凡屬務農的勞動包括種植養殖活動一般都呈現出不斷內卷化的頹勢。就算美國、澳大利亞、日本等先進發達的現代化國家,農業經濟看似繁榮昌盛,實際上也都是依靠政府特別優惠的政策扶助,包括各種名目的大量財政補貼,才能艱難地維持其生存和發展。

通過對全球歷史背景和時代發展趨勢的深入分析,不難看出,中國農業農村問題的逐漸形成與不斷加劇,與時代前進和社會發展中遭遇到的新矛盾、新問題、新沖擊相關。甚至可以說,面對工業化、城市化、市場化的空前挑戰,傳統的農業經濟與傳統的農村社會已經“病入膏肓”,不能適應新時代、新形勢、新任務的發展要求了。

世界性的實踐充分證明,人類社會發展已經進入了工業化、城市化、市場化、全球化這一新的歷史時期。因此,我們分析判斷“三農”工作所面臨的各種困難,研究制訂有關宏觀政策,都應充分地承認和尊重這一重要的客觀依據。如果我們對形勢認識不清,方向把握不準,思想觀念墨守成規,不能與時俱進地創新,就算我們通過“舉國體制”實行人力、物力、財力的大投入,傳統的農業農村也未必能夠重現“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煙”的良辰美景。如果我們抓不住矛盾的要害,再多文件也無法落地操作,再多的投入也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實事求是地講,中國“三農”問題的產生,根源并不主要在農業農村本身,而在城鄉分治的社會二元結構以及一系列的制度安排。農業農村領域生產要素向城市日趨大規模的單向流動,非常典型地反映了今日城鄉之間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不平衡與發展程度的不充分,也說明農業與工業、鄉村與城市在制度上仍然處在相互分割和相互對立之中。要想徹底解決中國“三農”問題,我們應該順勢而為,即以破除城鄉二元結構及其制度體系為突破口,及時把戰略重心轉移到以實現農民市民化為具體目標的工業化與城市化建設上來。重新評估農村的社會定位與功能作用,不斷釋放生態張力和文化價值,促進農業農村由傳統向現代轉型,為城鄉一體化融合發展新格局的形成與拓展開辟道路。

筆者認為,國家推出鄉村振興戰略的思想精髓,不是以歷史上某個階段的農業農村發展狀況為參照物,形成一種農業繁榮、農民富裕、農村進步為主要內涵的具體指標體系,而是面對不斷衰敗的傳統農業和日趨落后的傳統農村,通過一系列宏觀政策的科學調整和各個微觀領域的克難奮進,努力創造出一個前所未有的嶄新局面,積極主動地去適應和推動歷史向前發展的滾滾潮流。因此,鄉村振興的核心追求和終極目標,就是要盡快脫離中國幾千年來傳統農業農村的故道,走上一條鳳凰涅槃,浴火重生之新路,譜寫新時代農業農村現代化新篇章,全面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當然,這個宏偉目標需要我們通過幾十年甚至幾代人的努力奮斗才能實現。

孫中山先生曾經指出:“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則昌,逆之則亡?!泵鎸r業農村工作的新形勢、新挑戰和新任務,我們必須認清當前工業化、城市化、 市場化、全球化這個歷史大趨勢、時代大方向、社會大格局,正確分析、具體解剖、科學判斷我國當前農業農村發展的階段狀況、本質屬性、主要特征及其何去何從。要進一步解放思想、轉換觀念,審時度勢、因地制宜,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行動指南,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在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上下功夫,在統一思想、凝聚力量上取得實效,在落實部署、見諸行動上取得實效,探索、謀劃、構建城鄉經濟社會與生態環境融合發展、和諧發展的新框架和新格局,以切實推進農民素質的全面改造,農村產業的全面創新和農村社會的全面轉型。

(作者為湖北省社會科學院原院長、二級研究員)

【注:本文系2021年湖北省社科基金一般項目(后期資助項目)(項目編號:2021216)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①習近平:《在紀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新華網,2021年10月9日。

②《譜寫新時代農業農村現代化新篇章》,人民網,2021年6月8日。

③《穩住農業基本盤做好“三農”工作——從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看2022年“三農”重點任務》,新華網,2021年12月27日。

④《走好新時代的新型工業化之路》,《人民日報》,2017年11月26日。

⑤《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書寫好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三農”新篇章》,《人民日報》,2019年7月9日。

責編/賈娜 美編/楊玲玲

3182501908228

猜你喜歡
城市化農民農業
對比示范,才是打開農民心結的“金鑰匙”
小酸棗打開農民就業增收路
耕牛和農民
數據分析挖掘在農業統計分析中的應用
《城市化過程與特點》教學設計
農民
中國農業2017年與未來十年展望
流通領域重要農業產品價格(2016年10月)
農業科學
雕塑的城市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