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胃腸手術后腸外瘺的臨床診斷治療方法分析

2022-03-18 22:56蒲天勇
健康體檢與管理 2022年1期
關鍵詞:治療方法臨床診斷

蒲天勇

【摘要】目的:分析胃腸手術后腸外瘺的臨床診斷治療方法及治療有效性。方法:將本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0月期間收治的60例胃腸手術后腸外瘺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電腦隨機分組的方式將其分成兩組,針對參照組30例患者實施傳統手術方案進行治療,針對治療組30例患者實施非手術方案進行治療,對比兩組胃腸手術后腸外瘺患者的治療效果差異。結果:治療組患者治療后的治療優良率高于參照組患者(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且治療組腸外瘺患者干預后的并發癥發生率相對于參照組腸外瘺患者明顯更低(P<0.05),統計學有意義。結論:對胃腸手術后腸外瘺患者實施非手術治療方案的干預能很好的提高臨床治療效果,減少手術治療后出現的并發癥現象,促進患者預后,減輕對患者機體的創傷,提高臨床診斷治療的有效性。

【關鍵詞】胃腸手術;腸外瘺;臨床診斷;治療方法;治療有效性

腸外瘺主要是指胃腸手術治療后較為常見的并發癥現象,主要是指腸瘺穿破腹壁與外界相通的現象,主要是由于多見胃腸與膽道手術,腎、輸尿管手術與婦科手術也可并發腸外瘺,多為誤傷所致。腸外瘺患者的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腹壁一個或多個瘺口,排出氣體、膽汁、食物及腸液、術后3-5天出現體溫異常、腹脹、腹痛、感染、水電解質紊亂、體重下降、瘺口周圍膿腫及膿毒血癥等等癥狀,威脅患者身體健康及生命安全。對于胃腸手術后腸外瘺患者有效及時的診斷治療方法顯得尤為重要,臨床中一般對患者實施創面檢查、經鼻胃管注入亞甲藍、瘺管造影、胃腸道鋇劑檢查等等診斷。在確診后為患者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案能最大程度上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促進患者預后。為了分析胃腸手術后腸外瘺的臨床診斷治療方法及治療有效性,本院針對收治的胃腸手術后腸外瘺患者60例展開了對比治療的分析。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采用電腦隨機分組的方式將本院收治的60例胃腸手術后腸外瘺患者分成兩組(2020年1月至2021年10月),參照組3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3例,最大年齡分布在72歲,最小年齡分布在26歲,年齡均值為(47.45±3.56)歲,其中,大腸瘺患者10例,小腸瘺患者16例,腸胃吻合口瘺患者4例;治療組3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2例,最大年齡分布在73歲,最小年齡分布在25歲,年齡均值為(47.41±3.57)歲,其中,大腸瘺患者9例,小腸瘺患者15例,腸胃吻合口瘺患者6例。

統計學處理兩組胃腸手術后腸外瘺患者的資料,結果顯示差異?。≒>0.05),無統計學意義且可比性高。本研究收治的60例胃腸手術后腸外瘺患者經臨床診斷后均符合“腸外瘺”的診斷標準,本次研究均已排除合并較為嚴重的先天性心臟疾病患者、存在手術禁忌癥患者、臨床資料不完整的患者及不同意參與本次研究的患者。

1.2方法

兩組胃腸手術后腸外瘺患者均實施以下診斷:臨床醫生應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腹部引流狀況和臨床體征等基本評定患者疾病類型,應配合引流管、消化道造影診斷及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等檢查技術對患者腸外瘺的具體位置、形狀和大小等進行診斷,必要時還可以給予患者泛影葡胺、美蘭等造影診斷檢查。

針對參照組30例患者實施傳統手術方案進行治療,手術開展的時間應與之前的腹腔手術治療間隔10天以上、一年以下的時間,手術方案主要包括腸造口手術、十二指腸膿腔關閉術、腸短路故障切除術、破腹造瘺腸修復手術治療及腸摘除切除手術治療的干預。

針對治療組30例患者實施非手術方案進行治療,非手術治療方案主要包括抗感染治療、胃腸道減壓治療、禁食和補液的治療、腸胃內外營養支持干預、糾正患者水電解質及酸堿失衡的治療、保證患者引流通道等等基礎性治療。首先應叮囑患者禁食處理,放置多條引流管實施胃腸減壓的處理,并隨時維持腹部引流的通暢程度,為患者選擇合適的抗生素抗感染治療、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為患者開展胃腸營養支持的治療,最大程度上糾正患者酸堿失衡、水電解質失衡的現象。每天應給予患者1000ml的復方氨基酸+1800ml的葡萄糖+465mg的水溶維他命+100ml的谷氨酰胺+500ml的脂肪乳+10ml的營養元素及脂溶性維他命,將熱量維持在6012.2至6848.5kj熱量和25u胰島素的治療干預。

1.3觀察指標

針對參照組與治療組胃腸手術后腸外瘺患者治療后的治療優良率、并發癥發生率等指標之間的差異進行對比分析。(1)治療優良率=(優+良)/例數·100%;其中優:患者病情穩定,達到預期的治療效果,患者生活能夠自理;良:患者病情趨于穩定,達到預期治療效果,患者恢復部分生活自理;無效:患者生活無法自理,病情無明顯改善或加重。(2)并發癥發生率:包括治療期間及治療后出現的一系列多臟器功能衰竭、霉菌感染等并發癥現象。

1.4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26.0軟件對兩組胃腸手術后腸外瘺患者治療后的各項觀察指標進行處理,治療優良率、并發癥發生率為計數資料,采用x2表示,當P小于0.05表示兩組胃腸手術后腸外瘺患者治療后的各項觀察指標之間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患者的治療優良率比較

治療組胃腸手術后腸外瘺患者治療后的治療優良率相對于參照組胃腸手術后腸外瘺患者明顯更高(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數據見表1所示:

2.2 兩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對比

治療組胃腸手術后腸外瘺患者干預后的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低于參照組胃腸手術后腸外瘺患者(P<0.05),有統計學意義;具體數據見表2:

3討論

現階段的臨床中,胃腸手術屬于治療各類胃腸疾病較為常見的術式之一,能獲得較為明顯的治療效果,但部分患者在接受胃腸手術治療后極易出現腸外瘺的現象。一旦患上胃腸手術后腸外瘺將會增加治療難度,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及正常生活,甚至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對于胃腸手術后腸外瘺患者實施及時的診斷和有效的治療顯得尤為重要。

腸外瘺的病理學主要是由于腹腔感染及其技能減退造成的,腸瘺一旦出現,腹部會流入較多消化系統內容物,使得腹膜后出現感染、腹部囊腫、腹膜炎等等,不僅危害腸瘺的痊愈進程,還會導致腹腔感染、惡心嘔吐等等癥狀的出現。以往的臨床治療中一般對腸外瘺患者實施手術治療的干預,手術治療雖然能取得較好的治療效果,但由于手術對患者機體創傷較大,術后極易出現嚴重的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并發癥現象,加重患者的疼痛程度及治療費用,不利于患者預后。因此,臨床中倡導結合腸外瘺患者的實際情況和治療需求開展非手術治療的方案,非手術治療具有較高的安全性,治療的原則及重點在于做好積極的抗感染治療、引流處理等等,最大程度上預防和控制患者腹腔炎癥現象的出現,在此基礎上給予腸外營養供給的處理清潔和沖洗腸內滯留的壞死組織最大程度上促進患者預后,穩定患者疾病,糾正患者酸堿失衡及水電解質失衡現象。本研究結果表明,實施非手術方案治療的治療組胃腸手術后腸外瘺患者治療后的治療優良率顯著高于實施手術治療方案的參照組胃腸手術后腸外瘺患者,且治療組患者干預后的并發癥發生率相對于參照組患者明顯更低,說明對胃腸手術后腸外瘺患者開展非手術治療方案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較高,促進患者預后,減輕對患者機體的創傷。

綜上所述,胃腸手術后腸外瘺的臨床診斷治療顯得尤為重要,臨床中應結合患者病情嚴重程度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案進行治療,提高治療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改善患者預后,建議在日后的臨床治療中加以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白江江,宗新玲,高維東,曹光材,霍愛鑫.結腸直腸癌術后早期炎性腸梗阻的診斷與治療現狀綜述[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9,23(23):138-140.

[2]Wu J F , Dai L Y , Cui M , et al. Analysis of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12 cases of intraparotid facial nerve schwannoma[J]. Zhonghua er bi yan hou tou jing wai ke za zhi = Chinese journal of otorhinolaryngology head and neck surgery, 2020, 55(7):691-694.

[3]潘紅波.胃腸手術后腸外瘺的臨床診斷治療探討[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9,6(81):75-76.

2617501705394

猜你喜歡
治療方法臨床診斷
探究內鏡檢查對缺血性結腸病的診斷價值
心理咨詢方法的國內適用性問題發現
細小病毒患犬病例的臨床診斷與治療
新生兒驚厥的臨床診斷及治療研究
下肢靜脈血栓診斷中D—二聚體定量檢測的應用價值評析
腦小血管病所致認知功能障礙的臨床治療效果觀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