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厥陰病辨治法在兒科臨床的應用

2022-03-18 22:56朱小東
健康體檢與管理 2022年1期

朱小東

摘要:《傷寒論》中厥陰病的條文爭議歷來較多,但在病機屬寒熱錯雜,本虛標實的認識上則比較一致,因其證情的復雜性,且常常出現在疑難病例及重癥中,因此掌握厥陰病的辨治很重要。小兒臟腑嬌嫩,形氣未充,肺脾腎常不足,病后失治、誤治,或過用攻伐,常使病陷厥陰。

關鍵詞: 厥陰病;寒熱錯雜;烏梅丸

厥陰病脈證并治篇在《傷寒論》一書六經中是公認比較難理解的,篇中大部份條文伴以“厥”字行文,卻字里行間與“熱”糾纏不清,令人疑竇叢生。完全不像陽明病單純屬熱,清法、下法可解;太陰病單純屬寒,理中四逆輩溫之則安。而是看著是熱卻還藏著寒,如治“蛔厥,又主久利”的烏梅丸證;“咽喉不利,唾膿血,泄利不止”的麻黃升麻湯證;或者看著是寒但卻是如假包換的熱,如“傷寒脈滑而厥者,里有熱,白虎湯主之”;或者“下利清谷,里寒外熱,汗出而厥者,通脈四逆湯”的真寒假熱。于是兩千年來爭議不斷,厥陰病到底討論的是什么???病位在哪?病機又是什么?筆者比較贊同病位在半表半里間,有陰證機轉,并不固定哪一經哪一臟。因此在臨床上只要排除表證和性質上單一的里證,病機上只要具備寒熱錯雜、本虛標實的就歸為厥陰病,治從厥陰法。厥陰病篇中其他條文字面帶“厥”,實質上純屬寒證、純屬熱證的條文都是為了鑒別診斷而出。

病案舉隅

案例一:

王某,女,11歲,2019年10月15日就診。主訴:腹瀉半月余?,F病史:患者為本院同事小孩,半月前飲食不慎后出現腹痛伴發熱,粘液膿血便,每天腹瀉七八次,里急后重。急診考慮為感染性腹瀉,立即予以頭孢他啶輸液三天,膿血便消失,就自行停藥。哪知一天后上述癥狀復作,又繼續輸液五天,大便雖然有黏液未轉正常,但大便常規檢查未見膿細胞,停消炎藥,繼續口服雙歧桿菌。不料兩天后粘液膿便又現,肛腸科會診后認為細菌已發生耐藥,更換另一種抗生素繼續治療。三天后復查大便常規:白細胞2—3個,并且出現了霉菌(+),已經出現了菌群失調。只好停用抗生素,尋求中醫治療。查體:T37°C,神志清,精神稍萎,全身皮膚無皮疹出血點,頭無畸形,咽不充血,唇不紺,頸軟,氣管居中,兩肺呼吸音清,心臟未及異常,腹平軟,肝脾肋下未及腫大,臍周輕壓痛,麥氏點壓痛(—),腸鳴音活躍,神經系統未及異常。輔檢:糞RT:白細胞2—3個,霉菌(+)??滔拢簾o寒熱身痛,頭部有汗,手足涼,口干欲飲,食欲正常,但食后則腹脹,不多時就腹瀉,每天3-5次,有粘液無血,小便稍黃,舌紅,苔薄黃膩,脈細弱。中醫診斷:泄瀉—上熱下寒屬厥陰,方選烏梅丸加減。

烏梅18g???? 白芷6g???? 桂枝6g???? 黃連6g

黃柏6g????? 當歸6g???? 黨參8 g???? 干姜3g

附子3g????? 煨木香6g?? 炒白術10g?? 川椒3g

三付水煎100ML? 日二服

因方中黃連太苦,患兒艱于服藥,無奈學肛腸科之灌腸法,早晚一次,一劑后腹瀉即止,三劑用完諸癥皆失?;純嚎嘤谟盟幪?,堅決不肯再鞏固治療,遂停藥,隨訪至今未發。

按:本案患者病因飲食不潔,感受濕熱穢濁之邪,蘊結腸腑,導致腑失通降、氣血壅遏、運行不暢,釀腐成膿,進而發生腹痛腹瀉、粘液膿血便。初始西醫用消炎藥治療正確,效果亦不錯,可惜未能規范治療,用足療程,致病情反復,死灰復燃。之后雖西藥未斷,但半月之后除粘液便,口干欲飲,舌紅,苔黃膩這些原有的陽明濕熱證外,又增添了食后不久則腹脹、腹瀉,手足涼,脈細弱的太陰病癥狀,況且糞檢中又出現了霉菌。此時如果再一味使用苦寒抗生素則脾陽越傷,泄下癥狀必遷延不愈,必須虛實兼顧,寒熱同調。方選烏梅丸加減,藥用黃連、黃柏清陽明上熱,燥濕止痢;附子、桂枝、干姜、川椒、黨參、炒白術溫運太陰脾陽;當歸柔肝和血,行血則便膿自愈;烏梅收斂止瀉。仲圣選用的烏梅丸未用一味殺蟲藥,卻能安蛔、下蛔,無它,調寒熱,平虛實,斷其生存根本而已。一如本案,拋開細菌、霉菌不談,只要方證、病機相應,復其臟腑功能則安,疾病自除。

案例二:

李某,男,7歲,2016年05月16初診。主訴:發熱咳嗽一周,腹瀉兩天?,F病史:患兒一周前受涼后出現畏寒、發熱,熱峰40°C,伴咽痛,咳嗽,自服感冒藥及消炎藥三天未見好轉,于于本院中醫診斷:咳嗽----肺熱脾寒屬厥陰,方選麻黃升麻湯加減。

麻黃4.5g???? 升麻10g????? 生石膏30g??????? 知母10g

麥冬10g????? 炒當歸6g?????? 炒白芍10 g????? 干姜4.5g

炙甘草3g?????? 茯苓10g????? 炒白術6g??????? 黃芩10g

杏仁10g

三劑?? 水煎100ML? 日二服

按:明代醫家萬全提出:“小兒陽常有余、陰常不足,肝常有余、脾常不足,心常有余、肺常不足、腎常不足”,本案患兒肺炎為感受外邪,閉郁肺氣,肺之宣發肅降功能失常,痰熱蘊肺,氣機上逆,而發熱、咽痛、咳嗽、咳痰不止。初始治療西醫用頭孢抗生素和阿奇霉素常規消炎并無多大不妥,但阿奇霉素最常見的副反應就是胃腸道的不舒服,無論靜滴或口服,損傷脾胃功能時有發生,常使患兒出現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癥狀。因此如無支原體感染證據,不建議輕易給患兒使用。

結語:

“凡厥者,陰陽之氣不相順接,便為厥。厥者,手足逆冷是也?!背鲜龅湫拓赎幉〉纳蠠嵯潞肿隳胬渫?,兒科常見的還有乳蛾所致的手足逆冷,伴精神萎靡貌似少陰病,但同時高熱,唇紅,咽喉腫痛,此為論中提及的“厥深者熱亦深”,病機為表閉熱郁,而非上熱下寒的厥陰病。治療當以辛涼清解,當用銀翹散合白虎湯加減,必要時合用涼膈散以瀉代清,可以很快截斷扭轉病勢。隨著機體正氣的恢復,病毒也好,細菌也罷,失去生存的土壤,就容易清除了?!端貑枴っ}要精微論》:“切脈動靜而視精明,察五色,觀五臟有余不足,六腑強弱,形之盛衰,以此參伍,決死生之分?!必赎幉∨旁谌珪钅?,不只是傳變的順序,更是其病變的復雜使然。

參考文獻:

馮世綸,張長恩.解讀張仲景醫學經方六經類方證【M】.北京:中國軍醫出版社,2011:302

汪受傳.中醫兒科學【M】. 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7:2-3

2245501705372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