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積極探索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的有效途徑

2022-03-19 01:27崔為寧
經濟師 2022年2期
關鍵詞:有效途徑集體經濟鄉村振興

崔為寧

摘 要:我國作為傳統的農業大國,農業不僅是歷朝歷代的“立國之本”,同時也是維系國脈民生的基業。發展和壯大農村集體經濟是新時期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基點和動力源泉。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把鄉村振興戰略作為新時代“三農”工作總抓手,而發展和壯大農村集體經濟的基礎實力,是推進農村先進生產力發展,繁榮農村先進文化,促進“三農”的后續建設,鞏固農村基層的組織建設成果,這對于改善農民生活條件,發展社會主義新農村有重大的改革意義。目前山西省臨汾市大寧縣村級集體經濟存在實力偏弱、發展思路不清、干部積極主動性不強和管理監督不完善等問題。為此,文章以臨汾市大寧縣為例,探索如何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的有效途徑,以期為農村基層干部的決策提供參考。

關鍵詞:立國之本 集體經濟 鄉村振興 有效途徑

中圖分類號:F2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22)02-136-02

農業是國家命脈之根本。我國作為歷史悠久的農業大國,由于農業發展相對滯后,新時期黨中央將農民增收、農業發展、農村穩定作為“三農”建設工作的硬任務。農村集體經濟作為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鄉村振興是民族復興的基礎。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提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將“三農”建設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發展和壯大農村集體經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新征程的重要舉措;為此,從黨中央到地方政府將農村集體產業振興作為鄉村振興的關鍵,把培育特色農業產業,壯大集體經濟作為鄉村產業振興的“當頭炮”,使其成為提升黨的基層組織力、助力脫貧攻堅、推動鄉村振興的動力引擎。以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引,在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上蹚出一條新路子。

一、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重要性

(一)順應農村發展形式,加快推進“三化同步”

所謂的“三化同步”分別代表”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化”?!叭健笔菑闹袊恼麄€經濟結構上高瞻遠矚,發展統領全局的經濟綱領,而農村經濟的發展,在這其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性經濟體。黨和國家對經濟結構的精準把握,對農業經濟的全力支持,是新形勢下對城鄉關系的深刻認識,是發展基礎經濟的重要命題。這對推動“三農”的科學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同時具有深刻的歷史承接性、有深刻的現實改革意義。

(二)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完成基層建設任務

發展村級集體經濟是一項黨的重大任務和命題。要抓緊時間、集合一切力量來完成,這樣可以增強基層黨組織的工作效率和組織凝聚力。在這個過程中,也提高了村級黨組織干部服務群眾的核心能力。

(三)改善農村民生需求,提高村民生活水平

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過程中,已經普遍實現了農村基層的溫飽問題。根據馬斯洛的人類需求理論,在基礎的溫飽實現之后,人們就會追求更高層次的精神需求和公共產品服務。村級集體經濟影響著集體內每一個成員的需求的滿足。集體經濟的整體發展水平與村民個體的經濟實力存在著同步協調的對應關系。大體上來說,如果集體經濟條件好,那么村民的經濟條件也會好,集體條件不好的話,村民條件也會不好。所以,一定程度上,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不僅僅意味著改革紅利在農村基層的落地、傳統農村格局的改變、收入的增加和負擔的減輕,而是在更大程度上意味著村民不斷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的滿足,村民福利結構的改善。

二、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中存在的問題

(一)政策不健全,落實不到位

雖然目前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都制定了很多支持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政策和措施,但是首先這些政策和措施的理論性很強,操作性不強。這些政策和措施到了地方都是生搬硬套,沒有進行實際的轉化。二是政策落實不到位,因為缺乏有力的監管和監督機制,不少政策措施只是停留在口頭表達和文件簽署上。第三是政策不健全。雖然國家對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給予了很多優惠政策,但是扶持力度不夠大。

(二)管理分工不明,方法待改進

國家政策落實到地方之后,發生了一些制度分散性比較大、制度不健全、管理方式不合理的情況,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集體經濟發展的水平。村級治理結構的不夠合理導致權責不分,出現責任不明確,權利自恃過高,甚至二者合二為一、混沌不清的情況。村委會和村黨組織這兩個組織形式直接影響到集體經濟的有效性,直接影響生產經營活動的效率。部分村干部隨便利用職權,浪費集體資源、資金,加速了集體經濟的落后與停滯不前。

(三)發展模式單一,經濟效益低

在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過程之中,存在著發展模式單一、經營方式簡單、經營質量不高的現象。首先,經營方式比較粗放。在市場經濟大力發展的前提下,農村經濟還是比較傳統的集約型經濟,一些地方急功近利,盲目發展,發展的一些項目都是比較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率的項目,結果造成了資源的浪費和環境的破壞。第二,不少地方村干部思想守舊,小富即安,只關注眼前的利益,缺乏長遠規劃讓整體集體經濟增速比較緩慢。第三,發展模式比較單一,整體經濟模式主要是依靠山林和土地還有水資源等等這些固有資源進行出租,經濟效益比較低,而且容易造成資源的低效率開發,甚至是浪費。

(四)農村人才不足,經濟發展慢

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離不開人才的有效利用和儲備,但是目前來看,農村的人才隊伍建設還有待加強。首先是干部隊伍比較老化,思想比較保守,市場經濟意識不強。第二,農村缺乏管理和技術人才,不能夠有效地對農村集體經濟的資源進行有效整合和開發。第三,農村的青壯年面臨著人才流出較嚴重的情況。改革開放進入21世紀以來,互聯網等信息技術的發展,讓信息的屏障得到了突破,農村的青年面對城市的機會,紛紛選擇進城務工,面對人才大量流出的現象,找不到有效的解決辦法。在這以上三種人才缺失情況下,集體經濟發展面臨著速度緩慢、節奏落后的情況,不能夠和城鎮經濟相媲美。

三、探索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有效途徑

(一)政策促發展

首先要促進省直部門對于基層集體經濟的支持和政策優惠實施。應該不斷地新建土地、蔬菜、林業、養殖、糧油等綜合服務社,不斷鼓勵龍頭企業承租土地,標準化辦廠,積極鼓勵農村市場工程建設,促進農村經濟向城鎮、城市經濟的有效過渡。在公共產品的服務上,應當依托基層黨組織力量,積極建立移動電信服務點、物流快遞服務點、交通出行服務站等等。最后,應該積極爭取國有土地資源整治,積極發展退耕還林政策、低丘崗地改工作等等,把這些專項資金用于開荒種地、水資源污染治理等等。

(二)建立發展集體經濟的長效機制

為了鞏固產權改革成果,促進村集體經濟發展,應進一步健全責任體系,強化考核獎懲,推動要素流動,完善了發展集體經濟的長效機制。一是建立縣鄉黨委書記主抓的領導機制。出臺《關于深化農村改革振興鄉村經濟的意見》《關于發展壯大集體經濟的實施方案》,確立了縣級全面負責、鄉鎮組織實施、村抓具體落實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二是切實加強集體資產管理。規范農村集體經濟合同,健全完善三資管理制度,明確各類集體資產管護主體,完善農村會計委托代理制度,實現三資全入網監管。三是積極開展集體資產股份權能探索。產權改革后,大寧縣制定了農民持有集體股份(權)繼承、有償退出、抵押、擔保等辦法,完善了農村產權流轉交易服務中心,啟用了統一的產權交易信息網,做到縣、鄉、村三級產權信息的貫通應用。

(三)因地制宜,培育特色

發展農村特色經濟一定要從實際出發,發揮村落的比較優勢,引導村集體積極培育特色主導產業,注重與發展區域主導產業相結合創特色。首先就是以資源為出發點,堅持靠山吃山、依水吃水,積極創辦有效的集體經濟實體,實現國有土地資源整合、農業資源開發、生態農業示范等項目的落地實施,把自然的優勢資源轉變為產地經濟的優勢項目。二是要從財務管理層面做好資產文章,要盤活流動資產,搞好貨幣資金和債務債權的關系,理清楚集體賬面的現金、存款和債權。要從財務管理層面盤活固定資產,做好固定資產的清理。大寧縣政府以習近平總書記“三農”工作重要論述為指導,堅持解放思想,開拓創新,擔當作為,真抓實干,跳出“三農”抓“三農”,聯合入股異地置業,組建縣域總社發展大產業、鄉鎮級聯合社入股企業,村股份經濟合作社承接農村各項工程等方式,改革成果如雨露陽光惠及千家萬戶。2019—2020年,聯合總社實現銷售收入3144.38萬元,利潤871.7萬元,上繳稅收298.46萬元,分紅318萬元,村均分紅3.79萬元,該投資收益對全縣農民股東實現人人分紅。

(四)規范經營管理,提升經濟效益

規范經營管理,不僅提高農村集體經濟的管理水平,還可提升企業經濟效益。首先,從農村集體經濟的“三資”即資金、資產、資源及經濟合同為抓手,全面核算,認知清查。借助ERP財務管理軟件,將村集體銀行賬戶歸集管理,實現對各村集體經濟企業的業務、財務的一體化監管。通過公開競標制度實現對農村集體土地發包租賃、固定資產處置、工程建設的透明化管理,使資金真正用于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建設。其次推行村級財務明細逐筆公開制度。通過建立村級財務監管機制,實現對集體經濟財務的全方位監督和管理,財務明細逐筆公開,逐級負責。實現集體經濟的財務收支狀況曬在陽光下,保障集體資產不流失。最后強化主體責任,實施精細化管理。大寧縣政府通過強化農村集體經濟的“三資”監管力度,有效解決產權歸屬不明晰,資產管理不規范,資源開發利用不足的問題,以市場為導向,構建農村集體經濟運營新機制。大寧縣政府積極推行“四議兩公開”工作法,讓農民參與到集體產業的決策管理中,確保公開、透明化。2020年底大寧縣下轄對84個村集體收入平均達47萬元,其中30萬元以上的村75個,占89%,50萬元以上的村35個,占42%。全縣84個村累計分紅985萬元,是全市產權改革后分紅最多的縣。

(五)建設新隊伍

首先,在村級集體經濟的領導層選拔上,應該大力支持和引導大學生“村官”的培養,村干部也要選取在智力和品德上都能給別人樹立榜樣的人才。第二,要積極地引導社會成功人士和外出務工人士回鄉創業,保證集體經濟發展的人才隊伍能夠從結構上和層次上實現充實性。第三,要重視鄉村科技人才的培養,科技興農的重點在于要從本土上扶持本土人才的完善和擴充,增強本土人才的本地性發展,這是集體經濟發展的后備力量。最后,要加強對所有人才的系統性培訓,要讓這部分人才全部解放思想,維持創新,增長市場經濟知識,提高管理經營水平,提高農業科學發展的科研攻關能力。

四、結語

鄉村振興是一個歷史性的問題,也是一個具備現實挑戰的問題。它是一個經濟領域的問題,也是一個政治層面的問題。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是鄉村振興的關鍵,也是擺在大寧縣農村基層黨建的首要任務,是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帶動農業農村發展的有效途徑。大寧縣政府在各級黨政的領導下,引領廣大農民群眾不斷增強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認識和理解,不斷創新思路和發展辦法,積極投入到村級集體經濟的廣闊舞臺,促進農村集體經濟健康發展,以此推動鄉村全面全方位振興。

參考文獻:

[1] 練景波.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有效途徑探索[J].中國集體經濟,2009(03):12-13.

[2] 張曉紅.開源節流雙管齊下 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J].商情:財經研究,2008(06):8.

[3] 胡功民.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J].黨建研究(北京),2010(05):50-51.

(作者單位:山西省臨汾市農業農村局 山西臨汾 041000)

(責編:賈偉)

3214501908203

猜你喜歡
有效途徑集體經濟鄉村振興
村集體經濟是如何“無中生有”的?——楊陵區農村集體經濟的成長之道
壯大集體經濟的武夷山市實踐
新時代如何增加村集體經濟組織收入
激發“鄉村振興”內生動力破題尋路
民建貴州省委攜手中天金融集團推進“鄉村振興”貴州赫章縣結構鄉“扶志扶心扶智”項目開工
企業紀檢監察部門與時俱進推動效能監察工作的有效途徑探究
國際法務會計應用現狀研究
新經濟形勢下加強企業管理的有效途徑分析
奔跑吧,村集體經濟組織!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