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需求下教學能力的解析

2022-03-19 01:27郭雪蘆穎關勁秋
經濟師 2022年2期
關鍵詞:教學能力物理教學

郭雪 蘆穎 關勁秋

摘 要: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高度發展,對于教學能力強的高水平教師的需求也更加迫切。教學能力并不是一成不變的,應該有著鮮明的時代特征,教學能力包含的內容應該適應時代教育的需求。以中學物理教學為例,解析了教學能力的主要內容,教學能力既要包含教師的普通教學能力,也要體現學科特征。分析了影響教學能力的主要因素,文章以物理教學為例說明教學能力與學科的差別,并提出了提高教師教學能力的策略。

關鍵詞:教學能力 新需求 物理教學

中圖分類號:F240;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22)02-192-02

教學能力是新需求下實行素質教育、全面深化教育改革的核心基礎,也是衡量教師教學質量高低的重要依據。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文件中要求打造出高素質文化水平、教學能力強的教師隊伍來不斷迎接當今教育體制改革下的每次挑戰[1]。這就要求教師的教學能力要與時代相匹配,充分發揮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主動性、創造性。所以教育工作者必須理解教學能力所蘊含的內容與要求,理解教學能力的時代內涵。同時教學能力也具有學科特征,不同學科對教學能力的要求既有共同之處,又有學科差別,因此在解讀教學能力時,既要兼顧共同特征,又要考慮學科需求,筆者以物理教師教學能力為例說明教學能力的學科特點。

一、教學能力的含義

教學能力是指教師在從事教學過程中為了更好地滿足學生對知識的需求,通過多種教育手段、教學方法、教學活動、所表現出的行為特點,展現出自身不斷積累、形成、發展、內化的結果。教學能力的構成要素復雜多樣,具有操作性、規范性、整體性等特點。[2]同時,不同時代對教學能力的要求是不同的,教學能力具有典型的時代特征,應與教學改革同步發展,適應新時代教學需求。所以說教師在面對知識快速更新、技術不斷發展的新時代,掌握高水平的教學能力具有一定的難度并面臨挑戰。

二、教學能力包含的內容

1.語言表達能力。語言是師生之間進行知識傳遞和有效溝通的重要途徑。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直接關系到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教學工作的成敗。教師的語言可以從五個方面來概括:第一,語言的規范性。在交代概念講述問題時要求發音標準、用詞準確、修飾得當,從而保證輸出語句的清晰。第二,語言的科學性。要求教師能夠用精密的詞匯去分析推理所闡述的內容,準確無誤的傳遞科學知識。物理的主要作用是闡述“物”之“道理”的學科,其本身具有客觀科學的特征,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必須使用物理語言進行教學,語言的科學性是評價物理教師教學能力的重要指標之一。第三,語言的簡煉性、邏輯性。教師的語言要求如剝筍般層層遞進,具有層次感,語言要求精煉簡潔,具有較高的概括性。第四,語言的幽默性。幽默的課堂氛圍是學生快樂學習的催化劑,有利于創造良好的課堂氛圍。第五,語言的啟發性。蘊含深度的語言,有利于學生情感上的共鳴與人生的啟迪,最能夠開啟學生的智慧。

2.鉆研和組織教材的能力。教材是根據學科內容結構和學生認知特點所編排成的知識體系,是教師順利進行教學的主要依據。在教學過程中,為了改變學習者被動接受學習的情況,教育者需要結合時代特征進行深入研究,從而合理組織教材進行教學,這對學生知識與能力的發展至關重要。首先,要求教師充分理解教材,融會貫通。這就要求其教學目標、知識體系、教學意圖都應以教材為核心。物理學與生產生活息息相關,因此物理教師鉆研組織教材的能力應包含將教材上的知識與生產生活中的物理現象、物理規律相聯系,并應用于教學的能力。其次,要求具有較高的組織教材的能力,增加教材知識點的外延,理論聯系實際,幫助學生內化。根據課程標準和學生學習特點合理運用教材,對教材系統知識進行歸納總結,清楚掌握知識脈絡結構。最后,充分把握學生的學情。根據不同階段學生的知識結構與心理特征,將教材中的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經驗聯系起來,幫助學生理解,知識的傳授要體現出邏輯性、新穎性。如在物理教學過程中,對于牛頓第三定律內容的講解,可以在授課之前進行一場特殊的拔河比賽,從而以一個輕松愉悅的氛圍開展教學,便于學生更好的理解相互作用力的概念和性質,為牛頓第三定律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3.了解和研究學生的能力。了解和研究學生的能力是指教師對于學生的個性特點、行為習慣、道德品質、思維水平等方面具有把握的能力,是教學工作最基本的出發點。在《論共產主義教育》一書中,馬卡連柯指出教師需具備一定的發展視野的能力,善于去探索人性。不僅要注意觀察孩子們生活中的瑣碎事務、生活習慣,還要注重于發現他們的內心世界,了解不同年齡階段孩子的困惑、疑慮、目標和優缺點。這就要求教師要善于通過現象看本質,分析處于不同能力水平的學生需要。教學要具有其針對性、靈活性,這便需要教育者在教學過程中可以結合學生實際發展水平和認知規律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案,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物理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大量的實驗理論與實踐操作是與其他學科的本質區別,教學過程中要充分了解學生各方面的能力,通過對學生能力的分析,有針對性地開展實驗技能的訓練,培養學生的探究和實踐能力。并對實踐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時進行反思和總結,以便更好地促進教師教學能力的發展。

4.正確使用教學方法的能力。教學方法是教師為完成教學任務所采用的手段,包括演示實驗法、講授結合法、實驗探究法、談話交流法等。教學方法的選擇往往受制于一節課的教學目標與內容,這便要求教法選擇的適用性、靈活性,可以單個使用,也可以多種方法相互結合,以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比如物理學中講解“浮力”時,需要利用講授結合法列舉大量生活實例,演示法進行實驗操作,談話交流法等加以融合去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從而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5.結合并掌握多種教學手段的能力。教學手段是教師提高教學效率、完成教學任務的重要因素。它包括傳統教學手段和現代教學手段。傳統教學手段主要通過“一板一筆”的方式進行教學,有利于教師與學生間細致入微的溝通交流,便于知識的傳授與單個問題的講解,但缺乏一定的知識容量和課堂感染力。而現代化教學手段主要通過視頻、PPT、影音、圖片等為課堂注入了新鮮活力,既豐富了學科內容,又拓寬了學生們的眼界。所以,新課標要求二者要進行有機結合,相互完善與發展,根據課堂內容,合理的選擇教學手段。這就要求教師能夠熟練掌握各種現代教育技術,并能夠在教學中發揮每一種教學手段的優勢,使之成為提高教學效率的有效途徑。在物理教學中有很多抽象的物理過程,如天體的運動,動能和勢能的轉化,磁感線的描述,電荷之間的相互作用規律等,用動畫演示更容易讓學生理解,使抽象的問題簡單化、形象化,并從聽覺和視覺的角度滿足了學生多樣化的學習需求,從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這就要求教師要有制作動畫的能力,這與其他學科有所差別。

6.學術研究和教學研究能力。學術研究和教學研究能力主要是指對教學理論及教育實踐的研究能力,通過自身多年的教學經驗和專業知識,對教育現象、教育問題、教育方法等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見解,并應用于教學實踐。在研究的過程中,教育者需具備廣泛的知識積累,針對教改中所遇到的問題進行深入研究,使問題精細化、系統化,進而探索出新的教學規律、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以便更好地應用于教學活動。在應用的過程中,根據教學實踐的反饋及時調整,更新教育理念,加快教育改革的步伐。

三、影響教學能力的主要因素

影響教師教學能力的主要因素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新需求下教學能力的發展具有多樣性和復雜性。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我國教育教學水平不斷上升,學校和社會對教師的教學能力要求也大幅度提高,這導致教師的教學能力無法滿足現代教學的需求。例如傳統物理實驗教學,只需要教師做好演示實驗和分組實驗。而現代物理實驗教學要求教師會利用信息化教學技術制作物理實驗視頻,操作物理仿真實驗,這是對教師教學能力的新要求。第二,人數增多影響整體教師隊伍的教學能力水平。近年來,我國始終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促使教育事業不斷的發展壯大,接收學校教育人數大幅度增加,教師的需求量上升,新入職教師教學能力參差不齊,影響整體水平。第三,職前教育與實際教學需求脫軌。我國教師職前教育主要為師范教育,師范生的教學能力培養不足,教學過程缺乏對師范生教學能力的評價和考核,導致師范生入職之后,實際教學能力無法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第四、學校對教師教學能力的專項培訓不足。學校缺乏對教師教學能力提高的培訓,主要表現在專項培訓缺失,培訓項目單一,培訓資金不足等。

四、提高教學能力的策略

第一,在新需求下補充教學能力內容。隨著時代的發展,教學能力所包含的內容有所不同,主要體現在兩個重要方面:一方面,教學理念的進步造成對教師教學能力需求的不同,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的主導地位使教師的作用更偏向于引導和啟發,而不是單純地知識傳輸,這對教師的教學能力需求與以往大相徑庭;另一方面,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現代教育技術的運用直接影響著教育的發展方向,因此教師的教學能力應包含應用新技術和運用新教學模式的能力。對于物理教學來說,由于學科特點,需要大量的視頻、動畫,因此對于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能力高于其他學科的需求。第二,加強職前教育。為了提高師范教育對師范生教學能力的培養,建設高素質的教師隊伍,2017年10月教育部印發了關于《普通高等學校師范類專業認證實施辦法(暫行)》的通知,開始師范類專業認證,要求師范培養過程中應以實際需求為導向,并在認證標準中,明確提出對師范生教學能力的要求,教師職前教育教學能力無法滿足實際教學需求的問題,將隨著師范類專業認證工作的推進逐步得到解決。根據物理學科多實驗的特點,實驗能力和探究能力應該在職前教育中更加受到重視。第三,終身學習提高教學能力。當今社會已經進入一個快速發展的時代,知識量成爆炸式增長,科學技術不斷進步,因此教學改革也不會停止,這就要求教師保持終身學習,只有終身學習才能不斷豐富人生閱歷、開拓眼界,使自身的教學能力適應新時代教學的發展和需求。第四,完善考評、激勵制度。學校應對考評和激勵制度加以完善。激勵制度的實施要體現出公平公正的原則,建立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最大限度發揮教師教學的積極性。在此基礎上,從教師的專業知識、教學能力、思想道德、文化成果等多方面進行客觀的分析與評價,提高教師教學水平,同時為教師教學能力的培訓提供政策和資金的支持。

五、結語

教師的教學能力直接影響著教學質量,是現代教育必須關注的問題。教師的教學能力應該根據時代的需求不斷更新,適應現代教學的需求,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促進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

[基金項目:黑龍江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師范認證視域下提升師范生教學能力途徑研究”(GJB1421135)]

參考文獻:

[1] 徐波,陳曉端.國內教師教學能力研究的現狀、不足與展望——以著作為考察對象[J].當代教育與文化,2020,12(01):90-94.

[2] 張忠.高職青年教師教學能力培養的現實困境與提升路徑[J].教育與職業,2016(19):70-72.

(作者單位:佳木斯大學理學院 黑龍江佳木斯 154007)

(第一作者簡介:郭雪,佳木斯大學理學院;通訊作者:蘆穎,佳木斯大學理學院,副教授。)

(責編:若佳)

3385501908222

猜你喜歡
教學能力物理教學
高校教師教學能力研究
關于“比較法”教學
高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提升的阻力分析及對策
基于“翻轉課堂”模式的教學設計
淺析加強物理實驗教學 培養學生實驗探究能力
淺談如何讓學生“樂學”“會學”初中物理
提高物理校本作業有效性的教學探索
高職院校教師教學能力提升策略與途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