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班級文化建設的問題與改進途徑探索

2022-03-21 15:27唐杰
民族文匯 2022年2期
關鍵詞:班級文化小學階段文化建設

唐杰

摘 要:學校是一個小型的集體社會,而班級更是現實社會的一個縮影。小學班級文化建設是在確定班級社會的基礎上,通過一定的文化熏陶,來促進學生的學習與成長。教師應該在班級日常管理工作中,逐漸滲透相關文化知識、人文素養內容等,使學生能夠在一個和諧、溫馨的氛圍內,專心學習。本文立足于小學班級文化建設,分析并探究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以及改進措施,以切實促進培養學生的文化修養,思想品質,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關鍵詞:小學階段;班級文化;文化建設;問題;改進途徑

小學是學生學習成長的重要階段,該時期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思想文化滲透,能夠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進而為其今后發展奠定堅實的文化基礎。小學各科教師及班主任,應該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以其能夠接受的方式對其進行文化滲透、思想引導,使其在學習學科知識的同時,能夠形成良好的學習風氣,為班級營造良好的人文環境,以文化熏陶的方式引導學生言行向善,進而促進其綜合素質提升、身心全面發展。

一、班級文化相關概述

班級文化對每一位班級成員的影響巨大,班級學習氛圍、學習風氣影響著每個學生的學習思想與實際學習效果,班主任及各科目教師應該對其提起高度重視,在日常教學管理過程中,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引導學生積極向上。

(一)班級文化內容

班級文化指的是班級所有或者部分成員共有的價值觀、信念以及態度的集合。個成員的一言一行、人際關系以及風氣傾向為其主體標識,墻報、活動角、黑板報以及教室內外環境等均為物化反映。按與社會需求吻合度方面進行劃分,可以分為制度和非制度文化兩部分;按成員認同度可以分為實體與虛形文化兩個層面;按成員占有集中度可以分為離散型、統合型兩種類型。

(二)班級文化建設重要性

小學階段的學生,對事物、現象的判斷能力不足,尚不能夠完全分辨出事情的多面性,容易進入一定的思想誤區。此時便需要“周邊文化”的引導與熏陶,進而使其能夠充分認識到自身的不足,揚長補短。面對除家庭外的另一個集體——班級,小學生需要一定程度上轉變以往在家庭中的思想性格,從而更好地融入班集體。此時班級文化的熏陶對其影響顯得至關重要,其需要依靠班級文化來矯正自身的行為習慣,培養良好的文化素質,以適應之后的班級學習生活[1]。

二、小學班級文化建設中的問題

小學班級文化建設過程中存在一定的問題,筆者將較為明顯的幾個內容進行了總結,整理出以下內容,供讀者閱讀參考。

(一)缺乏重視程度

第一點問題,是教師對此缺乏一定的重視程度,不能在日常教學管理過程中,充分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樹立起良好的班級學習風氣。部分教師思想仍停留于傳統教學觀念中,將學習單純看成是“教”與“學”的過程,不注重班級文化的建設,不能以良好班級風氣引導學生積極向上,某種意義上,阻遏了學生的思想提升與全面發展。

(二)缺乏個性創新

第二點問題,是班級文化建設過程缺乏一定的創新性,缺乏個性化文化的發展。大部分小學班級的文化建設都是通過黑板報或者是墻壁名言警句的貼識來進行,一定程度上忽視了學生對文化建設的創造性影響,進而板報內容等不能夠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調整設計,使其對學生的影響程度不高,沒有起到很好的敦促作用。

(三)缺乏民主

第三點問題,班級文化建設過程缺乏一定的民主性,不能很好參考班級群體的個人意見,使學生擁有更多的參與感,由此提高學生對文化建設內容的認可度。忽視學生主體地位、對文化建設民主性重視程度不足等,都會影響文化建設的效果。缺乏民主性的具體表現是學生對板報內容、班級風氣缺少認同感,進而沒有歸屬感,集體榮譽感也相對被弱化,缺乏一定的凝聚力、向心力[2]。

三、小學班級文化建設改進途徑

在清楚了解班級文化相關內容后,應針對具體問題進行具體分析。并在教學管理實踐中,改進建設方式,真正做到以班風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一)提高重視程度,完善文化硬件設施

首先,應該提高教師對班級文化建設的重視程度,進而完善文化硬件設施,為班風、班紀的形成提供基礎保障。針對教室的布置,教師應認真聽取學生意見,集思廣益,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夠參與到班級建設中來,提高集體榮譽感、增強凝聚力。一個良好、舒心的學習環境,同樣能夠促使學生熱愛上學習。利用教室配套設施、衛生環境,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如抽屜里放塑料垃圾袋或盒子,提高學生衛生環境意識[3]。

(二)增強個性創新,豐富精神文化建設

其次,教師在班級文化建設過程中,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并在具體實踐過程中,充分采納學生意見,結合學生的學習實際情況以及思想特點,共同為班級文化建設出謀劃策。班級一角可以體現學生個性化需求以及班級教學特點,以此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班級文化建設過程中,進一步豐富其精神世界。

(三)民主制定班級規章制度

再次,班級文化建設過程中,應充分體現民主性。對于班紀、班規的制定,可以由學生討論產生,教師從旁輔助指導。廣泛聽取學生意見,對不合理制度及時進行取締,制度的建立,要滿足學生的學習、發展需要,可以通過民主表決的方式確定。

(四)協調班級成員關系

最后,教師應該可以協調好班級成員之間的關系。加強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之間的聯系與配合。引導學生積極配合教師,在課上積極踴躍的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課下有問題及時與教師溝通解決。于班級之內,和同學之間要秉持平等的溝通態度,認真對待與同學之間的情誼,構建良好的師生、生生關系[4]。

結束語:

綜上所述,小學教師在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應不斷強調班級文化建設的重要性,身正為范,充分發揮教師的典范作用,時刻以自身的高素質言行去影響學生,并通過合理的引導,使學生能夠及時改正自身的陋習、轉變不良思想,在學習生活中,不斷吸收積極正向的文化知識,結合班紀班風的熏陶與自身積極向上的訴求,努力成長為對個人、對班級以及對社會有用的人,成為一個充滿正能量的好少年。

參考文獻:

[1]張兆暉. 小學班級文化建設的策略[J]. 西部素質教育,2020,6(3):247.

[2]曾麗紅. 基于傳統文化的小學班級文化建設研究[J]. 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21(4):182-183.

[3]張九珺. 小學班級文化建設中德育的滲透[J]. 新課程研究(上旬),2021(5):103-105.

[4]費學梅. 小學班級文化建設中存在 的問題及對策[J]. 甘肅教育,2019(9):37.

猜你喜歡
班級文化小學階段文化建設
試論小學階段開展課外閱讀的指導策略
讓伏羲教育的陽光沐浴著孩子們健康成長
建設班級文化,增效班級管理
馬克思主義的文化觀及其現實意義
加強基層文化建設滿足群眾文化生活需求
班級管理問題與應對策略研究
獨立學院班級文化建設探索與實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