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DCA在ICU機械通氣患者床頭抬高30°的應用效果研究

2022-03-22 22:27侯秀芳房文靜吳盈盈
健康護理 2022年1期
關鍵詞:ICU患者機械通氣

侯秀芳 房文靜 吳盈盈

摘要:目的:探討PDCA護理管理模式在維持ICU機械通氣患者床頭抬高30°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我院2020年1月至 2020年6月入住ICU的患者96例為研究對象,采用電腦隨機數字法將研究對象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各48例,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管理方法;觀察組采用PDCA護理的管理方法維持ICU患者床頭抬高30°,比較兩組患者維持床頭抬高30°的執行效果、機械通氣時間、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發生率。結果: 觀察組患者在維持床頭抬高30°方面的執行率、機械通氣時間、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發生優于對照組(P<0.05)。 結論:PDCA護理能夠維持ICU機械通氣患者床頭抬高30°,從而縮短患者機械通氣的時間,減少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發生,有利于患者疾病的恢復。

關鍵詞:PDCA; ICU患者;機械通氣;床頭抬高30°

ICU機械通氣患者易發生呼吸機相關性肺炎 (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胃食管返流 、誤吸及壓瘡等并發癥。2018年《中國成人醫院獲得性肺炎與呼吸機相關性肺炎診斷和治療指南》[1]中明確提出:對機械通氣病人,無禁忌證者應抬高床頭 30°,可有效預防機械通氣患者相關并發癥。但其臨床工作中抬高床頭30°依從性較差,從而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延長了住院時間,增加了其經濟負擔。PDCA護理是一種應用廣泛且效果良好的管理模式,由計劃 ( plan) 、執行( do) 、檢查( check) 和處理( action) 4 個階段組成[2],體現了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及持續改進的理念,在不斷循環過程中使護理質量不斷提高[3]。為了減少我科機械通氣患者因床頭抬高不達標而引發的相關并發癥,護理組采用PDCA護理模式,取得了滿意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選取我科2020年1月-2020年6月收治的ICU機械通氣住院患者96例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有創機械通氣時間≥24h的患者。②無床頭抬高禁忌證者;③無脊柱損傷、活動性出血者。排除標準:①床頭抬高禁忌證患者:需中斷床頭抬高的醫療護理操作者,體位特殊要求的骨科、腰麻術后者;②機械通氣前合并有呼吸道感染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48例。其中干預組:女22例,男26例;平均年齡(60.71±7.35)歲,APACHE-Ⅱ評分(13.22±6.05),BMI(23.13±4.07);對照組女24例,男24例;年齡平均(61.39±8.26)歲;APACHE-Ⅱ評分(13.08±4.16),BMI(22.89±4.07)。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APACHE-Ⅱ評分、BMI等一般資料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兩組患者住院期間治療護理措施基本相同,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進行床頭抬高30°、呼吸機管路管理、定時測量氣囊壓力及聲門下吸引、根據口腔PH值的不同選擇合適的口腔護理液進行口腔沖洗及擦洗,腸內營養支持治療、以及胃內容物的殘余量檢測等。 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采用PDCA護理以保持抬高床頭30°執行率,內容如下:

1.2.1 計劃階段(P)

分析現狀,找出床頭抬高執行率低存在的主要原因:①患者因素包括:昏迷患者無法提出要求、壓瘡高危者、下肢靜脈回流障礙、意識不清致躁動體位難以保持,增加氣管插管意外拔管風險者。②護理因素:護士層次欠佳導致工作質量下降、新入院、搶救等重點時段難以維持、對VIP預防措施了解不深入、對預防誤吸不重視、增加護理工作量、護士責任心不強。③管理因素:缺乏床頭抬高30°標準流程,對護士培訓不夠、缺乏明確床頭角度測量工具、忽略角度的準確性、質量控制檢查力度不夠。針對以上影響因素制定護理計劃,質控小組成員確保計劃的實施。

1.2.2實施階段(D)

①昏迷患者加強翻身并予以舒適臥位,氣墊床下使用防滑墊、床尾抬高20°防下滑。壓瘡高?;颊?,骶尾部使用減壓貼.常規每日兩次間歇式氣壓治療儀按摩下肢,預防下肢靜脈血栓,催進靜脈回流。氣管插管躁動病人,適當鎮靜、鎮痛,意外拔管傾向者用手套式約束具。②制定監督強化機制,每天兩次檢查床頭抬高30°執行力度。利用現代化、多樣化的授課形式強化護士對床頭抬高30°重要性的認識,增加重點時段及搶救病人時護士力量 。③護理組長每天兩次督查評價組內成員對床頭抬高30°保持執行情況。質控護士隨機抽查并如實記錄,護士長每季度對VAP及誤吸發生數據統計,分析后整改。

1.2.3檢查階段(C)

設計切實可行的查檢表,質控護士每天在不同班次對床頭抬高30°的實施進行評分督導,對于未按照要求進行的護理人員給與指正并增加培訓考核次數。護理組長每周隨機抽查床頭抬高情況,發現護理中存在的不足,及時指正并整改。

1.2.4處理階段(A)

科室成立以護士長牽頭的質控小組針對檢查中存在的問題,每月整理后利用晨會時間向全科護理人員進行反饋,公布本月時間段內患者床頭抬高30°的執行情況,及時指出護理過程中存在的不足,并進行頭腦風暴科室成員共同探討深層次的原因,并制定下一步的改進措施,本階段完成后進入下一個新的循環,逐步實現科室護理質量的提升。

1.3觀察指標

①床頭抬高30°的執行率:,每天白班、小夜班、大夜班三個班次的責任護士交班時共同測量患者床頭抬高的角度,研究人員采用專用量角器每天隨機檢查患者床頭抬高角度,連續調查6個月;②機械通氣時間:查閱患者病歷記錄機械通氣時間;③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發生率:由床位醫生依據《醫院獲得性肺部感染診斷和治療指南》中的相關診斷標準進行診斷;④誤吸發生率:患者發生一次嗆咳、面色改變、呼吸困難等誤吸癥狀即界定為誤吸;⑤患者住院費用:患者住院期間治療、護理、檢查等全部費用;⑥病死率:死亡人數/患者人數。

1.4 統計分析

采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的錄入和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卡方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研究結果

觀察組和對照組床頭抬高30°的執行率、誤吸、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發生率、機械通氣時間、患者住院費用及病死率的比較,如下表所示

3討論

本研究結果表明,對ICU機械通氣患者實施PDCA護理管理模式,護士在維持患者床頭抬高30°的執行率更高、誤吸發生率降低、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發生率較低、機械通氣時間縮短、患者住院費用及病死率較低,這與其他研究結果一致[4-6]。機械通氣作為重癥患者常用的支持療法之一,能夠改善重癥患者的通氣、氧合功能,從而有效降低呼吸肌的做功,對維持重癥患者呼吸功能具有重要作用。但機械通氣患者由于呼吸機建立的人工氣道破壞了正常呼吸道解剖生理,導致呼吸道的防御功能受損,容易出現各種并發癥,尤其是呼吸機相關性肺炎,其發生率高達15%以上[7]。機械通氣導致的并發癥不僅影響患者疾病治療結局,還可延長患者的住院時間,增加治療費用[6]。相關研究表明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發生率與機械通氣患者床頭抬高角度的準確性有關[8],將患者床頭抬高到合適的角度不僅能夠擴大胸腔呼吸容積,增加肺通氣,還能減少胃液返流、誤吸的發生率,是降低機械通氣患者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發生的重要措施之一。操作集中階段及睡眠階段是返流、誤吸高發時段[9],床頭抬高30°可避免口、鼻、咽部分泌物流入氣管導致誤吸,從而增加吸入性肺炎的發生率。ICU患者實施腸內營養支持期間,若胃腸道不耐受且伴有體位擺放不當,同樣可導致腸內營養液返流誤吸,若處理不當則可能會發生吸入性肺炎。因此對于ICU機械通氣的患者和(或)腸內營養支持患者推薦臨床醫護人員采取半臥位(床頭抬高30-45°)來預防誤吸[10]。誤吸是導致化學性肺損傷并進一步出現醫院獲得性肺炎的重要原因,研究表明吸入性肺炎患者的住院時間及死亡率顯著高于非吸入性肺炎患者,增加了患者的醫療費用支出[11]。吸入性肺炎感染一般為2種及以上混合病原菌感染,因此,吸入性肺炎治療多采用聯合、廣譜、抗菌效果更強的抗生素進行治療,這也是導致患者住院時間、治療費用及病死率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12]。

但在實際臨床護理工作中,患者床頭角度很多達不到30°,依從性較差[13]。 PDCA護理護理模式法,是一種“決策-執行-反饋-修改-再決策”的閉環式管理模式,又被稱為質量環,主要包括計劃、實施、檢查和處理這四個環節[14],PDCA護理護理模式通過了解目前現狀分析存在的問題,根據問題制定相應的護理計劃,每一個循環過后,科室集體討論找出執行上一循環中存在的問題,根據上一循環中的問題針對性的進行分析和總結,并將改進方法在下一個循環中進行運用,PDCA護理護理模式將以往臨床護理工作中的“事后把關” 前置至“不同環節的管理”上來,每位臨床一線護理人員都是整個過程管理的參與者、貢獻者,有利于護理人員由被動工作變為積極主動工作,將質量管理融入到日常臨床護理工作中,形成常態化、規范化、標準化護理。這樣在提高護士執行床頭抬高30°的意識和責任心同時,有效改善了臨床機械通氣患者維持床頭抬高30°的執行情況,逐步實現我院ICU護理質量的持續改進。

參考文獻:

[1] 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感染學組. 中國成人醫院獲得性肺炎與呼吸機相關性肺炎診斷和治療指南(2018年版)[J]. 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 2018, 41(4): 255-280.

[2] 唐宏峰. 周工作循環管理法在醫院管理中的應用[J]. 中國衛生產業, 2017, 14(3): 76-78.

[3] 邱玥,張燦,謝萍,等. 管道??谱o理小組PDCA護理法對住院患者尿管非計劃拔管率的影響[J]. 實用臨床醫藥雜志, 2018, 22(12): 62-64, 68.

[4] 常娟,呂京波,唐剛. 半坐臥位依從性的影響因素及其預防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效果分析[J]. 貴州醫藥, 2019, 43(6): 1000-1002.

[5] 宋璇,劉新艷,楊茂鵬,等. 運用PDCA護理降低ICU患者醫院獲得性肺炎發生率的實踐[J]. 中華醫院管理雜志, 2019(z2): 17-20.

[6] 田志英,趙延云. 循證護理對ICU機械通氣重癥病人并發癥發生率及臨床指標的影響[J]. 全科護理, 2020, 18(9): 1115-1117, 1125.

[7] 龔麗燕,韋曉君,賈旭升,等. 持續質量管理在降低ICU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發生率中的應用[J]. 中華現代護理雜志, 2019, 25(10): 1284-1287.

[8] 劉紅芳,榮素云,伍玲玲. 不同床頭抬高角度對ICU重癥患者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影響[J]. 臨床合理用藥雜志, 2020, 13(13): 128-129.

[9] 董向燕,孫菊芳,周興梅,等. 不同胃腸減壓方式對顱腦損傷患者鼻飼反流誤吸的影響[J]. 護理學雜志, 2018, 033(004): 42-46.

[10] 米元元,沈月,王宗華,等. 機械通氣患者誤吸預防及管理的最佳證據總結[J]. 中華護理雜志, 2018, 53(7): 849-856.

[11] 戚良婷. ICU吸入性肺炎臨床特點、影響因素及預后分析[D]. 安徽醫科大學,2019.

[12] 吳曉玲,王樺,汪琦,等. 老年吸入性肺炎與非吸入性肺炎患者的臨床特點及預后比較[J]. 中華臨床醫師雜志(電子版), 2016, 40(14): 2106-2110.

[13] 郭彩虹,劉秀花. ICU護士抬高機械通氣患者床頭依從性現狀及原因分析[J]. 齊魯護理雜志, 2018, 24(17): 57-59.

[14] 李建麗. PDCA護理護理模式在腎內科的應用價值研究[J]. 吉林醫學, 2020, 41(2): 488-490.

猜你喜歡
ICU患者機械通氣
影響ICU住院患者心搏驟停后綜合征預后相關因素分析
ICU患者家屬關愛中應用護理關懷的價值
機械通氣患者撤離呼吸機的護理
護理干預對ICU患者腸內營養耐受性影響的探討
ICU患者中心靜脈置管的護理體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