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習貫徹二十大精神 深化思政課教學研究

2022-03-23 13:38段玥婷
德宏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 2022年4期
關鍵詞:二十大理論課思政

段玥婷

(德宏師范高等??茖W校馬克思主義學院,云南 德宏 678400)

黨的二十大是我們黨進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新征程的重要時刻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代表大會,是黨和國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深入學習宣傳貫徹二十大精神是我國當前的首要政治任務,更是今后一個時期的一項長期任務。高校擔負著將廣大青年大學生培養成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務,思想政治理論課是高校推動師生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依靠,是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將黨的二十大精神有效融入思政課教學是是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根本任務要求,也是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課題。

一、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課”教學的重要意義

黨的二十大明確宣示了我們黨在新時代新征程上舉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樣的精神狀態、朝著什么樣的目標繼續前進等重大問題,科學謀劃了未來5年乃至更長時期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目標任務和大政方針,進一步指明了黨和國家事業的前進方向,是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的政治宣言和行動綱領。二十大報告蘊含著豐富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創新成果,為高校思政課教學發展和創新提供豐富理論資源,為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提供了重要的學理支撐。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作為宣傳貫徹黨的理論、路線、方針、政策的主渠道、主陣地,是我們立足新時代堅守并弘揚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重要意識形態陣地。通過闡釋黨的二十大提出的重大思想觀點、重大論斷、重大部署,說明白歷史性成就背后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優勢,切實做好黨的二十大精神進教材、進課堂以及進學 生頭腦,提高大學生的思想政治覺悟和責任感、使命感,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效性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與現實意義。

二、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課”教學的基本要求

(一)要全面準確學習領會黨的二十大精神

高校思政課教師要秉持教育者先受教育這一重要思想理念,把二十大精神融入相關的教學內容中,就需要全面準確學習領會黨的二十大精神。二十大報告內容豐富、博大精深,思政課教師應該在全面學習、全面把握、全面落實上下功夫,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通過學習、研討、宣講、研究,全面準確把握其脈絡結構,了解其精神內涵實質,把全會精神與高校思政課的課程要求、各門課程的側重點緊密關聯在一起,結合自己的專業特長,理解整體意涵,為思政課提供強有力的學術支撐。

(二)要強化責任擔當,做好青年學生的引路人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用黨的科學理論武裝青年,用黨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熱心人、青年群眾的引路人。思政課教師在深入學習貫徹二十大精神方面責任重大,全會精神要融入思政課,需要強化思政課教師立德樹人責任,把培養養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與全會精神融入思政課結合起來,堅持思想引領,把黨的二十大精神轉化為最鮮活的教學資源,提升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針對性和親和力,增強學習宣傳的理論深度、實踐力度、情感溫度,增進學生的的政治認同、思想認同、情感認同,落實好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做好青年學生的引路人。

三、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課”教學的基本途徑

(一)優化教學設計,整合教學內容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以馬克思主義為基礎,我們要在深刻把握馬克思主義整體性特征中進行思想政治理論課內容整合和教學改革。將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課,既要全面體現二十大精神,也要根據各門課程的具體要求抓準融入側重點;既要把二十大報告中重要論述的字面意思融入思政課教學,還要用二十大精神涵養思政課教學。當前高職院校思政課的課程主要由毛澤東思想與中國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思想道德與法治、形勢與政策、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概論等課程構成。將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課,教學中需要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深刻把握各門課程之間的內在邏輯和有機聯系,分析各門課程各自的不同的教學目的、內容和作用,對整體的思政課教學制定出一個全面的“頂層設計”;同時以二十大精神為導引,以時代重大理論與實踐問題 為導向,對具體課程的教材內容同二十大精神的結合進行細致研究,對應章節的內容進行充實、調整,對教材內容重新整合,側重教學內容的整體連貫性和理論知識的歷史延續性,保證黨的理論創新同具體教學內容具有良好的協調性。

(二)創新教學方法,豐富教學活動

習總書記指出,“做好高校思政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思政教學中如何把黨的思想理論成果轉化為學科學理,轉化成學科方法論,轉化為思政課教師的話語體系,真正實現“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教育效果,需要不斷創新教學方法,豐富教學活動,以提升思政課教學的說服力、吸引力、感染力和實效性。通過專題教學將讓學生獲取基礎理論知識,幫助學生堅定政治立場,提高思想政治素養;依托超星學習通構建線上學習,開展主題討論、線上答疑、專題測試等,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加強授課內容的理論性和思想性,兼顧親和力和感染力,靈活和善于運用情境式教學、體驗式教學、分享式教學和啟發式教學,以生動形象的案例和影音代替枯燥的文字和照本宣科,激發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主體作用與學習積極性,提高抬頭率和參與度,以理論闡述、案例分析和課堂討論等符合當代大學生特點的形式代替滿堂灌輸,促進學生對當前國家形勢的認知和對政策理論的理解和思考,增進學生對國家政策方針的認同感。要形成二十大精神全方位育人模式,思想政治理論課是主渠道,其他的通識課、專業課對接起來,“全員”參與、“全課程”融人、“全過程”融人,做到和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同向用力,形成協同效應。

(三)拓展教學實踐,增強教學效果

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為主題,通過課堂實踐教學、校園實踐教學、社會實踐教學以及網絡實踐教學為一體實踐教學,讓二十大大精神入腦入心。在課堂實踐中,以小組為單位開展主題鮮明、內容豐富、形式創新的課堂展示活動,互幫互學、學講結合、以講促學,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參與性,使黨的創新理論成果潛移默化地滲透到大學生的頭腦中,實現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學懂、弄通、做實”要求。在校園實踐中,組織學生參加二十大的宣講會、報告會,知識競賽,指導學生撰寫相關征文,進一步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點的理解與掌握;開展校園系列主題教育活動,如“青馬工程”“讀原著、悟原理”、紅色話劇、“微電影”、藝術展等活動鼓勵支持學生發揮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引導學生堅定理想信念,傳播青春正能量。在社會實踐中,組織學生參加社會調研考察活動、志愿服務活動,了解社情民意,激發青年學愛黨愛國、勇于拼搏、樂于奉獻擔當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在網絡實踐中,利用網絡信息技術推進思政程的教學改革,促進優質教學資源的共享,構建網上網下教學互動、校內校外資源共享。一方面通過思政主課堂,借助“超星學習通”進行調查、討論、頭腦風暴、小組PK、測試、統計、等進行課堂教學互動;課后,可以溝通交流,釋疑解惑,加強學生對二十的大精神的主動了解,提升教學效果。另一方面通過學校宣傳欄、校園廣播、班級板報等傳統媒體進行宣傳,發揮環境育人效能。同時利用學校學院網站、微信、抖音公眾號等新媒體渠道,適時推送二十大的相關內容,切實融入學生的學習生活。通過課堂的理論闡釋和學生積極參與,使學生充分領會二十大精神,實現二十大精神入腦入心,進而實現教學效果增強的目標。

猜你喜歡
二十大理論課思政
二十大頌
喜迎黨的二十大
喜迎二十大
喜迎二十大
思政課只不過是一門“副課”?
關于國企黨建與思政宣傳有效結合的探討
思政課“需求側”
思政課“進化”——西安交大:思政課是門藝術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創新
“721”人才培養模式與高校思政理論課改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