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腎移植后糖尿病的防治進展

2022-03-24 05:30童靜凱江霞
實用器官移植電子雜志 2022年5期
關鍵詞:環孢素克莫司降糖藥

童靜凱,江霞

(天津市第一中心醫院內分泌科,天津 300192)

移植后糖尿?。╬ost-transplant diabetes mellitus,PTDM)是腎移植術后常見的并發癥之一,影響約20%~30%的腎移植患者,并增加其心血管事件和感染的風險[1-2]。此外,PTDM 還可增加腎移植患者的排斥反應、移植腎功能減退風險,導致移植失敗,降低腎移植患者的生存期。因此,更好地了解PTDM,有助于改善移植患者的預后,延長其生存期。

1 PTDM 的診斷

PTDM 診斷標準是基于普通人群中2 型糖尿病的診斷標準而設立的。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及美國糖尿病學會指南推薦,滿足以下4 條中的任意1 條,可考慮診斷為2 型糖尿?。孩?空腹血糖≥7.0 mmol/L。② 75 g 葡萄糖耐量實驗餐后2 h 血糖≥11.1 mmol/L。③ 隨機血糖≥11.1 mmol/L 且有明顯的高血糖癥狀。④ 糖化血紅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6.5%[3-4]。

然而,在診斷PTDM 時仍需注意以下2 點:① 一過性的術后高血糖并不一定是PTDM。約80%的移植患者會經歷術后高血糖,這與圍術期的應激、大量糖皮質激素的應用、感染等因素有關。大多數患者圍術期后血糖可恢復正常,不再依賴胰島素或降糖藥物治療[5]。因此,PTDM 的確診,需在圍術期后,患者病情相對穩定時進行。通常文獻中,常用以移植術后3 個月作為診斷PTDM 的時間切點,行口服葡萄糖耐量實驗確診[6]。② HbA1c 作為PTDM 的診斷存在一定局限[7]。貧血是移植術后早期常見現象,會導致HbA1c 偏低。此外,促紅細胞生成素的使用、輸血等都會對HbA1c 的數值造成一定影響[8]。

2 PTDM 的發病機制

理解PTDM 的發病機制,有助于我們更好地防治PTDM。PTDM 的病理生理表現與2 型糖尿病較為相近,即胰島素分泌異常及胰島素抵抗并存。因此,2 型糖尿病的危險因素同樣也可以成為PTDM 的危險因素,如肥胖、糖尿病前期、高脂血癥、糖尿病家族史、遺傳因素等。這些危險因素通常移植前就存在,故也統稱為移植前危險因素。而移植后危險因素當中,免疫抑制劑的應用是誘發PTDM 最關鍵的危險因素。其他移植后危險因素包括移植后代謝異常、低鎂血癥、丙型病毒性肝炎感染等[9]。

2.1 移植前代謝紊亂對PTDM 的影響:機體代謝紊亂,通常表現為代謝綜合征。代謝綜合征是引起2 型糖尿病的重要危險因素,其關鍵環節是胰島素抵抗,臨床表現為高胰島素血癥或糖耐量減低、肥胖、高血壓、高脂血癥、高尿酸血癥中的一種或多種[10]。據調查發現,血液透析患者當中,約1/4 的患者存在代謝綜合征[11]。Bayer 等[12]在640 例非糖尿病移植患者的隨訪中發現,移植前存在代謝綜合征或代謝綜合征單一成分的患者,PTDM 患病率明顯增加。

2.2 抗排斥反應藥物對PTDM 的影響:糖皮質激素、他克莫司、環孢素、西羅莫司、依維莫司是目前引起PTDM 的主要免疫抑制劑[13]。這些藥物引起PTDM 的機制雖不盡相同,但主要仍涉及2 個方面,即抑制胰島素分泌、造成胰島素抵抗。糖皮質激素主要引起胰島素抵抗,其作為胰島素拮抗激素,促進糖異生,促進脂肪重新分布,抑制蛋白質合成,從而升高血糖[14]。也有研究表明,大劑量糖皮質激素可能引起胰島β 細胞凋亡[15]。他克莫司和環孢素都是作為鈣調神經磷酸酶抑制劑(calcineurin inhibitor,CNI),同時引起機體胰島β 細胞功能受損和胰島素抵抗[16]。一方面,CNI 可直接損傷胰島β 細胞,引起胰島β 細胞凋亡。另一方面,CNI抑制胰島素信號通路PI3K/Akt,引起胰島素抵抗[17]。西羅莫司(雷帕霉素)和依維莫司(雷帕霉素衍生物)都是哺乳動物雷帕霉素靶點(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抑制劑。mTOR 通路在糖尿病中的作用尚未明確,其作為胰島素信號通路的下游,參與能量代謝、自噬、細胞凋亡等諸多方面的調節[18],該通路的抑制可通過造成胰島素抵抗[19]。此外,mTOR 抑制劑還可抑制胰島素分泌,促進胰島β 細胞凋亡[20]。但也有研究表明,胰島素抵抗的情況下,mTOR 抑制劑可作為“饑餓擬態”,改善胰島素抵抗并保護胰島β 細胞[21]。

3 PTDM 的預防

眾所周知,諸多危險因素參與PTDM 的發生發展,某些危險因素是不可改變的,例如年齡、遺傳因素、糖尿病家族史,然而尚有許多危險因素是可改變的,如代謝狀態、免疫抑制劑種類、低鎂血癥等。改變這些危險因素,可以預防PTDM,改善移植患者預后。

3.1 改善移植前代謝紊亂有助于預防PTDM:在普通人群中,改善代謝狀態有助于阻止或延緩2 型糖尿病的發生。研究表明,生活方式(干預調整飲食結構或加強運動)可預防2 型糖尿病的發生。其中,體重減輕3%~7%是降低該人群中2 型糖尿病發病率的重要預測因子[22]。同樣,藥物干預(二甲雙胍、噻唑烷二酮類、腸促胰素類、奧利司他、芬特明等)通過減重或改善胰島素抵抗,也可使2 型糖尿病的發病率降低21%~80%[23]。然而,目前尚無確切的臨床證據表明,移植前代謝綜合征患者能否通過減重或改善胰島素抵抗,預防PTDM發生。

3.2 免疫抑制劑的合理選擇:如前所述,糖皮質激素、他克莫司、環孢素、西羅莫司、依維莫司比較容易引起PTDM。大劑量糖皮質激素的使用造成胰島素抵抗,易誘發PTDM。研究表明,口服10 mg潑尼松可使機體的胰島素需求量增加2.5 倍[24]。因此糖皮質激素的及時減量有助于預防PTDM。

他克莫司與環孢素是引起PTDM 的常見抗排斥反應藥物。研究表明,移植前具有肥胖、高脂血癥等代謝綜合征相關臨床表現的患者使用CNI 較易引起PTDM。Rodriguez 等[25]研究發現,對照組中,無論他克莫司或環孢素均未誘發糖尿病。而肥胖組中,他克莫司組所有大鼠均出現糖尿病,環孢素組只有40%出現糖尿病。其他臨床證據也提示,與環孢素相比,他克莫司更易引起PTDM[26]。Wissing等[27]發現,將他克莫司改為環孢素后,34%的移植患者PTDM 得到逆轉。然而,Torres 等[28]卻發現,雖然環孢素組PTDM 發病率低(10%),但急性排斥反應發生率較高(21%);他克莫司組PTDM 發病率較高(26%),但急性排異反應較低(5%)。綜上所述,他克莫司比環孢素更易誘發PTDM。

mTOR 抑制劑包括西羅莫司和依維莫司,對胰島β 細胞損傷較CNI 少,但更易造成胰島素抵抗。一項網狀薈萃分析提示,西羅莫司誘發PTDM 的發病率在移植后3 年內低于他克莫司,但移植后5 ~10 年可能高于他克莫司[29]。因此,mTOR 抑制劑替代他克莫司,可減少移植后早期PTDM 的發生。

4 PTDM 的治療

4.1 生活方式干預:生活方式干預是預防PTDM 的關鍵,也是治療PTDM 的基礎。它不但能改善移植患者的代謝狀態,也能通過減重、增肌等逆轉PTDM,減少心腦血管事件的發生,改善移植患者預后。生活方式干預與非移植糖尿病患者無明顯差異,主要包括飲食和運動兩個方面。飲食包括選擇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選擇低升糖指數低脂食物。運動方面,各大指南推薦每周中高強度運動應不少于150 min/周[30]。

4.2 胰島素及傳統降糖藥物治療:傳統的降糖藥物包括胰島素均可用于肝腎功能正常的PTDM 患者,但仍有一定局限性。① 胰島素:胰島素作為移植后早期高血糖的首選藥物,具有強效降糖、無明顯禁忌證等優勢。然而,胰島素抵抗也是PTDM 的特征之一,單純胰島素治療無法改善患者的胰島素抵抗,需要成倍劑量的胰島素治療。此外,胰島素治療的最大缺點是,將會在單純胰島素的治療過程中逐漸暴露低血糖及體重增加的危害。因此,移植患者病情穩定后,需要根據患者病情特點添加其他降糖藥物。② 二甲雙胍:二甲雙胍作為目前各大指南推薦的2 型糖尿病首選全程用藥,能改善機體胰島素抵抗。針對PTDM 的腎移植患者需要注意,二甲雙胍雖無肝腎毒性,但幾乎全部以原形的形式從腎臟排出,因此嚴重腎功能不全(肌酐清除率小于30 ml/min)時仍為禁忌。此外,移植術后患者免疫力降低易發生感染,而機體發生嚴重感染或缺氧時,乳酸產生增多,二甲雙胍的使用有可能加重乳酸酸中毒。③ 磺脲類及格列奈類藥物:該類藥物為胰島素促泌劑,適用于胰島β 細胞功能尚可的患者,但需警惕低血糖風險。其中,格列奈類藥物不通過腎臟代謝,可用于任何程度的腎功能不全患者,但多種藥物如環孢素可影響瑞格列奈的代謝而引起頻發低血糖。④ 噻唑烷二酮類藥物:為胰島素增敏劑,雖然其不通過腎臟代謝,但存在加重心衰、骨質疏松等不良反應,影響腎移植患者預后。⑤ α 糖苷酶抑制劑:延緩碳水化物的吸收,幾乎不通過腎臟代謝,但降糖效果較弱且不改善胰島素抵抗,普通人群中糖化血紅蛋白降低幅度約為0.5%~0.7%[31]。

4.3 胰高血糖素樣肽-1 受體激動劑(glucagon-like peptide-1 receptor agonists,GLP-1RAs):胰高血糖素樣肽-1(glucagon-like peptide-1,GLP-1)是一種腸道L 細胞分泌的腸促胰素,具有葡萄糖依賴性的胰島素促泌作用。GLP-1 在體內的半衰期僅有短短2 min,因此科學家通過改變其結構,延長其在體內的半衰期,就產生了GLP-1RAs。然而GLP-1RAs的作用不僅僅是促進胰島素分泌,還能抑制胰高血糖素、改善胰島素抵抗、延緩胃排空、抑制食欲、減輕體重。臨床研究證實,它還有腎臟獲益,并能顯著減少2 型糖尿病患者的心腦血管事件,是第一個具有心腦血管獲益的降糖藥物[32]。

GLP-1RAs 目前主要有艾塞那肽、利拉魯肽、司美格魯肽、度拉糖肽、洛塞那肽、利司那肽等[33],而利拉魯肽和度拉糖肽已有針對PTDM 患者的臨床研究[34-35]。在改善代謝方面,利拉魯肽和度拉糖肽在移植患者當中,均具有降糖、減少胰島素劑量、減輕體重等方面的獲益。Singh 等[36]研究發現,度拉糖肽相比于利拉魯肽,降低糖化血紅蛋白的幅度相當,但減重及減少胰島素劑量的效果更強。但在其研究中并未證實,GLP-1RAs 對腎移植患者的心腦血管獲益及腎臟獲益。這可能與樣本量過小有關。GLP-1RAs 的不良反應在移植患者及普通人群中相似。最常見的不良反應為胃腸道反應,通常表現為惡心、納差,有時表現為腹瀉,此不良反應可因與麥考酚酯類藥物聯用而加重[35]。同樣作為注射類藥物,GLP-1RAs 不增加低血糖風險及具有體重獲益,是其相較于胰島素類藥物的最大優勢。

4.4 二肽基肽酶-4 抑制劑(dipeptidyl peptidase-4 inhibitors,DPP-4i):DPP-4i 抑制了內源性GLP-1的分解,從而使內源性GLP-1 延長作用時間。在2 型糖尿患者群中,DPP-4i 能促進葡萄糖依賴性的胰島素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改善胰島素抵抗,但無明顯延緩胃排空、抑制食欲和減輕體重等GLP-1RAs 相關作用。此外,在心腦血管結局方面的RCT 研究中,DPP-4i 也得到了中性的結果[37]。

DPP-4i 目前常用的有利格列汀、西格列汀、沙格列汀、阿格列汀、維格列汀5 種,而利格列汀和西格列汀已有針對PTDM 患者的臨床研究[38-41]。研究表明,利格列汀或西格列汀能有效降低PTDM 患者糖化血紅蛋白,減少胰島素劑量,改善胰島素抵抗。此外,相較于磺脲類藥物,DPP-4i 能改善胰島素分泌但不引起胰島β 細胞功能下降,且不增加低血糖風險。然而,與2 型糖尿病相關研究類似,DPP-4i 同樣無降糖作用意外的心腦血管獲益及腎臟獲益。其中利格列汀可用于不同程度的肝腎功能不全且無需調整劑量,是PTDM 患者的優選藥物。

4.5 鈉葡萄糖共同轉運蛋白-2 抑制劑(sodiumglucose co-transporter 2 inhibitors,SGLT2i):SGLT2i通過抑制腎小管近曲小管上皮細胞的鈉葡萄糖共同轉運蛋白-2,抑制鈉和葡萄糖的重吸收,從而增加尿糖排泄,降低血糖。與GLP-1RAs 不同,SGLT2i不降低腦卒中風險,但在改善心衰患者預后方面更具優勢。目前SGLT2i 已批準作為非糖尿病的心衰患者使用。此外,SGLT2i 還能降低糖尿病腎病患者的尿蛋白,降低急性腎衰風險。SGLT2i 輕度升高糖尿病患者血清肌酐水平,停藥后血清肌酐水平回復正常,其機制可能與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類似,主要通過球管反饋機制降低了腎小球囊內壓,腎小球濾過減少。

SGLT2i 目前常用藥物有恩格列凈、卡格列凈、達格列凈。恩格列凈和卡格列凈已有針對PTDM 患者的臨床研究[42]。① 恩格列凈或卡格列凈在PTDM患者中,均有降糖和減重等作用,且不增加低血糖風險。② 在心血管獲益方面, Schwaiger 等[43]的研究表明,恩格列凈在PTDM 患者中具有降壓作用,但在其他人的研究中并未發現降壓作用。而對于SGLT2i 能否改善PTDM 患者心衰及心血管結局,目前尚未得到論證。③ 在腎臟獲益方面,SGLT2i 早期可輕度升高PTDM 患者的血清肌酐水平。

SGLT2i 的常見不良反應是泌尿生殖系感染增加及產生酮體。Mahling 等[44]通過薈萃分析綜合分析了近年來SGLT2i 的主要大型臨床研究,表明SGLT2i 相較于安慰劑組顯著增加生殖系感染風險(RR=3.54)及酮癥風險(RR=2.03),未顯著增加泌尿道感染(RR=1.07)、截肢風險(RR=1.16)及骨折(RR=1.06)風險。雖然在普通2 型糖尿患者群中,無嚴重泌尿生殖系統感染發生,但腎移植術后患者免疫力低下,更容易引起泌尿生殖系統感染甚至真菌感染、會陰部壞死性筋膜炎等重癥感染。然而,目前只有一些小型臨床研究表明,SGLT2i 不增加PTDM 患者泌尿系感染風險[45-46],尚缺乏足夠的循證醫學證據。此外,卡格列凈可作為一種較弱的P 糖蛋白抑制劑,增加CNI 或麥考酚脂的血藥濃度[46]。

5 總結和展望

PTDM 作為腎移植術后常見并發癥,其防治需要移植科和內分泌科醫生的共同參與。移植前代謝狀態是PTDM 的重要危險因素。免疫抑制劑的使用是PTDM 的另一重要危險因素。他克莫司雖然抗排異效果較好,但同樣較容易引起PTDM。mTOR 抑制劑引起PTDM 的機制尚未完全闡明,過去研究表明,其可造成胰島素抵抗和抑制胰島β 細胞功能,然而近年來研究表明,mTOR 通路的抑制在某些條件下還可改善胰島素抵抗及保護β 細胞。因此,mTOR 抑制劑造成PTDM 的發病機制尚待闡明,而新型免疫抑制劑的研發仍任重而道遠。

隨著基礎研究的不斷深入和新藥的問世,2 型糖尿病的治療理念已不斷更新,新型降糖藥物GLP-1RAs、DPP4i、SGLT2i 因其低血糖風險小、心腦腎方面的獲益等優勢,逐漸取代其他常規降糖藥,目前已在各大指南中,推薦作為二甲雙胍治療不佳的首選一線用藥。PTDM 與2 型糖尿病存在相似的發病機制,新型降糖藥在PTDM 患者中的應用逐漸增加。目前已有不少臨床研究證明新型降糖藥物用于治療PTDM 患者的有效性,但PTDM 患者不同于普通人群,新型降糖藥在PTDM 患者中的安全性仍需進一步證實,尤其是SGLT2i 對PTDM 患者泌尿生殖系統感染的影響。此外,GLP-1RAs 及SGLT2i在PTDM 患者中的心腦血管獲益也尚未得到證實。因此,有關新型降糖藥在PTDM 患者中的循證醫學證據仍有待于進一步完善。

猜你喜歡
環孢素克莫司降糖藥
長效胰島素聯合口服降糖藥治療2型糖尿病的療效與安全性
他克莫司軟膏的處方研究和制備
他克莫司聯合超脈沖CO2點陣激光治療慢性濕疹的療效觀察
0.05%環孢素A納米粒滴眼液治療干眼癥的實驗研究
關于口服二甲雙胍類降糖藥聯合長效胰島素治療2型糖尿病療效及安全性探究
HPLC法測定環孢素膠囊的含量及有關物質
健康用藥:糖尿病患者應掌握好停藥日
雄激素聯合環孢素A治療再生障礙性貧血的臨床療效分析
紫外線、他克莫司聯合地氯雷他定治療泛發性神經性皮炎的療效
他克莫司軟膏聯合308nm準分子激光治療白癜風臨床療效觀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