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系統觀念的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善治

2022-03-24 15:44張駿
江蘇高教 2022年5期
關鍵詞:觀念特色世界

張駿

(南京理工大學 黨辦,南京 210093)

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是黨中央面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是建設世界高等教育強國的關鍵之舉。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一個國家的高等教育體系需要有一流大學群體的有力支撐,一流大學群體的水平和質量決定了高等教育體系的水平和質量?!盵1]建成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離不開一流的現代化大學治理。大學作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復雜巨系統,在實現其善治過程中有必要強化系統觀念,以促進治理效能提升,推動一流大學建設高質量發展。

一、系統觀念及其對一流大學治理的功效

“馬克思的整個世界觀不是教義,而是方法?!盵2]系統觀念是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的重要內核之一,也是幫助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方法論之一。系統觀念普遍認為,系統由若干要素組成,各要素之間存在特定關系而形成一定的結構,系統的結構使它成為一個有特定功能的整體,并在其與外部環境的相互作用中得到體現。馬克思主義的系統觀念,一方面強調要從整體上認識和改造客觀世界,即充分認識到“我們所接觸到的整個自然界構成一個體系,即各種物體相聯系的總體”[3],把事物看作是由各種要素基于一定關系組成的有機整體,進而把握事物發展規律、分析事物內在機理,從而更好地處理矛盾并推動發展。另一方面,強調構成系統的各要素之間彼此依賴、相互制約,以及系統與外部環境和其他系統之間不斷進行物質、能量、信息等的交換,從而實現“運動和平衡的活的統一”??梢哉f,系統觀念是“具有基礎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堅持系統觀念是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應然要求,也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基本方法論之一。對于實現我國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而言,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必須把堅持系統觀念作為推動各項工作的重要原則之一,在實踐中善于掌握和運用系統觀點,以系統觀念指引一流大學實現善治。

1.有助于把握一流大學治理的系統特征。推進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治理,前提需要精準掌握其系統特征,為實施體系化和制度化治理提供科學準確的判斷。從系統觀念來看,一是一流大學治理體現出使命的融貫性。實現一流大學善治是建成一流大學的重要標志之一,它一方面與建成一流大學的整體目標和要求相適應,同時也需要將善治目標和要求融貫于一流大學治理的全過程和各領域,從而使作為能動實踐的一流大學治理成為一個在善治理念指引下的緊密治理共同體。二是一流大學治理體現出時空的連續性。建成一流大學是一項較長時段的攻堅任務,不能脫離所在國家的具體歷史傳統和當代國情進行盲目建設。這必然要求將一流大學治理實踐作為一個連續且有機的過程,兼顧其文化底色、歷史積淀、現實狀況與未來趨勢,促進其在總體把握一流大學“過去、當前與未來”的系統化演進中水到渠成地實現善治目標。三是一流大學治理體現出過程的螺旋性。在當代中國建設世界一流大學沒有現成的經驗可循,也不能對其他國家的一流大學建設經驗簡單“拿來”。當代中國的一流大學治理,必然是堅持目標引領與問題導向相結合的過程,只有處理好總結成就經驗與補齊短板弱項的關系、弘揚優良傳統與推進改革創新的關系,才能在循環往復與螺旋式上升的不斷迭代優化中提升治理水平。

2.有助于促進一流大學治理的要素耦合。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建設是一個瞄準世界一流目標的中國大學發展實踐,涉及一流大學治理的各個要素,而各要素之間的耦合度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一流大學治理的成效。堅持系統觀念,是增強一流大學各治理要素之間耦合度的重要理念和方法。一是能促進一流大學治理中各主體要素的耦合,提高各主體要素的系統思維和大局意識,牢固樹立從整體和長遠角度謀劃推進一流大學治理的觀念,加強與其他要素之間的密切聯系和高度協同,在破除“原子式”單干傾向、“信息孤島”現象等過程中凝聚治理共識并形成治理合力,從而實現一流大學治理實踐在動態發展中的不斷優化升級。二是能促進一流大學治理中各職能要素的耦合,其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與創新、國際交流合作等宏觀辦學職能得到相互協同、相互支撐,共同構成一流大學的“四梁八柱”。同時,系統觀念能促進每一個領域的具體任務得到體系化推進,特別是有助于體系化推動高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高水平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三是能促進一流大學治理中各資源要素的耦合,助力高校通過優化有限資源、增加優質資源、打通內外資源、盤活整體資源的思路提升辦學資源綜合利用水平,避免陷入片面追求投入和“重投入、輕治理”的低水平狀態。

3.有助于提升一流大學治理的整體效能。建成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其顯性成效主要體現在為人類文明進步和國家繁榮富強培養一批杰出人才、打造一批國之重器,而其隱性成效主要是內部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兩者共同作用從而使一流大學成為人才的高地、創新的源頭和思想文化的搖籃。堅持系統觀念,有助于從整體上謀劃設定一流大學治理的目標以及從整體上把握治理實踐的推進過程和治理目標達成效能。一方面,堅持系統觀念能促進一流大學治理的各主體對照高位標準來確立治理規格,按照善治目標謀劃大學治理現代化的路線圖和時間表。具體而言,就是要把一流大學的治理實踐擺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時代格局中,在發展著的時勢中保持強大定力,以一流大學建設對黨和國家事業的貢獻度來檢驗一流大學治理的效能。另一方面,堅持系統觀念能促進一流大學治理實踐在堅持底線的前提下追求善治目標,避免因出現關鍵性的短板弱項而影響一流大學治理成效,從而真正推動一流大學建設邁向更高境界。具體而言,就是要將規范運行要求與指標突破要求有機融合,以總體性成效和可持續發展能力來衡量一流大學治理的效能,避免出現“唯指標”“唯排名”等片面化傾向,進而實現一流大學治理的戰略性和能動性目標。

二、一流大學治理中堅持系統觀念的內涵

在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治理實踐中堅持系統觀念,需要堅持辯證統一的發展眼光,根據一流大學治理的重點、難點與關鍵點,采取不同的策略加以分階推進、統籌實施,切實提高一流大學治理的系統性、科學性和前瞻性。在一流大學治理中堅持系統觀念的內涵,主要體現在樹立大系統觀,善于從不同的視角和維度來全域化地辯證分析一流大學治理問題,在一流大學治理實踐中抓住本質和根源,從紛繁的一流大學治理現象中抓住主要矛盾,在統籌長遠性和現實性的探索中提升一流大學建設成效。

1.夯實一流大學治理的辦學根基以形成“木桶效應”。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治理是融合“中國特色”特性與“世界一流”標準的一流大學治理實踐,必須把合目的性與合規律性兩者相統一。這就要求其各項治理活動均能在較高起點上進行,以扎實的基礎性工作筑牢一流大學治理體系的基本盤,避免因為構成治理體系的“某一塊短板”而影響整個治理實踐的現代化進程。在辦學定力方面,建成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既是高等教育領域貫徹落實“國之大者”的內在要求,也是一流大學治理的方向和標尺,在一流大學治理體系中承擔著定向定標的作用。因此,不折不扣地落實黨中央關于“雙一流”建設的重大戰略部署在推進一流大學系統化治理中處于首要地位,這應當成為一流大學治理必須把牢的“基準線”。在日常運行方面,健全、規范、高效的日常運行制度和體系是一流大學治理的基本保障,這一方面需要全體干部和師生員工嚴格執行各項規章制度與規范要求;另一方面需要各項制度、流程之間實現無縫銜接,構成科學匹配和高度協同的日常運行體系。在事務保障方面,增強每一個部門、每一個成員對自身在一流大學建設中的主人翁意識,進一步厘清其在支撐一流大學目標實現中的職能定位與達成標準,激勵不同部門、不同崗位人員按照一流大學建設總體目標以及發展規劃、年度計劃、階段性任務等進行分工落實,通過各司其職、各盡其能來共同推動一流大學治理體系的高效能運行。

2.強化一流大學治理的改革舉措以形成“機制效應”。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治理既需要吸收和借鑒世界高等教育發展特別是世界一流大學建設的經驗,同時又必須扎根中國大地進行改革創新,形成有助于新時代中國高校創建世界一流大學的制度體系、管理機制和文化環境。一方面,按照“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的原則繼續學習國外世界一流大學建設的成功做法,在甄別和選擇的基礎上大力推進其本土轉化,以“拿來”而非“全盤接受”的態度將國外世界一流大學在治校理念、運行制度、學科建設、教師發展、學術繁榮、成效評價以及文化傳承創新等方面形成的經驗有機融入我國世界一流大學治理實踐,通過集成創新進一步豐富治理體系的內涵并發揮作用。另一方面,應當充分認識到我國世界一流大學治理的獨特性,沒有現成的做法、模式、經驗等可以直接照搬照抄,必須在立足國情、校情、教情、學情等基礎上積極探索出具有中國特色和世界水平的一流大學治理機制。尤其是當代中國的高等教育正處于改革的攻堅期和深水區,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教育事業秉持人民至上的追求,承擔建成世界高等教育強國的時代任務,迫切需要一流大學治理跳出西方高等教育模式的窠臼與我國傳統的大學辦學程式,遵循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價值理念,以強有力的改革舉措探索出新時代中國一流大學治理的新機制,為世界頂尖高等教育發展提供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3.注重一流大學治理的優勢牽引以形成“竹竿效應”。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治理是一個由若干子系統組成的復雜體系,其中的部分子系統在整個體系中處于牽引地位,其治理水平往往直接影響著一流大學治理的整體成效。只有重視和處理好事關一流大學治理效能的決定因素,才能凸顯其在治理全局中的“竹竿效應”。一方面,應當精準分析制約一流大學治理的關鍵要素,掌握這些關鍵要素在一流大學治理中地位與作用機理,研判其存在的短板弱項,通過有效統籌有限資源,集聚力量在短時間內實現突破,進而為整體一流大學建設水平注入強勁動力。尤其需要在打造世界一流學科、培育杰出人才、產出頂尖成果方面取得代表一流大學治理水平的標志性成果,在“高原”之上形成“高峰”,從而整體提升一流大學建設的實力。另一方面,在聚焦引領性目標匯聚資源并形成優勢的同時,探索形成有利于若干發展“高峰”的治理體系,促進一流大學治理中的制度、規范、文化等轉型升級,更好將制度、規范、文化等優勢轉化為推進一流大學善治中的貢獻力和競爭力,在高水平的治理迭代中實現更加科學、更有效率、更可持續的發展。此外,還有必要加強辦學聲譽管理,向社會和世界傳播一流大學治理的價值理念、探索成效以及師生投身一流大學建設的奮斗姿態和卓越貢獻,不斷提升辦學的影響力和美譽度,逐步形成與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建設目標相適應的辦學軟實力。

4.拓展一流大學治理的發展格局以形成“圍棋效應”。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治理是一項強系統性的戰略工程,其內核之一是宏大發展戰略的精準化確定以及分步分階式的遞進達成,最終實現建成一流大學的目標。對于具體治理實踐而言,就是要抓好布局性工作,深刻把握內外部環境的變化,科學謀劃和統籌施策,形成一流大學建設的“圍棋效應”。在頂層設計方面注重前瞻性,根據不斷變化發展著的世界發展大勢、高等教育形勢、科技革命態勢、人才需求趨勢等客觀實際,立足當下布局長遠,不斷拓展一流大學建設新的領域并持續打造新的生長點和培育新的特色優勢,確保一流大學建設的目標、規格、實施、評價等與時代同步,為整體上從“跟跑”到“并跑”再到“領跑”做好系統性謀劃。在組織實施方面注重長效性,將遠時段、中時段、近時段的發展規劃、政策制定、組織實施、改革創新等有序銜接,充分考慮不同階段各治理領域的主體、對象、任務等變化,把“管一時”與“成規范”“利長遠”緊密結合起來,不斷增強一流大學治理的完備體系與綜合效能。在擔當作為方面注重接續性,大力倡導各類治理主體將個人發展融入所在高校一流大學建設的全局,自覺確立“功成不必在我”的宏大格局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歷史擔當,將實現個人職業理想、履行崗位職責與推動一流大學事業整體發展與長遠發展緊密結合,做到謀得遠、落得實。

三、以系統觀念推進一流大學善治的路徑

堅持系統觀念推進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善治,本質是堅定不移地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和統領一流大學治理實踐,把堅持系統觀念作為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推進一流大學善治的一種基本思維方式和根本工作方法,錨定一流大學藍圖進行系統化治理,以高水平的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助力一流大學建設攻堅突破、行穩致遠。

1.注重目標的高階激勵,引領一流大學善治的規格。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建設在新發展階段體現出更加鮮明的時代特征、更富內涵的發展訴求以及更高效能的運行體系,對于一流大學治理而言要求整個治理系統以及相應子系統都具有高階目標作為激勵,以確保整個系統以及相應子系統的響應處于高位態勢??傮w而言,必須按照建成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的目標和規格探索治理之道,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和面向世界一流大學發展前沿進行治理現代化實踐。具體而言,一流大學治理必須在“四個服務”中成為眾多高校的標桿,成為培養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建設高等教育強國等國家戰略不可或缺的力量。其中,一流大學的科技治理必須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成為助力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和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等的排頭兵。對于一流大學治理的不同主體而言,更加離不開發展目標或職業規格的高階激勵以勝任高水平治理體系運行需要。其中,高校領導干部特別是黨政主要負責人必須把提升政治能力作為首要職責,切實增強“四個意識”,把牢治校理政的政治方向,在此前提下提升“科學決策、創新思維、統籌協調、調查研究、信息溝通、心理調適”等能力[4],真正成為具有戰略發展意識、精通高等教育規律和勇于推進一流大學建設的行家里手。而廣大教師必須以“四有好老師”為標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廣大學生必須以“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擔大任”為準則求學歷練,共同成為一流大學先進治理理念和治理文化的倡導者、踐行者。

2.注重發展的時勢演進,把握一流大學善治的條件?!盁o論是教育者還是受教育者都應回到歷史本身,處于現實性活動中,社會性地關照意識形態的存在?!盵5]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要實現高效能治理,就應當堅持一切從客觀實際出發而不是僅從主觀臆想出發來推進治理實踐。當然,這里的“客觀實際”并非一成不變的事實現狀,而是時時處處都可能變化發展的動態變量。這要求一流大學治理的各個主體時刻保持清醒頭腦,在解放思想中實事求是地推動治理實踐,不斷研判世界一流大學發展的新形勢以及自身建設面臨的新挑戰和新問題,全面把握一流大學善治的內外部條件。一方面,一流大學治理系統及其每一個子系統都要圍繞所在高校邁向一流目標進程中各個特定時期的中心任務及其面臨的條件,摸清這一時期改革發展的基礎、優勢與短板,明確工作的重點、難點與可能的突破點,從而使階段性工作的目標定位更加準確、發展內涵更加清晰,促進相應的治理活動達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的成效。其中,高校管理骨干應當具備高站位以及多視角的大格局思維方式,對一流大學治理實踐所處的客觀現實秉持科學態度,善于廣泛深入地開展調查研究,找準實現高質量發展的突破口、關鍵點并精準發力、提高實效、形成亮點。另一方面,一流大學各治理主體在大變革與大發展的時代境遇中必須善于把握稍縱即逝的機遇,看得準、抓得住、謀得實,在順應發展時勢中掌握發展先機,趁勢而上贏得一流大學跨越式發展的未來。其中,高校管理干部應當在快節奏、多變化的社會演進中保持強烈的責任意識和昂揚的精神狀態,勇立時代潮頭,深刻認識和把握一流大學治理現代化的主要矛盾以及矛盾的主要方面,在紛繁復雜的暫時性困難面前尋求突破的機遇,在具體的攻堅行動中危中求機、化危為機,從而實現階躍式發展。

3.注重改革的創新驅動,激發一流大學善治的活力。在高質量發展成為新時代主流的境遇下,作為以高水平治理為追求的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治理實踐,其生發和演進的系統動力學內因在于創新驅動。創新驅動的實質是主體基于對自身思維、行為、效能等的批判和改造,進而萌生并形成新動能的主觀能動過程。一方面,一流大學建設的投入方式、運行要求、評價導向等發生了根本性變化,由原來主要依靠資源驅動和規模效應的相對粗放增長方式轉向主要依靠創新驅動和質量優先的集約化發展方式。這就要求一流大學治理的各主體摒棄“走量”傾向和“堆砌”思維,進一步聚焦基于一流大學總體發展愿景進行高品質資源集聚、高效能組織動員,通過跳出傳統發展思維定式和更加有效地統籌施策來推動一流大學治理體系實現整體提升。為此,高校師生特別是管理骨干應當堅持以發展的眼光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以更高站位、更寬視野和更大魄力持續深化改革創新,注重培養精準的整合能力、敏捷高效的執行能力以及對相關領域專業化知識、方法與技能的感悟內化能力,進而開辟一流大學治理的新境界。另一方面,實現一流大學高質量發展迫切需要其治理實踐圍繞體系、機制、效能等進行根本性變革,以此有效釋放面向未來的發展潛能,著力破解爬坡過坎中的難點與痛點,構建一流大學建設的新格局。為此,高校管理骨干應當不斷增強改革的定力和創新力,以推進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為牽引,善于突破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上的局限,通過治理理念的迭代、制度規范的優化、運行流程的再造等推動一流大學治理體系實現整體提升。

4.注重主體的高效協同,增強一流大學善治的動能。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善治是一個廣泛有效的組織體系和動員過程,需要構成一流大學治理體系的各主體之間緊密協同,同時也需要一流大學與外部因素之間聯動協同,共同激發治理實踐的動能。一方面,教師、學生以及行政管理、服務保障等人員共同構成緊密的一流大學治理共同體,不同主體在明確各崗位職能、嚴格對標履職以確保正常運行的基礎上,高度自覺地共同圍繞一流大學建設中的重大核心任務、“摧城拔寨”類任務以及階段性重點任務落細落準落實,不斷提升治理效能。以人才培養子系統為例,不同主體按照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目標以及構建新時代思想政治工作體系的要求來明確所在部門、崗位的目標達成清單和履行職能清單,并通過相互之間的緊密協同構建實現培養杰出人才的高水平育人共同體。另一方面,作為相對獨立的治理系統,一流大學與所處的外部環境之間存在著一定的人員、物質、信息、能量等交互,而頻繁、緊密、高效的交互關系是一流大學治理邁上高水平的重要體現。在新發展階段,作為一流大學內部治理的各主體應當善于同政府、企業等外部力量進行有效交互,雙方在共同服務國家戰略和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緊密協同中為一流大學建設注入新動能。對于高校領導干部而言,就是要將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融貫于辦學治校全過程和各環節,把“一切為了師生、緊緊依靠師生”落到實處,與廣大師生一起扎根在教學科研管理一線,不斷提高組織動員師生和服務保障師生的能力,真正把廣大師生凝聚成建設一流大學的磅礴力量。

5.注重過程的久久為功,彰顯一流大學善治的韌勁。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善治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止于某一階段目標的達成,而是一個能動遞進的接續發展過程。為此,作為一流大學治理的各主體必須把戰略思維、長線意識轉化為投身治理活動的實際行動,久久為功地推進一流大學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一是注重過程的連續性,各治理主體應當深刻意識到一流大學善治必須經由水滴石穿的“量變”積累直至逐個突破的“質變”飛躍過程,做好治理任務的階段性謀劃和治理成效的階段性評估,在確保治理理念、政策導向、文化氛圍等相對連續的基礎上動態調整治理目標、任務、舉措與保障,確保一流大學治理始終處于高位態勢和良性狀態。二是明確任務的艱巨性,各治理主體應當充分認識到在實現一流大學建設目標“光明前途”的過程中道路的曲折,勇于直面和應對各種風險挑戰,以堅忍不拔的精神戰勝一流大學建設進程中的艱難險阻,在破解難題、化解風險中提升治理能力。高校領導干部尤其需要保持憂患狀態,具備充分的“風險研判溝通意識、風險化解擔當意識、風險防控協同意識與風險演化阻斷意識”[6],蹄疾步穩地建設一流大學。三是彰顯奮斗的持久性,各治理主體應當保持“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韌勁,將個人價值與一流大學建設事業緊密融合,以昂揚斗志和奉獻精神不斷推動一流大學善治實踐。高校管理干部應當帶頭弘揚愚公移山精神,強化身為奮斗者、思想者和實踐者等多重角色的深層心理認知、情感累積與行動自覺,以持之以恒的奮斗姿態營造一流大學建設的優良文化氛圍,團結帶領師生在接續奮斗中提升治理效能,扎扎實實地推動一流大學建設實現高質量發展。

猜你喜歡
觀念特色世界
維生素的新觀念
特色種植促增收
別讓老觀念害你中暑
中醫的特色
健康觀念治療
完美的特色黨建
我愛你和世界一樣大
彩世界
奇妙有趣的數世界
世界上所有的幸福都是自找的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