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準扶貧背景下,文化育人在涼山班教育的實踐

2022-03-27 23:28吳成健陳玉蘭張釗源
科學與生活 2022年2期
關鍵詞:涼山彝族育人

吳成健 陳玉蘭 張釗源

摘要:二零二零年將是脫貧攻堅戰的收官之年,全國各地的人民擺脫貧困,過上小康的生活。全國各地、不同性質的院校,在開展教育的幫扶過程中,注重思想上育人方式的改變,找尋高效的育人改變途徑,使之能夠有效的達到預期的育人效果。

關鍵詞:精準扶貧;文化育人

國家特別關注貧困地區的教育(特別是涼山地區),合理運用經濟發達地區的教育優勢,對經濟落后的涼山地區實施有針對性的教育扶貧,加大對貧困地區的幫扶力度,決心到2020年實現全國各地貧困家庭擺脫貧困,促進民族之間的交流,加強民族之間的凝聚力,全面奔赴小康的目標。

一、精準扶貧下,涼山班教育的背景

截止至2018年,據相關調查表明:涼山州適齡學生正值上學的年齡階段,而失學輟學現象非常嚴重;據統計,整個涼山州失學輟學的學子已高達六萬多人。經過各種渠道,已讓三萬多人回歸校園,但仍有二萬多人是完全沒有辦法重返課堂的 (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子女就有五千多人)。造成這樣的情況既存在著思想觀念滯后,又有教育資源不夠、師資匱乏等因素。

職業教育,具有基礎教育水平要求低、勞動生產技能易掌握、就業快等優勢,與佛山市政府、涼山州政府提出的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基本要求相契合,可以成為最直接、最有效實現持續脫貧的路徑之一。2018年以來,佛山市政府高度重視對涼山地區的幫扶,全方位支持涼山地區發展與建設。佛山市教育局在進行多方面的研究、考察工作后,組織學校與涼山的院校進行結對幫扶,積極承接涼山學子的職業教育任務。希望充分利用佛山地區先進的文化與雄厚的教育資源優勢,通過職業教育扶智與扶志,幫助學生學習職業技能,達到職教一人,成才一人,脫貧一家。佛山市順德區梁銶琚職業技術學校積極響應黨和政府的號召,在2018年辦起了中餐烹飪專業涼山扶貧班。

二、文化育人對涼山扶貧班教育目標的重要性

涼山是從奴隸社會直接跨入社會主義社會的,經歷了幾千年奴隸制社會,大涼山彝族同胞在新中國成立后短短幾十年間經歷巨大變遷,但是當地人與現代社會很多思想觀念,行為方式有著巨大的差距。涼山班的學生們文化基礎薄弱,行為習慣生活習慣與佛山地區有很大的不同,學生具有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內心渴望得到認可和尊重。因此,在教育實踐中,文化育人尤為重要。通過當代先進文化浸潤,融合世代傳承的彝族文化與觀念,協調現代文明,讓學生樂于接受并傳承。弘揚佛涼兩地,漢彝民族的文化精髓,規避封建思想的負面影響,對于幫助涼山班學生實現育人目標具有重要意義。

(一)加強涼山班學子的文化適應性

中餐烹飪涼山班的學生大多數為彝族,其語言、習俗、信仰、飲食習慣等與本土習俗有很大的不同,在適應的階段初期,學生心里容易對不同文化的沖擊有所抵觸,產生壓力感和焦慮的現象,具體表現有:一是學習環境的不同,教學方式及語言存在較大差異;語言是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交流重要橋梁,但是對于彝族的學生來說,他們運用得更多的是彝語,普通話不熟悉,而佛山順德本地的學生大多數說的都是粵語,造成其想融入佛山當地教學與生活具有一定的障礙;二是生活環境的改變,食、宿、氣候、水土等在一定的條件上都有著很大的差異。由于飲食習慣和氣候的問題,很多學生開學初出現腸胃與代謝紊亂等問題,對涼山班學生們造成一定的不適和心理負擔;三是校園文化的差異,彝族學生具有非常強烈的自尊心以及鮮明的個性,有抽煙的不良習慣,但在學校的規章制度里,他們已經習慣的個別行為是嚴禁出現的。因為傳統風俗與文化的不同,他們喜歡戴首飾、存在染頭發等現象,部分學生的意志力相對薄弱,在制度管理下,容易產生消極、厭學、恐懼、抵觸等現象。經過文化的不停浸潤,當代文明、規章制度、健康衛生知識的學習,同學們由不適到適應提升,養成了文明守禮,守時守紀,追求先進文化,熱愛學習的好習慣。在國家精準扶貧政策的支持下,涼山班學生努力上進,奮發學習,為專業實操課堂的學習打下扎實的基礎。

(二)加強涼山學子的職業素養

職業素養是一個人的內在職業修養,一個人職業生涯成敗的關鍵因素。它包括了一個人的學習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團隊和協作能力,專業知識運用能力等。涼山班應注重文化育人,加強學生職業素養的培育。通過文化育人可以培養涼山班學生具有堅韌不拔的毅力,不斷進取的精神,團隊合作的精神等,使他們在以后的生活及工作中更加的優秀。

(三)加強涼山學子的文化自信

各個民族都有著極其優秀的文化傳統,學生通過對不同文化的學習與運用,深入體會各民族優良傳統的文化魅力,深入體會民族文化的內涵,并逐步理解民族文化的相互融通以及開放包容的文化特性;在開展涼山班文化教育活動的交流中,學校應重視學生對彝族優秀傳統文化與品德的培育,使學生深刻理解民族文化的頑強生命力,學習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的文化精神與卓越的品格,增強民族自信與彝族文化自信。

二、涼山扶貧班文化育人的策略

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空間,可以直接或間接影響人的生活與發展。因為環境的改變,伴隨生活習慣、文化習俗、社會關系改變,涼山班學子入學初產生極其強烈的懷念家鄉情緒,在他鄉的漂泊孤獨感籠罩著他們,個別同學還出現想退學回家的念頭。學校各層面應該從生活環境,學習環境,思想教育等層面開展育人活動,拉近涼山學生與學校之間的距離,使學生體會到家的溫暖和關懷;向學生全面介紹學校的辦學成績,組織開展有特色的校園文化活動,讓學生快速的融入到新的大家庭,放下心中的不安情緒,從容克服各種問題。

(一)打造溫馨的環境文化

對于新環境的變化,學生心里會處于緊張的狀態,造成心理壓力,從而呈現出現抵觸的現象。學校應加大校園文化的建設力度,根據涼山班學生的組成情況,制定一系列應對的校園生活手冊,讓學生能夠快速的了解以及融入到新的環境中,比如宿舍生活手冊。根據涼山班學生的飲食習慣,調整改進食堂食譜,盡可能的符合涼山當地的飲食習慣。依托班級、宿舍文化評比載體,布置溫馨的課室,溫馨的宿舍,弘揚民族團結的精神,學習漢彝文化精髓。加強學生的語言交流,構建具有濃厚的民族文化氣氛,形成積極、自信的學習氛圍。

(二)規范個人行為文化要求

學生的入學成績相對較低,紀律意識、時間觀念淡薄,經常會遲到、早退、甚至說臟話等違紀情況;面臨此類問題,學校應該加強涼山班學生平時習慣的養成教育,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提高班集體的凝聚力和自豪感。從文化思想與制度上著手,監督學生形成自律、自覺的學生,提高學生“無規則,不成方圓”的契約意識,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形成良好的習慣。

(三)夯實制度文化建設

根據職業學校的教育特點和學生職業發展的實際情況,逐步建立涼山班學生的班級管理制度,完善同學們的常規管理考核體系,無規矩不成方圓。依靠制度,運用機制引導學生規范自己的行為舉止。頂層設計好涼山班三年育人的班級規劃,德育管理與專業柔性結合,讓學生愛專業,愛職業。主題班會是學生思想教育的主陣地,定期召開主題班會,引導組織學生進行反思、自我管理、自我成長。適當引入企業文化進入校園,與班級文化進行相結合,培養學生的競爭與管理意識,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

三、涼山扶貧班文化育人具體措施

(一)落實課堂的主導作用,加強先進文化教育

彝族學生是比較樸實、淳厚的,但在學習的過程中,由于從小開始都是學習其自己獨特的語言,很少接觸漢語的學習,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夠完全按照學校一貫的育人方式對他們進行教育,應和當地學生的教育方式有一定的不同,需循序漸進,不斷加強學生的漢語學習能力。在教育過程中,需注重學生的人文教育,改變涼山班學生的現狀,加強民族先進文化的教育,讓他們在優秀文化的環境中,逐漸的被影響與提升;加強師資力量的投入,要求科任教師根據實際情況及時對教學內容、方式以及手段進行調整,把課上好,讓學生更樂于接受,從而提高涼山班學生的學習欲望以及專業知識,讓其學有所成,發揮其在學校所學習的技能,回報家鄉。

(二)發揮校團組織作用,開展豐富多彩校園文化建設

佛山市順德區梁銶琚學校學生會被評為廣東省優秀學生會。發揮學校學生會、團委、社團的引領作用,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學生會,團委,社團組織的各項活動。發揮涼山州學生的文藝特長,讓同學們在舞臺上展示自己,增強自信。引導學生積極申請入團,從思想上進行武裝自己,加強思政理論與相關政策、法規知識的提升,強化學生建設家園、回報祖國的責任感以及使命感。舉辦"漢彝是一家"等為主題的文藝活動,搭建彰顯彝族人民特色文藝創作的平臺,豐富課后的學校生活,減弱了涼山班學生對故鄉的眷戀之情,融入到當地人文中來。在彝族新年、端午節、中秋節、國慶節、元旦等中華民族傳統節日里,根據學生的需求,精心策劃與舉辦符合彝族人民慶祝節日的方式、歌舞晚會等豐富多彩的娛樂節目,并邀請學校領導跟涼山班學生以及在校學生共同慶祝,一起歡度佳節。加強學生對民族團結的認識,提高學生的愛校、愛國意識,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在學生心里種下建設家鄉報效祖國種子。

(三)開展實踐考察活動,厚植文化自信

文化實踐考察活動是涼山班培養計劃的一個重要環節,文化實踐考察教學活動,擴展了涼山班學生的戶外文化學習,拓寬了涼山班學生的眼界,提升涼山班學生的文化修養。感受祖國的大好河山,學習先輩轟轟烈烈的革命事件,讓學生銘記心中,厚植愛國情懷。在考察學習過程中,學生聽取講解員的介紹,了解中華文化典故以及國學常識 ,把課堂學習內容延伸到了大自然的風光和人文風俗之中。涼山州學生通過外出文化方面的實踐考察,深刻領會到了各族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帶領下,由貧窮戰亂到現今的繁榮昌盛,無論是在政治、經濟還是文化等各方面都做出的十分輝煌的成績,增強了民族凝聚力,形成了一股“各族人民心連心”的統一向心力。

“扶貧先扶智,治貧先治愚”。切實做好在精準扶貧背景下,涼山班學生的的育人工作,助推對口幫扶,探索文化育人路徑,提高教育質量,提升貧困地區學生的綜合素質,讓學生擁有一技之長,成為將來謀生之本,并帶動全家脫貧致富,對農村地區貧困人口脫貧脫困具有治根治本的作用,對實現涼山州可持續脫貧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是實現全面小康社會的核心要素。

參考文獻

[1]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61.

[2]焦連志,黃一玲.文化自信視野下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的培育[J].教育探索,2016(8):87.

[3]職場德育:佛山市順德區梁銶琚職業技術學校的創新實踐/盤日偉,汪永智主編.-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2017.6

猜你喜歡
涼山彝族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維審視
彝族美神故里 生態山水畫廊
育人鑄魂守初心 賡續前行譜新篇
家校社協同育人 共贏美好未來
中共馬邊彝族自治縣委黨校:加快發展,努力開創新局面
彝族傳統服飾與現代創新設計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與實踐
A Review of Studies since the 1980’s on the Tieto-urman Song of the White Wolf
構建最美河流湖泊,涼山在行動
涼山首部純本土電視劇《西河故事》受好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