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共藝術介入社區更新的路徑與策略

2022-03-27 02:54彭彤彤
家園·建筑與設計 2022年2期
關鍵詞:介入公共藝術

彭彤彤

摘要:在我國城市建設逐步擺脫規模擴張和大拆大建模式的背景下,目前的改造和更新方式已經與以往有很大不同,對社區更新的認識也開始有變化,以此為緣由,本文通過在社區更新中以公共藝術的介入為切入點,梳理了公共藝術介入社區更新的階段和介入的方式,并總結和探索了公共藝術介入社區更新的策略和方法,以此來豐富社區更新的方法和路徑。

關鍵詞:公共藝術;介入;社區更新

一、公共藝術介入社區更新的階段

1.1美化生活

傳統的社區環境更新最初的階段主要是裝飾、裝點的美化階段,包括街道整理、外墻粉刷以及簡單的綠植覆蓋等工作,沒有進行深入的更新改造,主要原因還是物質條件有限,人們的審美意識也沒有更多的向往,只是做到干凈整潔加上一些簡單的布置即可,對于藝術或公共藝術的介入主要還是在公共廣場等一些公共區域的范圍,所以社區環境最初階段還是樸素的美化階段,偶爾會出現一些簡單的裝飾物,主要作用還是以社區環境的裝飾、點綴為主,這個階段的公共藝術還是屬于公共藝術的萌芽或初始階段。

1.2美麗生活

美麗生活主要是指隨著人們物質文化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需要一個較為優越舒適的環境,所以在社區更新改造時社區環境會整體的經營和設計,這個時候的設計已經不僅僅是考慮環境的升級,而是更會圍繞著人來設計和營造,包括針對的人群的調研、出行路線、人車分流等和社區居民生活息息相關的事情和生活細節,當然這些屬于社區功能上的體驗設計,但是當人們基本滿足這些功能之后,還會考慮社區如何變得美麗,美麗生活往往比美化生活高一個層次,人們已經不再滿足于基本功能的實現,而會考慮到如何在社區加入藝術的成分,例如社區的座椅已經不僅僅是坐的功能,還要考慮到它的美觀以及與社區環境的融合,垃圾桶也不僅僅是裝垃圾的容器,而是讓這些垃圾桶變得美觀一些,另外如果條件允許,社區還會用到一些假山水景、雕塑景觀、浮雕壁畫等,這個時候公共藝術進入第二個階段,不僅僅是功能上的滿足,已經開始玩味空間、品質空間或藝術空間了,這個階段的公共藝術質量有了較大提升,有的會有一些專門的藝術機構來參與到公共藝術的設置與設計中來,這個階段應該說是公共藝術開始融入到社區環境的整體中。

1.3美學生活

美學生活主要是指對社區公共藝術的更高要求,在這個階段公共藝術的形式也開始有變化,已經不僅僅是傳統的景觀、公共設施以及雕塑、壁畫等形式,開始有一些裝置、短期活動,還有一些社區居民共同參與的公共藝術,公共藝術已經不再是簡單的美化裝飾的審美,而是能夠起到連接社區居民的功能,社區居民參與到公共藝術的活動中去加強了社區鄰里的交流與互動,在這個過程中公共藝術起到了一個橋梁的作用,他為社區居民搭建起了一個共建、共享、共榮的平臺,在這個平臺上大家共同營造自己美麗的家園。

二、公共藝術在社區更新中的形態

2.1藝術裝飾類

藝術裝飾類公共藝術主要還是公共藝術前期以裝飾裝點為主,主要的形式是壁畫、雕塑等傳統的藝術類形式,這種藝術形式在我國一直是公共空間裝飾的主要形式,這種形式在環境渲染和烘托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2.2功能設施類

功能設施類公共藝術主要是社區的一些街道家具,包括座椅、路燈、花池等與生活緊密相關的功能型設施,但是從很多的社區來看,還存在很多問題,功能上不能滿足日常社區居民的需求,沒有從實際的社區居民的用途出發功能上出發,有的設置的地點不合理,例如沒有需要的地方有設施,有需要的地方反倒沒有,扔垃圾跑到很遠才有垃圾桶等問題。在造型上沒有造型可言,沒有統一的規劃和設計,所以隨著更新改造的不斷推進,公共設施也要統一規劃,既要實用,又要美觀大方整體和諧。

2.3行為活動類

行為活動類公共藝術是目前西方比較主流的公共藝術展現方式,它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蘇珊·雷西(SuzanneLacy),行為活動類公共藝術是新類型公共藝術的一種,它的形式包括使用一些影像、主題活動、社區藝術教育等與社區居民積極互動的一種形式,它不是傳統陳列在公共空間的雕塑或壁畫,而是以公共議題為導向,讓民眾介入、參與、互動并形成公共論述的藝術創作。它也許有形(如壁畫、裝置),也許無形(如行動,表演);有的長期存在,有的短暫停留,但都以公共利益為依歸。它更多體現的是一種非物質的公共藝術形式,這種活動的特點就是形式較為靈活,參與性強等特點是未來較好的一種公共藝術形式。

三、公共藝術在社區營造中介入的方式

3.1以公眾的對話參與為切入點的介入方式

公共藝術最大的特征就是對話和參與,如果公共藝術沒有與公眾的對話和參與,那么公共藝術將不再是公共藝術,因為它已經失去了公共藝術中的公共性。所以公共藝術無論是對于空間還是生活的介入,就是從對話和參與開始。參與和互動是密不可分的,互動性要達到一個更高的層級,僅僅參與不等于互動,要達到主客體以及角色上的互動才能切實的起到作用,例如在新類型公共藝術活動的設計和策劃當中,互動性就體現的特別突出,人與人或人與物更強調的是一種關系的體驗和感受,要有充分的互動才能體現互動的價值。

3.2以在地性特征為切入點的介入方式

在地性的社區的特征主要指和當地的地域特征和文化特征聯系起來的社區營造,公共藝術的創新方式不一定是內容創新而是地域創新,同樣的形式放在不同的地點,它的場域和性質都會發生變化,但是這個變化一定要因地制宜、因人而異、因時制宜的社區營造。因地制宜主要是根據當地的地域文脈和歷史文化來進行的,因為每一個街道每一個社區它的地域特征都會不同,因為社區的類型也各不相同,例如有的社區是歷史比較長的社區、它有一定的歷史積淀,所以在考慮社區營造的時候就首先要調研社區的歷史文脈,但是也有一些新型社區,社區是新建立的,它的硬件和設施類都是新建的,所以這個時候在物質條件滿足后就要考慮人的問題,就可以換一個角度進行,做到因人制宜。

3.3以科技創新為切入點的介入方式

福樓拜說過:越往前走,藝術越要科學化,科學也要藝術化;兩者在山麓分手,回頭又在頂峰匯集。藝術與科技是當代藝術的重要命題,范圍也非常廣闊,工業革命可以說徹底的改變了我們的生活,藝術在這個前提下也會受到廣泛的影響,因為它為藝術帶來了更多的可能性,例如聲、光、電以及在信息時代的網絡社會都是值得關注的點。另外社區的范圍也在不斷的擴大,特別是當代社會的網絡社區,有很多社交平臺也是一種生活環境,也往往稱為社區,人們對手機的依賴可以說越發嚴重,在網絡社區的公共藝術也是未來的一個方向。

四、結語

隨著社區更新的發展,公共藝術作為一種“良藥”在不斷的調理社區更新和改造的各種問題,它是一種“中成藥”,沒有像西醫外科手術一樣具有一定的創傷面,但是它需要些時間和耐心要慢慢的“調理”,所以公共藝術介入社區更新是對社區的一種延續,包括功能的延續、文化的延續以及歷史的延續,雖然它不是“萬能”的,但是對于社區更新和治理確實是一種較好的方法和策略。

參考文獻:

[1]劉育成,劉暉.公共藝術介入社區空間環境營造[J].美術大觀.2016年03期.p115.

[2]田然.公共藝術參與社區再造的意義和策略[J].大眾文藝.2013,(03):p269.

[3]靳超,卓媛媛.淺析老舊社區中的公共藝術建設基本方式[J].建筑與文化.2017,(023):p215.

[4]翁劍青,情境·語言·策略:社區藝術形態及其適切性芻議.公共藝術,2018,(03):p57.

猜你喜歡
介入公共藝術
用于冠脈介入治療的血管內支架的專利分析
社會工作介入社區居家養老的探索
民辦高校公共藝術課程教學改革與優化研究
校園公共藝術作品形態影響因素
中國古建筑色彩研究
公共藝術與城市設計的協調與同步
大連濱海路公共藝術的美學探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