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穿越兩浦歷史 尋覓紅色足跡

2022-03-29 23:35楊干才
檔案與建設 2022年2期

楊干才

摘 要:南京的兩浦(浦鎮、浦口)有著厚重的歷史底蘊,也有豐富的紅色文化。作為曾經的江北交通咽喉,江蘇早期工人運動在此興起,江蘇最早的中共地方組織之一在此創建,第一位工人出身的中共中央執行委員、首任中共中央監察委員會主席王荷波在此走上革命道路,中共南京市第一次代表大會在此召開。

關鍵詞:浦鎮;浦口;王荷波;浦口黨小組;“七二”罷工

浦口火車站:曾經的江北咽喉

浦口火車站曾經是南來北往的商賈云集的繁華之地。在中國近代史上,浦口火車站與許多事件相關:宋教仁遇刺、青年毛澤東南京之旅、孫中山靈柩運抵南京、人民解放軍渡江進入南京等。這座百年火車站記錄著民國時期的風云變幻,留下了深深的時代烙印和歲月記憶。

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在南京建立。同一天,津浦鐵路通車。1914年浦口火車站大樓及其附屬建筑全部建成并交付使用。為修建津浦鐵路,清政府先后于1908年、1911年兩次與英國、德國簽訂貸款合同。由于該路資金借自英、德銀團,根據英國和德國在中國的勢力范圍,以山東韓莊為界,往北到天津各車站建筑風格為德式,往南至浦口各車站建筑風格為英式。

鐵路南端還建成碼頭10座,按水流方向依次命名為津浦一號至十號碼頭。其中一號為客運碼頭,二至九號為貨運碼頭。由于鐵路沿線的農副產品、礦產品運往長江流域和東南沿海地區,大部分要經浦口中轉,使浦口火車站成為“中原要塞,江北咽喉”,從而打破了以長江流域東西交流為主的格局,南北的溝通有了直接的通道。

浦鎮機廠:南京第一個中共組織建立

津浦鐵路的全線通車,使浦口成為南北交通的樞紐,也成為中共很早開展革命活動的地方。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成立。1922年秋,南京地區第一個中共組織——浦鎮小組,在兩浦(浦鎮、浦口)地區成立,浦鎮機廠機匠、工會會長王荷波為組長,屬中共北方區委領導。革命先驅王荷波、王振翼等組織發動兩浦鐵路工人及附近農民群眾,開展反對帝國主義、反對北洋軍閥政府的罷工斗爭,為以后開展五卅反帝斗爭和北伐戰爭奠定了較廣泛的群眾基礎。

1923年2月8日,兩浦鐵路工人聲援和呼應京漢鐵路工人的“二七”大罷工,發動了聲勢浩大的斗爭。8日凌晨,浦口港務處工人首先罷工,停開過江輪渡“澄平”“陵通”號輪。中午12時,兩浦鐵路機務處全體工人罷工。王荷波與薛鳳起等幾名青年工人,當晚趁天黑摸進機務段車庫,開動252號機車,并將總道岔扳開,使機車開到總道岔處時脫軌而出,歪倒在總道岔上,堵死機車出庫通道。2月9日,機務段長張殿引誘并說通一臺運煤貨車司爐,由軍閥當局派10名士兵武裝護送出車。車剛開出站,王荷波聞訊后,立即率領浦鎮機廠幾百名罷工工人,奔赴浦鎮車站進行攔截。列車迎面轟轟而來,工人們高舉一面紅旗站立于浦鎮車站南首鐵路中間,擋住列車去路,并不斷高呼“打倒軍閥!”“堅決不讓火車開出去!”司爐緊拉汽笛,不肯減速。老工人鮑三和港務處工會會長周洪全脫掉上衣,毅然橫臥在冰冷的鐵軌上。很多工人跟著脫掉上衣臥倒在鐵軌上,決心以鮮血與生命換取罷工的勝利。司爐不得不減速剎車,工人隨即將機車團團包圍住。押車的士兵見狀向空中放槍,威嚇罷工工人。護送士兵看到工人們團結一致,無所畏懼,不得不抱頭逃竄。這起震驚全國的臥軌罷工斗爭,使津浦鐵路交通完全癱瘓。

如今,王荷波塑像靜靜地矗立在浦鎮車輛廠內,激勵著一代又一代共產黨人不斷進取。位于浴堂街34號的兩浦鐵路工人聲援“二七”大罷工指揮所被定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浦鎮無名小山:中共南京第一次代表大會召開

1927年1月,中共南京市委派宋震寰分管農民運動工作。他帶了兩名共青團員到浦口找到碼頭工人李鴻彥,由李鴻彥掩護配合,開展地下工作。不久,宋震寰通過李鴻彥又找到浦口鐵路工人、中共黨員胥光亮。胥光亮當時已在靠近津浦鐵路終點附近的江浦縣農村九袱洲(今南京市浦口區頂山街道大新村)貧雇農中串聯。宋震寰和胥光亮在九袱洲農民中發展楊明清等為中共黨員,并陸續物色發展了40多名黨員,并于1927年11月成立了南京地區第一個農村中共支部,楊明清任支部書記。

1927年11月中旬,中共江蘇省委派孫津川擔任中共南京市委職工委員。孫津川以浦口為中心開展工作,他深入工廠農村啟發工人、農民的階級覺悟。12月4日,市委在浦鎮附近的無名小山上,秘密召開了中共南京市第一次代表大會,出席會議的代表25人,在開會前推定孫津川為主席。大會聽取了黨務報告,討論了中共中央臨時政治局關于《中國現狀與共產黨任務決議案》,并根據中共江蘇省委關于組織全省暴動計劃的緊急決議案,確定把武裝暴動作為目前工作的重點,“完全接受中央的決議”。會議選舉出吳雨銘、羅世藩、孫津川、宋震寰、蘇愛吾、史硯芬、王澄、滕炳炎(何正泉)、杜秀山、陳鳳彩、路大奎、楊明清、丁發武、王崇典、周長福、孫長植、李鴻宴等13名市委委員和4名候補委員。吳雨銘為市委書記,羅世藩為組織委員,孫津川(1928年3月任中共南京市委書記)為職工委員,宋震寰為農運委員,蘇愛吾為軍事委員,史硯芬兼團市委書記。

英式浦口老站:見證1948年“七二”大罷工

在中共領導下,浦口火車站鐵路工人組織過多次罷工斗爭,其中“七二”大罷工是規模和影響最大的一次。1948年為配合人民解放軍正面戰場的斗爭,在中共南京地下市委的領導下兩浦工人又掀起了工人運動的高潮。6月28日,兩浦鐵路各機構100多人匯集浦口找交通部津浦鐵路管理局交涉,提出了補發米貼和欠薪的要求。3天后仍無結果。7月2日,中共兩浦區委組織發動了浦鎮機廠、鐵路、港務等10多個機構5000多人參加的大罷工,罷工浪潮席卷了整個兩浦地區。罷工隊伍聚集到浦口路局大樓,把路局大樓圍得水泄不通,工人代表向路局提出4條要求:(1)7月3日,每人借支1000萬元(法幣);(2)7月6日,發給欠發的米貼1.4石;(3)7月10日,發清6個月的應補欠發的薪金14萬、另加3成之金額;(4)自7月份起,每月發米貼7斗。罷工斗爭使兩浦地區機器停轉、水電停供、火車停開、輪船停航,整個浦口鐵路陷于癱瘓。下午6時整,路局全部同意工人提出的條件,罷工宣告結束。這次罷工雖然時間不太長,但造成火車、輪渡中斷10多個小時,影響極大,使一江之隔的國民黨南京政府極為震驚,并在一定程度上打亂了國民黨的軍運部署,直接支援了解放軍豫東戰場和淮海戰役。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