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完善鄉村小學校本研修機制的實踐探索

2022-03-30 21:48覃金霞
廣西教育·A版 2022年2期
關鍵詞:鄉村小學校本研修

【摘要】本文基于鄉村小學校本研修的現狀和教師專業發展的實際需求,論述鄉村小學通過厘清“2條主線”、實施“3大工程”、推進“4課研究”構建校本研修“234”操作樣式,完善校本研修制度、建立教師成長檔案的實踐探索。

【關鍵詞】鄉村小學 校本研修 操作樣式

【中圖分類號】G4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2)04-0057-04

校本研修是促進學校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舉措。國內教育界對校本研修機制的研究多數集中在城市大中小學,農村小學對校本研修機制的研究尚有較大空間。2019年,我校申報立項了廣西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鄉村小學1+X校本研修的實踐研究”,作為自治區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少數民族貧困地區教師專業發展策略的行動研究——以南寧市上林縣為例”的子課題,嘗試以我校為例,從鄉村小學教師教育教學理論極度欠缺的難點出發,努力探索基于理論學習(“1”)的多種方式(“X”)的校本研修樣式,著力促進鄉村小學教師的專業發展,進而實現學校的可持續發展。

早在2010年,《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便明確提出了“以農村教師為重點,提高中小學教師隊伍整體素質”,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加快縮小城鄉教育差距的整體規劃。十多年來,盡管鄉村小學的硬件設施已與城市學校差別不大,但師資水平依然差距很大。因此,依托教育科研,探索提高鄉村小學教師專業發展路徑、提高鄉村教師隊伍整體素質的校本研修策略方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我們認為,校本研修是以學校為單位,以激活教師實踐智慧、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為研究內容,圍繞學校不同學科教師在專業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實際問題,以行動研究的方式,不斷探索問題解決的方式方法、總結相關研究成果,進而持續不斷地改善學校教育教學管理、完善學校教學運作機制、提高學校辦學質量的教師繼續教育和培訓方式。為了清楚地把握我校校本研修及教師專業發展的現狀,我們展開了問卷調查。

一、調研鄉村小學校本研修及教師專業發展現狀

我們的問卷主要圍繞三個方面進行設計:一是學校目前的校本教研制度與方式是否能夠滿足教師的能力提升,二是校本教研的哪些方式在提高教師專業能力方面更有效,三是教師在提升能力方面需要學校提供哪些方面的幫助。問卷共設計了27道題目,其中單選題16題、多選題10題、開放題1題。向全校76名教師發起問卷調查,收回有效問卷74份,有效率達97%。

調查結果顯示:我校80%以上的教師覺得自己在現代教育技術應用及教育理論的掌握和應用方面比較薄弱,希望學校通過開發校內研修資源、引進校外優秀資源,進一步完善校本研修機制;70%以上的教師更加喜歡同事交流、集體研討、集體備課等校本研修形式,60%以上的教師喜歡專家指導研討;81%的教師希望骨干教師能夠引領自己提高專業水平,69%的教師希望通過加入校本研修團隊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60%的教師希望通過搭建教師專業技能展示平臺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從以下幾項多選題中,可見教師對我校校本研修和教師專業發展的基本態度:在多選題“校本研修你喜歡的形式”的回收問卷中,各選項選擇人數由高到低依次為教研組活動(說課、備課與評課)51人、研究課研討50人、專家或名師講座42人、校際合作與交流38人、課題研究34人、論壇或讀書沙龍中的交流15人、其他3人;在多選題“你覺得參加哪些教研活動更有效”的回收問卷中,各選項選擇人數由高到低依次為教研組集體備課57人、研究課與集體研討55人、同事之間交流55人、基本功培訓51人、有專家指導的研討47人、其他6人;在多選題“你認為現在教師專業成長最缺乏的是什么”的回收問卷中,各選項選擇人數由高到低依次為先進教育理論的掌握和運用60人、現代化教學技術的學習和應用60人、學科專業知識的系統構建46人、淵博的知識和深厚的文化底蘊35人、品德的培養和人格魅力的塑造32人、粉筆字與語言表達等授課基本功31人。

二、構建鄉村小學校本研修“234”操作樣式

校本研修工作的主要任務是改進和完善校本研修的制度與方式,逐步形成民主、開放、有效的教研機制,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提高學校課程改革管理能力?;谖倚=處煂I發展現狀和專業發展的實際需求,我校通過厘清“2條主線”、實施“3大工程”、推進“4課研究”,初步構建了鄉村小學校本研修的“234”操作樣式,如圖1所示。

所謂“2條主線”,分別指向教師教齡線和課堂線,用以牽動整個學校的校本研修操作。首先,不同教齡的教師有不同的專業發展需求。因此,我們按教齡將全校教師分為新手教師(6年以下教齡)、中青年教師(6—19年教齡)、老教師(20年以上教齡或獲得南寧市學科帶頭人稱號的教師)三個層級,通過對全體教師強化理論學習,對應三個層級分別實施“3大工程”即“渡河工程”“匯水工程”“文昌工程”,以“1+X”的方式整體推進我校的校本研修工作。其次,教師專業發展的舞臺,集中體現在課堂。因此,我校以學科教研組為單位,通過“4課研究”——新手教師的匯報課、中青年教師的研究課、骨干教師的示范課、結對師徒的匯報課,引導全校教師扎根課堂,不斷更新教學理念、創新教學實踐、強化教學反思,逐漸走上專業發展的道路。

在校本研修“234”操作樣式中,“1+X”作為校本研修機制,在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方面,發揮了重要的導向作用。

(一)“1”——理論學習

我們認為,不管哪個層級的教師,都應具備扎實的理論修養。我們所設計的理論學習內容,包括教育教學理論、師德師風建設、教師心理健康與調適、教育法律法規等。理論學習的方式,包括個人自學、集體研修和專家引領等多種方式。理論學習的目的是轉變教師的教育教學觀念和教學行為,切實提高教師的教育管理和教學水平。

(二)“X”——三大工程

1.渡河工程?!岸珊印币辉~,源于上林縣三里鎮著名的自治區級非遺文化“渡河公”,是三里鎮獨有的壯家風俗:每年端午節,三里鎮居民都會帶著彩布縫制、寓意平安健康的“渡河公”——懷抱金黃南瓜的明朝裝束的小布人,到匯水河邊放渡,用來寄托人們祈禱風調雨順、富足安康的心愿。我們用“渡河工程”來命名新手教師培養工程,寄寓了我校對新手教師從“受教育者”順利過渡為“合格教育者”的美好心愿。

新手教師熱情奔放、思維靈活、接受新鮮事物的能力較強,對網絡和新媒體技術比較熟練。他們能夠自然地接受和踐行“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觀,教學過程中比較關注學生學習的效果,但欠缺教學經驗和方法,需要依賴一定的原則和規范,教學過程理性有余、靈活性不足。針對新手教師的以上特點,我校設立“渡河工程”,引導老教師與新手教師結為師徒對子,通過組織學科教研組集體備課、開展學科說課和上課比賽等形式,促進新手教師盡快走上專業發展的道路,并盡快渡過“適應期”,成長為自己教育生涯的“掌舵人”。

2.匯水工程?!皡R”在《說文解字》中的解釋是一種器具,引申為河流會合。三里鎮邊匯水河,匯集了沿岸數條支流。我們用“匯水工程”命名中青年教師培養工程,旨在引導中青年教師善于學習、在教學實踐中能夠匯聚百家之長,逐漸成長為學校的骨干教師和學科帶頭人。

中青年教師是學校的主心骨,肩負著科研興校的重任。他們的心智漸趨成熟,不僅能夠更加客觀地認識自我,而且對教師職業的認識更加全面,在處理課堂內外各種教育教學問題時表現得更加游刃有余;他們還有追求成功的渴望,希望獲得社會的認可和職業的滿足。針對中青年教師的以上特點,我校設立“匯水工程”,引導中青年教師通過探索高效課堂模式、加強團隊建設和教育科研,不斷提高專業能力,盡快由“教學型”教師成長為“研究型”教師。

3.文昌工程?!拔牟比 拔捻嵅ⅰ敝x。我們用“文昌工程”命名老教師培養工程,希望老教師老當益壯、不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努力消除職業倦怠,學好現代信息技術,更好地適應新時代背景下的教育教學改革,基于自身豐富的教學經驗,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成就自我,造福一方學子。

老教師擁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和靈活掌控課堂的能力,學校領導和學生家長對他們都有較高的期待和滿意度。但經驗豐富也容易導致老教師思維定式,不利于教學創新。在新時代教育背景下,老教師亟須學習先進的現代教育技術。針對老教師的這些特點,我校設立“文昌工程”,引導老教師通過參加信息技術培訓和送教下鄉活動,在學習和歷練中逐漸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并將成功經驗傳導給更多的鄉村教師,實現“文韻昌盛”的目標。

三、強化鄉村小學校本研修制度管理

為了高效落實“1+X”校本研修機制,我校進一步完善了校本研修制度,并為校內的每一個教師建立了成長檔案,以制度化管理引導教師實現專業成長。

(一)完善校本研修制度,保障校本研修品質

完善的校本研修制度,對學校全面落實課程改革目標、創造性地實施新課程、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推進學校教育高質量發展均具有重要意義。兩年來,我校在推進課題研究的過程中,群策群力,積極探索,進一步完善了我校的校本研修制度。

1.細化業務學習的過程管理。過去,我校教師主要靠個人自學提升業務能力,學校也會盡可能地創造條件給教師外出學習,但從未對教師自學及外出培訓提出任何具體要求。新的校本研修制度,規定教師可以采用個人自學和集中學習兩種方式,不斷提高業務水平:個人自學,由教導處推薦讀書目錄,教師自行選取目錄內的書籍閱讀,每學期至少讀一本教育方面的書籍,并制定學習計劃、做好學習筆記、撰寫心得體會;學校外派教師學習,教師學完返校后,要向教導處書面匯報學習內容及收獲,并利用教研組業務學習時間,向組內教師匯報學習收獲;外派觀課者,須在教研組內利用教研活動時間上匯報課。

2.提高觀課評課的質量要求。過去,學校開展教研活動,觀課教師只需填寫聽評課記錄表,到集體評課環節,通常先由執教老師做教后反思、再由同年級中心發言人主評、最后由其他老師自由評課,對一般教師觀課評課未做過多要求?,F在,聽課評課表中增添了一項“反思”內容,要求聽課教師除了聽課評課,還要對所聽的課進行書面教學反思;集體評課時,要求每一個教師均按照“1+2+1”的方式進行評課,即說出1種理論、2個優點、1條建議。

3.優化校本教研的研磨流程。校本教研通常包括集體備課和校內公開課兩種形式。

根據新的校本研修制度,各學科須按照“五步驟教研法”開展集體備課:第一步為“準備階段”,第二步為“分析階段”,第三步為“創造階段(編寫教案)”,第四步為“提高階段(二次備課,調整和修改教案)”,第五步為“總結階段(課后交流與反思)”。

過去,校內公開課按“個人備課—集體備課—上課—評課”的流程進行,且教研課不定主題,由執教老師自由選課備課。新制度要求,校內公開課須按照“個人主備—集體備課—說課—試教—磨課—上課—評課”的流程進行,增加了“說課”“試教”“磨課”三個環節,優化了公開課的研磨流程,強化了優質課的孵化過程。骨干教師的送教下鄉示范課、比賽課,還要在此基礎上多試多磨,并圍繞某一教育教學專題開展研討,要求每一個參與者做好相關記錄。

(二)建立教師成長檔案,收集優質教育資源

建立教師成長檔案,明確教師專業發展目標,梳理教師成長軌跡,提煉教師專業成長的典型經驗,有利于學校形成一批自己的優質教育資源。

我們認為,教師成長檔案的內容設置應與學校教師隊伍建設的核心工作相結合,如此方能體現教師專業發展與學校教育質量提升的和諧統一,清晰地呈現一定時期內學校某一學科領域每一個教師專業發展的基本情況及其專業成長的軌跡,同時增強每一個教師的主動發展意識和自我規劃、自我反思能力?;谶@樣的思考,我校教師成長檔案主要收集以下內容:第一,信息篇,包括教師的教育感言、基本信息;第二,理想篇,包括教師的個人成長三年發展規劃、教師專業發展規劃;第三,求索篇,包括教師個人讀書計劃、讀書筆記及讀書心得;第四,教研篇,包括教師的教學設計、教學隨筆、教育論文、教育故事、課題研究等;第五,成果篇,包括教師的各種教育教學成果,用圖表方式呈現。此外,各年級組長還要負責收集該年級各學科集體備課的教學設計及PPT,匯編成學校的優秀教案集;針對課堂教學優秀案例,還會請專業攝影師拍攝成光盤版課例集,分享給全校教師觀摩學習。

自開展課題研究以來,我校教師專業發展取得了顯著的效果。各學科教師理論聯系實際,先后撰寫教育教學論文60篇、在各級刊物發表論文20篇,有35個優秀課例獲獎、8個科研課題喜獲結題。盡管如此,我們的研究依然有待深入:因為理論學習的專業書籍較少,導致我們的理論研究不夠深入,且現有理論對校本研修實踐的指導性不強;繁重的管理和教學事務,使一些教師不能以飽滿的熱情和充沛的精力投身到教育教學研究之中,導致我們收集上來的一些教師的學習心得和讀書筆記有些敷衍。針對以上問題,我校下一階段將加大對課題研究工作的指導力度,繼續強化教師的全員理論學習和讀書交流,繼續收集和研究課堂教學中的典型案例,定期舉辦課題研究交流與展示活動,及時總結成功經驗,加強實踐策略和方法提煉,以更為扎實的校本研修,有效推動我校教師的專業發展和業務水平的整體提升。

參考文獻

[1]樂傳永,張夫偉.國外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的特點及啟示[J].湖北大學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01,19(2):27-31.

[2]閆建璋,王寧.四階段中小學教師培訓模式探析[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7(11):106-110.

注:本文系廣西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2019年度資助經費重點課題“少數民族貧困地區教師專業發展策略的行動研究——以南寧市上林縣為例”(立項編號:2019A054)的子課題暨南寧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9年度課題“鄉村小學‘1+X’校本研修的實踐研究”(立項編號:2019C869)的階段研究成果。課題組成員包括覃金霞、藍萍、黃家秀、李春鳳、盧英花、肖紹智、劉依瞬、韋瑩、覃黃權、蒙瑩、韋金光、覃楊蘭、李有平、黃光興、韋東才等。

作者簡介:覃金霞(1983— ),廣西上林人,一級教師,研究方向為小學教育管理與數學教學。

(責編 白聰敏)

猜你喜歡
鄉村小學校本研修
基于分享 孕育成長
技術支持的農村教師專業發展
開展校本研修促進教師自在成長研究
踐行陶行知教育思想 辦有氣質的鄉村小學
最美“鄉下人家”
農村初中校本研修資源建設與應用研究
讓信息技術走進鄉村小學數學課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