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低段逆向設計引導的體驗式閱讀學習實證研究

2022-03-30 11:38褚燕萍
校園英語·中旬 2022年2期
關鍵詞:逆向設計閱讀教學

摘 要:本文通過逆向設計的概念引導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的時候能逆向思維教學計劃的設計,并以實際體驗式案例研究學習逆向設計對課堂教學實施的重要性。從實施逆向設計的背景、逆向設計的概念及逆向設計的三階段闡述逆向設計的操作意義,并根據實際教學結果進行比對、研究和反思。

關鍵詞:閱讀教學;逆向設計;體驗學習

作者簡介:褚燕萍,杭州市錢塘實驗小學時代校區。

教學設計是課堂最根本、最基礎的環節。教師依據教學設計設定課堂教學目標,進行課堂教學實施,評估課堂教學效果。而如何良好地進行教學設計是開展有效教學的重中之重。逆向設計是一個新型教學設計概念,能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并合理評估教學過程。

一、逆向設計的概念和意義

平時教學中,我們習慣性思考教什么、怎么教。而逆向設計是:確定目標——我要干什么,設計過程——我怎么來教才可以達成目標。

逆向設計思維是具有挑戰性的,非常適合文本中的閱讀拓展?;谀嫦蛟O計,教學過程和目標具有高度一致性,任何一個活動體驗環節都是為了既定的目標而實施的。不光是為了閱讀而閱讀,而是通過體驗式閱讀進行學習習慣的培養、學習思維的提升和學習結果的達標。

二、逆向設計“一二三”

(一)教學目標設定,初步確定教學預期結果

三年級的閱讀教學課,一般都安排在對話、詞匯、語音教學之后,是一個單元基礎知識內容的整合,需要對單元內容進行整體思考,從而設定閱讀教學設定。下面以人教版小學英語Book 2 Unit3 Part B Start to read為例具體講述。

知識目標:復習本單元出現過的基本詞匯:形容詞類:small、big、short、long、fat、thin、tall;身體器官類:tail、eye、ear、body、mouth、leg、head...復習兩個基本描述性句型:“It is... It has...”。

技能目標:能夠運用所學語言進行整合運用描述自己或者同學畫出的怪物。

情感目標: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活動實踐,培養自信表達、勇敢表達的情緒。

教學重點:能利用句型“It is...”和“It has...”對所畫之怪物進行綜合描述。

教學難點:“It is...”和“It has...”兩個句型的正確區分。

(二)教學過程中確定合適的評估證據

我們如何才能知曉學生是否已經達成了預期目標?哪些證據能夠證明學生理解和掌握的程度?逆向設計告訴我們,要根據收集的評估證據來判斷和定位活動設計的完成度。

類型一:表面評價(教師觀察角度):英語課的特殊性是眾而周知的,即能讀會用。課堂上學生的反應和表現就是證據之一,舉手的各種姿勢都能看出學生對內容的興趣程度和回答問題的自信程度,表演合作的過程能展現學生的組織能力、分配能力、學習能力和表現能力。

類型二:過程評價(文本輸出角度):本課時的設計以monster為構圖藍本,以復習內容為本,個性化構圖為輔,整體閱讀教學內容中涉及有目的的簡單書寫描述和語言輸出。

類型三:情感評價(師生情感角度):一堂課的閱讀體驗最終不能看閱讀文本的終極評價,更應該關注學生的情感評價,“情志”決定體驗結果。如:

自我評價:我今天開心嗎?我有體驗成功的感覺嗎?我喜歡今天的上課模式嗎?我掌握學習內容了嗎?

同伴評價:與同桌的合作愉快嗎?配合性表演讓人感到自信嗎?

教師評價:小組合作的有效性如何?各小組成員在體驗學習中的自信程度如何?

(三)設計學習體驗和教學

逆向設計引導下的教學設計,真正以“學到什么”為出發點,逆向思維教學過程,以事實目標為導向,以教學文本為載體,讓學生真正達成學習目標。簡單來說就是學生要達成什么目標,就設計什么樣的活動。以下就是為達成各級目標而設計的活動環節,并闡述了設計意圖。

基礎知識目標:設計了Let's guess 和Let's match。利用低段學生的心理特點,有趣又有效的guessing game 較能吸人眼球并引起復習連貫性,從tall 到short、cool到cute,進行連動性復習。鑒于單詞難度不大,形容詞容易掌握,學生在游戲的環境中輕松愉快地進入教學情境,并以Let's match 活動讓學生體驗自己的學習成果并通過檢測(教師批改,同學批改)。如果學生不能掌握或掌握程度不如預期所想,那就及時調整教學方案,或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師的教學魅力增加一定復習環節,讓大部分學生能過關,從而進行下一步教學,這就是逆向設計的新增評估環節。

教學內容:Let's guess (第29頁第二塊內容)

【活動設計】Show some pictures about the animals.

Show some sentences about the animals and guess: What animal is it?

【教學意圖】由易到難的兩個猜測游戲,從簡單認讀向基礎閱讀轉化。

【評估證據】類型一:課堂參與度,回答問題的自信度及合作配合度。

教學內容:Let's match(第29頁第一塊內容)

【活動設計】Read and match on page 2.

Check the answer with each other.

【教學意圖】閱讀完成練習,同桌互檢。

【評估證據】類型二:小練習。

基本技能目標 :能夠運用所學語言描述自己或者同學畫出的怪物,設計了Let's draw、Let's write和Let's read。學以致用是英語學習的根本目的,復習了形容詞和名詞類單詞復習,就要根據環境進行準確的使用。借用monster這一學生比較喜歡的怪物形象,根據學生喜好繪畫的特點,不求畫有多好,但求語言環境。事實是,學生對教師畫出的monster興趣盎然,從學生的表情就能評估教學環節設計得不錯,在此環境下進行let's write,輕松有趣。學生說教師寫,集全班學生的力量對畫出的怪物進行描述,幾乎可以寫上十句話以上。當以怪物為背景的介紹短文在學生的思考和表達中慢慢定格在黑板上,可以嘗試讓學生來讀一讀自己的小練筆。因為有了前面的深度思考為前提,學生的read 環境進行得比較順利,可從學生的表現性評價獲得評估證據。

【活動設計】 Draw a monster on the blackboard.(簡單)板書:It is...

Can you draw?

What's it like? Is it...?

Draw something else on the monster. It has...

Can you say more?

Write all the sentences on the blackboard.

【教學意圖】教師示范,引導學生使用“It is...”鼓勵學生評價自己的作品,并將簡單句寫在怪物邊上(初步畫怪物,簡單描述),引導學生從“It is...”向“It has ...”過渡。閱讀教師所畫之怪物,為語言的流暢性作鋪墊。

【評估證據】類型三:小技能

教學重點難點:“It is...”和“It has...”兩個句型間的正確區分。本課時設計了Let's say、Let's write 和Let's check環節。這兩個句型是較難的語法知識點,但在小學低段并沒有語法這一說,只有在語句閱讀中進行感知并知其對錯。先讓學生說一說,為下面的draw and write 環節做準備。學生可以自主完成,也可互助或者小組合作,還可尋求他助(如教師)。這個環節是真正讓學生進行體驗的學習環節。怎么用“It is...”,如何用“It has...”大膽猜測并書寫,因為有外界幫助,學生比較容易放開思想,積極思考。教師在巡視的過程中可以適當給予幫助,讓學生有信心有激情進入Let's check環節。為了達成難點處理的目標,必須是將所畫的monster用英語進行簡單描述,并在同學們面前配圖說一說。學生之間的相互評價和批改,能比教師單方面批改的效果高出數倍。這類評價方式既能鍛煉學生的自信能力,更讓學生的學習能力得到提升。

【活動設計】Let's say: 1.Can you say something about your monster? Pair work

2.Show their drawing.

Let's write:Structure imitation.

Let's check:Check the sentences.

【教學意圖】通過小組討論,嘗試用兩個句型來描述,并進行錯誤糾正。嘗試用“It has...”輸出書寫;及時巡視面批,或者同伴互助。

【評估證據】類型一:表現性評價;類型二:書寫技能評價。

學生情感目標:學生的情感目標是要自信表達。如果學生有底氣,自然能自信表達。教師的活動設計合理,自然能讓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并帶來良好情緒,學生知識扎實、情感到位,就能勇敢表達。在逆向設計教案的過程中,每一個環節都必須考慮到學生的情感體驗,如果學生某一階段的目標并未達成,不適宜繼續按計劃教學,而應該適當改變教學策略。不能為了完成教師的課堂教學任務而無視學生的知識、技能和情感目標的達成。

【活動設計】1. Show and read the sentences.

2. Let's challenge.

3. Evaluate the behavior of the students.

【教學意圖】通過閱讀、修改,再次閱讀自己的作品,并嘗試閱讀他人作品,對自己、他人的作品和表現進行評價。

【評估證據】類型一:表現性評價:展示自信;類型三:評價自我和他人。

三、逆向設計課堂的對比與反思

(一)低段學生閱讀能力的對比分析

趣味閱讀:三年級是學生英語學習的初始階段,更多培養學生對單詞的認讀、對語境的理解,并通過整合運用于教學。正因為年段低,非常適合培養閱讀策略,只要選擇的材料比較有趣,容易理解,適合合作閱讀,效果很不錯。比如課例第一部分的閱讀猜測,學生自我信息加工,也可利用同學的信息知識展開合作,完成快速閱讀并預測,競賽產生的愉悅感還是比較符合“reading for fun”這一主題的。

信息閱讀:從教師角度來說,要把信息通過閱讀傳遞給學生,從學生角度來說,要完成教師設計的任務,并在完成閱讀任務的過程中去兼并已有信息,找到更多的語言信息和文化內涵。比如,教師完成怪物畫之后,將內容書寫在monster邊上,一是傳遞給學生將要學習的內容信息,二是傳遞給學生一種活動操作模式。讓學生在完成自己的monster書寫的時候能有據可依,卻各不相同,盡顯學生的個體語言習得。

書寫閱讀:低段書寫注重的是字母書寫規范,并沒有強化閱讀后的語句書寫輸出。本課例的writing環節屬于仿寫或者改寫,根據教師示范,結合圖片信息進行簡單描述。本課例的書寫階段分兩個環節:基本概念“It is...”,具體概念“It has...”,書寫過程中結合評價證據,及時把控學生的書寫難度和速度進行引導、修正和調整。

(二)逆向設計引導下的閱讀課堂對比分析

1.目標定準,活動設置能明確:平時上課,關注教學過程是否引人注目,閱讀策略是否使用得當,輸出環節是否順利流暢。有了逆向設計的概念,在閱讀環節中,對于整體課堂所要達到的三維目標是否能達成在課堂教學設計之前心中就已有定位,課堂的每一個體驗活動都是為目標的實現而服務的。

2.評價證據,體驗效果能把控:平時我們所談的評價,更多的是對學生課堂表現的即時性評價,但評價證據不是同一個概念,一個是評價,一個是學生的表現或者作業的準確率達到某種程度作為判斷依據。即時性評價更多的是給學生的即時感受,而評價證據是教師評價課堂輸出效果的依據。

3.深度體驗,學生習得能提升:活動過程中,難免有環節會出現問題,逆向設計的體驗模式是如果評價依據不足以證明學習達到了預期目標,教師必須及時調整體驗時間,加深體驗,重新引導,調整閱讀策略,寧慢勿快?;A必須夯實,后期架構才會更容易。

(三)新型教學模式下的教師行為對比分析

1.情緒改變:面對三年級的學生,課堂內容簡單,意外情況可控,無論何種課型,都能牢牢把控。但體驗活動時間變多的情況下,教師和學生的情緒都有了很大的變化。學生有更多的時間討論、求助、思考和參與,相比于傳統課堂,學生有了更多的自主時間,所以操作的過程中教師更多了一份“忙亂”,遇到達成困難,還要臨時增加時間來輔導,多了一份“著急”。但隨著體驗的長久性和習慣性,課堂會變得活潑而可控。

2.時間改變:這個低段閱讀教學案例中,學生課堂體驗學習活動的時間增加到十分鐘以上,每一階段都有具體評估標準。閱讀課,更多的是綜合運用,學生會讀、會寫、會用,因此必須給足學生體驗時間,給足學生體驗時的鼓勵,給足學生體驗時的協助。這堂課上,學生的體驗時間足足達到了14分鐘。時間的改變就是師生教學行為的改變,學生體驗時間長了,教師教學時間自然少了,學生學習由被動變主動。

3.理念改變:低段的有效閱讀本來就因為內容相對簡單偶有忽視情況,其內容簡單更給活動拓展留有余地。學生只有深度體驗才能獨立思考,從而培養自主思維,雖然課堂有不確定性,但理念改變是新時代教師必須面對的現實?!耙陨鸀楸尽?,就是要讓學生真正成為主體,教師成為輔助者。

四、結語

在既有閱讀策略基礎上,根據三年級學生的心理感受增加體驗時間、體驗樂趣,利用逆向設計的評估證據,及時獲知效果。新時代課堂模式的改變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們有思想去改變,讓體驗引導閱讀教學設計,引導常態化課堂教學。

參考文獻:

[1]格蘭特·威金斯,杰伊·麥克泰格.追求理解的教學設計[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7.

[2]埃莉諾·蕾妮·羅德里格斯,詹姆斯·貝蘭卡.課堂內外:打造全方位發展的學生[M].哈爾濱:黑龍江教育出版社,2016.

猜你喜歡
逆向設計閱讀教學
“認知-遷移”教學模式在高年級閱讀教學中的應用
氣缸蓋的三維掃描及逆向設計
基于OBE的逆向設計環境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核心置換
談閱讀教學中的快樂
基于逆向工程的農用電動汽車殼體造型設計
基于多案例的汽車外觀逆向設計潛在侵權風險研究
逆向設計在高職“模具設計與制造”教學設計中的應用
閱讀教學中的“追問”略說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