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泰州市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路徑探究

2022-04-01 22:01胡海婧
南方農業·中旬 2022年1期
關鍵詞:鄉村振興

胡海婧

摘 要 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是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加快農業發展方式轉變的重要舉措。闡述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支持政策,分析江蘇省泰州市多元化農村產業融合主體、農村產業融合方式、利益聯結機制及多方位農村產業融合支撐4個方面的發展現狀及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而提出加快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積極推進農村產業多元融合、健全完善利益聯結機制、完善各類支持政策等泰州市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優化路徑。

關鍵詞 鄉村振興;一二三產業融合;江蘇省泰州市

中圖分類號:F327 文獻標志碼: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2.02.040

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是指以農業為基本依托,通過產業聯動、產業集聚、技術滲透和體制創新等方式,將資本、技術、資源等要素進行跨界集約化配置,使農業生產、農產品加工和銷售、餐飲、休閑及其他服務業有機整合在一起,使農村一二三產業間緊密相連、協同發展,最終實現農業產業鏈延伸、產業范圍擴展和農民收入增加的目標[1]。

1 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的政策支持

2015年,中央一號文件首次提出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理念,指出“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積極開發農業多種功能”。當年的12月24日,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再次提出,“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要大力挖掘農業內部潛力,充分利用農村資源、資產和資金,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2017年,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拓寬農民增收渠道”。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要構建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體系”。2019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健全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利益聯結機制,使農民更多分享產業增值收益”。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在鄉村振興的背景下加快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此外,國家及相關部門同時出臺了相應的政策方針及相關意見,制定了相關法律法規、稅收政策支持農村產業融合,這對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無疑是強有力的支持[2]。

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拓寬農民增收渠道的重要支撐,是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加快農業發展方式轉變的重要舉措。近年來,江蘇省泰州市堅持“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以完善利益聯結機制為核心,以創新融合為動力,以培育多元融合主體為基礎,著力統籌城鄉基礎設施、公共服務、金融支撐保障等各方力量,大力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2 泰州市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的現狀

2.1 培育多元化農村產業融合主體

泰州市制定實施《關于促進家庭農場發展的意見》,重點發展以家庭成員為主要勞動力、以農業為主要收入來源的家庭農場,帶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2020年末,泰州市家庭農場(含專業大戶)1.22萬家,農民專業合作社5 788家。其中縣級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社200余家,市級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社97家,省級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社21家;縣級示范家庭農場285家,省級示范家庭農場48家。泰州市扶持發展龍頭企業,培育高效特色產業龍頭企業集群。截至目前,泰州市共有市級、省級、國家級農業龍頭企業243家。泰州市省級以上龍頭企業年銷售額、帶動農戶數年均增長8%和6%以上。例如,以興化市頂能、興野、綠禾等為代表的深加工企業,帶動當地形成了脫水蔬菜產業集群,加工產量超過160萬t、行業產值達到40億元,興化也成為全國最大的脫水蔬菜加工基地。近年來,泰州市大力培育發展新型經營主體,但是新型經營主體發展還不快,有實力的新型經營主體還不夠多,家庭農場和專業大戶規模偏小,主動參與融合的能力較差[3]。

2.2 探索多類型農村產業融合方式

2.2.1 提升農業結構結合度

泰州市重點發展16個高效農業產業,推廣農經結合、農牧結合、多元復合經營及農業循環生產等不同發展模式。探索多種形式的高效輪作、稻魚共作、稻鴨共作、林下間套和農牧結合等立體種養模式,不斷提高土地產出效益。重點推廣“水稻+N”生產模式(稻鴨、稻蝦、稻蟹、稻魚),做到“一水雙用、一田雙收”,泰州市水稻綜合種養面積達1.1萬hm2。泰州市大力推廣泰興洋宇生態循環種養模式和分界鎮種養結合綠色生產模式,持續推進畜禽養殖污染治理,提升規模養殖比重和發展水平。

2.2.2 培育農業新型業態

泰州市積極推進農業與互聯網、文化旅游、健康養老等方面的深度融合,著力培育壯大新產業、新業態?!稗r網”融合方面,重點打造農村電子商務平臺,與供銷e家、淘寶、京東等第三方平臺合作,發展“線上交易、線下配送”為重點的新型流通業態,促進農產品進城和工業品下鄉雙向流通。截至2020年,泰州市農產品電商銷售額達111億元?!稗r旅”融合方面,依托田園風光、鄉土文化、農業文化遺產和各類農業園區,結合美麗鄉村、特色小鎮建設,積極發展觀光農業、健康農業、體驗農業、創意農業和鄉村旅游。如全球4大花海之一的興化千垛菜花,2017年接待游客量達到215萬人次;溱潼會船節被列入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全國十大民俗節慶活動,溱潼鎮入選江蘇省旅游風情小鎮首批創建名單;興化東羅、溱湖綠洲、黃橋祁巷等鄉村旅游品牌初步打響。此外,大力打造泰州城南健康農業示范園區、泰興宣堡銀杏養生小鎮、高港大泗中藥產業園等農業與養生養老產業融合發展的新亮點[4]。

2.2.3 引導產業集聚發展

泰州市加快集聚優質糧食、綠色果蔬、特色水產、生態養殖、花卉苗木、中藥材及休閑旅游等特色產業,示范推廣一批適地、適用農業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聚力農業園區提檔升級,把園區打造成為現代農業的示范區、農業項目的集聚區、農業科技的先導區和農村產業的融合區,逐步形成了以城北現代農業走廊為核心、8個省級農業園區為支撐、79個市級農業園區為骨干的“1+8+N”園區發展格局。目前,泰州市現代農業園區總數達到104家,建成區面積7.1萬hm2,吸引5個國家級龍頭企業、49個省級龍頭企業、近

2 000家家庭農場和種植大戶等新型經營主體,入園企業資本近100億元。各類園區建成面積占泰州市耕地面積的25%、對泰州市農業經濟貢獻率達到35%,輻射帶動農戶70萬戶,區域內農民人均增收2 500元左右。

雖然在上述3方面泰州市農村產業融合有較好的發展,但是還存在農業多功能挖掘不夠,農業產業化水平偏低,龍頭企業數量少、規模小、產業鏈條短,市場競爭力較弱,休閑農業、旅游農業以觀光為主,同質化現象明顯等問題。

2.3 多種形式的利益聯結機制

2.3.1 探索發展訂單農業

截至目前,泰州市累計簽訂糧食訂單面積20萬hm2。

高港區上膳源農場依托667 hm2永久性果蔬基地,對內實行嚴格質量管理,吸引周邊農民“不離家、不離田”就業,建立“從田頭到餐桌”質量追溯系統。農場每667 m2效益達到1.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5萬元。對外創新品牌營銷模式,實行會員制,通過自主生產、自主銷售、自主配送及銷配一體,定時定量為會員配送健康、新鮮的有機果蔬。目前,泰州市擁有會員萬余戶,平均每戶年消費果蔬2萬元。紅旗種業大力拓展海外市場,承接優質良種訂單,搶占現代種業競爭制高點,2018年出口印尼、巴基斯坦、菲律賓等東南亞國家雜交稻種超過2 200 t、出口額超過5 000萬元,被中國農業國際交流協會評為農業對外合作百強企業。

2.3.2 鼓勵發展股份合作

在全面完成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的基礎上,泰州市鼓勵農民以土地承包經營權入股合作社、農業龍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采取“保底收益+按股分紅”等形式,給農戶分享收益。泰興市黃橋鎮祁巷村190戶農戶以土地入股,流轉29.7 hm2土地種植特色“小雜糧”,通過農民合作社實現統一生產、加工、銷售,戶均增收2 500元。集體經營性資產“股權到人、固化到戶”試點工作擴大到383個村。海陵區城東街道鮑壩社區成立社區股份合作社,將集體資產量化配股、使農民變股民,利用村集體建設用地和征地補償金,興建物業設施、發展樓宇經濟,促進農村集體產權規范流轉、溢價增值。2020年,社區集體經濟收入近1 800萬元,每位村民收到生活費5 000元,年終人均3 000元左右的現金紅包。

2.3.3 強化聯農帶農責任

為推進品牌強農富民,興化市建立品牌建設運營中心,帶動農民按照“四確定”(定區域、定品種、定人員、定投入品用量)、“四統一”(統一機插、統一施肥、統一植保、統一收獲)模式生產;同時,通過央視頻道、電商平臺等渠道加強營銷,“興化大米”從過去的4.4元/kg提高到16元/kg,2018年幫助群眾增收15億元,獲評中國十大大米區域公用品牌,品牌價值預估100億元以上。泰州遠大家俬有限公司利用鄉村閑置學校、廠房和住房,推行戶外家俬編藤加工業務,吸納周邊3 000多農民在家門口就業,2019年發放加工報酬1億多元。江蘇洋宇生態農業有限公司將新街鎮400戶低收入農戶小額扶貧貼息貸款800萬元變為農戶股金投入到生豬寄養項目,通過“銀行+政府+龍頭企業+農戶”的方式,解決低收入戶無資金、無技術、無項目及無市場的實際困難,使每個低收入農戶年增加收入2 400元左右。

2.3.4 創建為農服務聯盟

泰州市圍繞“土地經營規?;焙汀吧鐣找幠;?,著力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規?;鐣罩黧w,鼓勵發展以家庭農場服務聯盟為主體的為農服務聯盟。例如,姜堰區橋頭鎮擁有0.18萬hm2耕地,由148個家庭農場經營,規模均在6.7~20.0 hm2,農場年均純收入12萬元以上。姜堰區橋頭鎮鎮創立了5個家庭農場服務聯盟,積極探索形成了“1+6+7”規模經營模式:“1”就是依靠規模適度的家庭農場這一載體;“6”就是建立土地股份合作社、勞務合作社、資金互助合作社、植保專業合作社、農機合作社和糧油產銷合作社等6個平臺,為加盟的家庭農場提供土地流轉、病蟲專業化防治、農機作業、機具存放、維修保養、糧食烘干、加工銷售、農資配供、訂單生產、技術培訓及金融保險等綜合服務;“7”就是實現了農業標準化生產、基礎設施建設、農業科技推廣、土地產出效益、農民收入、村集體收入和秸稈禁燒禁拋等7個方面水平的提升,同時對家庭農場主進行信息化服務和全方位培訓。為農服務聯盟的創立,在政策對接、技術指導、信息咨詢、生產全程等服務方面發揮了顯著作用。

泰州市農村三產融合雖然在訂單農業、股份合作、聯農帶農及為農服務聯盟等方面有了一定的發展,但是利益聯結機制還不完善,目前大部分的利益聯結機制仍以訂單農業為主,而且訂單農業違約率較高,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等緊密型利益聯結方式比例很低[5]。

2.4 多方位農村產業融合支撐

2.4.1 著力搭建公共服務平臺

泰州市規劃建設333個覆蓋333 hm2的為農服務綜合體,配套生產用房、育秧大棚、培訓教室等農業設施和高速插秧機、大型耕作機、糧食烘干機等先進裝備。目前,已建成并運營285個,建成率達到85.6%。搭建科技服務平臺,與江蘇農牧學院、泰州農科院、中農大、南農大及荷蘭瓦赫寧根大學等國內外院校合作建設產學研平臺,為三產融合提供科技支撐?;I建長江農村產權交易中心,建立農村資產資源跨區域交易體系,推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優化配置,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

2.4.2 著力創新農村金融服務

泰州市在江蘇省率先實現了鄉、縣、市三級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全覆蓋。截至目前,泰州市已實現土地承包經營權、林權、四荒使用權、水面、集體資產租賃(處置)、設施設備、水利設施、涉農項目、農民住房及其他等10類項目交易1.2萬筆、建交易金額超30億元,成交筆數、金額均居江蘇省前列。著力構建農村信貸擔保體系,泰州市級財政出資7 000萬元與江蘇匯隆投資擔保有限公司、泰州現代農業發展集團共同組建泰州興農擔保投資有限公司,各市(縣)也建立了由財政支持的農業信貸擔保機構,或建立專門的農業信貸擔?;?,解決新型經營主體、農業龍頭企業融資難的問題。聚焦“風險防控難”,進一步完善農業保險制度,全額補助稻、麥、油等主要種植業,政策性險種達到28個,水稻育秧、肉鴿險種屬江蘇省首創,高效農業保險占比達到60%以上。

目前,泰州市農村三產融合的公共服務平臺的支撐力度還不夠大,農村金融服務體系還不夠完善。針對上述農村三產融合現況,泰州市將按照鄉村振興戰略實施要求,突出質量效益、突出特色精品、突出綠色生態及突出強村富民,加速推進農業結構調整,持續深化農村綜合改革,加快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3 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的優化路徑

3.1 加快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實施基層農業農村人才培養計劃,定向培養一批現代農業建設本土人才。將新型職業農民納入農業系列職稱評審范圍,以江蘇農牧科技職業學院、各級農廣校等為依托,以職業技能培訓為重點,大力開展農民教育培訓,不斷增強培訓的針對性、規范性、實效性,著力培育有文化、懂技術、會管理及善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出臺一系列扶持措施,鼓勵引導大學畢業生、農業技術人員返鄉務農、就業、創業,扶持發展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社,引導廣大農民從外出務工轉向返鄉創業,培育現代農業建設的新生力量、有生力量和再生力量。將高效農業、三新工程、養殖小區等項目和強農惠農政策補貼新增部分向新型職業農民傾斜,增強崗位吸引力。拓寬家庭農場和專業大戶的經營結構,提高參與融合能力。

培育壯大龍頭企業,發揮引領示范作用。引導農業龍頭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支持有條件的龍頭企業上市融資,通過資本運作,有序開展跨區域、跨行業、跨所有制兼并、聯合和重組,不斷擴大規模,充分發揮示范引領作用。推動龍頭企業提質發展,增強帶動力,塑造品牌農業、推進高端農產品生產,采用“企業+基地+農戶”等模式,與農戶、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開展互惠合作,建立標準化和規?;a基地,形成利益共享、風險共擔、合作共贏的共同體,帶動更多農戶參與農村產業發展。

3.2 積極推進農村產業多元融合

積極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重點關注產業融合的模式,促進不同模式相互之間的優勢互補、有機共生和協同發展,采用多元復合融合型模式。牢固樹立“項目為王”理念,以農業企業為龍頭,圍繞優質稻麥、脫水蔬菜、畜禽水產、銀杏等農產品精深加工和方便食品、休閑食品、速凍食品、藥食同源食品生產,進一步加大招商引資力度,著力招引與本地產業關聯度大、成長型農業項目,促進農產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及綜合利用加工協調發展,提高農產品加工轉化率和附加值,重點打造一批“10億級”農業全產業鏈。搶抓“一帶一路”建設契機,探索“抓兩頭帶中間”全產業鏈“走出去”模式,引導和支持有條件的農業龍頭企業開展境外投資。

整合鄉村的生產和生態功能,發展鮮花園藝產業,引導農業生產空間景觀優化,推進農業特色產業規?;l展、生態農產品旅游商品化開發,促進農、林、漁與旅游融合發展,建設一批設施完備、功能多樣的休閑觀光農業園區、鄉村民宿、農耕體驗基地、農事研學基地和康養基地,打造特色突出、主題鮮明的休閑農業精品工程。完善休閑農業基礎設施,提升鄉村休閑旅游農業服務水平,引導特色農林漁業旅游項目向靖江埭上人家田園休閑帶、泰興新334省道沿線、興化1號公路沿線、海陵區北部、高港區泗白線及姜堰區溱湖大道沿線集聚,形成優勢旅游農業產業帶。提升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水平,開展農技推廣、土地托管、代耕代種、烘干收儲、農機作業及維修、農產品營銷等服務。在農業生產、加工、流通等環節,加快互聯網技術應用與推廣,實施“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

3.3 健全利益聯結機制

通過訂單密切農業企業、家庭農場、專業大戶、小農戶等經營主體的協作,加強農產品需求方與供給側的對接,在創新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上探索新路。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組織國有糧食購銷企業與生產者簽訂糧食訂單,在國家糧食最低保護價基礎上議價收購;建立糧食訂單風險基金,對糧食企業因訂單農戶失約、受災導致合同違約、政策變化造成經營虧損等給予適當補償;探索“糧食銀行”機制,按照“存糧自愿、取糧自由、保價增值”的惠農原則開展業務;發展“互聯網+訂單農業”模式,鼓勵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利用電商平臺與消費者實現信息共享與互動,建立農產品會員消費制度,使會員享受到一定的優惠。

鼓勵發展多種形式的股份合作,健全風險防范機制。開展土地和集體資產股份制改革,探索建立以土地經營權入股的股份合作社和股份合作制企業。農民可以勞動、資本、技術入股,形成按股分配企業利潤的分配機制。健全風險保障金制度,對于農地租賃租金可采取預付形式,積極發展農業保險、擔保事業,提高風險防范能力。完善農村三產融合中的調解仲裁機制,減少農村土地流轉糾紛。

3.4 完善各類支持政策

加快建設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平臺。積極完善通信、交通等基礎設施。建立多維度、全方位的公務服務體系,及時實現信息的共享。創立鄉村復合型信息化服務平臺,聯合城市、鄉鎮與農村,使人們能在平臺上可以獲取關于鄉村旅游景區、產品價格、地區文化等方面的內容,實現城鄉資源的共享,促進城鄉合作共贏。

加快完善金融扶持政策。針對農民手中的抵押物不足、貸款難、融資難等問題,加快完善抵押融資、信貸擔保和風險補償機制,發展農村普惠金融,提高金融服務水平,增強新農村發展動力。加大央行貨幣政策工具對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資金支持力度。用好、用足支農再貸款等貨幣政策工具,加強涉農領域需求調查、項目篩選,以項目化運作方式,滿足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辦理銀票簽發、承兌的金融機構需求,為其優先辦理再貼現,增強其信貸支農能力。拓寬農村法人金融機構的資金渠道,加大對涉農領域的信貸投入,創新開展債券質押支農再貸款。通過建立債券質押池,幫助農村法人銀行盤活債券資產,將騰出來的資金“由虛入實”,滿足三農領域的資金需求。強化政策激勵,加強對農村金融機構的差別化管理,支持農村法人銀行通過發行專項金融債、同業存單、大額存單等方式,擴大農村法人金融機構的資金籌集渠道,增強其支農能力。

參考文獻:

[1] 國家發展改革委宏觀院和農經司課題組.推進我國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問題研究[J].經濟研究參考,2016(4):3-28.

[2] 王南南.我國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問題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8.

[3] 張慧琴,丁鵬.鄉村振興下農村產業融合機制創新探索[J].合作經濟與科技,2021(15):12-13.

[4] 丁靜.基于產業視角增強農村發展內生動力研究:以泰州農村產業發展為例[J].南通職業大學學報,2020,34(4):5-8.

[5] 閆曉雪.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鄉村科技,2019(13):69-70.

(責任編輯:張春雨)

猜你喜歡
鄉村振興
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的安徽省農村產業融合發展探析
美麗鄉村建設的探索與實踐
鄉村振興戰略下新型職業農民從業素質提升研究
鄉村振興:從衰落走向復興的戰略選擇
鄉村振興戰略的宏觀思維
基層黨校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工作思考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幾個抓手
激發“鄉村振興”內生動力破題尋路
民建貴州省委攜手中天金融集團推進“鄉村振興”貴州赫章縣結構鄉“扶志扶心扶智”項目開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