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理論內涵及實踐路徑

2022-04-01 19:25許靜
知與行 2022年1期
關鍵詞: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科學內涵

許靜

[摘 要]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生態環境保護問題,提出了新的發展理念和重要發展舉措。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以中國傳統生態理念為根基、以馬克思主義生態理念為基礎,辯證地提出促進“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協同發展”的生態生產力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生態民生觀,強調“人與自然共生發展”的可持續生態觀,實行“生態系統各要素綜合治理”的整體治理觀,堅持“嚴格制度實現生態環境保護”的法治生態觀及積極倡導“和諧共贏”的世界生態觀。我們要深入推進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貫徹落實,積極探究實踐路徑:一是以“兩山”理念為切入點,強化國家生態安全防線;二是加快經濟結構轉型升級,促進生態價值向經濟效益轉化;三是補足生態文明制度體系短板,貫徹落實生態保護制度;四是勇扛大國責任,推動全球生態治理體系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具有艱巨性、長期性,我們要認真學習和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自覺承擔起生態環境保護主體責任。

[關鍵詞]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科學內涵;路徑

[中圖分類號]D6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6-1308(2022)01-0021-06

快速發展的經濟為人類帶來了巨大的財富和便利,卻為生態環境帶來了沉重的災難。自然災害頻頻發生、氣候反常、自然資源衰竭等不僅破壞了自然界的穩定,也威脅人類未來的發展和安全。為了更好地保護生態環境,實現經濟平穩發展,保障子孫后代生活安全,根據國家具體發展現狀和實際,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和新理念,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就是其重要的理論成果。

一、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形成的理論來源

(一)對馬克思主義生態理念的創新與發展

人的本質問題、人與自然的關系問題等是馬克思哲學重要的研究問題,如何看待人與自然的關系是馬克思主義生態理念的集中表達和重要體現。馬克思曾指出:“對于人類而言,他們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而對于自然界而言,它是人的無機的身體?!盵1]自然界是人類生存、發展的重要基礎和保障,作為自然界的一部分,人與自然相互聯系、不可分割。因此,人類需要通過實踐參與到自然界發展的過程中,這樣自然界的活力與生命力才會被重新喚醒。正如馬克思恩格斯所說,“勞動是人以自身的活動來引起、調節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間的物質交換過程”[2]。人要與自然有良性的互動,可以通過勞動和實踐探索、認識、改造自然,但人的實踐活動同樣受到自然的約束。恩格斯曾說:“我們不能過分陶醉于人類對自然界的勝利。每一次這樣的勝利,自然界都會對我們進行報復?!盵3]可以看出,恩格斯并沒有否定人類的實踐活動,但是,也提醒人類不要過度沉溺于隨意和盲目改造自然帶來的快感中,告誡人類要按照客觀規律改造自然、保護自然,如果人類惡意采取一些行動破壞自然的平衡,那么必然會遭到自然的報復。恩格斯表達的主旨在于經濟發展與自然保護的動態平衡。馬克思對于人與自然界關系的探究、恩格斯對于人類發展與自然保護之間關系的探究深刻影響著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形成和發展,尤其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可持續發展觀、“經濟與生態保護協同發展”的生態生產力觀等,提出人與自然是不可分割的生命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4]等理念。另外,習近平總書記以社會發展現狀為依據,堅持用辯證法的思維指導生態文明建設,旨在探索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的道路,豐富了馬克思主義生態觀。

(二)對中國傳統生態理念的繼承與升華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民族向來尊重自然、熱愛自然,綿延五千多年的中華文明孕育著豐富的生態文化?!盵4]中華民族具有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中華文化內涵豐富、氣質獨特。因此,充分挖掘中華文化的精髓,積極發掘古人的生態智慧,可以為解決當代人類面臨的生態環境問題提供寶貴經驗。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土壤,以傳統自然生態理念為根基,不斷吸收優秀傳統文化的養分,彰顯了深厚的歷史底蘊。

作為儒家的重要思想,“天人合一”認為“天”與“人”是統一的關系,人要尊重、敬畏自然?!疤斓匚谎?,萬物育焉”[5]則肯定人與天地萬物的聯系,認為人與天地萬物達到和諧的狀態時,萬物就可以自由生長和發展,充分體現了對人與自然和諧關系的追求。世間萬物都有各自的生長和發展規律,人類作為自然的一部分,要自覺遵守自然規律?!叭蕫邸彼枷胧侨寮宜枷氲暮诵?,它的范圍由“自愛”不斷擴展到“愛天地萬物”。自然萬物與人一樣是有生命、有價值的,所以,人類不能按照自己的想法隨意開展活動,體現了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理念,蘊含了對自然及生命的尊重。人類在參與實踐活動的時候要尊重自然,做到取之有度、用之有節?!叭朔ǖ?,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是老子對自然規律的探索。道家以“無為”為追求,強調人與自然密不可分,人不可能游離于自然界之外單獨存在和發展,必須要與自然和諧共處,告誡人類不要憑主觀意愿擅自采取行動,要正確處理好人與自然的關系,減少人為活動對自然的破壞。不僅如此,可持續發展思想也是古人的智慧結晶?!兑葜軙ご缶劢狻分杏羞^這樣的記載:“早春三月,山林不登斧,以成草木之長;夏三月,川澤不入網罟,以成魚鱉之長?!惫湃耸种匾暽鷳B環境保護問題,強調對自然規律的遵循,要按照季節開展相應的生產活動,不能竭澤而漁。今天,人類活動依然要按時令進行,不能不顧實際、無節制開發,要合理開采和利用自然資源,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對我們要建立的“現代化”描述時所說的,“我們要建設的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6]。這句話把人類未來的發展與自然發展結合起來,強調人類要與自然和諧相處。

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理論內涵

作為社會關注的焦點,生態環境問題至關重要。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關于生態文明建設的六大原則是我們深入學習和全面了解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基礎。學習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探索該思想的科學內涵,對于我們建設綠色、清潔、美麗的中國具有重要意義。B89DFE49-B1B0-4AD1-8AE1-E9B9EA6ECD14

(一)促進“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協同發展”的生態生產力觀

生產力的發展與自然相關,且受自然的限制和約束,人類只有在基于自然的基礎上才能創造更多符合和滿足自己需求的產品,因此自然在社會生產和發展的過程中占據重要位置。習近平總書記深入研究了馬克思的“勞動的自然生產力”[7]和“勞動的社會生產力”[7],提出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4]的綠色發展理念。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同樣重要,所以,我們要牢固樹立“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8]361的思想?!吧鷳B環境保護與經濟協同發展”的生態生產力觀深刻指出了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協同共生、相互依存的關系。只有經濟與社會發展進步,人類對于美好生活的需求才能更好地得到滿足?!皟缮健崩砟顝纳鐣w利益出發,創造性地提出自然資源本身就是一種財富,肯定了自然資源的經濟效益,駁斥了只強調生態環境保護而忽略經濟發展及拋棄生態環境保護只追求經濟利益的單一片面化思維。經濟發展與自然環境是協同共生的關系,自然資源的儲備量及環境的好壞都會影響社會生產力的后續發展,保護好自然資源才能為經濟發展提供強勁的動力和支持,但若為了經濟發展肆意破壞自然資源,人類將會付出更大的代價,甚至會遭到自然的懲罰。經濟發展過快所導致的生態環境的弊端已經慢慢顯現出來,所以,保護生態環境迫在眉睫。我們要貫徹落實可持續發展理念,當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矛盾的時候,優先選擇綠水青山,充分發揮綠水青山的優勢,將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

(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生態民生觀

馬克思主義理想的社會圖景是實現人的自由解放和全面發展?!耙匀嗣駷橹行摹笔冀K是我們需要踐行和堅持的初心,也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根本,更是對馬克思恩格斯民生觀的創新與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將黨的根本宗旨與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緊密結合起來,抓住人民最關心的現實問題,具有強烈的責任與擔當。進入新時代,社會的主要矛盾發生變化,物質條件的改善使得人們不僅僅滿足于吃穿住行等基本方面的實現,而且期盼更加美好、更有尊嚴、更高品質的生活條件的實現,期待更高層次需求的滿足,如基本權利的保障、社會保障體系的完善、霧霾環境的改善等成為人民新的生活需要。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從人民的整體利益出發,強調生態環境保護事關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只有保護環境才能促進民生,提出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最普惠的民生福祉[9]4。習近平總書記將生態環境保護上升到民生福祉的實現。作為公共產品,生態環境是全民都可以享受到的最普惠、最公平的資源,優質生態產品的產生也可以讓全民享受更有尊嚴、更有價值、更加美好的生活。

(三)強調“人與自然共生發展”的可持續生態觀

人與自然的關系問題,是關系發展的重要問題,因此我們要認真學習和踐行馬克思主義關于人與自然關系的思想[10]。自然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尊重、敬畏自然,才能獲得大自然的饋贈。人與自然相互聯系、相互依存,是共生的生命共同體,所以人類要尊重自然,不可以凌駕于自然之上。任何妄圖隨意改造自然的行為都不值得提倡,任何濫砍濫伐、破壞生態平衡的行為都會遭到自然的報復。人類要始終堅持可持續發展理念,遵循自然發展規律,以自然的承載力為限度,絕不可竭澤而漁,從而實現人與自然的“雙贏”。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可持續發展觀作為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關鍵,具有前瞻性和指導性。所以我們要積極在全社會倡導節約資源的國策,引導全社會積極踐行五大發展理念,保護好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

(四)實行“生態系統各要素綜合治理”的整體治理觀

自然界由很多種不同的元素構成,人類和山水林田湖草都是自然界這個有機生命體中存在的元素。這些元素緊密相連,組成一個整體?!叭说拿}在田,田的命脈在水……這個生命共同體是人類生存發展的物質基礎?!盵8]363這段話深刻地揭示了我們對待自然應有的態度,告誡我們要用系統的思維進行生態環境的治理和生態文明建設。山水林田湖草雖然看起來是比較孤立的事物,彼此沒有什么聯系,實則不然,自然界是統一、聯系的整體,人與自然的關系也不是割裂的,所以,我們要統籌協調好各個因素,把握自然界的內在聯系,用系統的思維綜合地進行生態治理。

(五)堅持“嚴格制度實現生態環境保護”的法治生態觀

經過全國上下的一致努力,我國生態環境問題有所改善和緩解,但是還不夠,我國的環境形勢依然十分嚴峻。因此,要想鞏固已取得的成果,必須要將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建設提上日程,不能讓保護環境成為一句口號、一紙空文。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保護生態環境必須依靠制度、依靠法治”[4]。法律制度的建立完善和有效落地執行、法治素養的逐步提高,可以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可靠保障。因此,我們要以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構筑起生態環境保護的安全屏障,著力解決在制度制定、執行等過程中出現的走流程、不到位等問題,加快制度創新、強化制度執行、堅守底線思維,讓制度成為公眾必須遵守和堅持的原則以及不可觸碰的紅線、高壓線。

(六)倡導“和諧共贏”的世界生態觀

隨著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世界各國之間的聯系日益緊密,影響程度也日漸加深。針對全球生態問題頻頻發生的局面,任何國家都不能獨善其身,因此,需要與全世界達成共識,共同承擔起保護生態環境的重任,守護好地球家園。中國始終積極探索“和諧共贏”的發展模式,倡導國際社會攜手同行,共謀全球生態文明建設之路[11]。作為全世界人民共同的責任和使命,中國始終加強與世界各國的聯系,為全球生態環境建設貢獻力量;始終堅持互利共贏的原則,將自身發展融入世界發展,積極同各國進行交流,推動全球生態環境治理體系的構建。作為發展中的大國,中國始終積極參與全球生態保護大會,勇敢承擔著作為大國的使命和責任?;谥袊鷳B文明治理的實踐,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加強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倡導全世界加強合作,共同呵護地球母親,為構建全球生態環境治理體系提出新的發展理念和實踐路徑。B89DFE49-B1B0-4AD1-8AE1-E9B9EA6ECD14

三、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實踐路徑

生態文明建設是一項繁雜、緊迫、關乎發展的重要任務,我們要以“兩山”理念為著力點,堅持系統思維,加強制度建設,在認真學習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科學內涵基礎上,堅決貫徹落實好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

(一)以“兩山”理念為切入點,強化國家生態安全防線

“兩山”理念是習近平總書記通過對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經濟與環境等關系進行深刻思考提出的發展思路。我們要始終以“兩山”理念為著力點,認真踐行“兩山”理念,自覺增強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堅持底線思維,牢牢把握生態文明建設的底線,積極主動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發展。我們要立足實際,不斷強化國家生態安全防線,形成國家生態安全格局。深入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工程建設,著力實施青海湖、三江源、祁連山等生態環境重點建設工程,推進退牧還草、天然林保護等項目開展。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嚴格保護國家生態功能區、脆弱及敏感的生態區域,著力修復山林、湖泊等自然資源。建立健全自然資源產權制度,確保自然資源權屬清晰、權責明確。創新自然保護地的管理方式和管理體系,優化自然保護地組織架構,充分整合自然資源,從而實現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的真實性、完整性。創新國家公園管理體制改革,有效劃分各個園區的功能,對組織架構進行優化重組,實現對自然資源的統一分級、統一管理,著重解決管理過程中的“碎片化”問題。

(二)加快經濟結構轉型升級,促進生態價值向經濟價值轉化

綠色象征著生命與活力,我們要始終以綠色為價值目標,以發展為價值追求,將生態環境優勢、綠色優勢轉變為經濟發展優勢,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和經濟建設協同發展,促進生態價值向經濟價值轉化。我們要深入貫徹落實綠色發展理念,堅持綠色發展道路,做到真正尊重和保護自然。倡導綠色、低碳的發展方式和生活模式,將科技發展與綠色發展結合起來,推動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全新格局。以富有的自然資源為依托、豐富多樣的生態文化為重點、健康綠色的生活方式為載體,建設以升級改造傳統產業為基礎、不斷壯大發展新興產業為核心、依托當地發展優勢特色產業為動力的綠色產業體系,實現經濟結構的調整升級。依托當地優勢,將自然資源與旅游結合起來,實現生態旅游產業化。積極開發生態旅游品牌,打響旅游知名度,實現以生態吸引旅游,以旅游帶動經濟,以經濟改善生態的綠色循環,最終達到經濟、社會、生態效益的統一。將自然資源與農業產業相結合,采用現代化的農業生產模式,實現農業的產業化、規?;?,推出更高質量的綠色生態產品,更好地滿足人民對健康、綠色、質量過關、優質安全的生態產品的需求。構建生態文明建設平臺,努力建設生態文明示范區,挖掘生態優勢,發展生態品牌,提供優質生態產品。

(三)補足生態文明制度體系短板,貫徹落實生態保護制度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建設生態文明,必須建立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用制度保護生態環境?!盵9]106-107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落實需要制度的貫徹執行,實行最嚴密的制度,才能更有效地保護生態環境。首先,加強立法是前提。各級黨委和政府要積極承擔責任,主動作為,不斷完善生態環境制度體系建設,確保生態文明建設有相應的法律依據。其次,保障執法力度是關鍵。建立健全監管機制,確保制度平穩落地。對于污染環境的企業,必須強硬關停,對于不遵守相關生態環境保護、破壞生態環境的企業要從重處罰,并依法追究其責任,不能以犧牲環境的代價盲目發展經濟。再次,公正司法是保障。要不斷完善生態環境問題訴訟的程序,堅決嚴懲破壞生態環境的違法犯罪行為和個別官員的不作為、濫用職權行為。最后,堅持全民守法。人民群眾要積極參與生態文明建設,增強生態環境保護意識,堅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自覺遵守法律法規。企業要主動承擔社會和主體責任,自覺做到遵紀守法。我們要始終堅持底線思維,將生態環境保護落到實處,建立責任追究制度,對破壞環境的個人、企業嚴厲懲罰。

(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推動全球生態治理體系建設

地球是我們共同生存的美好家園,我們要積極推動、參與全球生態環境治理體系的構建。但是保護生態環境不是某一個或某幾個國家的責任,需要全世界、全人類共同承擔。同樣,生態文明治理體系的建設需要全世界多元主體的共同參與。習近平總書記在聯合國大會進行辯論時,提出要“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11]。首先,要堅持國際合作。積極與國際環保組織合作,努力打造區域合作平臺。各國要建立平等、協商、合作的國際環境,全世界的國家都要積極參與到全球生態環境保護的事務中,在治理理念、治理能力建設、專業技術合作等方面采取實際行動,共同致力于全球生態環境治理和生態文明體系的建設。其次,勇于承擔國際生態責任,以實際行動踐行使命,努力解決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之間存在的矛盾。我們可以積極向國外分享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經驗,逐漸構筑起全球的生態文明建設體系,倡導更多國家保護生態環境。積極推動“一帶一路”戰略的發展,加強與周邊國家的合作,推動區域可持續發展。最后,中國要始終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8]47推動新型國際關系構建,加快全球生態治理制度化建設,打造平等對話的平臺,使全人類共享治理成果。

生態文明建設對于人民生活需求的滿足和更好生活的實現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至關重要。我們要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共同體理念,以“兩山”理念為著力點,以增進人民福祉為發展宗旨,加大生態環境保護力度,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型,充分挖掘本地的生態優勢,構建綠色發展體系,在全社會營造保護環境的良好社會氛圍,推動生態文明體系建設。

[參 考 文 獻]

[1] 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61.

[2] 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07.

[3] 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998.

[4] 習近平.推動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邁上新臺階[J].奮斗,2019(3).

[5] 朱熹.大學·中庸[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79.

[6] 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50.

[7] 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122.

[8] 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9]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習近平關于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論述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7.

[10] 習近平.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8-05-05.

[11] 習近平.攜手構建合作共贏新伙伴 同心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在第七十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時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5-09-28(2).

〔責任編輯:杜 娟〕B89DFE49-B1B0-4AD1-8AE1-E9B9EA6ECD14

猜你喜歡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科學內涵
偉大建黨精神的科學內涵、生成依據及當代價值
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基層路徑探討
綠色發展的“庫布其模式”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核心理念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生態文明思想引領美麗中國建設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在江西的生動實踐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探析
關于堅持五大發展理念推進經濟社會發展的思考
全面從嚴治黨的利器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意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