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生態文明思想引領美麗中國建設

2018-03-05 20:03陳彩琴
上海黨史與黨建 2018年2期
關鍵詞: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美麗中國生態文明

陳彩琴

[摘 要]黨的十九大報告闡述了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的階段性成就、指導思想和戰略部署,集中體現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思想,是新時代建設生態文明、實現美麗中國的重要綱領和行動指南。

[關鍵詞]新時代;生態文明;美麗中國;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

[中圖分類號] D61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928X(2018)02-0028-03

黨的十九大提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并寫進黨章。作為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思想系統論述了生態文明建設的指導思想、戰略部署和發展理念,清晰展示了一幅建設美麗中國的宏偉藍圖,是新時代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政治綱領和行動指南。

習近平在十九大所做的報告共分13個部分。[1]其中第一部分“過去五年的工作和歷史性變革”、第三部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基本方略”和第九部分“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中,集中展現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思想。

一是深化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基本理念,突出生態文明“千年大計”的重要地位。十九大報告指出“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明確將“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作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基本方略之一,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到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集中闡述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中的基本觀念,如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人與自然共生的科學自然觀,“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辯證統一的綠色發展觀,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民生福祉的生態民生觀,“保護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的生態發展觀,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的整體系統觀,共建美麗清潔的全球觀等重要理念。這些觀念傳承和發展了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天人合一”思想,展現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本質,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之一,為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指出了科學的發展道路。

二是拓展生態文明建設的新要求,明確優美生態環境是人民追求美好生活重要內容。十九大做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矛盾的重大判斷,要求提供更多優質的生態產品和環境,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以更好推動人的全面發展、社會全面進步。這個思想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中是一貫的。2016年1月,他指出:“要堅定推進綠色發展,推動自然資本大量增值,讓良好生態環境成為人民生活的增長點、成為展現我國良好形象的發力點,讓老百姓呼吸上新鮮的空氣、喝上干凈的水、吃上放心的食物、生活在宜居的環境中、切實感受到經濟發展帶來的實實在在的環境效益,讓中華大地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環境更優美,走向生態文明新時代?!盵2]

三是勾畫明晰的生態文明戰略目標,做出分階段的的戰略安排。黨的十九大提出從2020年到本世紀中葉,分兩個階段的戰略目標。第一階段從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再奮斗十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這一階段“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美麗中國目標基本實現”。第二階段,從2035年到本世紀中葉,在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基礎上,再奮斗十五年,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將全面提升?!懊利悺币辉~首次被寫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目標,對應生態文明建設,全面體現“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要求。這是針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做出的新的部署安排。

十九大所提出的戰略目標可以直接上溯到20世紀60年代,當時黨提出在20世紀內全面實現農業、工業、國防和科技現代化的戰略構想。這個戰略構想一直沿用到黨的十二大。到1987年黨的十三大提出“三步走”戰略目標,把富強民主文明確定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奮斗目標。黨的十五大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實際分別對應富強民主文明的奮斗目標。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提出構建和諧社會的戰略目標,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體布局發展為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和社會建設“四位一體”。黨的十七大順應人民對更好生活的期待,在奮斗目標中增加了“和諧”二字,以對應社會建設。黨的十八大提出生態文明建設,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形成“五位一體”總體布局。黨的十九大增加了“美麗”一詞,修改“國家”為“強國”,變成“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而奮斗”。三十年間,黨的奮斗目標不斷與時俱進,內涵更豐富,目標更高遠,彰顯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為推動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的整體性和協調性。

四是確定生態文明建設的基本方針,構建生態文明體制系統保障。黨的十九大將污染防治與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并列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三大攻堅戰”。指出“必須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為主的方針,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還自然以寧靜、和諧、美麗”的思想方針。同時系統部署了建立美麗中國的“四大舉措”:推進綠色發展、著力解決突出環境問題、加大生態系統保護力度、改革生態環境監管體制。

五是將美麗中國與美麗世界建設密切關聯,構建多層次“共同體”。生態環境保護是全人類共同的責任,生態文明建設關系人類的福祉和未來。黨的十九大將美麗中國建設上升到全球治理和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的高度,提出建設美麗中國,就是要為人民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同時要為全球生態安全做出貢獻。報告指出:“各國人民同心協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笔糯髨蟾嫣岢鏊膫€相融相聯的“共同體”: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中華民族共同體,人類命運共同體,涉及自然間、人與自然間、民族間、人類間四個相互聯系不可分割的共同體意識,展現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全球視野、高遠目光和博大體系。endprint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是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理論和實踐的最新成果,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豐富了中國道路、中國模式的內涵,為中華民族乃至全球建立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社會提供遵循。追溯其發展成熟過程,可清晰看出十八大以來中國生態文明建設步伐加速前進、生態文明思想加速成熟的基本過程。

2002年黨的十六大報告把生態良好確定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四大目標之一,蘊含了生態文明思想,但沒提出這個概念。2005年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的戰略主張。2007年黨的十七大首次把“生態文明”建設寫入黨的報告,提出要在全社會樹立生態文明觀念。2012年黨的十八大第一次將“生態文明建設”作為專門部分提出來,并將其與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并列,構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同時順應民眾期許,首次將建設美麗中國作為執政理念提出。尤其響亮提出“努力走向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開啟中國生態文明實踐的新征程。黨的十八大后,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謀劃開展一系列根本性、長遠性、開創性工作,推動我國生態環境保護從認識到實踐發生了歷史性、轉折性和全局性變化。[3]2013年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指出必須建立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用制度保護生態環境,改革生態環境保護管理體制。2015年4月,國家發布《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提出堅持把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作為基本途徑。9月印發《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明確構建生態文明的“四梁八柱”,使改革多點突破、縱深推進。10月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十三五”規劃建議,提出創新、協調、開放、綠色、共享“五大發展理念”,將綠色發展作為關系中國發展全局的一個重要理念。2016年3月,“十三五”規劃首次專篇將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寫入國家戰略規劃,在理念、目標和實現路徑上,全面系統展示了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的新形態。

在日益完善的總體設計和制度保障下,黨的十八大后,中國生態文明建設在實踐中取得的令人矚目的成績,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生歷史性變革的一個縮影。黨的十九大新聞中心第六場記者招待會專場“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建設美麗中國”,把這些歷史性變革概括為五個“前所未有”:思想認識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污染治理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制度出臺頻度之密前所未有;監管執法尺度之嚴前所未有;環境質量改善速度之快前所未有。同時中國還積極參與全球環境治理,成為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參與者、貢獻者、引領者。[4]2017年12月,在肯尼亞召開的第三屆聯合國環境大會上,河北塞罕壩林場建設者等三個中國的團隊和個人榮獲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頒發的“地球衛士獎”,中國占獲獎項目的一半。聯合國副秘書長、環境署執行主任埃里克·索爾海姆表示:“這證明中國的環保政策取得巨大成就,印證了中國提出的生態文明建設理念行之有效?!盵5]近期一些國家在應對全球氣候方面退步,中國堅守《巴黎協定》承諾等,更顯示了大國擔當。

美麗中國,綠色地球。中國生態文明建設是全面系統的文明發展形態,是對人類文明發展的重大創新。[6]它涉及到政治、經濟、民生和全球治理等綜合性問題,注定既是持久的攻堅戰,也是一場牽涉到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的革命性變革。在這場持久變革中,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思想為引領,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

要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提高全民整體生態文明素質?!吧鷳B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綠色發展是新時代生態文明的必然要求,也與每個人息息相關,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做生態保護的踐行者、推動者。要進行全民生態文明教育,在全社會倡導節約意識、環保意識、生態意識,培養節約適度、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簡約生活方式,節制節儉理性知足的綠色消費方式,提升全民生態文明素質。

要堅持制度化法制化道路,構建產權清晰、多元參與、激勵約束并重的生態文明法治體系。近年來,雖然這方面已經取得長足進步,但仍然任重道遠。在法律體系方面,要不斷推動環境保護法與刑法、民法、經濟法、行政法、稅法、督察等其他法制體系相協調,完善配套體系,使生態保護理念滲透在法律制度體系中。增強執行力,確保環境保護法律法規的權威性,做到源頭嚴防、過程嚴管、后果嚴懲。要聚集各方力量體系,增強各方履行責任義務,提高各方守法意識,為公眾參與維護生態權益提供制度保障和良好機制。

要堅持把新時代生態文明理念落到實處,做到環境保護與經濟民生協調發展。環保既是民意,也是民生。2017年北方“煤改氣”中出現的“氣荒”等困境,說明在推行事關公共政策、政績考量、企業效益、民本生存等復雜環保工程時,既要有大局觀、整體觀、協調觀,全盤籌謀、科學決策、循序漸進,也要杜絕一切官僚主義、形式主義,不能在配套設施跟不上的情形下靠運動式治理、“一刀切”的辦法一蹴而就。在“求生態”與“求生存”、“盼環?!迸c“盼溫飽”之間做好平衡協調,使人民切實感受到經濟社會發展帶來的實實在在的環境效益。

中國共產黨秉承一貫的“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和使命,在生態文明建設方面形成一整套從實踐中來,再到實踐中去的戰略設計和實施的完整運行機制。當代中國正在高舉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的旗幟,以自己獨特的“生態智慧”“生態方案”,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美麗中國夢而不懈奮斗,為推動世界從工業文明向生態文明轉型做出重要貢獻。

參考文獻

[1]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A].黨的十九大報告學習輔導問答[M].北京:黨建讀物出版社、學習出版社,2017.

[2]習近平.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6-5-10(2).

[3][4]黨的十九大舉行第六場記者招待會介紹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建設美麗中國情況[EB/OL].新華網,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19cpcnc/2017-10/23/c_1121845763.htm.

[5]呵護生態,“美麗中國”步履堅實——二〇一七年中國經濟回眸之四[N].人民日報,2017-12-20(1).

[6]高層大講堂:十八大以來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的重大議題[M].紅旗出版社,北京:2016.60.

作者系中共上海市委黨史研究室副編審

責任編輯:趙 菲endprint

猜你喜歡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美麗中國生態文明
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基層路徑探討
綠色發展的“庫布其模式”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核心理念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探析
生態文明建設融入高職校園文化發展的思考
生態文明城市建設中花卉旅游發展策略研究
生態文明視閾下河北省循環經濟產業體系發展研究
適應生態文明建設要求的增長方式和消費模式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