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科大概念驅動:建構大單元學習的有效路徑

2022-04-02 13:52陶聃
關鍵詞:逆向設計

陶聃

摘? ? 要:高中語文學科大概念驅動的大單元學習包括確定預期結果、評估證據和學習計劃三個階段,以其為軸,可以連接相關概念,凝聚學習內容與任務。教師應基于課標與教學內容建立核心概念結構,通過驅動問題、任務情境建構表現任務,使學習計劃序列與核心概念結構相吻合,讓學生在對知識的內化與遷移中提升核心素養。教師還應注意預期結果的涵蓋面與挖掘面、表現任務的標準化與個性化、學習計劃的序列性與動態性,以更好地塑造和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

關鍵詞:學科大概念;大單元學習;逆向設計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以下簡稱“《課程標準》”)指出,要“以學科大概念為核心,使課程內容結構化,以主題為引領,使課程內容情境化,促進學科核心素養的落實”,但并沒有對“學科大概念”作出進一步的闡釋。以下,筆者從學科大概念的相關學理出發,嘗試探究語文學科大概念對大單元學習的引領性意義。

一、基于學科大概念厘清大單元教學思路

高中語文課堂要真正落實學科大概念,需從國內外學科大概念的相關研究中厘清關系,并尋找辦法。

(一)基于大概念提升大單元學習效率

當前,教師一般按照《課程標準》和核心素養的要求,以內容作為劃分單元的主題,開展連續課時的大單元教學探索。但因高中階段的概念學習難度較大,加之學習時間緊缺,導致學習效率較低,難以完成《課程標準》的相關要求。這成為影響大單元教學展開的第一個難點。

聚焦學科大概念是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徐鵬認為,語文學科大概念是指蘊含在語文學科事實中的核心概念,包括學科思想、學科原理和思維方法等。語文學科大概念的提出從本質上反映的是學科知識觀的轉型,即從“事實本位”轉向“理解本位”[1]。以學科大概念為軸,可以在教學中連接相關概念,進而以概念體系的形態凝聚學習內容與任務,增加學習深度,提升學習效率。

(二)基于大概念設計大單元學習內容

大單元學習的第二個難點,是教師缺乏可靠的依據來設計學習內容。在大單元學習中,如果缺乏對學習內容意義的證明,學習就會充滿疑慮。在語文學科的學習中,學習難點主要在于學科概念與學生的認知不吻合,學生對難度較大的概念很難深入理解。

對此,基于學科大概念驅動大單元學習是一個較為有效的方式。語文學科大概念從語文學科內部架構其子概念的聯結方式和體系,明確了學生在理解其子概念及其相互作用關系時的思維發展路徑。以此規劃學習內容,使之契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可以使大單元學習融進學生的思維發展,從而促進學生理解概念。

(三)基于大概念安排大單元學習序列

大單元學習的第三個難點,是統編教材單元結構體例與《課程標準》中學科概念序列的對接。統編教材的單元一般按“人文主題+語文要素”雙線結構,而《課程標準》則重點闡述依托學科大概念謀劃的學習任務群。這樣,既易使教師缺乏一個清晰的優先次序來架構學習體驗,還易使大單元學習內容遺漏部分學科概念。所以,基于學科大概念設計學習序列,是大單元教學必須面對的任務。

綜上所述,大單元教學在進入高中語文課堂過程中面臨的效率低、對接難和設計難等問題,可以根據學科大概念的內涵與結構特征,采用相應的方法予以解決,即基于大概念的內涵和體例特征提煉學習內容,設計學習任務,促使大單元教學成為教師進行教學設計、學生提升學習效率的優良選擇。

二、基于學科大概念驅動設計大單元學習

面對大單元教學進入高中語文課堂遇到的挑戰,筆者建立了基于學科大概念驅動的大單元學習模型。下面以統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第四單元《信息時代的語文生活》作為對象,進行具體設計與實踐。

(一)基于學科大概念驅動的大單元學習模型

在整合大概念進行教學設計的相關研究中,杰伊·麥克泰格等人的“逆向”課程設計方法較為典型。在學科大概念驅動設計的相關研究中,郭玉英等人結合實證數據提出了“經驗、映射、關聯、系統、整合”的科學概念理解發展層級模型[2]。本研究借鑒了科學概念理解發展層級模型,建構了大概念理解與逆向設計整合的教學理論框架,如圖1。

該設計模型分為確定預期結果、評估證據和學習計劃三個階段,各階段包含若干環節。以下,筆者基于《信息時代的語文生活》的教學內容,對該模型各個環節的設計意圖和實踐進行闡釋。

(二)基于單元概念結構確定預期結果

確定預期結果需要依據《課程標準》、教材內容和學生情況構建單元概念結構圖,然后基于概念發展模型確定大單元學習的預期結果。

1.構建單元概念結構圖

依據第四單元“單元導語”“學習活動”和“學習資源”三部分的描述,筆者發現該單元核心概念“媒介素養”主要包括三個子概念:信息特征、信息辨識和信息傳播。然后,筆者結合《課程標準》中“跨媒介閱讀與交流”任務群的相關解讀以及高一學生的學情,對其進行拆解,從而建立大概念結構圖,如圖2。

2.確定預期結果

“逆向”教學設計要求確定一個或多個預期理解作為學習的結果。概念發展層級模型中的五個層級,即學生在學習某概念時的不同階段,可作為確定學習預期結果的依據。以信息辨識為例,參考概念結構圖,可以分解為“信息真偽、信息良莠”兩個子概念。依據概念發展層級模型,依次確定兩個子概念的學習層級,構成多個信息辨識概念的預期結果,如表1。其中,經驗層級是學生學習辨識信息前認識的事實性知識,而系統層級是需要獲得的可遷移性概念,映射、關聯層級是學生獲得可遷移性概念的中間過程,整合層級是整個項目結束時應獲得的有價值的概括。

(三)基于學科大概念驅動確定評估證據

評估證據的確定包括確定其他證據和設計表現任務。

1.其他證據的確定

其他證據的確定主要包括觀察、測試、提示、論證、成果樣品等形式,指向能夠證明學生已經真正理解并應用學習概念的證據。根據概念發展層級模型確定的預期結果,可以與每個證據建立對應關系,如表1的右側部分。

2.表現任務的設計

表現任務依靠驅動問題、任務情境來建構。如“信息辨析”學習任務可將“微信群傳播信息的鑒別”作為背景,把驅動問題設計為“如何鑒別微信群里的網絡信息”。驅動問題指向最終的預期結果。學生需要運用概念設計評價方案的內容要素,完善該方案的表達方式。

任務情境為學習任務設置了條件,并提供了尋求項目成果的工具。本研究采用逆向設計中的GRASPS工具,構建表現任務情境。其中目標(G)是情境中的學習目標,產品、表現和目的(P)是情境中的學習成果,成功的標準(S)隱含了情境的價值,而角色(R)、受眾(A)和處境(S)則規劃了完成情境任務的途徑,如表2。

(四)基于學科大概念驅動設計學習計劃

大單元學習中的表現任務往往統領多個子任務,每個子任務又可以包含多個子活動,這就構成了任務的多重計劃序列。子任務的設計仍要依據單元概念結構圖,如此可以確保子任務的安排序列與單元概念的邏輯順序吻合,保證表現任務覆蓋預期結果。三個子活動分別對應信息特征、信息辨識、信息傳播三個核心概念,且包含與之對應的關聯概念,如與信息傳播對應的子活動可以是“如何根據限定主題,合理使用策略向限定對象傳播恰當的信息”。而以單元概念結構圖為依據,又可以將其分解為四個連貫的活動,對應關系如圖3所示。

三、基于學科大概念驅動設計大單元學習的實施要點

需要注意的是,基于學科大概念驅動的大單元教學設計模型并不是一個固化的模式。教學設計對學生學習的作用不僅取決于設計本身的質量,更取決于教師實施教學的方式。從實踐來看,教師在大單元教學的實施過程中尤其應處理好以下三組關系。

(一)預期結果的涵蓋面與挖掘面

在課堂允許的前提下,教師預期學習結果要盡可能地擴大學科大概念的涵蓋面,以避免學習內容的缺失。但需要明確的是,大單元教學設計的預期結果指向學生學習的整個過程,它不僅涵蓋教材的知識點,更在于塑造和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教師要留出足夠的時間,讓學生提出問題并進行深入探究,有效地挖掘理解概念所需要的資源、路徑以及步驟等。在確保課堂涵蓋面的同時,教師還要增加挖掘面,這能幫助學生梳理學習過程中存在的缺陷,從而有效地進行深度學習,提升對學科大概念的理解。

(二)表現任務的標準化與個性化

在常規課堂上,表現任務的推進往往帶有諸如定向、定量、定時等標準化特征,但如果表現任務過于煩冗或者要求協作的強度過大,教師就很難針對每個學生的理解程度作出有效干預。在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中,教師應盡可能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例如上文提到的“設計一個網絡信息質量評價方案”,就應注意任務類型和難易程度的個性化,避免用同一種成果限制學生的學習。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認知能力,合理選擇方案的形式和完成方法,從不同角度探索不同的可能性,并考慮通過何種形式形成解決方案。

(三)學習計劃的序列性與動態性

大單元教學需要列出一個或多個概念結構,因而,圍繞其設計的學習計劃需要依據概念的階層呈現必要的序列。然而學習中的問題,不是僅由教學者預設的,其更多是產生并集中于探究過程中。教學中出現計劃外的變故是難以避免的,需要教學者及時進行動態調整,如嵌入動態的評估反饋學習錯誤,開發或選擇多個任務保障學習遷移,調整學習時間促進學習效率等。

綜上所述,基于學科大概念驅動的大單元教學設計,從單元整體學習出發,整合《課程標準》、教材內容和學生情況,滲透情境、任務、證據、問題等學習要素和計劃、驅動、反饋、調整等教學方法,使學生在對學科大概念的內化與遷移中,進行更深層次的理解。教師要引導學生理解和運用語文學科大概念,思考大單元學習的價值,進而發展語文學科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徐鵬.基于語文學科大概念的教學轉化[J].中學語文教學,2020(3):4-10.

[2]郭玉英,姚建欣.基于核心素養學習進階的科學教學設計[J].課程·教材·教法,2016(11):64-70.

猜你喜歡
逆向設計
理解為先的逆向設計模式在課堂中的應用
為理解而教
微型商用車發動機艙蓋的逆向設計
逆向設計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應用
氣缸蓋的三維掃描及逆向設計
基于OBE的逆向設計環境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陶瓷產品的數字化逆向設計分析
核心置換
基于逆向工程的農用電動汽車殼體造型設計
基于多案例的汽車外觀逆向設計潛在侵權風險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