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赫茨伯格“雙因素理論”在項目績效管理中應用
——以某轉制事業單位為例

2022-04-04 03:10蔡有良喻曉
科技創新導報 2022年23期
關鍵詞:雙因素理論保健薪酬

蔡有良 喻曉

(1.成都理工大學 四川成都 610059;2.中國地質調查局應用地質調查中心 四川成都 610036)

績效管理的實質就是通過圍繞組織戰略實施有針對性的評價和激勵,從而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最終實現個人、部門和組織績效的持續提升[1]。因此,績效管理既是人力資源管理活動中的核心任務,也是現代管理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無論何種組織,都適宜采取這種管理方式[2]。在國外,績效管理不僅在企業中得到廣泛的應用,并且已逐步引入政府部門的行政管理活動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某中心作為從事公益性、基礎性、戰略性基礎地質工作的事業單位,核心職能是應用地質研究。該中心正處于高度集中團隊向項目管理的組織結構轉型,類似公務員工資薪酬向事業單位績效薪酬體系轉制,基于轉制改革和“并軌發展”形勢要求,2022年,該中心必須按照事業單位績效管理體制運行[3]。一是薪酬結構要求。二是囿于該中心人員結構、業務和課題研究的特殊需要。三是事業發展的要求。原公務體制導致了部分人員“濫竽充數”,而新的事業體制將能糾治“大鍋飯”弊端,產生“鯰魚效應”,獎勤罰懶,你追我趕,這樣新單位才能走出封閉環境,并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發展壯大。

績效管理是激發內生動力和活力,是干部職工干事創業的根本制度設計,是決定該中心發展前途命運的“關鍵一招”[4]。為使該中心平穩轉制,筆者主動前瞻探索某事業單位績效管理這個管理核心問題、事業發展之匙,嘗試探索設計績效管理思路和具體操作模式,以在該中心發展實踐中應用檢驗、改進提升,促進新單位新征程高質量發展,以保障提供給精確可靠的應用地質研究環境。

1 項目人力資源管理理論——赫茨伯格的“雙因素理論”

根據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的“雙因素理論”,績效管理要做到保健與激勵相統一,職工行為取決于動機,動機來源于需求,需求靠績效來滿足。赫茨伯格的“雙因素理論”先從人的兩類不同需要講起:一類需要源自人類的動物本性——逃避痛苦的內在動力,加上后天習得的適應基本生理需要的動力,這類需求行為刺激存在于工作環境中[5];另一類需要與人類獨有的特性相關,取得成就的能力及通過成就體驗心理上的成長,這類需求行為存在于工作內容、促進成長的任務之中。

兩類需要也牽引出影響人的工作績效的因素主要有兩大類:一類稱為保健因素;另一類稱為激勵因素。

這里的“保健”是行為科學上的一個概念,最早是由赫茨伯格提出來的,是指保持完成工作的基本條件。管理保健因素包括工資、工作條件、人際關系等,主要是工作環境內容。保健因素不具備將引起很多不滿,保健因素的改善、提高能消除不滿、消極情緒,但不一定能調動人員的積極性。單位工資、福利待遇等是保健因素而不是激勵因素[6]。當然,保健因素的作用也是積極的,它使人已經激發出來的潛能和熱情得以保持。

管理激勵因素包括獎金、上級的賞識、責任、晉升、個人成長與發展等,激勵因素的滿足可以直接增加人員的滿意程度,增強人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如果缺乏激勵因素,不一定會引起強烈的不滿。在管理中,要注意先保健后激勵,在保健的基礎上進行激勵,在激勵之后再進行新的保健,二者相互結合。

2 赫茨伯格的“雙因素理論”在某轉制事業單位績效管理中的應用

2.1 某中心績效管理的主要問題

該中心這近4年“過渡期”績效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如圖1所示。一是非績效管理理念根深蒂固。原公務體制下,人員招聘、離職等制度被國家動員代替,單位內部的官本位思想影響較廣,轉制后,職工對事業單位中市場經濟行為缺乏正確的認知,可能會對事業單位的薪酬改革產生抵觸思想。二是薪酬與業績掛鉤不夠[7]。事業單位自身的公益性及長期公務薪酬管理模式的歷史導致此問題?,F行的績效考核指標不夠具體和完善,考核過程也是敷衍了事,不夠嚴謹,沒有發揮出其應有的激勵作用,嚴重影響了事業單位發展[8],這會讓職工沒有前進的動力,反正做多做少、做好做壞結果都一樣,最終讓部分職工沒有貢獻的動力。三是薪酬制度激勵性差。原來單位性質體制堅持以精神激勵為主、物質利益激勵為輔,基于均等思想的薪酬差距不大,這次轉改為事業單位后,薪酬制度易于偏向職務,會誘導職工只想晉升職務而忽略崗位的貢獻,這容易產生不公平,崗位重要且付出較多的職工很可能會覺得自己不受重視,對待工作得過且過。

圖1 績效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基于以上3個問題和績效效用分析,以及轉制期間“過渡”“灰色”管理機制,當下,該中心不可避免地出現了三大問題。一是“大鍋飯”心態,反正拿著原來工資,干多干少一個樣,“南郭先生”有之。二是原體制和現行事業單位規章制度都可以執行,但都因身份“搖擺”難執行到位,工作成效考評靠年底評比,唯一績效是第13個月獎勵工資(沒有不合格者,近于人人都有),以至于管理沒有抓手,管理者、被管理者“和諧”、湊合,管理水平急劇下降。三是中心事業舉步維艱。內部無活力,“等靠要”依賴嚴重,而中心轉制發展藍圖、“十四五”規劃等口號大于實效,假干少干甚于真干多干。

2.2 轉制“過渡期”績效管理的初步應用

為解決過渡期部分干部職工“混日子”、“三松”(作風松散、紀律松弛、管理松懈)和事業停滯等突出問題,筆者結合赫茨伯格的“雙因素理論”,2019年,從績效管理入手,一方面抓住保健激勵因素,設計了每月人均500 元的“管理獎”管理辦法,運用“差異管理”績效杠桿,撬動管理抓手,治“三松”,管理提質增效,著力解決“干多干少一個樣”和工作生活環境雜亂(伙食差、衛生沒人打掃、遲到早退)等易于解決的工作環境問題,在一定程度上消除職工不滿因素;另一方面,注重激勵因素這個工作積極性根本因素,著力用好評先爭優、職級評定和晉升、發展愿景討論教育等激勵招法,弘揚正氣,激發活力,初步探索激活隊伍內生動力的路徑。

2.2.1 考評內容

為促進管在平時、爭在平時,筆者組織出臺了《某中心“管理獎”實施辦法》,量化管理內容如下。第一,遲到、早退、曠課(曠課扣除日均基本工資的兩倍)。通過營門保衛糾察、辦公室隨機抽查和平時勞動紀律檢查等方式界定,辦公室具體組織實施。第二,集體活動。中心組織集體活動要清點人數,凡無假條或未向處室負責人口頭請假的,視為無故不參加。中心統一組織的集體活動由職能處室組織實施。第三,衛生檢查。日常檢查由辦公室組織實施。四是其他按《干部職工量化管理考評標準表》實行。該中心自創的“管理獎”主要是基于保健因素的工作環境的整治引導。

另外,按照“工資體系相對穩定、考評相對簡單”管理原則,設立單項獎懲(先進單位和個人獎、考勤獎、辦文辦會辦事出錯率等運用保健激勵理論設定的榮譽激勵)和一票否決(技術人員職稱、管理人員民主測評和安全、廉潔)激勵績效指標[9],如先進人物、推免讀博等,以一線項目組長、項目獲評優秀者為硬條件,彰顯正能量這一導向。

2.2.2 操作流程

考評截止日期為每月25日,分別由辦公室、科技處匯總統計,于每月底前將中心考評結果經分管領導簽字后交辦公室,辦公室匯總后,送量化管理領導小組組長簽字,并協調召開領導小組會議研究后,再將考評結果于下月5日前在大廳LED顯示屏上公示3d。

2.2.3 結果運用

一是干部職工量化管理每人每月基準分為100分,按得分多少乘以500 元,即為本人該月管理獎,下月發工資時即兌現。二是年終量化考評平均分值排名位于本部門后1/3 的人員不得考評為優秀檔次。三是當月本處室量化考分值在中心排序最后3名的不得評為當月業務先進處室;全年有4 個月以上未被評為業務先進處室的,年終不得評為先進單位(項目)。

2.2.4 效果評估

通過此次轉制過渡期運用“雙因素”原理實施量化績效管理這一實踐活動,一方面深化了筆者理論認識,提升了管理水平;另一方面保證了某中心工作正規有序、平穩過渡掛牌和穩中有進的發展態勢[10]。效果如圖2所示。

圖2 效果評估

一是有了抓手,正了秩序。通過量化績效管理,職責明了,責任來了,事有人管了、敢管了。每月500 元的績效管理獎解決“平均主義”,實現了差異管理,調動了穩心聚神、干好本職的積極性,工作和生活環境改善了,又正反饋激勵了活力動力,秩序正規,紀律也就嚴明起來,工作就帶動起來。

二是有了活力,激出動力。2019年實施時,某中心野外地質調查項目幾近停滯,沒有出隊。2020年,完成了6 個地質調查項目,且有兩個項目獲得優秀成果。2021年又倍增到19 個項目。2022年已經獲得25個地質調查項目。

三是穩了隊伍,平順過渡。目前,某中心順利掛牌,干部職工思想穩定,轉制落地即將收尾,項目任務推進順利。

3 結語

雙因素理論作為一個較為流行的激勵理論,在企業有著大量的應用,但在政府部門,尤其是對事業單位人員激勵方面的應用研究相對較少。本文在雙因素理論視角下,將宏觀績效管理與微觀的個人激勵相結合,嘗試尋找其內在聯系,也是一種有價值的嘗試。

猜你喜歡
雙因素理論保健薪酬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識問答2022(一)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識問答2021(三)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識問答2021(二)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識問答2021(一)
VBA在薪酬個稅籌劃上的應用
建構民辦高校青年教師激勵的“中庸之道”
建構民辦高校青年教師激勵的“中庸之道”
文科薪酬包攬倒數十名,該如何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