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振興背景下村落民俗文化的保護與發展研究
——以巴彥淖爾市烏拉特中旗新忽熱蘇木莫仁嘎查為例

2022-04-07 13:39敖其爾呼伊格圖
林業科技情報 2022年4期
關鍵詞:民俗文化村落民俗

敖其爾呼伊格圖

(內蒙古師范大學民族學人類學學院,呼和浩特 010000)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進步,人們在物質生活方面得到滿足的同時,亦開始追求精神文化的洗禮和滋養。在鄉村振興背景下,村落民俗文化的保護和發展逐漸成為熱門話題。習總書記曾提出[1],鄉村振興要注重兩個方面的重點,分別是塑型和鑄魂,而“文化”就是鄉村振興的魂。許多少數民族村落歷史悠久,民俗民風淳樸獨特,例如巴彥淖爾市烏拉特中旗新忽熱蘇木莫仁嘎查就有著“博克布爾金石祭祀”、“蒙古族祭祀敖包”等傳統民俗活動,并分別申請成為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與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結合當地民俗文化傳承和推廣非物質文化遺產,開發村落民俗文化的資源價值,是帶動當地經濟振興的內在動力,也是進一步建設村落文化的重要途徑。

1 民俗文化及其保護和發展

1.1 民俗文化

民俗文化又稱傳統文化,它有著自己獨特的表達形式和表達意義,歷史悠久、世代相傳,是人民大眾多年來智慧凝聚而成的日常生活文化。它包括一些民間口口相傳的習俗習慣、祭祀方式、神話故事、特定節日等生活文化。

在巴彥淖爾市烏拉特中旗新忽熱蘇木莫仁嘎查,“博克布爾金石祭祀”“茫汗敖包祭祀”就是當地著名的民俗活動。每一個民俗活動背后都有一段感人的故事,這也是民俗文化的一個部分。以“博克布爾金石祭祀”為例,祭祀的由來是關于歷史上真實存在的著名博克手“博克布爾金”的故事,他從小力大無窮,且與母親相依為命,長大后便背上母親,帶著蒙古包等行李四處漂泊。無論經歷多少磨難,他對母親都是孝義兩全,因雨季時徒手舉起巨石為母親搭建避雨處,此后莫仁嘎查便有一塊非自然形成的巨型拱門式結構的巨石矗立。數年后,當地牧民為紀念這位具有孝義兩全與天賜之力的博克手,開始祭祀這塊巨石,并命名為“博克布爾金石”。

1.2 民俗起源

民俗活動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它的起源主要包括生存起源、延續起源、適應起源、意識起源四個方面。首先是生存起源,每個村落的創建和發展,都是建立在物種生存的基礎上,想要舒適地和平相處和更好地共同發展,就要求同一村落的村民們有共同的生活方式和相處模式,這就逐漸形成了村落固有生活文化和民俗民風。第二是延續起源,也就是為了種族的子嗣延續,繼續將村落發展和壯大。延續子嗣就會涉及婚姻、倫理、家庭地位等相關問題,于是便演化出更多的習俗文化、社會結構的劃分和村落的族規,形成當地獨特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世代流傳。第三是適應起源,村落的村民為了適應大家共同居住的空間,為了人與人之間互幫互助、多近多親,為了村落有條不紊地協調發展,就會逐漸形成村落特有的等級劃分原則、人與人之間的約束條例和競選機制等民俗活動。最后是意識起源,人類是可以思考問題、有七情六欲、有信仰追求的高等生物,對所生活的環境進行思考和探索,同時也會反饋出自己的理解并生動地表達出來,這樣就產生出一系列精神領域的民間故事、歌謠、傳說和民俗藝術等民俗精神產品。

1.3 村落民俗文化保護和發展

村落民俗文化是歷史傳承下來的精神財富,是需要后代子孫繼承和傳播的無價寶藏。在中國飛速發展的時代,城市與村落經濟分化還有一定差距,保護和發展村落民俗文化,因地適宜振興村落經濟是祖國經濟建設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具有民俗文化的傳統村落不同于普通的農村村落形式,它是具有獨特民俗文化的、有種族血脈傳承的特殊村落,具有不可替代性。相較于普通的鄉村,具有民俗文化的傳統村落在鄉村振興以及鄉村發展等方面更具優勢,村落文化的獨特和不可代替性就是它發展的底牌。另一方面,保護和發展村落民俗文化,加深村民村落民俗文化自信,讓新一代村落年輕人感受民俗文化魅力,提高“90后”、“00后”繼承人的自豪感和歸屬感,對于振興鄉村經濟、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可持續發展都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2 發展傳統村落文化中存在的問題

2.1 缺乏保護和發展的人才

村落文化的傳承,因其部落種族的血統限制,部分民俗特有技藝都是以家族為單元世代相傳,其他種族或旁系姓氏都沒有資格拜師和學習。即便是普遍的日常民俗活動或祭祀儀式,也都只允許部落種族內部居民的后代參與和互動,種種限制最終導致了村落民俗文化繼承人數量不足。其次是隨著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大城市的繁華和發達對當代年輕人有很大的誘惑力,有相當多的一部分傳統村落后代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質量和職業發展環境選擇去大城市發展事業。而傳統的民俗文化技藝學習顯得更枯燥乏味且耗時高難,見效慢,回報也慢,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部落繼承人的學習積極性和繼承傳統職業的選擇比例??萍硷w速發展的時代,科技的便捷和高效與傳統技藝慢工出細活形成鮮明的對比,致使傳統技藝缺乏展示和推廣的平臺,無法顯示其真實的不可替代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價值。當代的繼承人多半集中于“90后”和“00后”,他們對新穎快捷的現代高科技技術和產品更有濃厚興趣,學習和使用上手都很快,所以更難投入自己的精力和時間學習周期長、工序復雜的傳統技藝[2],最終導致傳統村落民俗文化保護和發展的人才缺失。

2.2 缺少對民俗文化的重視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在國際上的地位越來越高,中國許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都步入了世界的舞臺,展示著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智慧結晶和瑰麗驚艷。我國人民的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也不斷提高,同時也激發了許多特色民俗文化發展的熱情和動力。民俗文化的保護和發展是我國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是世界各國互相博弈的精神層面勢力。在這激流勇進的改革浪潮中,隨著信息科技化的同步發展,各地傳統的村落文化逐漸浮現出來。但是,在一些偏遠的傳統村落地域,信息交通并不發達,當地居民也有部分排外情緒,沒有意識到本族民俗文化的重要價值,缺乏對本村落民俗文化的保護意識,甚至相當一部分年輕人放棄本族民俗文化,隨著打工熱潮離開村落去大城市尋求發展,大大影響了當地民俗文化的保護和發展,這都是村民對民俗文化缺乏自信的結果。

2.3 有待優化的基礎設施環境

在保護和發展非物質文化遺產方面,已成立專項部門和專項資金,但資金的撥款金額與修復和建設傳統村落的實際情況還有很大距離,在整體改善村落民俗文化的保護發展中無法順利進行。投入自己保護和發展民俗文化這種非物質文化遺產本身屬于長期投資,并且需要定期維護和后期推廣[3]。以巴彥淖爾市烏拉特中旗新忽熱蘇木莫仁嘎查為例,當地的住宿旅店稀少且住宿條件簡陋,衛生環境差,游客的反饋評價低,阻礙了當地旅游業的進一步推廣和宣傳。除了住宿問題,還有餐飲問題。當地飯店和牧民樂之類的餐飲店鋪也不具規模,因為缺少專業經營的人才,在菜品設計和娛樂活動上都不夠新穎和連貫,無法有效地吸引游客[4]。

2.4 有待提高的周邊資源利用率

傳統村落普遍地點偏遠,遠離城市喧囂,且村落民俗文化一般不是獨立存在,而是與周邊村落或部落歷史遺址并存。但因為缺乏系統的旅游設計方案,導致傳統村落旅游業對周邊資源的利用率不高,無法形成完善的旅游路線,也會降低游客的旅游體驗感受[5]。

3 保護和發展村落文化的改革建議

3.1 提高保護和發展民俗文化人才待遇

因傳統村落文化繼承人血緣的特殊性和不可替代性,國家應設置保護和發展傳統民俗文化的傳承人補貼,積極宣傳并提高繼承者的地位和聲譽,從物質和精神兩方面積極鼓勵其自愿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衣缽,并從正面引導繼承人對村落文化的敬畏感和責任感。同時也應對各地區傳統村落的本土傳承藝人進行發掘和培養,擴大傳統民俗文化的影響面,重視民俗文化繼承人的身份和地位,鼓勵村民大力配合民俗文化的保護和發展,讓傳統村落的民俗文化順利傳承。最后,鄉村振興也需要引進更多高學歷專業性強的人才。無論是對傳統民俗文化有興趣的專業愛好者,還是旅游、餐飲、管理、設計等方面的高素質人才,他們的大量引進對傳統村落的民俗文化保護和發展都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傳統村落為現狀,以科學可持續發展為目標,推進創新路徑振興傳統民俗文化,增強村落民俗文化繼承人地位,并設置保護和發展傳統村落民俗文化相關人才專項津貼,都能在很大程度上留住相關人才,更好地建設村落并傳承和發展民俗文化[6]。

3.2 增強當地村民民俗文化自信

在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時尚繁華的大城市和輝宏壯美的國家級風景區已彰顯出不可抗拒的魅力,相比之下的傳統村落民俗文化就顯得平平無奇,然而事實恰恰相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價值在于不可代替,民俗文化的產生也是基于特定條件形成并發展至今,都是具有深厚的歷史底蘊,是中華民族發展至今五千多年的精神寶藏,任何具有地域特色的傳統民俗文化都應該得到保護和發展。民俗文化是一種精神層面的信仰,應引導村民增強民俗文化的信任感和認同感,自覺參加保護和發展民俗文化工作。政府首先應加大力度改善偏遠傳統村落村民的交通問題,讓更多的游客認識村落,敬畏村落,宣傳村落,同時可以改善當地村民收入水平。另外,負責村落的相關管理部門應支持傳統村落保持自身的原始特色,建立屬于自己民俗文化的“特色村”,讓村民感受民俗文化的魅力和獨特之處,有信心建設和發展自己的家鄉[7]。

3.3 優化傳統村落的基礎設施條件

傳統村落的生活習慣和城市生活習慣差異性很大,但大部分的旅游愛好者來自城市,為了給游客帶來更好的觀光與體驗感,優化傳統村落的基礎設施條件顯得尤為重要?;A設施條件的改善主要從餐飲、住宿、衛生間等日常生活必備設施條件改善入手,同時需要有專門的清潔人員定時負責清理。旅游景點基礎設施的優化可參照國內其他建設成功的同級別景點進行學習和整改。同時,建議餐飲方面策劃幾種可以呈現當地特色飲食文化的套餐供游客選擇,住宿方面可建設旅社、賓館、酒店等不同規模的住宿形式供不同需求的游客選擇[8]。

3.4 設計遺址和景點整體連貫式旅游專線

村落的發展不僅與當地的特殊民俗文化有關,也與村落與外界環境的溝通和互動有關。村落特色民俗文化的推廣和宣傳固然重要,但是要吸引游客前來參觀,進一步振興鄉村,最重要的還是交通便利。許多村落地處偏遠,交通工具換乘多次,甚至有些遺址需要租車或自駕,這都成為傳統村落發展的阻礙。在巴彥淖爾市烏拉特中旗新忽熱蘇木莫仁嘎查地區,擁有的物質文化遺產包括新忽熱古城遺址、希熱廟、哈太廟遺址、博克布爾金石、芒汗敖包,非物質文化遺產包括蒙古族祭祀敖包和博克布爾金石祭祀,這些都是中華民俗文化流傳下來的瑰寶。然后想要參觀所有特色的物質文化遺產與非物質文化遺產景區,交通就成為最大的難題。這里建議先統籌規劃好各個遺址和景點的交通先后路線,開設遺址參觀旅游專線,定時定點發車,各定點可配備專門的講解人員負責接待游客,宣講遺址或景點的民俗文化歷史,讓游客在視覺效果和精神補給兩方面都得到滿足[9-10]。

4 結語

傳統村落的民俗文化是中華上下五千年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歷經滄桑歲月依然傳承至今的祖先智慧文明的呈現和表達。傳統村落的發展在鄉村振興的背景下,更是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因此要緊跟時代的步伐,抓住保護和發展傳統村落的民俗文化的機遇,提高保護和發展民俗文化人才待遇,增強當地村民民俗文化自信,優化傳統村落的基礎設施條件,設計遺址和景點整體連貫式旅游專線,為更好地傳承和發揚民俗文化做出應有的努力和貢獻。

猜你喜歡
民俗文化村落民俗
冬季民俗節
家鄉的民俗文化街
金橋(2021年2期)2021-03-19
建筑立向民俗文化泛談
民俗節
油畫《村落》
“共享村落”:鄉村新的入住方式
“共享村落”:拿什么讓人魂牽夢繞
慶六一 同成長民俗歡樂行
兩岸民俗文化薈萃福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