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聯網+”背景下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研究

2022-04-08 22:09馬冬梅
中國商論 2022年7期
關鍵詞:創業就業電子商務

DOI:10.19699/j.cnki.issn2096-0298.2022.07.

摘 要:電子商務的生態系統通過創造新的就業機會和創收機會及改善農村居民的服務,幫助加快農村社區的包容性和可持續發展。近些年,人們通過互聯網平臺購買或銷售產品、服務的模式加速發展?;凇盎ヂ摼W+”的線上交易已經成為促進商業發展的重要工具,有助減貧及鄉村振興。本文探討了農村電子商務在推動農產品市場轉型,使農民和企業家能夠提高生產效率并建立聯系。通過農村電商吸引年輕人返鄉創業,從而幫助重啟鄉村經濟和鄉村振興。

關鍵詞:“互聯網+”;農村;電子商務;創業;就業

本文索引:馬冬梅.“互聯網+”背景下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研究[J].中國商論,2022(07):-048.

中圖分類號:F12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22)04(a)--03

1 電子商務的發展歷程

亞馬遜是全球最早的圖書電子商務平臺,1999年阿里巴巴創辦電子商務,從那時起基于互聯網的商業模式改變了人們的生活、購物和經營方式。全球電子商務的發展正在產生經濟、社會和在某種程度上的環境價值。農村電子商務本質上是指使用互聯網從農村地區購買產品、服務或銷售商品、服務。2019年,我國農村網絡零售額達到1.7萬億元,同比增長19.1%,比中國網絡零售額高2.6個百分點。在這些銷售額中,農村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達到1.3萬億元,占全國農村網上零售額的78%,同比增長21.2%。

隨著電力穩定、網速的提升、道路的順暢及物流速度提升和安全的電子支付方式,電子商務正在改變我國農村地區的消費格局。2021年我國96.6%的鄉鎮已設立快遞網點,26個?。▍^、市)設有快遞網點。實現鄉鎮快遞網點全覆蓋,從而極大加快了農產品流通速度,工業產品能夠進入農村。

2 發展農村電子商務的挑戰

2.1 基礎設施系統欠缺

農村電商能夠發展的前提是擁有堅實的基礎設施系統,電力供應的穩定和網絡的覆蓋等。目前我國大部分農村地區已經接入互聯網,但仍存在網速慢、質量差、信號弱、網絡成本高等問題。尤其是西部農牧區的村莊與東部經濟發達地區相比,接入互聯網的成本相對較高。

2.2 物流系統有待進一步完善

農產品中很多是易腐爛的產品,物流環節中縣級和村級中轉站極其重要,農產品從農村向城市中心的流動,以及產品和服務從城市向農村的向下流動都急需高效的物流速度。物流系統在農村地區可以顯著影響當地電子商務的規模和效率。

2.3 農民應用電商的能力

大多數年齡較大的農民缺乏文化和技術技能,他們可能難以理解和使用多種類型的數字技術。因此,為該群體量身定制解決方案和技術非常重要。許多農村地區的信息技術教育還處于起步階段。

3 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結構條件

3.1 農村網民的成長

隨著農村互聯網的蓬勃發展,我國已經打造了一個普惠、安全的寬帶網絡。根據2020年12月發布的數據,我國農村地區網民規模達3.09億人,比2018年底增加8771萬人,增長率為31.2%。大約55.9% 的農村地區可以訪問互聯網,而城市地區的比例為77.9%,比2018年末增長17.5%。

3.2 農村智慧物流發展

物流是電子商務發展的瓶頸,在農村電商環節尤為重要。農村物流網絡涉及的貨物種類多、數量大、貨物重,農產品原材料尤為突出。但農產品的單價、貨量和運輸頻率又比較低。物流目的地分布在廣泛的地理區域。前些年,基于成本考慮,大多物流公司只在鄉鎮設立站點??爝f包裹無法到達村莊,農村生產者也無法將農產品發給買家。為解決上述問題,我國郵政監管部門制定了三年規劃,承諾在2022年底前實現全國所有行政村的快遞業務覆蓋。

3.3 有利的生態系統

當下鄉村數字化電商,打通了農產品的生產和銷售,農業模式的生產也發生了重大變化,電商深刻影響著農民的生產習慣和生活方式。農業生產者利用電商技術準確、實時地了解市場動態,降低生產風險,促進農業生產的合理組織。同時,借助網絡傳播,小農可以組織起來,提高市場競爭力。新的基礎設施扶持政策為農村數字化建設提供了機遇。

4 農村電子商務模式

4.1 傳統電商平臺模式

傳統電商平臺模式是消費者搜索商品模式。這種模式要求消費者只能從他們已經熟悉的電商網站中尋找商品信息、尋找貨物。眾多賣家將他們的產品展示在各類電商平臺銷售給潛在的消費者群體,消費者可以購買各種產品和服務。近年來,阿里巴巴、京東和蘇寧利用這種模式,著力擴大農村市場的市場份額。同樣基于這種模式,農村淘寶(阿里巴巴)和京東服務聯盟服務店將傳統的網絡零售帶入農村,促進了城鄉之間的技術、資金、技能和實物材料的交流。一些數字電子商務平臺提供靠近消費者的實體物流中心和倉儲服務,可以降低運輸成本和交貨時間。

4.2 社交電商平臺模式

社交電商平臺是在社交媒體渠道出現后開發的,例如“微信”和“短視頻”。賣家可以在自己的聊天群中分享和推廣自己的產品。該系統降低了消費者的搜索成本和生產者與銷售者的交易成本。這種模式的典型公司是“拼多多”,它建立了一個“農田云池”系統,連接了1200萬農民。區別于傳統電商平臺消費者自行搜索商品的模式,這是一種“商品”的新模式通過“社交算法”尋找消費者。

4.3 新興的創新電子商務模式

4.3.1 直播

直播是一種快速興起的商務模式,通過在線直播平臺幫助賣家推廣產品,讓客戶在了解產品性能的同時購買產品。截至2020年12月,我國網絡直播用戶規模已達6.17億,其中電商直播用戶規模為3.88億,比2020年3月增加1.23億,占網民總數的39.2%。直播已成為電子商務的有效數字營銷模式,為農產品和食品的銷售及農民的生計帶來了一系列好處。直播電商已成為我國農產品和食品銷售的主要渠道之一。

4.3.2 多多養殖系統

2019年,為推進精準扶貧,拼多多在云南省怒江、寶山、文山、臨滄市啟動“多多農”項目,開辟云南省咖啡、雪蓮果、茶葉等農產品電商渠道。該項目利用拼多多的資金建立合作社,招募建檔立卡貧困戶,與主要農業科研機構合作,提高產量和質量。地方政府提供扶持政策,農業研究機構在農作物種植、化肥和加工方面提供指導,以提高產品質量。在增加收入的同時,對他們的長期生計產生積極影響。未來5年,拼多多將上線1000個“多多農”項目遍布云南等8個省市,形成覆蓋西南、西北兩大區域的新商業模式。

5 農村電子商務的影響

農村電子商務不僅改變了農村經濟和農產品供應鏈,還改變了農村人民的生活方式、創業思路,最終改變 21 世紀我國農村的面貌。

5.1 經濟影響

農村電子商務正在成為我國農村經濟發展的強大引擎。

5.1.1 加快農產品市場轉型

我國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正在幫助改造農村市場,加速農業產業化進程。伴隨農村電商的發展,很多縣、鎮、村變成了“電商縣”“電商鎮”和“電商村”。通過連接賣家和買家,電子商務正在擴大市場準入農村生產者。這不僅促進了服裝鞋履等標準化勞動密集型產品的大量銷售,也促進了小眾產品的開發,滿足了長尾市場的消費需求。很多情況下,電子商務擴大了銷售疲軟商品的市場,包括傳統文化產品,為易腐爛的水果和蔬菜銷售打開了新的大門。

5.1.2 幫助農民提高生產效率,降低成本

農村電子商務正在為農民提供一種新的工具,讓他們可以實時獲取市場信息,從而組織生產,避免損失,降低農業生產風險。電子商務平臺還可以將農民、買家、商業合作伙伴聯系起來進行產品分銷。此外,還為農民提供有關決策、生產和其他關鍵問題的指導。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技術不斷應用于農業生產。一個典型的例子是智能果園管理,農民使用智能手機記錄澆水、化肥和農藥的使用,用云計算分析歷史數據指導播種和施肥需求,并提供最佳決策。

5.1.3 激活創業,創造就業

淘寶村帶動了鄉村振興,鼓勵農民工以“新農民”的身份返回家園。拼多多推出的“產品匯集”戰略也見證了這一現象。電子商務平臺鼓勵受過教育的青年留在或返回農村地區。

農村電子商務不僅為國家級貧困縣創造了大量創業就業崗位,也為中西部地區銷售農產品和手工藝品提供了機會,形成了脫貧攻堅的新突破。根據我國數字經濟發展與就業白皮書(CAICT,2019),我國數字經濟在我國的就業數量2018年就業人數達到1.91億,占全年就業人數的近25%,同比增長11.5%。我國農村電子商務帶動的就業人數預計將超過3000萬。

5.1.4 促進市場交流,增加農民收入

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有利于商品信息的快速傳播和打破區域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克服地域限制。改變傳統銷售方式,拓寬農業產品的銷售市場。根據市場需求進行銷售,提高農產品市場競爭力。對消費者而言,電子商務提供了更自由地選擇產品的機會。消費者可以在線查詢價格和比較產品,然后在線下購買。對于生產商和供應商來說,它還打破了地域和時間限制,擴大了客戶群,增加了初創企業和小企業的銷售前景,顯著增加了農民的收入。

5.1.5 推進脫貧攻堅

電子商務是中國農村扶貧的重要途徑。中國電子商務扶貧聯盟、商務部指導成立面向351個貧困縣的受助企業,鼓勵企業開展“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地理標志”認證針對貧困地區農產品,加強農產品品牌化和標準化建設,推動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農產品品牌化有助于農村自然資源的開發和利用,促進農村自然資本增值。這種方式逐漸將電子商務的范圍從簡單的農產品銷售轉變為以農村為基礎的活動產品,例如漁業旅游、水上旅游等服務區,具有建設以農業旅游和商業為主的綜合村落的潛力。隨著電子商務的應用范圍和深度的不斷加強,電子商務的作用在提高貧困地區收入水平、消除收入差距方面的作用越來越突出。

5.1.6 培養新型農民

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正在幫助傳統農民轉變為更現代的農民。事實證明,電子商務模式有效提升了許多農民的專業知識,為他們提供了現代農業所需的新生產技能,同時為生產者和服務商提供了在線運營、包裝、設計和營銷等領域的創業培訓。

5.2 社會影響

農村地區面臨著越來越多的人口挑戰,尤其是人口減少、收入水平下降、傳統經濟活動減少,以及基礎設施、服務和交通連通性差。由于農業和相關農村地區缺乏就業和創業機會,農村青年是最脆弱的群體之一。與此同時,這個群體對于解決農村發展問題至關重要。

5.2.1 為建設宜居新村做貢獻

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可以促進農民工返鄉,而電子商務創業的發展則催化生態建設,讓返鄉者向往美好生活,生活在美麗的鄉村建設中。一些電子商務示范村已經成為宜居之地,富裕農民更加注重自然環境的維護。電子商務還可以為全面的數字醫療解決方案和農村醫療服務的進一步投入作出貢獻,幫助確保農戶的健康并改善他們的福祉。

5.2.2 為鄉村文化添磚加瓦

農村電子商務帶來了塑造、弘揚和更新傳統農村文化的新理念,同時也引入了基于管理理念和團隊合作的新理念和思維方式?;ヂ摼W進入偏遠農村地區也促進了新的數字教育方法和在線學習機會,有助于豐富農村生活,縮小城鄉數字鴻溝。

5.2.3 農村治理現代化

農村人口結構因返鄉人口增多而發生變化,年輕人涌入的企業擁有新的思維和技能。這種趨勢為農村環境注入新的活力,更容易將數字方法應用于農村治理,從而改善服務。

5.3 對環境造成的影響

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為環境保護和振興經濟帶來了機遇和挑戰。

5.3.1 促進農村可持續發展

農村電子商務可以節省土地和空間,電子商務充分利用了農村現有資源,農村交通基礎設施的完善,快遞物流的發展和互聯網的廣泛應用,使農村綠色發展更有可能。

5.3.2 環保解決方案

電子商務物流會產生大量包裝垃圾,以及農業碳排放。數字消費飆升,環境正在為其便利付出代價。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數據顯示,快遞行業每年產生約180萬噸塑料垃圾和超過900萬噸廢紙,為應對這一嚴峻的環境問題,不少電商企業紛紛采取措施減少快遞包裝材料的消耗,同時我國商務部提出要求:關于停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和一次性編織袋,減少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膠帶。

參考文獻

浙江大學2021數字農業報告[R].2021-11-15.

2020中國數字村莊發展報告[R].2020-6-24.

阿里巴巴集.2020歷史和里程碑[R].2020-11-12.

阿里研究院中國淘寶村研究報告[R].2020-1-13.

浙江大學阿里研究院與中國農村發展研究院(CARD)[R].阿里巴巴2020年農產品電商報,2020-5-18.

南京大學、浙江大學和中國社會科學院阿里研究院:中國淘寶村研究報告(2009-2019)[R].2020-6-15.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第47次中國互聯網發展狀況統計報告[R].2021-7-28.

商務部印發關于推動電子商務企業綠色發展工作的通知[N].再生資源與循環經濟,2021-02-2.

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關于加快推進快遞包裝綠色轉型意見的通知[N].再生資源與循環經濟,2020-12-27.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E-commerc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ternet+”

Liaoning Provincial College of Communication? Shenyang, Liaoning? 110122

MA Dongmei

Abstract: E-commerce ecosystems help accelerate the inclusive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rural communities by creating new jobs and income-generating opportunities and improving services for rural residents. In recent years, people have accelerated the purchase or sale of products and service models through Internet platforms. Online transactions based on “Internet+” have become an important tool for promoting business development, contributed to reducing poverty and rural revitalization.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role of rural e-commerce in transforming agricultural markets. It enables farmers and entrepreneurs to improve production efficiency and build linkages between them. Attracting young people to return to their hometowns to start businesses through rural e-commerce will help restart the rural economy and rural revitalize.

Keywords: “Internet+”; rural area; e-commerce; entrepreneurship; employment

猜你喜歡
創業就業電子商務
遼寧大拇哥農業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電子商務法草案首審
在校大學生創業與學業協調機制研究
“雙創”國策下的階段性經營、資本知識架構研究
微時代文化創意類創業現狀調查
技工院校以就業為導向市場營銷專業人才培養的思考
淺談高校輔導員的就業指導力
如何指導大學生提高面試技能
內蒙古自治區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服務體系建設及對策研究
2013年跨境電子商務那些事兒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