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心素養下的小學語文古詩文教學

2022-04-13 13:37周彩霞
天津教育·中 2022年3期
關鍵詞:古詩文古詩素養

周彩霞

作為中國文化的核心與精髓,古詩文是小學生從小就應該進行自主學習的知識,我們需要通過開展古詩文教學,提高小學生的古詩文學習核心素養。結合小學生古詩文教學現狀進行分析,小學生掌握的古詩文量不達標,學生學習古詩文的興趣不足。本文分析闡述核心素養視域下,如何提高小學語文古詩文教學質量,以期提升小學生的古詩文學習綜合能力。我國是一個詩詞的國度,宋詞、唐詩、漢賦、離騷、詩經等都是我國的古典詩文的瑰寶,經過了幾千年歲月的洗禮,古詩文已經成為傳統文化的根基,更是華夏文明的核心。從現階段開始培養小學生的古詩文閱讀愛好,將傳統文化厚植于學生的內心,使學生能自發自覺地對古詩文知識進行學習,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審美素養。

一、信息教學,提高古詩文審美素養

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生播放古詩文的動態畫面,通過畫面的方式,解讀古詩文的文字,能將抽象化的古詩文知識變得生動形象,學生通過畫面,更加深入地解讀作品內涵,感悟古詩文的美感,有助于學生提高古詩文審美素養。除此之外,教師也可以通過比喻的方式,引導學生感悟古詩文作品的美感,確保學生可以更加高效地融入古詩文學習情境。

例如,在學習《望廬山瀑布》知識點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將古詩的意境進行展示,這會有效調動學生古詩文學習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可以通過動、靜態畫面,對古詩的內容有一個形象、直觀的了解。這種教學方式,能夠突破傳統教學模式的局限,讓學生能更加順暢地理解作品。比如,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將古詩中的每一部分內容進行分段展示,包括“香爐” “紫煙” “掛” “遙看”等,這些詞語較為抽象,尤其融合在古詩文中,學生更難以理解其中的含義,而通過信息技術,將上述詞匯以畫面的形式進行呈現,學生通過畫面,就很容易理解詞匯內容。如“香爐”是指香爐峰;“紫煙”是指云霧被日光穿透,遠遠地看過去像紫色的煙云;“掛”是指懸掛;“遙看”是指從遠處看。通過這種畫面的解釋,學生可以一目了然地認知到原本抽象、難懂的古詩文內容,而且學生通過觀看畫面,對作品整體的內涵也有了一個基本的認知,可以通過觀看畫面,感悟到古詩的美,從而有效提高古詩文審美素養。

相較于傳統的教師教、學生聽的方法,信息化教學可以讓小學古詩文教學在實踐開展的過程中直觀性更強,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知識理解吸收的效率和質量,同時也可以進一步提高教學的趣味性和有效性,在實踐教學展開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視頻資源、音頻資源和圖片資源的有效引入,讓課堂教學變得活靈活現,更具有趣味性,進而有效地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古詩文審美素養,讓學生意識到在詩文當中哪些詞句更富有美感,哪些詞句屬于點睛之筆,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二、反復誦讀,培養古詩文認知素養

在小學語文古詩文課堂教學開展過程中,教師應注意培養學生的古詩文誦讀能力,作為古詩文教學的重點內容,對學生開展古詩文誦讀教學,能確保學生精準地掌握古詩文的韻律、節奏,學生在反復的誦讀中,激發熱愛古詩文的情感,體會古詩文的意境美。同時,教師也可以要求學生在誦讀的過程中,領悟古詩文的意境美,進而通過誦讀,不斷培養學生的古詩文認知素養。對學生開展古詩文誦讀教學,可以通過自由誦讀、點名讀古詩誦讀、按照古詩文規律進行誦讀、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誦讀等模式開展,通過多元化的誦讀教學,開闊學生的古詩文學習視野,豐富學生的古詩文閱讀量,讓學生能通過更多的閱讀內容,體會不同古詩文的含義,進而達到提高學生古詩文綜合認知素養的目的。在進行自由誦讀的過程中,教師應將古詩文中的生僻字、多義字進行解釋,以此掃清學生的古詩文誦讀障礙。而在點名讀古詩誦讀環節,教師應對古詩文內容的節奏進行劃分,讓學生按照較強的節奏韻律進行閱讀。在按照規律閱讀的環節,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以多元化的方式閱讀古詩文,以此通過量的積累實現質的突破,掌握古詩文的平仄規律,通過閱讀體會出古詩文不同的節奏和韻味。再者,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古詩文閱讀,對學生的閱讀過程進行修正,以此促進學生的古詩文閱讀能力不斷提升。

例如,在學習古詩三首《元日》《清明》《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知識點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不同的方式對這三首古詩文進行閱讀,進而達到通過量的積累實現質的突破的閱讀效果。同時,學生在閱讀不同古詩文的過程中,能對古詩文的不同韻律感進行體會,從而學生的古詩文理解能力得到進一步突破,進而達到提高學生古詩文認知素養的目的。比如,《元日》這首古詩,描寫了春節辭舊迎新的熱鬧景象,學生通過不斷地誦讀,感受到強烈的節奏感,也可以充分感受到節日的祥和氛圍?!肚迕鳌肥且皇资謧械墓旁?,描寫了清明時節路上行人失魂落魄、情緒低落的狀態。學生可以通過朗讀,從古詩的意思中,逐步體會到它的含義。而《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是一首佳節思念親人的古詩,其中的“遍插茱萸少一人”這句,表達了作者強烈的思念之情。學生通過反復誦讀,就會體會到這種思念親人的感覺。因此,通過多元化地對不同古詩文內容的閱讀引導,能有效提高學生對不同古詩文的認知素養。

三、介紹背景,提升古詩文人文素養

古詩文內容全部是運用古漢語進行表達的,對小學生而言,在理解方面存在一定的難度。尤其是小學生的古漢語基礎學習能力還比較薄弱,在學習古詩文的過程中會遇到一定的障礙,這會導致學生對古詩文學習產生一定的畏難心理。因此,教師要轉變教學理念,先介紹古詩文的背景,讓學生從理解古詩文背景入手開始學習,這會有效提高學生的古詩文理解能力。比如,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學習古詩文作者的生平事件、古詩文的創作動機、當時的社會狀態等內容,讓學生通過理解古詩文的背景,循序漸進地理解古詩文的內涵,并通過了解更多古詩文背后的故事,激發學生的古詩文學習情感,進而達到提高學生古詩文人文素養的目的。

例如,在學習古詩《宿新市徐公店》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在導課環節,將該詩的作者、創作背景、社會現狀等對學生進行講述,為學生正式學習古詩文做好鋪墊。這首詩的作者是宋朝的楊萬里,本詩創作于1192年,詩人楊萬里當時離開臨安去建康任所,在詩中所說的“新市”做短暫停留,見到美麗的景色,觸景生情,有感而發。作者的這首詩,成功地描繪了農村清新、寧靜、恬淡的自然風光,尤其“兒童急走追黃蝶”這句,更是展現了作者童真童趣的一面。教師將該詩的創作背景介紹給學生后,再引導學生閱讀古詩,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在提高學生的古詩文理解能力的基礎上,也提升了古詩文學習的人文素養。作者創作古詩詞的時候往往與作者的生活經歷、當時的社會背景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帶領學生了解背景、掌握背景,可以從一個更加迂回的角度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古詩文的相關知識,提高學生對古詩文的理解和認知,進而有效地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同時在背景介紹的過程中也有助于擴充學生的知識儲備,讓學生對古詩背后的歷史、政治等知識有更深入的了解。

四、開展古詩文表演教學,提升審美鑒賞與創造素養

小學階段的學生求知欲較強,喜歡一些有趣的、新奇的事情,所以,教師應結合小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通過古詩文表演教學,提高學生的審美鑒賞與創造能力,激發學生的創造潛力。這是由于小學生天生具有愛表演的天性及表演熱情,學生希望自己的表演能得到他人的關注、認可、贊美。所以教師可以在古詩文課堂教學環節引導學生進行古詩文表演,將古詩文內容以劇情化的方式進行呈現,并利用音樂、圖片、動態畫面等為學生營造氛圍,讓學生根據古詩文內容進行現場表演,這種代入感較強的表演模式,能讓學生更加深入地認知古詩文內容。而且,這種學生自主表演的方式,與學生直接閱讀古詩文內容的學習效果完全不同,學生能從不同角度理解古詩文內容,從更深層次上感知古詩文的美感,以此提高古詩文審美鑒賞素養,學生的語文古詩文學習水平提升,自然會產生創造的欲望。教師可以鼓勵學生結合生活內容以及學生的既有認知,進行古詩文創作,以此激發學生的創造意識,提高學生的創造素養。

例如,在學習《兩小兒辯日》的過程中,由于這是一篇故事性較強的古文,為了讓學生能更加深入地理解該文的內在含義,教師可以先將該文的譯文內容對學生進行講解,這會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自主意識。然后,教師可以利用“音樂+畫面”的方式為學生營造表演情境,并對學生進行分組,讓小組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角色進行表演,這種與個人個性特征相符合的古詩文學習模式,能最大程度地滿足學生表演欲望,而學生通過自發自覺的表演,自然會提高對古詩文的記憶能力,以此有效提高古詩文的學習效率和質量,使學生的語文古詩文學習素養得到升華。此外,教師還應注意鼓勵學生結合古詩文內容,融入夸張的表情及肢體語言,將古詩文中的人物臉譜化,這會更加形象、生動地展示出古詩文的深度內涵,簡化古詩文學習的理解難度。再者,教師應確保不同小組的學生都參與到古詩文表演的過程中,提高學生的參與意識。教師還需將不同角色進行調換,讓學生嘗試不同的角色,這會讓學生從不同角度理解古詩文,幫助學生開闊視野,讓學生能從立體化角度思考及學習古詩文內容。

表演活動的開展是較為契合小學生學習興趣的,學生更愿意參與其中,在表演的過程中學生也更愿意主動去分析探討和研究,對古詩文進行更加深入的探析,進而強化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和認知,對課堂氛圍的提升也可以起到較大的幫助和影響,教師應引起關注和重視。

五、掌握學習方法,促進思維發展與提升素養的提高

眾所周知,古詩文內容與當代語言表達語言習慣有所不同,因此會增加學生的理解難度。所以,在小學語文古詩文課堂教學環節,為提高學生的古詩文理解能力,教師應引導學生掌握古詩文閱讀方法,讓學生能更好地了解古詩文的內容,在此基礎上,學生才能更加高效地感悟古詩文的語言之美。教師可以讓學生先對古詩文的語言進行品味,能正確理解、吃透古詩文的含義。古詩文的語言具有詞序倒置、成分省略、意思跳躍、語句濃縮的特點,而這正是能夠體現古詩文之美的內容,對學生認知古詩文造成影響,學生難以理解字面含義。所以,教師幫助學生解決這一認知障礙,學生就會高效理解古詩文內容。教師可以通過分解詞義的方式,讓學生能理解古詩文中每一句話的含義,然后,教師應結合當前的詞語分析模式,將每句古詩文進行關聯,這會讓學生更加高效地理解古詩文內容。

教師還可用考、嚼、調、換、補、留、擴的方式對古詩文內容進行深度分析,其中的考是指考證古詩文引經據典的出處,這有助于學生了解古詩文學習內容;嚼是品味、咀嚼,尤其對古詩文中的詩眼進行仔細咀嚼,就會從更深層次理解其中的含義;調是指將古詩文中表達順序進行調換,讓其用現代漢語的語言習慣進行表達,這樣就會降低學生的理解難度;換是指由于部分古代字義與現代字義不同,因此,應將古代字義進行更換,讓學生能根據當代的字義進行理解;補是指將古詩文中省略的成分進行補充,使學生容易理解古詩文內容;留是保留今古通用的詞語,包括人名、地點、時間等,不會使學生步入理解誤區;擴是指擴展高度濃縮的句子,讓古詩文的內容更加明顯,更易于學生認知。

例如,在學習《楓橋夜泊》這首古詩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理解 “江楓漁火對愁眠”這句詩省略了主語,將誰在“對愁眠”補上后,學生就會易于接受和理解。所以,掌握了有效的古詩文學習方法,學生自然會提高古詩文理解素養,能更加高效地感悟古詩文之美,進而在掌握古詩文學習方法的基礎上,更好地提高語文古詩文思維發展與提升素養。

六、結語

綜上所述,古詩文作品與課文不同,它表意豐富、語言凝練,同時,古詩文的語言大都具有獨特的美感,也可以表達更為深遠的意蘊。在進行古詩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保證學生能從語言層面對作品進行解讀,并通過介紹古詩文背景,提高學生的古詩文理解能力,以此促進小學古詩文教學水平得到提升。

(吳淑媛)

猜你喜歡
古詩文古詩素養
抓住本質重理解基于素養活應用
古詩教我珍惜時間
多思少箅彰顯素養
小學語文經典古詩文誦讀教學初探
勞勞亭
高中教育如何從古詩文中感受中華文化之美
強化古詩文教學中的“素讀”
一節踐行核心素養的數學拓展課
追本溯源提升素養
何處覓詩意 添翼其自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