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文主題”的審美研究

2022-04-13 06:19李健
科學大眾·教師版 2022年4期
關鍵詞:人文美的語言

李健

統編語文教材“雙線”結構的編排特點使得單元導語的重要性更加凸顯,研究人文主題和語文要素是教師研讀教材不可省略的關鍵步驟。通過對統編小學語文三到六年級共八冊教科書的梳理,人文主題的設計引起了筆者極大的研究興趣。本文從形式美、內容美、語言美、意蘊美四個層面對單元導語中的“人文主題”進行本體性研究,以期加強教師對單元導語的重視,加深認識,從而在與例文的銜接上更加清晰,對教材的整體性把握更加到位。

提倡在語文教學中進行審美教育的滲入,是近年來小學語文改革的內容之一,但由于教師專業水平的差異,對語文審美的把握各不相同,也缺乏相應的教學指導,很難將審美教育滲透到語文教學中去,或者在實際教學中教難體現出語文的美感。特別是在傳統的語文課堂教育中,教師過分強調記憶學習,重背誦、輕理解,重考試成績,輕人文培養,在“應試教育”制度下培養出來的學生普遍缺乏對語言美的感受性,語文審美能力的缺失無論對語文學習還是個人修養都產生一定的影響,比如在寫作文時對人物情感的描寫可能就會不夠精準、不夠細膩;對景物的描寫語句使用上可能就不夠優美、用詞匱乏。在個人修養上表現為言談舉止不夠得體,內心浮躁,缺少一雙發現生活之美的“眼睛”。所以為了學生的全面發展,教師要認真研究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將審美教育滲透進去。

隨著素質教育的開展,小學教育早已不再唯成績馬首是瞻,學校不但要培養學生在德、智、體、美、勞五個方面均衡發展,更要培養孩子獨立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缎W語文課程新標準》明確指出:“小學語文教學應當重視和提高小學生思想品德修養以及審美能力,促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人格個性,達到自身全面和諧發展的最終目的?!边@就要求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多種方法,在對學生的智力和品德進行訓練的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使學生能夠運用科學的知識和審美的眼光看待這個世界,幫助其形成良好的、健康的人生觀、世界觀與價值觀,進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由此可以說,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審美教育,不僅是小學教育階段語文的重要教學任務,也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手段。

小學中、高學段的統編語文教材每一單元都配有單元導讀頁。單元導讀頁由單元導語和背景圖畫構成,設計精美、和諧、動人。在熟悉整套語文教材的過程中,單元導語的“人文主題”無論是形式、內容,還是語言、意蘊,都令我深受打動。

一、形式美

三至六年級語文教材,含八冊共計62個教學單元,人文主題話語表述最少由7個字構成,如“處處留心皆學問”(四上第三單元)、“一花一鳥總關情”“四時景物皆成趣”(五上第一單元、第七單元);最多的一條含38個字,摘自冰心女士《海戀》一文:“每一個人都有他自己的童年往事,快樂也好,辛酸也好,對于他都是心動神移的最深刻的記憶”。這些人文主題話語在形式表現上有的短小精煉,有的具有詩歌的“建筑美”,有的則體現出鮮明的對稱美。

(一)短而精

在62篇單元導語中,十字(不含標點)及以內的人文主題話語共14段,占總數的23%。從來源上看,有的直接引用古代詩句,如王維“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陸九淵“為學患無疑,疑則有進”;也有引用古人名言警句的,如《古今賢文·勸學篇》韓愈的“書山有路勤為徑”,出自顧炎武《日知錄·正始》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有引用或化用古今文藝理論的,如“以立意為宗,不以能文為本”出自蕭統《文選序》,“處處留心皆學問”出自《紅樓夢》,“我手寫我心,彩筆繪生活”化用黃遵憲《雜感》“我手寫我口,古豈能拘牽”和葉圣陶“我手寫我口,我手寫我心”寫作理論;

這些人文主題話語,形式短小,但言簡意賅,充分表達出與整個單元相關的人文精神內核,直接、有力!

(二)詩行風

這里的“詩行風”是指現代詩的表現形式,分行排列,每行字數不同。正如詩歌評論家對聞一多詩具有“建筑美”的評價,筆者認為,采用詩行形式呈現的人文主題話語具有詩歌形式上的美感。

溝通知識和德行的橋梁:審美觀照是一種通過對現實和藝術中的審美對象的感受、鑒賞、品位和評價,是審美主題的感受力、想象力、理解力和內在情感得到塑造,從而優化完善主題的審美心理結構,提高審美修養的特殊精神活動。小學語文閱讀活動與審美教育有著難解難分、血脈相承的特別關系。加強審美教育有助于提高語文閱讀質量,深化語文閱讀效果。語文教材編選的課文,大都是依照美的法則創造出來的“文質兼美”的典范佳作,是集中反映自然、社會、藝術、科學、語言等客觀美的結晶。文章精美的語言,展示出崇高的美的藝術境界,而好的藝術境界本身,又豐富并加強了語言的藝術表現力。在閱讀活動中,一方面可以抓住精彩傳神的關鍵性字詞語句,把學生引進它所展示的優美境界,使他們在美的藝術享受中受到熏陶,提高審美能力;另一方面,又可以抓住令人心靈顫動,令人迷醉的意象、情境和形象,引導學生反轉過來深入體味、領悟文章中高超的語言藝術技巧,提高運用語言表情達意的能力。語文教師要充分利用文章的美學意境,創設審美情境,善于敏銳地發掘文章中的美點,揭示深蘊其中的審美情趣;要善于借助審美意象,啟發學生的審美想象,根據文本特點設計審美議題,以誘發學生的審美體驗;還要確定審美目標,指導學生展開審美鑒賞活動。

(三)講對稱

對稱,也許是中國人最喜歡的美。古語有云:“夫美者,上下、內外、大小、遠近皆無害焉,故曰美?!崩锢锿馔饨跃馔滋?,方為“美”。對稱即是這樣的美。

“對稱美”不僅體現在人體的構造上,我們中華文化各個領域中也都有講求對稱的體現,尤其是以依靠視覺審美的藝術形式,比如建筑、詩文。我們的單元導語中,講求對稱的人文主題也不在少數,除了前面提到的古詩句、名言警句、俗語,還有編者改編、創造出來人文主題話語。

二、內容美

內容是一篇文章的核心和基石,經典之所以成為經典,是因為內容美,而形式只是內容的一個合適載體?!兜赖陆洝返膬热菝?,體現在德操美、哲理美、生命美和治愈美。

閱讀整套統編語文教材,低年級學段的課文簡短精煉,與中、高學段比,童謠形式的課文明顯見多。從三年級上冊開始,每一學習單元前面都安排了一篇圖文并茂的導讀頁,導語包括“人文主題”與“語文要素”兩方面。人文主題內容豐富,涉及廣泛,而且呈現出明顯的層遞性。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情境設置的必要性: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情境”這一個詞己是大家耳熟能詳了。從最一般的意義上說,教學的目的是促進學習,這意味著,需要安排外部情境,以便激活、支持和維持過程學習事件的內部過程。其次,由教學所提供的外部刺激可能激活對大量事實進行編碼的內部策略。再次,教學的主要功能是提供線索,使習得的技能不致遺忘,并易于應用于學生遇到的新問題中。學習的外部條件是對學習內部過程提供幫助的環境事件。因而,言語學習的重要事件顯然是那些可激活并維持編碼、貯存及提取過程的事件?!笔紫仁恰疤峁┯幸饬x的情境。小學語文教材中所精選的優秀詩文、經典名著都在訴說著一定時期的文化,表現特定人物的思想和情感,引導學生閱讀它們,就是讓學生穿越時空,和圣者、智者對話,和先驅者、跋涉者交流,感受偉大的心靈、深邃的思想、超凡的智慧和創造的力量。文情并茂,文質兼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在帶領學生咀嚼、品味豐富多彩的語言材料的同時,必須在“情”“質”上下功夫,發揮語文熏陶感染的功能。讓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既感受、體驗到語言文字表情達意的表現力、生命力,又受到優秀文化的熏陶,有利于開闊視野,提高審美情趣和精神品格,形成奮發向上的人生態度。因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情境的創設是十分重要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審美更少不了美的情境的營造。

三、語言美

單元導讀頁就像一幅和諧的藝術作品,文字與圖畫搭配相得益彰,有的神秘莫測,有的靜謐美好,還有的能觸發人的款款情思。人文主題的語言本身就是美的。語文教師的語言是口語化的書面語,是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創造性,正確處理教學中的各種矛盾,切實有效地把知識傳授給學生,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具有審美經驗的語言活動。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審美過程中,美的教學內容,美的情境都要憑借富有美感的教學語言去體現。教學語言對兒童的感覺的活動、思維的活動、情感的活動都起著主導與調節支配的作用。兒童心靈的琴弦,往往是教師富有美感的教學語言撥動的。教師高度的語言修養,在極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課堂上腦力勞動的效率。在小學語文課堂上,教師又是學生的審美客體。小學生顯著的向師性和模仿性決定了小學語文教師特殊的形象:教師是兒童心目中的智者、示范者、敬愛者,甚至是權威者,應該是一個美的化身。因此,小學語文教師的語言除了具備科學美,言辭的準確、明晰和動聽之外,還應具有形象美、情感美、文辭美、語聲美。簡潔、典雅、嚴整、純凈的教學語言,不僅是學生走進作品的生命、走進作者心靈的橋梁,本身也是學生學習語言的范本。

四、意蘊美

人文主題話語的功能是概括并傳遞這一單元的人文主題,它和課文題材、習作的內容取向甚至有時和口語交際的話題都是密切相關的。它意蘊豐厚,具有目的指向性、哲思性、教育性。

(一)目的指向性明確

這里是指人文主題直接指向語文要素,使教學重點更加突出。如,三上第四單元的人文主題是“猜測與推想,使我們的閱讀之旅充滿了樂趣”,對應的語文要素是“一邊讀一邊預測,順著故事情節去猜想。學習預測的一些基本方法。嘗試續編故事?!边@樣,把“推測與猜想”這一語文學習訓練點體現出來了。

(二)善用留白

“寓言是生活的一面鏡子”(三下第二單元),“在童年的百花園里,我們看到了真善美”(第六單元),“書山有路勤為徑”(五上第八單元),“橫豎撇捺有乾坤,一筆一劃成文章”(五下第三單元),等等,這樣不直接點明人文主題內容、給讀者留有填充空間的話語,留白鮮明,有益于促進思考,激發想象。

(三)教育性明顯

1.熱愛祖國,增強民族自豪感。如,三上第六單元“祖國,我愛你。我愛你每一寸土地,我愛你壯美的山河?!比碌谌龁卧吧詈竦膫鹘y文化,中國人的根?!蔽迳系谒膯卧盀槭裁次业难劾锍:瑴I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2.熱愛大自然,善于發現美。如,三上第七單元“大自然賜給我們許多珍貴的禮物,你發現了嗎?”三下第一單元“飛鳥在空中翱翔,蟲兒在花間嬉戲。大自然中,處處有可愛的生靈?!?/p>

3.追求崇高的精神品質。如,四下第七單元“沒有偉大的品格,就沒有偉大的人,甚至也沒有偉大的藝術家,偉大的行動者?!绷系诎藛卧坝械娜嘶钪?,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绷碌谒膯卧叭松怨耪l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p>

反復翻閱這套語文教材,我被文質兼美、性格各異的單元導語深深打動。她是闊達的美,是深遠的美;她來有出處底蘊深厚,去有方向余音悠長。她富有人性的美,發展的美,民族的美,震撼心靈的美。

課堂教學尤其是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處處充滿著美,教師應引導每個學生從教材、教學、學習中尋找美,發現美,感受美,創造美。我們需要高度重視學生的審美教育,并著力貫穿于小學語文教學活動的整個過程。但在實施過程中還要防止在理論上過分夸大美育地位以及實踐中將審美教育庸俗化、表面化、簡單化的傾向。審美教育不是“趕時髦”,不搞形式主義。教師不僅要生動而充分地展現課文的情感意境美、藝術形象美、語言結構美,而且也要讓學生產生心理愉悅、精神滿足、情感共鳴,進一步啟發他們的思想認識,進而使他們在享受美的過程中獲得知識,陶冶情操,美化心靈以及完善人格。愿我們的課堂教學都洋溢著濃濃的教學藝術美,讓我們的學生都能充分享受到教學藝術美。

猜你喜歡
人文美的語言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樸素的人文
打破平衡
美的校 美的人
這美的朋友 這美的如畫
人文社科
我有我語言
語言的將來
Action?。樱穑澹幔耄蟆。蹋铮酰洌澹颉。裕瑁幔睢。祝铮颍洌蟆∧銓χw語言了解多少
炫美的花在這里悄然盛放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